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千古止痛方,止痛比秋水仙碱管用!颈肩腰腿痛全跑光

2021.09.18 1330阅读 评论数 3 19
方名:痛痹方


来源:王长洪等,《中医杂志》,1982;(2):15。


组成:川乌5克,麻黄10克,桂枝6克,白芍6克,酒当归10克,地龙10克,木瓜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痛痹(疼痛较剧,遇寒更甚,局部不温,舌暗不红等)。


注意:本方含有川乌,有大毒,须谨慎!慎重!


疗效:上方是董建华老中医治疗痛痹的经验方。病例:郭某,腰骶疼痛如掣,向下肢放射,不能直立步履已经有2个月,夜间疼痛尤剧烈,形寒肢麻,肢端不温,舌暗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投上方六剂,服后腰痛大减,已能直立,守方加鸡血藤20克,又进六剂,疼痛缓解,已经能独立行走。


验证:姚氏用上方验治痛痹2例,收效颇良。病例:梁某,男,55岁。因右大腿剧痛5天,不能忍受,步履艰难,于1982年5月4日入院。经对症治疗5天,疼痛未减,转中医科治疗。望其舌苔白,脉沉细。


经用董老“疏涸阴破冱寒”治疗痛痹之法,处方用:制川乌、麻黄各6克,细辛3克,木瓜、当归各12克,白芍、独活、桃仁、白芥子各9克,鸡血藤30克,红花、甘草各6克,服3剂后疼痛减轻,活动自如。继续用原方四剂,痊愈出院。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姚越健,《中医杂志》,1983;(1):78。)


按:上方是由《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味化裁而成。乌头除寒开痹,善入经络,力能疏通涸阴沍寒,配麻黄宣透皮毛腠理,二药一表一里,一温一散,内外搜散,止痛甚好。桂枝温通经脉,地龙活血通络,当归养血和血,白芍、甘草、木瓜酸甘缓急,诸药合用,对涸阴沉寒凝于经脉之痹痛尤为适宜。


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膨出、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足跟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膝骨性关节炎等一切寒性疼痛。


此方我是从医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来,效果不错。但我结合临床,又做了很大变动。几年来用于临床效果更不错!


中医千古止痛方,止痛比秋水仙碱管用!颈肩腰腿痛全跑光
原方:大青盐1000克三七10当归30丹参40制乳没各30制川草乌各30川芎30桂枝30木香30羌活40独活40伸筋草30透骨草30鸡血藤30元胡30川牛膝30红花30. 用法:研为细末,装入布袋。用微波炉加热3分钟,置于患处。如果温度很高可以在患处加一层白布隔热。温度消失后,还可以再在微波炉加热。 我改进的方法:加入五生(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马钱),结合已故成都中医药大学杨介宾教授温经止痛散经验,杨八味“川乌、草乌、麻黄、细辛、羌活、肉桂、白芷、干姜、”。再加一味薄荷。最妙就在这味薄菏。爱友们自己去体会。另附我常用的一个内服的验方:


盐附子60(先煎)、干姜50、防风25、防己25、苍白术各30、木瓜25、牛膝15、地鳖虫15、赤白芍各30、秦艽20、麻黄15、细辛15、炙甘草30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天两次。


主治寒性颈肩腰腿痛。一般二付见效,七付收功。然后就开始做丸剂!


中医千古止痛方,止痛比秋水仙碱管用!颈肩腰腿痛全跑光
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特效中药方
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


坐骨神经痛是现代诊断病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证状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区,自腰骶部经臀部,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并向足趾放射性疼痛,疼痛性质剧烈,可呈烧灼性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一般多以单侧,也可表现为双侧,多于晚间,阴冷天气,或于弯腰,走路,打喷嚏等肢体活动时加重。一般局部无红肿现象,疼痛的程度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虽无生命危险,然而疼痛剧烈者,几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十分痛苦,临床上中西医对此病都少有特效之疗法。笔者对此病探索有年,按中医对痹证与痛痹的病因,辨证论治,针对行痹与痛痹的病因,遵循中医“治风先治血”的经验,对剧烈疼痛的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一得之愚,愿提供应同志者验证之。


