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与颈椎病的表现与区别

2022.10.26 528阅读 评论数 3 15

(一)肩周炎与颈椎病:

颈椎病、肩周炎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疾病,但两者可能同时发生。

1.颈椎病和肩周炎可能引起的症状,包括肩膀周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神经痛及其他症状。肩膀周围疼痛:疼痛有可能是颈椎病导致,也有可能是肩周炎导致,在临床上,有些患者同时患有颈椎病和肩周炎,此时肩膀周围的疼痛通常是较为明显,这也是主要的症状;

2、肩关节活动受限:对于肩周炎的患者,如果是持续发病一段时间,肩关节周围关节囊可能发生充血、水肿、僵硬、粘连,可能导致后部的活动受限,患者在做肩关节上举、后伸,包括向前屈等动作,都比较困难;

3、神经痛:颈椎病导致在颈椎周围走行的神经受压,即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上肢可能感觉到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以从肩部蔓延到上臂、前臂、手等范围,患者有麻木、疼#痛、过电样感觉;

4、其他症状: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缠绵感、躯干束带感,以及行走不稳跛行等,上述症状与颈椎病导致局部脊髓受压有一定关系,患者还有可能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颈动脉受压可以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而发生头痛、头晕、耳鸣、眼花等症状,如果累及交感神经,患者可能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

(二)各型颈椎病的表现与症状:

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颈型颈椎病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的疼痛剧烈。不敢去触碰颈肩部,触压时疼痛加剧,头颈部往往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转动的时候往往和躯干一同转动。颈项部肌肉可有肿胀和痉挛,有明显的压痛感。急性期过后常常会感到颈肩部和上背部酸痛。患者常自诉颈部易于疲劳,不能持久看书、写作、看电视、看电影等;有的会感到头痛、后枕部疼痛、胸痛和上肢无力等;有的患者晨起后“脖子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或活动时作响,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胀麻,但咳嗽、打喷嚏时不加重。

颈型颈椎病的主要体征:

1、颈部偏歪,活动正常或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往往在斜方肌、菱形肌、岗上肌、岗下肌、肩胛肌或大小圆肌部位有压痛点,副神经受累还可出现胸锁乳突肌痉挛和压痛。

2、颈部触诊检查可有项韧带肿胀、压痛,棘旁有压痛。多无放射痛。可有棘间隙改变和棘突侧突,以下颈椎多见。

3、椎间孔压缩试验和臂从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肌张力正常,无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上下肌腱反射正常,没有病理反射。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起病过程缓慢,多无外伤史。但是当头部受到各种原因的外伤时可诱发本病。是发生在颈椎后外方的突出物刺激或者压迫颈脊神经根所导致,发病率是最高,大约占颈椎病的60%。颈枕部及颈肩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沿受累颈脊神经的行走方向有烧灼样或者刀割样疼痛,或有触电样或针刺样麻感,当颈部活动或者腹压增加时,症状就会加重。同时上肢感到发沉及无力等现象。颈部有不同程度的僵硬或者痛性斜颈畸形、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受累颈脊神经在其相应横突下方出口处及棘突旁有压痛。壁从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又名颈后伸压颈试验)阳性,偏头压颈试验阳性。此外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有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及肌腱反射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体征有

1、颈部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僵硬现象。 2、压痛点在受累颈脊神经的颈椎横突下方及其背支支配的区域。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

