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错误中医认识

2022.02.04 618阅读 评论数 4 9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传承中,总结自然变化对人类生存与疾病的影响的经验,经过实践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秉承中国文化对天体宇宙与自然、人体的形成和运行认识,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形与神的统一体,并将之放置于天地宇宙环境中,探究人体与自然的平衡统一,并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进而进行辨证论治,制定治疗原则,并应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重新达到平衡,治愈疾病。但由于中医知识普及的不足,以及追逐利益等因素,导致一些错误的中医观点的流传,误导了百姓,甚至危害了身体健康。
1、中药无毒,可以随便使用
常常听到有人说,之所以要吃中药不吃西药,是因为西药毒性大,中药无毒。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的认识,也往往成为某些人攻击中医的工具。中医治病用药的基本原理,是“以偏纠偏、以毒攻毒”。中医认识人的生理及病理时,强调的是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阴阳平衡。认识疾病是阴阳之间的平衡失调,是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的失衡。而治疗疾病也是利用药物的性味归经不同,用不同的药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进而达到新的平衡。就如同人吃饭喝水一样,一个饥饿的人,一碗饭可以解饥,一个吃饱了饭的人,一碗饭可以撑破肚皮。平衡打破了,看是很好的食物,却会让人生病。因此,中药不是无毒,而是所有的中药都有各自的偏性,重要的偏性能纠正人体的偏性时,就是良药,不能纠正人体偏性时,就是毒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中药损害肝肾的事件,就是滥用中药造成的。不按中医要求辨证来用药,盲目认为中药可以随便吃,随意加大中药剂量,都会因为阴阳平衡的失调造成严重的脏腑损害,危及健康。
2、中医治本,西医不治本
这是老百姓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什么是治本?什么是治标?治本就是针对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来进行治疗的方法,治标就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头痛止痛就是治标,辨证头痛是风寒风热还是瘀血所致,根据辨证结果进行祛风散寒或祛风清热还是活血化瘀就是治本。中医要求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急则治标,缓则之本”。病人疼痛难忍当然要先止痛,然后再慢慢根据辨证结果调整人体平衡。而西医与中医虽然是不同的体系,但治疗的原则是一致的。仍以头痛为例,止痛依然是治标,而追究头痛的原因,如果头痛是因为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病毒就是治本;如果是因为长了瘤子造成的,手术就是治本。这在中医和西医来讲,只是在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中,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原则仍然是一致的。
3、中医重视养生,西医重视治疗,因此调养找中医,治病找西医
这个认识依然没有道理。中医是重视养生,这一点没有错,但并不表示西医就不重视预防。同样,西医能治疗急症危重症,中医同样也可以。中医有很多的针灸、中药、正骨、推拿等方法用于治疗急病重症。例如骨折,古人在不使用手术的情况下,应用手法复位与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来治疗,虽然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完成,但这种方法既简便又花费小,而且效果还很好。而西医,也不是没有预防的意识。例如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有了致病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病时,通过饮食调整、身体锻炼和口服药物来降低疾病的发病概率,这种预防是系统地考虑到各类危险因素的情况,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的。在这一方面,无论中医西医,原则是一致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德帅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刘宁飞 资质认证

    分析有理有据。

    2022-02-08 09:33 评论数 0 0
  • 邓先勇 资质认证

    传统医学农耕社会产物,现在已是工业化时代了

    2022-02-06 09:57 评论数 2 0
    1. 李德帅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邓先勇

      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医学是自适应也在不断进步的,中医依然。

      2022-02-12 08:37 评论数 0 0
    2. 洪赟晢 资质认证 回复    邓先勇

      中医如果能有去伪存真的工具就牛逼了。

      2022-07-26 11:48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桂枝汤类方二十二 韦秋凤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五苓散的方子用法,又点明了五苓散的主要症状还是表证,所以君药仍然为桂枝。

  • 桂枝汤类方二十一 韦秋凤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甘草补津液,调和诸药,缓解药毒,行药力。三才解析法:主治:凉滞寒饮多、津亏病位:表里俱病阳性药:桂枝4温辛甘白术2温辛甘滋微苦平性药:炙甘草2平甘滋茯苓4平甘淡。

  • 桂枝汤类方二十 韦秋凤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在清表的残留风邪的同时,导引津液各就各位,恢复健康的生理状态,这就叫做使气得旁流。这种病,是个急病,大枣比较滋腻,会束缚桂枝药力的发挥。

  • 桂枝汤类方十九 韦秋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可以用桂枝汤再次发汗。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整个方子,桂枝汤清太阳中风,人参芍药清热补津液。

  • 桂枝汤类方十八 韦秋凤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要想去掉这些风邪的话,那么就要用桂枝汤治疗。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用小承气汤还是大承气汤,视病情轻得而定。这与津液外出,肠道津液缺乏有关。

  • 桂枝汤类方十七 韦秋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卫行脉外,营血出了这个动脉之外的状态就是卫,也就是津液了。用桂枝汤把这个风发出去了,卫和病就会愈!

  • 桂枝汤证十六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这里的太阳病,不一定就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也有可能是中湿,太阳伤寒也有可能。桂枝汤阴阳并补同调,重用甘温药补充能量温益阳气,而今典型的桂枝汤证却很少。

  • 桂枝汤类方十五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白术的解读 韦秋凤

    白术这一味药,一定要按照方子的量去用,不能多用。白术可以去在身面的大风,风邪导致的头晕头痛,流眼泪。腰脐间有风寒湿痹阻滞伤害,气血不利,白术能去这些风寒湿痹而利气血。黄煌认为,白术体质舌多淡胖齿痕水滑。

  • 桂枝汤类方十四 韦秋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汤,温中去虚寒,解决太阳中风的问题,白术化太阴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