(一):我对此病的认识


坐骨神经痛,中医无此病名,现代一般都把它归入痹证的范畴。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这大概可以说是中医对痹证的最早的分类法了,它高度概括了痹证的病因,并根据疼痛的性质,进行了简洁的分型,即:有游走串痛性质的属于风--行痹,疼痛剧烈的属于寒--疼痹,麻木酸痛,固定不移的属于湿--着痹。这种分类方法,当然有失之笼统的一面,然而也仍不失为一种执简驭繁的有效法,所以后世医家尽管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辨证日臻精细,但内经的这种分类法仍旧沿用至今。


诚然,坐骨神经痛一病,套用这种分类法,可能不尽恰当,但根据它的疼痛性质,基本上也还是适用的。那么,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有没有比较典型的论述呢?我认为《诸病源候论》中提出的“贼风候”颇类似之,其曰:“贼风者 ……… 名曰虚风。此风至能伤害于人 故言贼风也。其伤人也 但痛不可得按抑 不可得转动 痛处体卒无热。伤风冷则骨解深痛按之乃应骨痛也。但觉身内索索冷欲得热物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久不去重遇冷气相搏 ……。” 可看作是对此类疼痛的生动描绘。当然,古人并不知道有坐骨神经痛这样的名称,但起码观察到了这一类的疼痛不同于一般的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的疼痛,故命之以“贼风候”,从而把它从一般痹证中分离出来,单独列为一候,不知诸君以为然否?(二):治疗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节论,坐骨神经痛一病,它既有同于一般的痹证的普通规律,又有其独特的疼痛特点,那么治疗坐骨神经痛也就可以根据痹证的辨证而予以施治,同时又要注重到它的独特性。根据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和有串痛的这一特点,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它归入寒与风(痛痹与行痹)的范围中,中医认为“行痹的治法,以散风为主,佐以祛寒理湿,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更须参以补血之剂;痛痹以散寒为主,佐以疏风燥湿,更参以补火之剂,大辛大温,以释其凝寒之害。(转引自中医内科学,555页)根据以上的论述,符合坐骨神经痛有剧烈串痛的特点,我以“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更参以补血之剂为指导方针,又针对坐骨神经痛不同于一般痹证疼痛的特点,选择有强力祛风止痛作用的虫类药为主药,拟全蝎红花汤为主方来治疗此病,收到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常能收到药到病除,如鼓应桴之效。


(三):全蝎红花汤处方


全蝎10-20克,红花5-15克,威灵仙20-40克,大枣6-10枚,红糖10-20克,(兑化服)


兼寒者或老年人兼寒体弱者,可加炮附子,肉桂各5克左右,肝肾虚者加牛膝,川断,杜仲,以上为成人量。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二到三次服完,初次服可温复取微汗。方义:用全蝎熄风镇痉,止痛,红花活血止痛,威灵仙祛风湿止痛,大枣红糖,补血,调合营卫,以防发散太过,全方共奏熄风止痉,活血止痛之功,深合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之旨,故能收显效。(四):方中药物简析


1,全蝎:又名全虫,为钳蝎科动物钳蝎的全虫,有祛风止痛,通络解毒的作用,本方取用全蝎则主要取其祛风止痛的作用,临床观察,全蝎对于各科神经性疼痛都有特效,并不限于坐骨神经痛一证,88年,我在福洞镇卫生院,福洞菜队有一姓王的男子,患肩关节炎,有时向臂部放射性串痛,疼痛剧烈,胳膊不能上举,检查局部无红肿,自己曾服止痛片,保泰松片,小活络丹均无效,我初诊时按一般的肩周炎处方治疗也无效,继用大活络丹也无效。时值春耕,患者是家中独特的劳动力,十分忧心,复来商治。我反复考虑后,处以全蝎红花汤三付试治,不想竟三付顿止,患者怕复发,又服三剂以巩固之而愈。


