精选 眩晕

2021.09.03 1446阅读 评论数 4 10
    眩晕不适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许多原因所引起的一种症状。眩,从目从玄,玄者,黑也,本义指眼前发黑,即眼花而言;晕者,运也,运转之意,指其如坐舟船,站立不稳,两者兼有统称眩晕。因此,眩晕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头昏眼花、视物旋转、时时欲倒,甚则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全身乏力、盗汗潮热。正如《证治心得》所定义:“眩者视物皆黑,晕者视物皆转,二者兼者,方名眩晕”。

    综合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临床认识,指出头为天象,诸阳会焉,若清则灵、若杂则钝。故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伤食、伤酒、房劳、金疮、吐衄、贫血、长期失眠、颈椎间盘突出症、妇人经产崩漏、伤寒失治误治、年老体衰,均可导致清阳不升、眩晕发作。其病因如繁杂,但总细细分析无外正虚、邪实两方面;正虚为年老体衰、久病缠绵、劳累过度、内伤七情等,导致脏腑、气血亏虚;邪实则包括外感六淫、内生五邪。据此,眩晕归为六型来分析:
1、外感眩晕:
    外感眩晕除有头晕目眩之主症外,必兼外感之脉症,感风,则脉浮,汗出、项强不仁;感寒,则脉浮紧,无汗,紧挛挚痛;感冒,则脉洪大而虚,自汗烦闷,则脉濡细,头重不起。在治疗眩晕症,以祛病邪为主,邪去则正安,祛风方用消风散、本事川芎散;散寒,治以不换金正气散加川芎、白芷、白芍或三五七散;消暑,方用黄连香薷饮、十味香薷饮;除湿,给予羌活胜湿汤及羌活除湿汤。
2、肝病眩晕:凡肝风、肝阳、肝气、肝火均可兼一定程度的眩晕,并兼有情绪郁闷、易激动、恶热、面赤、耳鸣、肢麻、筋挛等症,其舌质红,无苔,脉象必弦。 
     在治疗该型眩晕症,以疏肝解郁、养阴润燥、凉血清热、镇肝息风为主,方用丹栀逍遥散、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治疗。
3、颈椎病眩晕:由于患者颈椎突出后压迫椎动脉(尤其是C3/4、C4/5)突出症导致脑基底血管收缩、神经痉挛、脑动脉缺血缺氧引发眩晕、偏头痛、血压波动大、失眠、健忘、目涩、乏力、颈肩酸楚、颈大肌僵硬之症状,舌质紫红,苔少,脉象滑数。治疗以牵引、推拿、针灸、穴贴膏药为主,内以天麻杜仲丸或黄芪川芎饮治疗。4、痰饮眩晕:该型患者多体胖面白,眩晕而见头重如蒙、神眷肢困、胸闷吐涎、心下悸、口干、食少多寐、脉滑或濡数不畅。治疗以健脾除湿为主,方用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若兼有热邪者,则需加黄芩、天竺黄、竹沥、姜片。
5、肾亏眩晕:该型除眩晕主症外,多兼无梦遗滑、阳痿早泄、腰腿酸软、面色憔悴、不耐劳倦、耳鸣、发落、齿摇、尺脉无力或虚大而芤。若命门火衰,则更兼面色白或黧黑、形寒肢冷、嗜热恶寒、舌淡嫰、脉象沉迟细弱;若兼有面颊红赤,则为命门火衰,浮阳上越之象。治疗遵“虚则补之”为法,肾阴虚者,给以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则用金匮肾气丸;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者,选用黑锡丹治疗。
6、气血虚亏眩晕:凡病人禀素体质虚弱,或劳倦过度,或病后未复,或老年体衰发生眩晕,都是气虚眩晕;凡金疮、吐衄、经产期崩漏、便血所致眩晕,均为血虚眩晕。气血虚亏眩晕症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面白少华,或见萎黄、心悸失眠、纳减体倦,舌淡,苔少或厚、质胖嫰、脉细或虚大。此外,胖人多痰多气虚,瘦人多火多阴虚,所以在注意病人体质的胖瘦对本病的诊断,亦有一定帮助。治疗此型眩晕、气脱者用独参汤,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者用人生养荣汤;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汤。
【典型病例】:
高某,女,52岁
初诊:2019年2月24日
主诉:头昏、双下肢无力反复发作6年病史:患者6年前出现头晕,测血压160/90mmHg,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mg,每日1次,血压控制尚可,因服药后出现皮肤瘙痒,故时停时服,
就诊时见:头晕、头胀、耳鸣、双下肢乏力、酸软、无明显咳嗽,咽部有痰、口苦、纳可,眠差多梦、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会诊分析:患者头晕而胀,口苦、失眠、脉弦,此为肝阳上亢之象。肝阳上亢,上冒巅顶,故见头晕、头胀;木火偏盛,热蒸胆汁,而致口苦;火扰心神、心神不安,则失眠多梦。患者兼见耳鸣、双下肢乏力、酸软,乃是一派肾水亏虚之证,肾开窍于耳,肾水虚少,耳失濡养,故时时耳鸣;肾主骨生髓,肾亏则筋骨无力,肢体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俱为阴虚阳亢之象,
据此分析:患者为肾水亏下、肝阳亢于上,水不涵木,上实下虚之眩晕。
中医诊断:眩晕
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
辨证施治:水不涵木、肝阳上亢
临床治疗: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中药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5g、防风15g、蝉衣10g、草决明30g、石决明30g、栀子10g、杜仲15g、桑寄生15g、夏枯草15g、牛膝15g、葛根15g、酸枣仁15g、炙远志6g、茯神15g,7剂,日一剂,水浓煎服。
二诊:2019年3月6日服前方药后患者觉头晕、头胀好转,口苦消失,双下肢乏力减轻,仍有耳鸣,睡眠好转,每天可睡七个小时左右,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天麻10g、钩藤15g、防风10g、黄芩10g、草决明30g、石决明30g、栀子10g、杜仲10g、桑寄生15g、夏枯草15g、牛膝15g、葛根15g、酸枣仁15g、炙远志10g、茯神15g、柏子仁30g,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9年3月14日服前方后,患者觉头晕、头胀、耳鸣、双细致无力减轻,睡眠好转,现感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太子参15g、川芎6g、天麻10g、石菖蒲10g、炒枣仁15g、甘草6g、麦冬10g、炙远志15g、茯神12g、杜仲15g、钩藤15g、7剂,服法同前。
四诊:2019年3月23日患者服用上药后,自觉无明显头昏、头胀、耳鸣、双下肢乏力明显好转,口干减轻,数目正常,大便偏干,舌质红,苔白偏腻,脉弦。
处方:天麻10g、半夏10g、白术15g、茯苓10g、酸枣仁15g、生甘草6g、石菖蒲10g、炙远志15g、生龙骨10g、生牡蛎30g、龟甲10g、火麻仁15g、党参15g,7剂,服法同前,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 语:此案患者为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之眩晕,治宜平肝潜阳、滋水涵木,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生石决明、草决明平肝潜阳,又以栀子、黄芩清热泻火、肝经之热不致上扰;寄生、导致补益肾水、滋水涵木,使肝阳得以潜藏,不再浮越;枣仁、茯神、远志养血安神、益肾水,滋水涵木,以解失眠多梦之症;牛膝引药下行,与桑寄生、杜仲配伍以助补肝肾、强筋壮骨之力;防风、蝉衣、葛根外散风邪;夏枯草清泻肝胆。二诊患者眩晕改善,内风渐弱,故见风药蝉衣;加黄芩、柏子仁、川芎以通经气;菖蒲化痰开窍;诸药相合,佐金平木。
四诊,肝火得降,脾虚之象渐起,故本诊以健脾和胃、化痰安神为法,方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为主。                
                 杨家强主任撰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江边散步 陈鹏

