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名家医案经验总结  

2025.06.03 543阅读 评论数 0 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积累了丰富经验。以下结合国医大师徐景藩、李佃贵、路志正、周仲瑛等名家医案,总结其治疗思路与用药特色。
 
一、徐景藩:胆胃同治,疏降结合
 
徐景藩认为慢性胃炎常与肝胆功能失调相关,提出“胆胃同病”理论。其治疗强调疏肝利胆、和胃降逆,善用四逆散、小柴胡汤等方剂化裁。例如,治刘某(女,53岁)胆汁反流性胃炎,症见脘痛、口苦、舌红苔薄黄,辨证为肝胆郁热、胃失和降,予柴胡、黄芩、青皮、法半夏、代赭石等药疏肝清胆、降逆和胃,配合煅瓦楞制酸行瘀。二诊加桑叶、丹皮增强清泄之力,三诊调整为培土泄木巩固疗效,最终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消失。其用药注重气机升降,常以柴胡升散、枳壳降气,配郁金、石见穿活血通络,体现“疏降结合”的治疗特色。
 
二、李佃贵:化浊解毒,贯穿始终
 
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认为浊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其治疗以化浊解毒为根本,善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浊,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苦寒解毒。例如,治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见胃痛、腹胀、反酸,辨证为浊毒中阻,拟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白芥子祛痰散结,药后症状明显缓解。对于中重度异型增生,李佃贵加入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毒攻毒,现代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组方强调“芳香与苦寒并用”,既化湿浊又清郁热,同时配伍焦山楂、鸡内金等健脾醒脾,防止药物碍胃。
 
三、路志正:轻灵活泼,顾护脾胃
 
路志正调理脾胃注重“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常用轻清流动之品。例如,治某19岁女性反复感冒伴胃脘痛,辨证为脾虚湿热中阻,以藿香、佩兰、厚朴花化湿醒脾,生薏苡仁、茵陈清热利湿,桔梗、大黄炭升清降浊。二诊因患者将赴外地,改以藿香正气胶囊合越鞠保和丸缓调,体现“小剂轻灵活泼”的用药特点。其处方中少见大苦大寒之品,多选用陈皮、茯苓等平和药物,兼顾脾胃运化功能,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兼夹湿浊者。
 
四、周仲瑛:病机辨证,复合立法
 
周仲瑛强调“病机辨证”,认为慢性胃炎常寒热错杂、气血同病。例如,治消化性溃疡患者,症见脘痛、泛酸、舌红苔黄,辨证为肝胃郁热,予黄连、吴茱萸(连萸比5:3)辛开苦降,配合蒲公英、海螵蛸清热制酸。对于久病血瘀者,加入土元、九香虫破血消癥,体现“寒热并调、攻补兼施”的复合立法。其用药灵活调整黄连与吴茱萸比例,根据寒热偏重动态平衡,同时配伍藿香、紫苏梗调和气机,体现对病机复杂性的精准把握。
 
五、辨证分型与用药规律
 
1. 肝郁气滞型: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白芍柔肝止痛,适用于胃脘胀痛连胁、情志不畅者。
2. 脾胃虚寒型:理中丸合黄芪建中汤,人参、干姜温中健脾,黄芪、桂枝益气散寒,适用于脘腹冷痛、喜温喜按者。
3. 湿热中阻型:清中汤加减,黄连、栀子清热燥湿,半夏、茯苓和胃化湿,适用于胃脘灼热、苔黄腻者。
4. 胃阴不足型: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滋阴养胃,生地、枸杞子柔肝生津,适用于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者。
5. 瘀血停滞型:失笑散合丹参饮,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丹参、檀香理气止痛,适用于胃脘刺痛、舌质紫暗者。
 
六、总结与启示
 
名家经验显示,中医治疗慢性胃炎需紧扣病机,灵活运用疏肝、化浊、清热、活血等法,同时注重脾胃气机调畅与后天之本的顾护。徐景藩的胆胃同治、李佃贵的化浊解毒、路志正的轻灵活泼、周仲瑛的复合立法,均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精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黄芩等药物具有抗炎抑菌作用,可协同改善胃黏膜病理状态。临床中应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综合运用经典方剂与现代研究成果,以提高疗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周家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遗尿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对其治疗遗尿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古代中医治疗遗尿的智慧。而《太平圣惠方》更侧重于从传统中医脏腑、气血阴阳理论出发进行用药。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小便难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太平圣惠方》中的许多方剂利用茯苓淡渗利湿的特性,以通利小便。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大便不通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相关方剂的收集、整理,分析其中药物的类别、性味归经、用药频次等方面,总结其用药规律。-枳实和厚朴的高频次使用表明理气药在治疗大便不通中的关键作用。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诸淋的用药规 崔国宁

    《太平圣惠方》是北宋时期的一部大型方书,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治疗淋证的方剂。

  • 中医总是让忌嘴,意义何在! 李娟

    但大家的观念好相似:比如感冒了要补充Vc,或者感冒了不补一补,身体岂不是更虚?是的,初感冒可以适当补充Vc。)综上,中医让忌嘴的意义,就是:早日康复,且不留后患。

  • “伤仲永”之大承气汤 郭文龙

    现在“回阳救逆”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后世很多医家们的发扬光大,而大承气汤却没有得到现代中医师们重视,在这里阐述一下个人的几个观点。

  • 小柴胡汤和越鞠丸治胸中满闷情志不畅 李文选

    因其父卒然病逝,悲恸不能自拔,渐觉胸中满闷、时发太息、饮食不化、时有吞酸、腹中胀满、矢气则减。刘老用小柴胡汤与越鞠丸接轨之法,调气解郁,疏利肝胆。服药六剂,心胸畅快,胃和能食,诸症若失。

  • 朱良春辩证辨病结合治胃扭转 李文选

    嘱其手术,患者惧而来院求治。"与远西认为胃下垂是胃扭转的诱因是一致的。至于引发胃扭转的直接因素则为急性胃扩张、急性结肠充气,剧烈呕吐和胃的逆蠕动等症。这主要可能是发病急骤,病情较重,恒去综合医院治疗或手术的缘故。

  • 升阳散火汤治郁而化火 李文选

    因母病愁思不解,郁而生病。其人面容消癯、面颊色赤、舌红而少苔、脉弦赉赉此乃肝郁化火,血虚不柔所致,又屡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清阳不能升发,而阴火反乘上位。又以参苓白术散三剂善后,病愈#刘渡舟医案#升阳散火汤#学习打卡#郁而化火#

  • 一个善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方 韦毓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中医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将其分为六型。出自清代《类证治裁》的薏苡仁汤正有此种本事,是治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