本院国大夫,偶患一侧小腿腓肠肌痉挛性疼痛,服止痛片不效,又自服阿片类药仍无效。我也用此方加牛膝二付,三啜而安(最后一次药熬干了没服)。97年我在沂南皮防站,苏大夫的娘家母亲,母撄八十,患三叉神经痛,服西药不效,我用此方加白芷,也三付而疼止。由此可见全蝎止痛之功。


全蝎治神经性疼痛疾病,古已有之,并非我之发明,如直指方载:(全蝎)可治“风淫湿痹,筋骨挛痛。”《本事方》的麝香丸也是用全蝎作为主要药物,许氏称“予得此方,凡是历节及不测疼痛,一二服便瘥。”并举例说:一贵家妇人,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则发,如虫啮其肌,多作鬼邪治……三服愈。”按从许氏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点,一是不测疼痛就是忽然出现的神经性疼痛,二是他也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这个处方(指麝香丸)。这说明在他以前就早已有人用全蝎来治疗此类疼痛性疾病了。三是效果十分显箸,………三付即愈。


《中药大辞典》说:(全蝎)治疗痹痛,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对患处发麻也有效,(934页)岳美中在论述章次公治王玉美顽固性头痛案方后说:“此案节合余历年来使用蜈公全蝎之经验,觉其镇痉之效,并不显箸,而镇痛之力特强,用之得法有立杆见影之妙。”我也深有同感焉。


可惜的是,人们普遍认为全蝎有毒而不敢用,即用也都用量很小,其实成了辅佐药,所以其效不显,不知治疗坐骨神经痛这样的重证,方宜专,不宜杂,量宜重,不宜轻。杯水车薪,难救烈焰。这正是柯琴所谓的“一人而系一世之安危者,当大其权而专用之,一药而系一人之安危者,当大其量而独用之”的道理。其实,全蝎虽然有毒,但对人来说,它的毒性并不大(这主要是指口服)。早年我初学医时曾亲自用他治疗发际疮,用全蝎大的七个,煎鸡蛋一--二个,一次服下,又用蜂蜡和全蝎粉做成药丸,连服月余也没见到有什么付作用。


且笔者故乡沂蒙山区,盛产优质全蝎,现在的油炸全蝎,竟成为招待贵宾的名菜。又曾见报刊上报道,山东某地一老人,专吃活蝎,每年要吃活蝎十几条,身体健康,百病不染。笔者多年来治此病,全蝎常用量都用10-30克(成人量),除一例服药后说感觉口唇发麻,其他人都无不适反映。应该提及的是,全蝎的炮制,现在都用盐制,而且盐用的特多,故应用时,应嘱患者先用清水泡洗,去掉盐味再煎,否则煎好后的药汤太咸,有时几难于下咽。又笔者初拟此方时,全蝎还不算太贵,可如今的价格几乎让人消受不起,也算一大憾事。


2,红花:又名草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蕊,性味辛温,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一般多用于妇科,内科和外伤引起的瘀血肿胀,跌仆损伤等证,很少见到用来治疗坐骨神经痛。我有一妻妹,于76年时得过此证,痛剧时自己不能行走,我曾为之治疗,当时我初学医,只知用一般的止痛药物如:保泰松,B1片,强的松之类,效果并不明显,只好等她自然缓解,后来有人教一偏方,用红花煮鸡吃,吃后发汗,病竟愈。虽然后来还是复发了,但这却给了我启发,我想这大概就是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的道理所在。


《药品化义》说:红花,善通利血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前,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中药大辞典,994页)。由是观之,此方红花之用,正取其辛温活血,行导之性,所谓“通则不痛”是也。


3,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根,性味辛温,李时珍说:威,言其性猛,灵仙,言其功神也。朱丹溪说:威灵仙属木,治痛风之要药也,在上下者皆宜,服之尤效,其性好走,也可横行,故崔元亮言其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


