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2021.06.02 243阅读 评论数 4 8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系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两者互为因果,常常同时存在。以右胁胀痛、痛引肩背、反复发作为特征。中医无此病名,但《景岳全书》曰:“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所以可归于“胁痛”范畴。其因多为肝胆气滞,肝胃不和或湿热壅阻,其治不外疏肝、和胃及利湿。


先师认为,胆囊炎、胆石症脾胃虚弱,肝胆寒湿者并不少见,而且往往寒热错杂,虚实兼之,症情复杂,治疗棘手。临证时要谨慎辨别,如见面白、苔润、脉沉不数,纵有湿热的表现也可投服《伤寒论》乌梅丸全方易汤,常有奇效,此乃经方妙用矣。


梁某,55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痛4年,于2020年4月30日来诊治。


患者自2019年以来,经常有发作性右上腹痛,发作时疼痛放射至右肩部。2019年共发作2次,2020年发作3次,其中有4次伴有发热、黄疸及呕吐。从2021年起胁痛发作频繁,1月份发作1次,2月份发作3次,3月份发作5次,至4月份发作9次,一般受凉及劳累后容易诱发,发作与饮食关系不明显,在某医院确诊为“慢性胆囊急性发作,胆石症”。平时经常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睡眠不佳,曾用西药治疗4个月,不能控制发作。


检查:身体肥胖,面色晄白,无黄疸,右上腹轻度压痛,反跳痛(-),莫菲征(士),胆囊未触及,肝可触及边缘,苔白腻,根部淡黄,脉沉细。


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辨证:脾胃虚寒,肝胆湿热。


治法:健脾散寒,清肝化湿。


处方:制附片9g(先煎30分钟),细辛1.2g,肉桂3g,干姜片4.5g,川花椒3g,川黄连1.8g,黄柏4.5g,潞党参6g,当归4.5g,大乌梅2枚。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共服10天,自觉上腹部有发热感,但得热则舒,胁痛未曾发作。后改为2天1剂,20天后上腹压痛及腹胀均消失,食欲转佳。以后每2日服药1剂,连服6个月,胁痛一直未发作。


按:本例4年中胁痛反复发作,并伴发热。呕吐及黄疸系肝胆湿热之证。嗣后胁痛发作常以受凉及劳累为诱因,平时腹胀纳呆,便溏失眠,苔薄白,脉沉细,均属脾胃虚寒,湿邪寒化,中阻脾运。构成寒热错杂之证。先师一面健脾散寒,一面清肝化湿,寒热兼用,攻补结合,投以《伤寒论》厥阴篇之乌梅丸,重用热药,轻佐凉药,并改为汤剂。药后第4天胁痛即见解,服药20剂左右胁痛腹胀即消失,食欲转佳。凡寒热交错、虚实并见之证,先师常以乌梅汤全方为治,只要掌握面白、苔腻而不燥、脉弦而不数的指征,屡投屡效,实为经方新用。


此外,胆囊炎归属于中医“胁痛病”,经络辨证离不开肝胆两经。《灵枢·经脉》肝经“上贯膈,布胁肋”;胆经“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然而循经查穴后仅发现胆经相关穴位反应明显,因此经络辨证是足少阳胆经。《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


在六腑病的针刺治疗中应重视募穴和下合穴配合使用,可增强治疗效果。日月穴为胆之募穴,是胆腑之气汇聚于胸部之地。阳陵泉为胆腑下合穴,具有通泄胆腑、舒筋缓急止痛的作用,“合治内腑”,《针灸甲乙经》言“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足临泣穴为胆经输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言“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高树中老师在《一针疗法》中也讲时间性疾病明显的,针刺五输穴中的“输穴”。胆囊穴为经外奇穴,对胆囊病症有特异性治疗作用。



临床上急性胆囊炎发作72小时内,大多可以经过保守治疗而得以控制,然而从查询到的文献来看保守治疗中采用中医针刺治疗的少之又少,这也引发了中医爱好者在中医急症发展方面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医生诊疗疾病过于依赖仪器设备,忽视病人的症状、体征。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我们很多中医师也将中医诊断中的“司外揣内”忘的一干二净,更不用说中医在急症方面的治疗。当然,值得思考的是此次案例中患者发病到针刺治疗时间短,且尚未发生全身性的炎症发应,及早接受了针灸治疗,得以控制病情。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邓先勇 资质认证

    急性发作期大柴胡汤化裁多用,慢性期虚实夹杂。

    2021-06-04 02:16 评论数 0 3
  • 李超鹏 资质认证

    慢性胆囊炎属厥阴病,治疗乌梅丸要好于大柴胡汤

    2021-06-03 12:39 评论数 0 3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也可以针药并用

    2021-06-03 10:15 评论数 0 0
  • 张宝华 资质认证

    此乃厥阴法!

    2021-06-02 09:45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小儿膏方调理的特点 谢江强

    小儿膏方的选择与用药应遵循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临床的主要表现,从而进行辨证治疗以行调补。成人膏方常有滋肾壮阳之药,而小儿膏方除有特殊病情需要原则上不宜选择此类药,并慎用血肉有情之品。一般来说一剂小儿膏方的中药总量应控制在3kg左右,最多不应超过5

  • 前列腺增生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 张宝华

    西医治疗前列腺增生,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中医和西医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对预防和治疗前列腺增生有积极的作用。

  • 辩证论治子宫肌瘤 张宝华

    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针对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气滞血瘀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阻可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引起子宫肌瘤的形成。

  • 另辟蹊径治痤疮毛囊炎 张宝华

    王某某,男23岁。于2024年02月初诊症状简述(刻诊):患者自诉:“痤疮,毛囊炎多年,狐臭多年”。既往有等病病史。

  • “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中药一剂见效案 宗琪

    患者:司某某性别:男年龄:82岁初诊日期:2024年2月18日主诉:持续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尚可,"心功能不全”,本次脑梗后确认“心房颤动”,结肠癌病史7年余。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阴阳和者,必以建中” 宁加银

    患者,女性,50岁,主诉:反复胃痞不适8+年。

  • 感冒后遗症,中药3剂愈 宗琪

    诊断:感冒后遗症处方:小柴胡汤合苍耳子散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党参15g生姜20g大枣6个生石膏60g白芷20g葛根30g苍耳子15g细辛6g薄荷15g(后下)仙鹤草3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

  • 五苓散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出后津液虚,内有水饮,可与五苓散!水湿内聚,表证未罢,饮后则吐,是为水逆,可与五苓散!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 元旦的灯 陈鹏

    又一个元旦文/陈鹏2024.1.1月亮圆了又缺身边的人来来往往腊梅花悄然的开放庆幸的是你还在最大的龙也灭不了佛祖的灯我对你的思念亿万年不会变杯中的酒都化作财富的眼泪我手酸了梦里钱太多了,怎么数也数不完梦醒了佛还在,我也在一切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