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与习惯

2022.06.26 384阅读 评论数 1 10

正方:黄帝内经叫“阳气”通俗理解为“热气”

邪方:黄帝内经叫“六邪”风.暑.湿.燥.火.寒。

正方来源有2:

1.是太阳 2.是(正确)饮食。

邪方来源有3

1.是四季

2.是(错误)饮食

3.酷暑/空调过冷.寒冬暖气/过热.每日冰箱过用

正方-力量像火炉向外释放热力

邪方-力量像水一样浸润而不知

健康的人体-是由里向外、源源不断释放热力的火炉。

正邪力量来源,皆源源不断,只有强弱之别,没有有无之分。

治疗是“增强正方力量、削弱邪方力量”

冰箱之邪堪比夏之空调/冬之暖气,三者之弊皆在“过用”

1.避开六邪,就可少减或不减。惹不起,躲得起,打游击,待时机。

2.不吃生冷辛辣油腻、不引邪入内。

3.好好穿衣,基本遵循是:春捂秋冻,夏薄冬厚。

穿衣服不简单,难在现代人普遍和天地气机变化不同步,无法像动植物一样自然感知外界变化。

比如,夏天植物繁茂时空调冷风吹得人像寒号鸟,冬天动物冬眠时空调热风吹得人像脱毛狗。

热夏冷室,寒冬热炕,夏非夏,冬非冬,夏冬失序,气机混乱,呼吸在其中的人不可能好的了。

4.穿长衣,可以保证身体正气之力出城巡逻时不被外邪偷袭。比如微微出汗时,身体毛孔打开,外邪一定会乘虚而入。

初秋,气温进入下降通道,早晚温差大,中午温度高,人在出汗微热之时,尤其容易忽略,此时减少衣物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袭,最好的做法是穿衣落汗,汗落避风换衣。

午睡时盖好薄被,护好肚脐,以免小腹受凉下泄。

邪气来源有3:四季、饮食、空调暖气冰箱

四季之邪可回避,不能削弱,因为人力源于天地之力、而胜不了天地之力。

饮食之邪可人为主动避免,比如生冷冰冻、麻辣刺激,除非救急,否则远离。

“每餐饮食过饱”也要规避改正,所谓【饥香饱臭】现代人为什么吃嘛嘛香的感觉没有了呢?

因为每餐饮食过饱,肠胃长期超负荷,久而久之脾胃无力提取食物中的芳香之气,沁人心脾的感觉就没有了,“饮食不超量”即可找回吃嘛嘛香的健康感觉。

这种芳香之气就是蕴藏在食物中的阳气,是晒被子的那种感觉,阳光的味道,正气的力量。

总之,夏之空调过冷、冬之暖气过热、每日冰箱过用、每餐饮食过饱、每餐饮食过杂之邪可以完全自主避免。

邪之三源自控有二,接下来只要成功应对四季之邪,这场大战就可稳操胜券。

四季六邪的季节属性是:风从春,火从夏,暑湿从长夏,燥从秋,寒从冬。

春季应肝风邪之力盛

夏季应心火邪之力盛

长夏应脾暑湿之邪盛

秋季应肺燥邪之力盛

冬季应肾寒邪之力盛。

四季六邪乃天时之力,只可回避,不可逞勇!不可勉力而为,否则必为天气所伤。

四季六邪貌似势大,但无法同时出现,风邪出春,火邪出夏,暑湿之邪出长夏,燥邪出秋,寒邪出冬。

当可逐一击破。破敌未必强攻,避敌亦可胜之,只需耐心等待邪之天时过去,待其力竭即可不战而胜。

择地避邪,比如东北人到海南越冬避寒邪,沿海人可以夏天去干旱地区除湿邪。

另一种胜邪之法是:四季六邪,实质是三对矛盾“风暑、湿燥、寒火”

利用六邪之矛盾和互克之关系,在邪之当季、人为制造其天敌之邪,二者互克,人类居中获健康之利。

人体呼吸“呼—由里向外、吸—由外向里、气走全身”的原理,把房间设置成可以调节“温度(寒火).湿度(燥湿).空气流动性(风暑).含氧度(阳气.热气)”的对症模式。

1.湿症调节成干燥模式,通过呼吸让身体自主的消耗体内多余的湿邪之力。

2.燥症、调节成湿润模式,通过呼吸让身体自主的补足欠缺的水分。

3.寒症调节成火热模式,通过呼吸让身体自主的消耗体内多余的寒邪之力。

4.火症调节成低温模式,通过呼吸让身体自主的消耗体内多余的火邪之力。

5.暑症调节成通风低温模式.通过呼吸让身体内部积聚拥堵的热量重新流通

6.风症、调节成富氧高温模式,通过呼吸让身体获取足够的力量把随风潜入人体的湿寒等邪驱逐出境。

整体设想是一个健康疗养舱的概念,就是舱内温度、湿度、含氧度调整到对应患者所需要的程度,然后患者进入舱内通过呼吸自主调整身体的温度、湿度、含氧度至健康状态。

治疗的优点是:

1.批量治。

2.病人自治(呼吸)病人之间互治(按摩)

3.居家治疗。

4.零费用。

5. 房间加装传感器即可成为健康治疗室。

6.借助美丽中国战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7.自房自治兼营获利,对于慢性病、陈年痼疾的患者来说,解除了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后顾之忧,给予了恢复健康、打败疾病的希望。

在日常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正邪力量对比意识,主动增强正方力量,自觉回避邪方力量。

要高度重视吃饭和睡觉这两件事。

吃饭是增加正方力量之本,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通俗的理解就在这里。

睡觉,无梦香眠,一觉天亮,最能增强正方之力。

睡不好,整个人都会充满邪性。

好好吃饭是增加正方力量,好好睡觉是把五脏六腑各方之气团结成为一团和气。

正方之力团结一致,外邪之力遥不可及,请问这样的仗如何能打不赢,这样的身体如何能不健康?