《药品化义》说: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至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酒拌,治二臀痛……。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威灵仙治身体各种疼痛,在古时已广为应用,特殊是治二臀痛,这就更接近于坐骨神经性的疼痛了。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本品有抗菌止疼之效,限于篇幅,处方和例证就不一一例举了。这里我想要指出的是,此药治疗坐骨神经痛,量宜重用,成人用量应在30克以上效果才显箸,因此病不同于一般的风湿痹证,这也就是我一再强调的方宜专不宜杂,量宜重不宜轻的道理了


。4:红糖和大枣:红糖之用,中医认为性温,能补血活血,这已为民间所习用,本方取用也是此义,而且又能用它调合药味,故无须多论。大枣作为药用,各家论述甚详,多以补气补血论之,其中唯以《长沙药解》概括最精,曰:大枣,补太阳之精,化阳明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疏肝而熄风,疗脾胃虚损,调经脉虚芤,其味浓而质厚,则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人参之补土,补气以生血也,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补脾精而养肝血,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不可,而尤宜于外感发表之际……。三复斯文,则方中用红糖大枣之意自明,不必诠解矣。


(五):病案举例


1,88年,我刚调到福洞不久,新民有一朝族妇女,年五十多岁,得坐骨神经痛病,原来由碱大夫和金院长治疗,金院长问我有没有好的办法,我问患者能不能吃中药,答曰能,我为开此方三付,复诊自己行走十几里路来医院(以前都是用牛车拉来的),又服三剂而愈。2,我曾把此方介捎给国大夫,他也用此方治愈过数例患者,竟然在八家子以治坐骨神经痛而著名,最典型的一例是:他有一次去长春,正好他的妹夫得了此病,卧床不能行走,久治不愈,他为开了此方,服药后一小时,自己顿觉痛除,下地走了二里多路,兴奋的说,简直是神方。


3,我搬家回到沂南县后,建筑公司有一女职工,名尹纪花,以前我曾数次为之治病,一日来问我说:娘家母亲患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久治不愈,自己因不堪痛苦,二次要自杀,幸被家人发现,问我能不能治疗这种病,我具体的问了病情,为开了此方,服三付减轻,六剂而愈,至今已有十年,再未复发。(六):结束语


坐骨神经痛一病,疼痛剧烈,患者十分痛苦,中西医对此病都缺少特效疗法,多年来笔者通过不断探索,学习前人经验,采纳民间验方,去粗取精,精简处方,自拟全蝎红花汤治疗此病,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一般都在三至六剂即可治愈。同时,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试用于其它部位的神经性剧烈疼痛性疾病,也收到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发现此方对于患者自己感觉不太痛的坐骨神经痛病,效果反而不太明显,甚至无效,这其中原因还有待于继承探索,为早日使众多的坐骨神经痛患者解除痛苦,愿把这一还不太成熟的经验介绍出来,供大家继承研究探索,以期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理法方药更至完善,这就是我的心愿。


芍药钩藤木耳汤《门纯德自拟方》


【组成】生白芍30g 钩藤30g 炙甘草9g 郁李仁6 全蝎6g(研末冲服)


天麻6g 僵蚕9g 白苣子10g 黑木耳15g


【用法】水煎服。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主治】阴亏津伤,筋脉拘急、疼痛、痉挛等神经系统疾患。


【方义体会】方中以芍药、钩藤为主。二药均入肝经,芍药和肝血、养肝阴、柔肝解痉;钧藤疏肝风,调肝气、解痉止痛;白苣子、郁李仁一苦一甘,甘苦相须,利五脏、疗伤损,破淤血、润燥结,以通经脉;木耳、天麻,一柔一刚,刚柔相济,益精气,濡经络,祛风化淤止痛;僵蚕、全蝎,一缓一急、缓急相得,祛风邪、缓拘挛,以定痛;甘草协调诸药,延长药效,同芍药配伍,酸甘化阴,养阴益血,可治挛急。九味药主辅和协,标本同治,共同起着濡润筋脉,通经活络,解痉止痛的作用。


