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贫凉秋后颈腰痛

2022.08.10 387阅读 评论数 1 0
(1)发病原因:
    由夏到秋,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候,因此不论男女老少,夏秋之交都要注意养生。

    长期在空调房间中会导致汗腺关闭,影响正常的代谢和分泌,而长时间静坐不运动又会造成颈部运动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局部性的颈椎病,轻则脖子发僵、发硬、疼痛、肩背部沉重、上肢无力、手指麻木,重则出现头痛、头晕、视力减退、恶心等异常感觉。另外空调电扇齐上阵还易引发关节炎。
    夏秋之交人们衣服单薄,而空调房里又是冷气大作,低温环境会刺激血管急剧收缩,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关节受损以及脖子和后背僵硬、腰和四肢疼痛、手脚麻木等反应。关节炎怕冷,更怕风,如果空调和电扇齐上阵,"风邪”势必侵袭人体。同时,相比中老年人,年轻人往往容易忽略吹空调引起的关节疼痛,而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通常在35-5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疾病多发,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在加强保健的同时也要注意防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感冒,秋季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另外,夏秋之交还是气管炎、胃病、关节炎、腹泻、哮喘、中风和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中医讲究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养、健身和防病,从而达到养生和益寿延年的目的。而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夏秋之交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
    "在夏秋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中医上讲,由于从炎夏转入凉秋,人体常常觉得比较舒服,由于"闺夏”而致的身体消瘦也渐渐地恢复,胃口和精神的转好,使秋季成了一个最佳的进补季节。
    秋天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这是由于人体阳气衰弱,胃气也弱,每餐吃品种繁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胃病。夏秋之季适合吃啥?秋季应多吃黄绿色蔬果、发酵食品和各种薯类。

    黄绿色蔬果即是橙黄色蔬果和绿叶菜。夏秋之交人们体内维生素A储备容易减少,如不及时补充,到了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夜视能力下降、眼睛干涩、呼吸道容易感染之类的问题。因此要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等。发酵食品在发酵时,微生物产生大量B族维生素,营养丰富又能帮助消化。除了发酵食品,夏秋之交还是薯类出产的旺季。薯类食品多有强健身体的作用,其中富今 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经常吃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作为精白米面的替换品,是非常好的养生措施。
(2)食疗
1、酸味、涩味食物:秋季可增加酸味、涩味食物摄入,如柚子、山楂、葡萄、石榴等,少食葱、姜、蒜等辛辣刺激食物,从而补益肝气、收敛肺气,起到养肺补气作用。

2、滋阴润燥的食物:
    滋阴润燥的食物有很多,如银耳、甘蔗、梨、藕、菠菜、乌骨鸡、豆浆、鸭蛋、蜂蜜等。另外中医认为食粥能和胃、补肺、润燥,可以用润燥食物煮粥或炖汤,制作成梨粥、胡萝卜粥、菊花粥、芝麻粥,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川贝炖雪梨、白梨银耳汤等;
3、薯类:
    夏秋之交是各种薯类上市的季节,如马铃薯、甘薯、山药等。传统医学认为薯类食物能补中气,且薯类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夏秋之交适当食用薯类食物,可以补充营养。
此外,夏秋之交食补要注意吃“果”不吃“瓜”,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油腻煎炸的食物也不宜过多食用,此类食物不易消化,积聚胃中会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不利于润燥。

(3)防暑与保暖:
    今年的夏天真是格外的炎热,尤其是近日中国多省被高温天气所笼罩着,北京已达35度高温,其他地区像天津、石家庄等气温更是达到了40度,不断攀升的高温指数一次又一次的老验着我们的耐热能力,据气象台报道,中国各省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在炎热的夏季时节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同时在防暑降温的同时别太过于追求寒凉,以免惹"病"上身。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夏季酷暑难耐,迫使人们用多种方法防暑降温,造成寒凉太过,所以夏季不但要防暑、湿、热,还要防“寒’。此外,夏季还要预防腹泻、暑天感冒、中暑三种疾病。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肌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使汗液排出,从而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

    “夏秋换季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因夏季出汗较多,应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伤害了人体的阳气。“春夏养阳”就是这个道理。夏秋之交要保持心胸宽阔,精神饱满,防过怒。夏秋之交防暑降温往往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面,而防暑降温最主要的方法是多吃寒凉饮食以抵御暑热,但过食之时就会适得其反,被寒凉所伤,造成脾胃虚寒、脾胃虚弱,甚至人体阳虚。所以夏季不但要防暑、湿、热,还要防“寒”。
    夏秋之交酷暑难耐,迫使人们用多种方法防暑降温,造成寒凉太过。一是城市中人们居住的房间都有空调,昼夜开,极易造成形体受寒太多,还可出现面神经麻痹;二是工作环境中央空调开得太足,以致许多白领上班还要准备毛衣之物以防风寒之邪侵袭;三是夏季是冷饮、凉食的大卖场,人们喜食冰激凌、冰咖啡、冰镇饮料、凉拌菜等。更有甚者,每天喝冰镇啤酒。以上都可造成看似炎热夏天实为内外皆寒的冬季,这就造成人体受寒重于冬季。

    夏秋之交防寒应做到三点:一是家中空调不可温度太低,卧室空调不可低干25℃;二是工作环境温度太低的要用棉织品保护关节及腰背或戴护膝三是寒凉之物不要过食,更不要晚上吃的过量,从而预防夏季受寒太多造成损伤阳气。夏秋之交因天气炎热,故在饮食上以清淡素食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物,如火锅、鱼肉、辣椒、海鲜等,以防内外皆热而至消化不良及内热外感而至暑天感冒。此季节应多食蔬菜、水果,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等。
            杨家强主任供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皮肤瘙痒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6月09日刘某,女,36岁,初诊。微信告知症状不减反增,瘙痒加剧。外洗后瘙痒处有所缓解,但仍不能断根。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不再是疑难杂症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

  •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大都脾胃虚弱(二) 李娟

    咱们分享了一期,关于孩子脾胃虚弱的问题,浏览量及反馈都很高涨。或者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中药介入调理体质。此时,就怕孩子病后初愈的喂养错了。

  • 消食健脾丸加蒲公英治疗胃胀灼热 夏耀飞

    消食健脾丸加蒲公英治疗胃胀灼热杜某某,女,7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9月20日初诊。

  • 小儿常见病的经验方及治疗 曹雪盼

    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居多,男孩多于女孩,发病率约5%。遗尿自除小儿哮喘哮喘是在气道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 站似一棵松:由内而外治驼背 谢江强

    由于驼背影响了小江的脊柱曲度,她还有阴阳、气血失调引起的心慌胸闷症状,所以我将水煎药里的枸杞子换成了伸筋草以舒筋活络,将砂仁换成玉竹以养阴益气。

  • 经方加偏方治愈感冒后咳嗽半月案 宗琪

    患者:王某某性别:女年龄:67岁初诊日期:2023年11月18日主诉:感冒后咳嗽半月余。12月2日患者电话告知:咳嗽已愈。《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 补足气血百病消 谢江强

    所以,对女性而言养血是至关重要的,养血不光要补血,还要行血。因为只有血行才会推动气行,这样气血才会调和,阴阳才会平衡。叶女士吃了一个多月的膏药后,面色明显变得红润有光泽,而且面斑也少了。调味药:桂圆肉100克、荆花蜜100克、黄酒300毫升。

  •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 许春杰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除此以外,延年半夏汤所治范围尚广。急出延年半夏汤全方,2剂后霍然而愈。我国中医药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勤于采掘,不忽略古之成方,所得又何止延年半夏汤一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