    江边散步文/陈医生20231128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比起北方的干冷,南方的冷是附骨之疽,如影相随的冷。我喜欢一个人在江边散步,江水静静流淌,波光粼粼,仿佛小孩子在眨眼睛。我在江边默默地愁思,等待抬头,等待那温暖的阳光照耀,照亮我一路前行的路。陈医生写于一

  • 中医上所说的津液是什么? 王晨阳

    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木防己汤类 李华歆

    ——尼采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木防己汤类!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木防己汤!木防己汤木防己三两石膏(鸡子大)十二枚桂枝二两人参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 中医临床分科方案研究 焦一鸣

    此项目旨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临床以证分科的方案,以期替代目前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西医的病分科的现象。1.临床应用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可用于县级以上中医院内科的临床分科。

  • 自汗,眩晕,腰痛案 张宝华

    李某,女,68岁。汗出,体倦乏力多年,伴有腰酸痛,下肢怕风,酸胀。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 遗憾的中秋节 陈鹏

    文/陈鹏医生中秋的月,一个字:圆。苦难的日子,就像树上的树叶一样密密麻麻,数都数不过来,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肉吃,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是灰色的,童年是饥饿的,中秋节是没有月饼的。今夜的月饼也是苦涩的。

  • 鼻炎1 郑强

    2023年9月18初诊:王某某,男,36岁。来诊时诉,平素鼻塞流涕五年余,每遇季节交替,冷空气及灰尘花粉刺激时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加重。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多,鼻甲肥大,黏膜肿胀,镜下呈黯红色,但黏膜下组织微见增生。

  • 喑哑 张宝华

    张某某,女56岁。

  • 桂枝汤 李华歆

    说它不是“解表剂”的原因还有具体条文,比如《金匮要略》的一条这样说: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桂枝汤”的功用并不在于“解表发汗”而是在于“补益调和”内部的紊乱进而达到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