【随证加减】


治疗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加柴胡10克,没药10克;治疗拔牙后引起的神经痛,加生石膏20克;治疗癫痛小发作,加二丑5克、琥珀6克(研末冲服);治疗多发性神经炎、末稍血管痉挛,加桑枝15克,乳香9克;治疗癔病,加百合30克,麦冬15克,红枣4枚。


【临床应用】


1 ,三叉神经痛治愈三叉神经痛患者39例,其中11例复发两次,3例复发一次,后经继续服药均痊愈。


例:林xx,女,58岁。于1988年秋左侧颜面部疼痛而就诊。患者主诉之疼痛部位,系三叉神经分布区,尤以第2、3支疼痛剧烈。阵发性疼痛明显,如刀割、火灼样剧痛。疼时少者数秒钟,多者2、3分钟,初患病时,每天发作1、2次,后来疼痛发作日渐频繁。就诊时,每天竞剧烈疼痛二十余次。患者随身携带去痛片,最多一日内服三十余片,效果日减一日,且胃口不适。病程四年之久,诸治不愈,患者十分苦恼。治以上述基本方剂加柴胡10克、没药10克、荆芥6克、令服三剂,绪果仅服两剂即告痊愈,走访三次,十余年未再复发。


2,神经性头痛


治疗神经性头痛47例,其中病程长者达五年之久,短者九个月,均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甚明显,经服用芍药钓藤木耳汤均治愈。例:李xx,男,34岁,于部,1967年春就诊,主诉头痛一年余,前六月时重时轻,尚能坚持工作,后因病重休息。头部持续性钝痛,昏胀明显,顶部有紧压感,晨轻暮重,尤其用脑时,或情绪波动时加重。入睡困难,有时早醒,全身困倦,精神萎靡,无呕恶。脑电图正常,经附近医院诊断为神衰弱、神经性头痛,予服竹叶石膏汤、四物汤加菊花、自芷、生石膏及归脾汤、小建中汤,均无明显疗效,后服芍药钓膝木耳汤,加柴胡14克,白芷6克,怀牛膝12克,六剂后痊愈。1981年偶遇该患,述及1967年头痛愈后,已14年未复发。


3,拔牙后引起的神经痛.


例:马xx,女,62岁。1975年就诊。二十天前,因龋齿拔牙两枚(左臼齿),次日左颜面肿胀,疼痛加重,五、六日后疼痛增剧,阵阵发作,局部仍有肿胀及灼热感。每因说话、饮水、吃饭而骤发疼痛,剧烈发作时,如刀割火烫,痛苦万状。近十日,每天肌注青链霉素,肿势消退,然剧痛丝毫未减。注射杜冷丁后,疼痛稍减片刻,旋即发作。其疼痛相当于三叉神经第2、3支的部位。症系局部损伤,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而致孪急疼痛。始按牙痛治,与服清胃散、玉女煎等方剂,加清热解毒之银花、连翘,疼痛有加无已。后以濡养经脉、熄风止痛之芍药钩藤木耳汤加柴胡9克、麦冬12克、生石膏20克、怀牛膝12克,两剂后疼痛能以忍受,夜间可睡四小时。继服七剂,疼痛日渐减轻,言语、饮食无碍,十余日后痛止而愈。


4,面神经麻痹


治疗面神经麻痹5例,1例无效,4例痊愈。例:张xx,男,35岁。颜面瘫疾,口眼向左歪斜,右眼不能完全闭合,右额皱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发笑不自然,舌右侧味觉不灵。患病七天,曾针灸数次无效.自述初因回家探亲,夜晚敞窗而卧。次日起床后患此症,初诊时,给予牵正散,效果不明显。遂即改服芍药钩藤木耳汤加柴胡10克,白附子5克,制川乌片3克,半月后痊愈。


