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病机探讨终篇

2025.08.27 724阅读 评论数 22 51

 自此便进入到厥阴以及相关传变的一系列问题,我用四天之零碎时日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扶阳医学的相关理念将伤寒论以病机的形式串联起来,压缩成这三篇文章,以飨诸位道友。

  若邪自少阴传至厥阴,见胸腹胀满、发热恶寒、寒热往来如疟者,此为阳邪传入厥阴肝经之标病。若便清不呕,其病可自愈,亦可投柴胡桂枝汤以和之。若本病头痛发热已退,反见腹胀消渴、四肢厥逆、时温时冷、舌卷囊缩、谵语躁乱、大便不通者,属热邪深入厥阴本病,脉沉有力,法当以大承气汤下之。

  若初起即无发热恶寒头痛,而见蜷卧、脐腹及阴器绞痛、或泻利呕哕、口吐涎沫、爪甲青黑、冷过肘膝、舌卷囊缩、筋急身重、脉沉迟无力或数或伏者,宜茱萸汤、四逆汤、回阳返本汤等温中回阳。若六脉伏绝,宜生脉散合四逆汤温服。若虚阳格阴、阴盛格阳、阴极发躁等证,其机与少阴相似,然治法较之少阴更为急重。病邪随经传变,用药亦当随证施治,如此则证治相合。

  又有三阳合病而不传者:太阳与阳明合病,见头痛发热、口干鼻塞,宜冲和汤合解肌汤;太阳与少阳合病,见头痛发热、胸胁满、口苦,宜冲和汤合小柴胡汤;阳明与少阳合病,见咽干鼻塞、胸满口苦,宜小柴胡汤合葛根汤。若兼见头痛发热、咽干鼻塞、胸满口苦者,属三阳合病,宜冲和汤、灵宝饮通解三阳之邪。

  若一经未解又传一经,成两经并病,如太阳与阳明并病、阳明与少阳并病,则宜将两经之药合用,仿合病治法,分其轻重施治:先病重者,以先病之药为主,过经之药为辅,以塞其源;过经重者,则以过经之药为主,先病之药为辅,以疏其流。如是则邪不复传,病可自愈。

  又有表里同病而成两感者:若阳经热邪在表,阴经邪热在里,表热里实,宜冲和汤合承气汤,如通圣散法;若阳经热邪在表,阴经寒邪在里,里寒表热,宜冲和汤合四逆汤,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续命汤法。或解表攻里,或温里发表,随证合用,则两感治法亦可周全。

  又有伤寒不传,始终在一经,寒邪郁表蒸热,至六七日或十二三日不解,致表里俱热,宜双解散。若扬手掷足、揭被烦渴、谵语热郁者,主以解毒六一汤。身热便黄者,可用大柴胡汤

  若伤寒自太阳传至厥阴,邪衰正复,热退病愈;若至八九日或十三四日过经未解,已经汗下者,宜小柴胡汤和之;虚烦者以参胡三白饮、十味温胆汤调养;未经汗下而表里热极者,宜双解散通解表里;内热烦渴者可选用三黄石膏汤、人参白虎汤或解毒六一汤。病有轻重,治须合宜,汗、吐、下法稍有差误,则致虚虚实实之变,慎之慎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王永利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