就相当于一个人只挣钱不花钱,怎么能不富有呢?

健康就是富有正气,疾病就是负有邪气。

近现代以来,健康管理陷入两大误区:

1.重视吃药,而不重视吃饭。

沉迷于“以邪攻邪”,而非“以正驱邪”

邪固然可以攻,但也会耗正!

吃不下饭是邪气完全压制了正气!

正气丧失吃饭的来源后,存量早晚会被消耗殆尽。

2.重视吃药,而不重视改正习惯。

疑难杂症“杂”就是杂糅、混合,抓住主要矛盾、纲举目张、问题定会解决!

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气呵成。

健康无关年龄,只看活力。活力是阳气,阳刚之气。

阳气之力源自好的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生活习惯)源自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渴望,对天地的顺从,对身体的爱护,对家庭的负责。

顺从天地之力,增添人之力,天地人合力即可战胜六邪之力

悖逆天地之力,不借天时,无故耗损人力,不蓄养精力,天地人之力分而兵疲,欲拒六邪之力、享健康之躯,胜从何来?

正邪之力绵绵而来、绵绵而去,正邪之战绵延不绝、不死不休。

健康与疾病随其力量对比而此起彼伏

人体健康保卫战,需警钟长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注1:饮食过杂,顿顿不重样,身体接收到的气就很杂乱,想整合成一团和气就很费劲。

就像一支部队来源杂乱,想整合成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就需要花费大力气,否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仅对外没有战斗力,而且对内会形成祸患。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要重视吃饭、要好好吃饭的原因所在。

吃不好饭、乱吃饭就是引邪入内,就是帮助外邪抄正气力量的后路,这样的仗焉有不败之理,这样的身体又怎么可能会有长久的健康呢。

须知,饮食方面,要的是五味调和,不是五味杂陈,更不是打翻五味瓶的硬塞。

注2:长夏五行属土,主“化”而运化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

(世界万物,本无好坏,过用成灾)吃了生冷的食物,会觉得不消化、堵得慌,喝几杯热水,感觉就会好很多,因为热水的高温高湿对食物进行了“腐化·软化·消化·运化”处理。

热带雨林地区繁茂的植被和众多的动物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当地高温高湿运化孕育的结果。

注3:古籍《春秋》就是规避天时的经典呈现:夏天太热,冬天太冷,皆不适宜活动,尤其不适宜作战,故而活动大多发生在春秋适宜活动的季节。

人类世界的活动需要借助天时,动物世界的活动也需要借助天时,比如,动物发情都在春秋,而不是在秋冬。

因此,顺应天时借助天力是最适宜增强健康活力的。

注4:所谓舱,其实就是现有的房间、车辆加装传感器。一个房间、一辆车就是一个独立的健康疗养舱,居住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调节。

因为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几人、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不同,这就构成了一个家庭多个舱的现实需求,而且这个需求是普遍存在的,是长期存在的,是无法替代的。

传感器可以云端上传适时数据,这就有了健康大数据的海量分析来源,就为政策性制定、健康产品精准投放等提供了参考基准,这一点和现有的网络数据的商业运用模式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公共交通如火车、飞机、公交、地铁、游轮等都可以设置成健康舱,参数设置成有益于绝大多数的富氧模式即可。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武邵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桂枝汤类方十九 韦秋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可以用桂枝汤再次发汗。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整个方子,桂枝汤清太阳中风,人参芍药清热补津液。

  • 桂枝汤类方十八 韦秋凤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要想去掉这些风邪的话,那么就要用桂枝汤治疗。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用小承气汤还是大承气汤,视病情轻得而定。这与津液外出,肠道津液缺乏有关。

  • 桂枝汤类方十七 韦秋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卫行脉外,营血出了这个动脉之外的状态就是卫,也就是津液了。用桂枝汤把这个风发出去了,卫和病就会愈!

  • 桂枝汤证十六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这里的太阳病,不一定就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也有可能是中湿,太阳伤寒也有可能。桂枝汤阴阳并补同调,重用甘温药补充能量温益阳气,而今典型的桂枝汤证却很少。

  • 桂枝汤类方十五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白术的解读 韦秋凤

    白术这一味药,一定要按照方子的量去用,不能多用。白术可以去在身面的大风,风邪导致的头晕头痛,流眼泪。腰脐间有风寒湿痹阻滞伤害,气血不利,白术能去这些风寒湿痹而利气血。黄煌认为,白术体质舌多淡胖齿痕水滑。

  • 桂枝汤类方十四 韦秋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汤,温中去虚寒,解决太阳中风的问题,白术化太阴水饮。

  • 桂枝汤类方十三 韦秋凤

    阳明里热结实而坚硬,热伤里津液使里肌肉组织不得津液濡养而紧急疼痛。热久伤津液虚劳而无乳,热清则津液复而乳水生。

  • 桂枝汤类方十二 韦秋凤

    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服桂枝汤后,形似疟"的桂枝二麻黄一汤和身必痒的桂麻各半汤,是没有脉是微弱的。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从用方来看,桂枝汤是去风的,越婢汤是去风水的。因为越婢汤的量比较大,取八分之一药力也比桂枝汤强。

  • 桂枝汤类方十一 韦秋凤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汗出必解,这种情况,发汗病就会解,宜桂枝麻黄一汤方。也就是说,这两升的汤药,是三分之二也就是三分之四升的桂枝汤和三分之一也就是三分之二升的麻黄汤的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