5,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病在筋脉,根在腰俞,不红不肿,疼痛难忍.不得其要,奈难治疗。曾治疗此病27例,除其中1例后确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治疗无效外,其它均痊愈.26例中服药最多者36剂,疗程40余日,服药最少者9剂,疗程10余日。例:燕xx,女,43岁。79年1月20日初诊。一年来,右下肢自腰骶经过臀部,向下至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至足部放射性疼痛.近三月来,疼痛阵作,日渐频繁,喜热畏寒,弯腰、喷嚏、咳嗽,甚至大小便时,常引起疼痛。脉象沉而略紧,舌质淡苔薄白.就诊前经某医院诊断为根性坐骨神痛,腰椎间盘脱出,口服、肌注维生素类和烟酸等药物,治疗半月,无明显效果。予服芍药钩藤木耳汤原方三剂。二诊,自述服药后疼痛减轻,仍反复发作,但间歇时间延长。继而原方加木瓜10克,柴胡10克,白芷9克又三剂。服后右患腿剧痛顿挫,仍发僵,脉象虽沉,但紧象变缓,再与上方四剂,药后休息一周,患肢已无疼痛及不适感.81年冬走访,无恙。


6,多发性神经炎


例:魏xx,女,52岁,1971年就诊。主诉:于三月前患淋证(泌尿系感染),尿急,尿频、尿道刺痛.该矿卫生所予服西药呋喃西林.七天后.上述泌尿系症状基本消失.五、六日后,自觉手指、脚趾疼痛不止,难以忍受.尤其不能触动.触之则痛甚.后即感觉减弱。xx医院诊为“呋喃西林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经口服维生素B1、地巴唑、肌注维生素B12,近两周未见效果。近一月来,停止治疗,每日疼痛不休,时有阵发性剧痛,患者痛苦不堪,子女为之心急,遂来就诊。初诊予服“当归拈痛汤”,三剂无效。遂予芍药钩藤木耳汤加桑枝15克,乳香9克,嘱其服五剂。两剂后,疼痛顿减,手指脚趾触之亦不觉疼痛。五剂药服后,疼痛消失而告愈。


7,癫痫小发作


例:赵xx,男,8岁。1975年工10月26日就诊。其父代诉:1973年秋患病至今已两年之久,自清晨起床至傍晚八时,连续不断地发出“呔”、“呔”声,其声可高可低,间隔有长有短。每于身闲无事时,则声音高昂,学习时则声音低沉。经北京xx医院诊断为癫痫小发作。治疗数月,未见疗效。开始余予服旋复代赭汤、半夏厚朴汤、丁香柿蒂汤等类化裁,未效.想到小儿患这种病多挟杂习惯性,类似“口吃”“眨眼”一类的毛病,恐难以药物治愈.无奈与服芍药钩藤木耳汤加琥珀5克(研末冲服)两剂。不料,服药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其母信心很大,继服此方十余剂,症状逐日消失,至今未发。回顾治疗此症,实出余意料。


8,癔病


例:刘xx,女,20岁,1970年8月13日就诊。其父伴随并代诉:自1969年春,心烦不安,不爱说话,性情日渐孤辟,喜怒无定,哭笑无常.生活兴趣减低,悲观厌世,自卑,失眠,心悸怕凉,饮食无定,时有轻度抽搐,意识清楚。切其脉象略数而无力,舌淡苔薄.各医院诊断为癔病,中西药治疗八个月,未见效果.有时半个月不服药,也能自行减轻,反反复复,总不见好。予服芍药钧藤木耳汤加百合24克,麦冬20克,炒枣仁15克,红枣6枚,服六剂。8月21日二诊:自诉服药后,上述症状减轻大半,情绪稍有安定,夜间睡眠良好,显示出乐观表情。复以本方去郁李仁,百合加至30克,炒枣仁仍15克,麦冬减至15克,加骨龙15克,琥珀6克(研末冲服),再进六剂。9月10日三诊:自诉服药后,情绪稳定,精神很好,厌世等悲观病状基本消失。即停服此方,嘱服归脾汤半月,以理心脾,养血安神,巩固疗效。78年8月24日其胞姊来看病时云,其妹之癔病痊愈后,至今已9年,健康如常。