5、肩部下压试验阳性。

6、颈神经受到刺激时,其远隔部位早期表现为疼痛过敏当受到压迫较重或者时间较久的时候,其远隔部位表现为感觉减退。

7、支配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腱的主要神经受到兴奋时腱反射比较活跃,反之则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8、神经根受到压迫后,轻者其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重者尚可以见到肌肉萎缩。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根据压迫物位于脊柱的中央还是偏于一侧可分为单纯脊髓型和脊髓神经根混合型。其根本的病因是因突出物压迫脊髓所致,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表现占10%~15%。本型症状亦较复杂,主要为肢体麻木、酸胀、烧灼感、发僵、无力等症状,且多发生于下肢,然后发展至上肢;但也有先发生于一侧上肢或下肢者。此外尚可有头痛、头昏或大小便异常等症状。①脊髓单侧受压:可以出现典型的脊髓半切综合征。②脊髓双侧受压:早期症状有以感觉障碍为主者,也有以运动障碍为主者,以后者为多。后期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的痉挛性瘫痪,如肢体不灵活、步态笨拙、走路不稳,甚至卧床不起,小便不能自解。体格检查可发现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腱反射比较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踝阵挛及髌阵挛阳性。感觉障碍平面往往与病变节段不相符,并缺乏规律性。此外,胸腰部束带感亦是常有的主诉。

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体征有

1、上肢症状:出现于一侧上肢或两侧上肢的单纯运动障碍,单纯感觉障碍或者同时存在的感觉及运动障碍。

2、下肢症状:出现于一侧下肢或两侧下肢的神经机能障碍。

3、偏侧症状:出现于同侧上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

4、交叉症状:出现于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的感觉或运动障碍。

5、四肢症状:出现于四肢的神经机能障碍。

6、头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或头皮痛。

7、骶神经症状:表现为排尿或排便障碍。

椎动脉型频椎病的临床表现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的病因是由于椎问盘侧方的骨赘、 Zygapophyseal关节前方的骨赘或者后关节不稳定半脱位压迫了椎动脉所致,亦可以是因颈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发生反射性的动脉痉孪所致。此型占颈椎病患者的10%-15%。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轻度压迫即可引起相应的症状。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有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每于头后伸或转动头部到某一方位时出现,而当头部转离该方位时症状消失。当转动头部时病人突然感到肢体无力而摔倒,摔倒时神志多半清醒病人常可以总结出发作的体位。脑干症状包括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对侧肢体轻瘫等。此外,尚有声嘶、失音、吞咽困难、眼肌瘫痪、视物不清、视野狭窄、复视及 Horner综合征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体征有

1、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典型症状: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耳鸣、耳聋。

2、猝倒。

3、脑干症状: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

4、枕部跳痛。

5、发作性昏迷。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相对于其他几种颈椎病而言较为少觅,但是一旦发生也很危险。其主要的病因是颈脊神经根、脊膜、小关节囊上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致。症状有头昏、游走性头痛、视物模糊、听力改变、吞咽困难、心律失常及出汗障碍等。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椎动脉壁上的神经受刺激所致,还可以是椎动脉的间歇性血流改变,刺激了椎动脉周围的神经所致。此型诊断困难往往需经治疗试验成功后才能做出诊断。

交感型颈椎病的主要特征有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①头痛或偏头痛、头沉、头昏、枕部痛或颈后痛。②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目干涩,视野内冒金星等。③心跳加快,心律紊乱,心前区疼痛和血压升高等。④肢体怕凉怕冷,局部的温度偏低,或者肢体遇冷时有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或疼痛加重。⑤出汗障碍。

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有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或嗳气等。

(三)怎么样预防肩周炎与颈椎病:

第一、避免长期低头,比如低头玩手机、低头用电脑,以及避免长期伏案。

第二、进行适当的颈部保健操的运动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比如经常放风筝或者打羽毛球,可以使颈部后仰,既锻炼了颈部周围的肌肉,又可以使间盘突出的症状或者程度有所减轻。

第三、进行适当的颈部周围肌肉的按摩或者理疗,可以舒缓周围的肌肉,对于颈椎病的预防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第四、避免颈部着凉、受风以及颈部外伤。

肩周炎的预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肩关节着凉,避免肩关节进行长期大量的运动或者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如果出现肩周炎,要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练。

2、在肩关节受伤或者前臂、上臂受伤时,要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防止肩部僵硬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四)肩周炎颈椎病的食物疗法:

食疗方一:山楂玫瑰花茶。山楂50克,玫瑰花10克,枸杞子15克,茉莉花10克。先将山楂、枸杞子煎汁,然后冲入装有茉莉花、玫瑰花的容器中,再稍煮后即可饮用。山楂玫瑰花茶主要适用于急性损伤后日久不愈,局部隐隐作痛,活动不利,遇天气变化或劳累则疼痛复发加重者。医生表示,此方能够补益肝肾,温经活血通络。喝山楂茶可以有活血的作用,对于缓解疲劳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食疗方二:三七藕蛋橘络羹。三七粉3克,鸡蛋2只,鲜藕汁50毫升,橘络1克,食盐、猪油少许。鲜藕汁加水适量,煮沸后将三七粉、生鸡蛋打破后冲入鲜藕汁内搅匀,放入橘络、食盐及油煮沸2分钟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完,连服15日。医生表示,三七藕蛋橘络羹主要适用于肩关节局部肌肉突然剧痛,如针刺刀割,部位不移,按之痛甚,关节受限或局部肿胀等症状。一般患者在急性期可用。三七可以有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同时也可以有缓解肩周炎肌肉局部的疼痛感觉哦。

(五)肩周炎颈椎病的功能锻炼:

1、颈椎操:颈椎病、肩周炎的患者需要针对性进行颈椎活动度训练,可做颈椎操,进行颈部的屈颈、仰颈、转颈等动作;

2、爬墙运动:可进行爬墙运动,即患者仰头,患侧上肢贴于墙壁逐渐向上移动,类似爬楼梯的动作,以维持局部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松解局部粘连,防止产生活动受限的症状;

3、举哑铃:在颈椎病、肩周炎的症状缓解之后,需要对颈部以及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可手握哑铃,逐渐抬举上肢,坚持几秒钟放下,如此反复,锻炼肩关节力量等;

4、拉弹力带:也可使用弹力带,患者可以在两上臂中间拉弹力带,逐渐拉伸,有助干锻炼肩关节稳定性,降低后期病情复发的概率;

5、小燕飞:可取俯卧位,利用颈部肌肉力量总进行抬头,坚持几秒再放下,反复进行,以锻炼颈部肌肉力量。

(六)中医特色疗法介绍:

1、内服《颈肩活血丸》:

每日三顿,每次10-20粒,饭后30分钟温水送服,具有补气益肾、疏肝理气、养心安神、滋阴潜阳、宁心安神、健脾化湿、温筋散寒、活血消肿为主,常以天麻、钩藤、黄芪、瓜蒌、丹参、元胡、茯神、炙远志、石菖蒲、炙甘草、枸杞、山萸肉、淫羊藿、肉苁蓉、鹿茸等组成,主治:颈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颈肩综合征(伴有上肢麻痹、头昏眩晕、胸闷气短、四肢无力、夜寐多梦等症状)。

2、穴位穴贴:

我院采用【镇江膏药】+【2号杨氏疗法】根据患者病情,贴敷于大椎、肩井以及肩禺、曲池、外关等穴位,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来缓解其症状,具有芳香开窍、透入骨髓、温中散寒、活血化瘀、刺激穴位最终达到消炎退肿、止疼镇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症、颈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贴后不影响颈部及关节的活动,可使颈肩酸痛、手指麻木、眩晕耳鸣、胸闷气逆均得到改善。具备内病外治、外症内调,内外兼治,以求治本的无损伤性纯中医药疗法。

杨家强主任供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皮肤瘙痒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6月09日刘某,女,36岁,初诊。微信告知症状不减反增,瘙痒加剧。外洗后瘙痒处有所缓解,但仍不能断根。

  • 附子在伤寒论中应用的方剂及作用 张宝华

    此方中附子温阳散寒,与干姜共同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不再是疑难杂症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消食健脾丸加蒲公英治疗胃胀灼热 夏耀飞

    消食健脾丸加蒲公英治疗胃胀灼热杜某某,女,7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9月20日初诊。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 张宝华

    同时需注意孕妇禁用,如有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 夏耀飞

    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病案一:界某某,女,5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干者用皮肤泻心汤加地肤子、蝉蜕,湿者再加苍白术,若合用皮肤解毒汤则更佳。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