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酒的应用

2025.01.06 57阅读 评论数 0 0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著作,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部著作中,酒被多次应用,展现了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酒在《伤寒论》中的种类
 
在《伤寒论》中,所提到的酒主要有两种:清酒和苦酒。
 
1. 清酒
 
- 清酒又称米酒,是一种由粮食酿造而成的低度酒。在《伤寒论》中,清酒常被用作药物的辅助剂,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 例如,在炙甘草汤中,"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这里的清酒不仅可以帮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还能起到通利血脉的作用。
2. 苦酒
 
- 苦酒即米醋,具有酸敛、解毒的功效。在《伤寒论》中,苦酒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等病症。
- 如苦酒汤中,"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苦酒在这里与半夏、鸡子配合使用,起到消肿止痛、敛疮生肌的作用。
 
二、酒在《伤寒论》中的作用
 
1. 增强药物疗效
 
- 酒性温热,具有通利血脉、行药势的作用。在《伤寒论》中,许多方剂中加入酒,能够增强药物的温通作用,提高疗效。
- 例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清酒与药物配伍,能够增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
2. 作为溶剂
 
- 酒可以作为溶剂,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药物,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 如大黄蟅虫丸中,"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这里的酒可以帮助溶解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引药上行
 
- 酒性轻扬,具有引药上行的作用。在《伤寒论》中,一些方剂中加入酒,能够引导药物上行至头部或上焦,治疗相应的病症。
- 例如,瓜蒂散中,"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这里的香豉汤中加入酒,可以引导瓜蒂散上行至胸中,发挥涌吐的作用。
4. 解毒作用
 
- 酒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在《伤寒论》中,一些方剂中加入酒,能够减轻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 例如,升麻鳖甲汤中,"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这里的雄黄有毒,加入酒可以减轻其毒性。
 
三、酒在《伤寒论》中的具体应用方剂
 
1. 炙甘草汤
 
- 组成: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 用法: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 组成: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桂枝三两,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吴茱萸二升。
- 用法: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兼以降逆和胃。
- 主治:血虚寒凝,手足厥寒,兼寒邪在胃,呕吐腹痛者。
3. 大黄蟅虫丸
 
- 组成: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
- 用法: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 功效:祛瘀生新。
- 主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4. 瓜蒂散
 
- 组成: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 用法: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 功效:涌吐痰涎宿食。
- 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胸中痞硬,懊憹不安,欲吐不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
5. 升麻鳖甲汤
 
- 组成: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
- 用法: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 主治: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
 
四、酒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启示
 
1. 合理应用酒作为辅助治疗
 
- 在现代临床中,我们可以借鉴《伤寒论》中酒的应用经验,合理使用酒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例如,在一些虚寒性疾病的治疗中,可以适当加入少量的酒,以增强药物的温通作用。
- 但需要注意的是,酒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量使用或不适当的使用。对于酒精过敏、肝脏疾病等患者,应避免使用酒作为辅助治疗。
2. 探索酒与中药的配伍规律
 
- 《伤寒论》中酒与中药的配伍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现代临床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酒与中药的配伍规律,发挥酒在中药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 例如,可以研究不同种类的酒与不同中药的配伍效果,以及酒的用量、用法对中药疗效的影响等。
3. 注意酒的安全性
 
- 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治疗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使用酒作为辅助治疗时,应注意酒的安全性,避免因饮酒过量或不适当的饮酒方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谨慎使用酒作为辅助治疗。
 
总之,《伤寒论》中酒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现代临床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合理使用酒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探索酒与中药的配伍规律,发挥酒在中药治疗中的独特作用,同时注意酒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崔国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运气理论讨论最近这段时间的气候及体质情况 曹雪盼

    所以初之气的气温低,寒冷时有雨水,气候以寒湿为主,升温较慢。基于这种气候的变化,依照天人相应的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出此时人体的体质和变化。在整体的治疗方面个人感觉应该结合温病和伤寒两者,在解表时不伤阴,清热又不损阳最佳,单一的辛温解表和辛凉散表都差强人意。

  • 阳气不足之肥胖 韦毓安

    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地怕冷,特别是腹部。脾土是至阴的,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腹部,是最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

  • 脂肪肝,降脂减肥方。 韦毓安

    总的来说,降脂减肥汤是一个益气健脾,利湿化浊的经典方子,并且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脂肪肝、高血脂,辩证为气虚痰湿证者可谓效如桴鼓。

  • 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治亚硝酸盐中毒 李文选

    因救火,吸入亚硝酸盐类气体中毒,住某医院特护病房抢救。舌苔黄白而厚,脉来弦滑治法:辨为肝之气机疏泄不利,痰火交郁于上、中二焦。在中西医配合治疗下,此人终于转危为安。#刘渡舟医案#中醫不是慢郎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小陷胸汤#小柴胡汤#

  • 关于伤寒论太阳病及太阳病变条文梳理 李格铬

  • 一个善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方 韦毓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中医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将其分为六型。出自清代《类证治裁》的薏苡仁汤正有此种本事,是治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良方。

  • 增强记忆力的一个良方 韦毓安

    人参补心气,心气足,记忆力就好。《神农本草经》里记载了茯苓的两个主要作用,一个是祛湿,另一个就是安神。四味药,吃了以后不仅能增强记忆力,还能让人心情愉悦,所以叫开心散。菖蒲和人参两味药加在一起,一个治标,一个治本,治疗不开心,效果非常好。

  • 静脉曲张、手脚冰凉、痛经等一方妙解(阳化气,阴成形) 韦毓安

    当归四逆汤不仅能治疗静脉曲张,很多因寒导致的疾病它都能调理,比方说:1、手脚冰凉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是这么说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 从汤液经法分析温氏奔豚汤组方 曹雪盼

    本方由附子、肉桂、红参、沉香、砂仁、山药、茯苓、泽泻、牛膝、炙草组成,是山西省中医学校温碧泉老师遗方,与《金匮》奔豚汤名同方异。温热灵动,彻上彻下,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

  • 辨脉法2 曹雪盼

    人迎气口脉法,临床便可精确判断力六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