9,末稍血管痉挛(雷诺氏病)


例:任××,女,35岁。74年10月20日就诊,主诉:九个月来,手足尤其指端间歇疼痛,后六个月双足疼痛自行缓解,突出地表现为手指对称性疼痛,遇冷则皮色苍白,遇热则变为紫红,指尖部刺痛严重。遇冷热或情绪波动时,均可诱发疼痛。缓解后,麻木不仁。诊其脉略弦紧。初服当归四逆汤三剂,痛有所缓和,又服原方七剂,未见进一步疗效。改用芍药钩藤木耳汤,加川乌3克,没药9克、三剂后,疼痛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复继服六剂,隔日服一剂.服毕,痊愈。


【体会】


此类型疾病,虽系西医病名,表面看重在辨病,但在中医治疗时,必须强调辨证.此方此证的共性均属于阴亏津伤,肝燥筋急,经脉失养所致,其主证表现为疼痛或拘挛。为此,方剂组成,采取了具有养阴润燥,柔肝缓疼的药物。方中诸药注意配伍,互制互利.各药之间,滋润而不滞腻,疏通而不辛燥,养阴不显寒凉,通络不过分疏泄,总以酸甘化阴,生津润燥为主,以扶其正;疏肝化滞,祛风通络为辅,以祛其邪,而达通则不痛,缓以解急的目的。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所属经络.部位的不同稍事加减,取效甚捷。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阳萎的临床用药总结 崔国宁

    中医药治疗阳萎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可以有效改善阳萎症状,提高性生活质量。本文将总结中医治疗阳萎的临床用药方法及其药物,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 寒湿痹症痛难当,仲景乌头蜜主煎 张宝华

    乌头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十》:“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不知,尽服之本方能散寒除湿,除痹止痛,对寒湿痹证引起的疼痛,仲景力用乌头煎主之,足见乌头辛热散寒祛湿止痛之功弥丰也。

  • 胃脘痛案 张宝华

    王某某,女45岁。既往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痛经等病史。初步诊断:胃脘痛处方:姜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麸炒苍术15克、陈皮30克、姜厚朴15克、麸枳实15克、柴胡15克、生黄芩15克、生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胃胀

  • 月经量少中医教你怎么办? 白成振

    月经量少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的现象。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月经量少时,除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滥用药物等。

  • 中医靠传承,才能生生不息 朱强伟

    中医的传承,靠的是一辈一辈人的不断接力,才能绵延至今。在中医几千年的传承中,出现过很多的医家,虽然他们的名字不是很响亮,也许你也从未听过他。

  • 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用方经验总结 崔国宁

    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淋巴结肿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淋巴结肿大主要与湿热、瘀血、气滞等病机有关。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水边的枯叶 陈鹏

    水边的枯叶文/陈鹏医生南飞的雁群哀鸣阵阵我独自在寒夜中静坐凝望星空两岸的芦苇轻舞河里有一叶孤舟钓鱼的人伸了伸懒腰天上的残月如钩镜中人一夜间的白发如秋后的菊花开遍山坡如同我杂乱的心绪被风吹过的中年脚下又踏上寒霜那凋零的葡萄藤在空中沉默我不能回头身后的万家灯火

  • 牡蛎汤 李华歆

    “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幸运的是同篇就有关于“牡疟”的记载:牡蛎汤“疟多寒者,名曰牡疟”。牡蛎汤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 膏方好入口 谢江强

    膏方好入口,功效不输中成药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可见膏方已经演变成能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药物,不再是单纯的滋补药先通后补,健康长寿的正途“慢补”是我在本书中想要提出的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