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杏仁用法的变化
一、杏仁在《伤寒论》中的基本情况
(一)杏仁的性味归经与基本功效
杏仁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基于其本身的性味归经。杏仁味苦,性微温,归肺经。其基本功用包括肃降肺气、止咳平喘、润肺化痰、润肠通便等,被誉为肃降肺气之要药。
(二)《伤寒论》中杏仁的出现方剂及整体意义
在《伤寒论》中杏仁被应用于多个方剂之中,这些方剂针对不同的病症,通过杏仁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杏仁在不同方剂中的用法变化,反映了其在多种病症治疗中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二、杏仁在不同方剂中的用法变化
(一)麻黄汤中的杏仁用法
1. 方剂组成与主治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主治外感风寒,营卫郁滞,肺气失宣所致的病症。其典型症状包括伤寒表实无汗、恶寒、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
2. 杏仁的作用
- 传统观点认为杏仁在麻黄汤中的作用是平喘。然而,深入分析可知,麻黄味辛,主升散,宣肺;杏仁味苦,主降下,肃肺。二者配伍,一宣一降,主要是调节肺气。虽然喘并非麻黄汤证的常见症,但麻黄汤证中肺气失宣,杏仁通过调节肺气间接起到辅助麻黄汤整体解表的作用。
- 从用量上看,麻黄汤中杏仁用量达70粒,而在专于平喘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及麻杏甘石汤中,杏仁的用量为50粒。这种用量的差异体现了杏仁在麻黄汤中的整体调肺解表的独特作用,而非单纯的平喘。
(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中的杏仁用法
1. 方剂背景与主治
此方剂用于病人平时有肺气瘀滞不降,又得了桂枝汤证的情况。主要症状可见喘咳、流涕、有痰等,但咳喘和痰涕不会很严重。
2. 杏仁的用法
- 杏仁与厚朴配伍,二者都能开散肃降肺气,化痰湿。杏仁明确入肺经,在这里主要发挥其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辅助治疗因肺气瘀滞引起的喘咳等症状。
- 与麻黄汤中的杏仁作用有所不同,这里更侧重于对肺气本身的调理,以应对肺气不降所带来的喘咳等较轻的症状。
(三)麻杏甘石汤中的杏仁用法
1. 方剂组成与主治
麻杏甘石汤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状包括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2. 杏仁的用法
- 在该方剂中,杏仁与麻黄配伍,起到宣降调肺以平喘的作用。麻黄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辛凉宣泄,杏仁则配合麻黄宣降肺气,以应对肺热壅盛导致的喘咳等症状。
- 这里杏仁的平喘作用是在清热的整体治法下,针对肺气上逆的一种调节,与麻黄汤中在解表为主的治法下杏仁的作用有所区别。
(四)麻子仁丸中的杏仁用法
1. 方剂主治与意义
麻子仁丸主要用于治疗脾约证,即大便硬者。
2. 杏仁的用法
- 杏仁在此方中的作用是降肺气以应大肠,通过肺气的肃降,下津液以润大便。这体现了中医脏腑相关的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糟粕。
- 与前面在治疗外感病症方剂中的用法完全不同,这里主要是利用杏仁肃降肺气的功能来解决肠道便秘的。问题
(五)大陷胸丸、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杏仁用法
1. 方剂主治与特点
大陷胸丸用于结胸证水在上部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于一些特殊的病症(伤寒注家及教科书认为其治属于阳黄兼表证,但这种观点存在争议)。
2. 杏仁的用法
- 在这两个方剂中,杏仁的作用是降肺气以调水道。肺气降则水饮亦降,通过调节肺气来影响水液代谢,从而对结胸证的水饮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所涉及病症中的水湿等情况进行调节。
- 这种用法再次体现了杏仁在不同病症中的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病机,通过调节肺气来达到治疗目的。
三、杏仁用法变化所体现的中医理论
(一)整体观
1. 从方剂整体配伍看
在《伤寒论》的各个方剂中,杏仁的用法变化是基于方剂整体的配伍思想。例如在麻黄汤中,杏仁与麻黄、桂枝、甘草配伍,共同发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是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营卫和肺气;在麻子仁丸中,杏仁与其他润肠通便的药物配伍,从整体上解决脾约证的便秘问题,体现了整体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的思想。
2. 从人体整体机能看
杏仁的用法变化也体现了中医对人体整体机能的认识。如肺与大肠相表里,杏仁在麻子仁丸中通过肃降肺气来润肠通便;肺主皮毛,在麻黄汤等外感病症方剂中,通过调节肺气来解决外感表证,反映了中医认为人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联的整体观。
(二)辨证论治
1. 不同病症的辨证
根据不同的病症,杏仁的用法有很大变化。如治疗气喘,在麻黄汤证中的气喘是由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杏仁通过调节肺气间接辅助平喘;在麻杏甘石汤证中的气喘是由于邪热壅肺,杏仁则是在清热的基础上配合麻黄宣降肺气平喘。这体现了中医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进行辨证的思想。
2.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 同病异治方面,同样是气喘,由于病因不同(风寒、风热等),杏仁在不同方剂中的用法不同。异病同治方面,如杏仁在麻子仁丸和大陷胸丸、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虽然病症不同(便秘、结胸证水在上部、阳黄兼表证等),但都利用了杏仁肃降肺气的功能,通过调节肺气来达到治疗目的。
四、杏仁用法变化对后世临床用药的启示
(一)用药的灵活性
1. 依据病症灵活配伍
后世临床用药可以借鉴《伤寒论》中杏仁用法的灵活性。在治疗咳嗽气喘时,不能单纯使用止咳平喘药物,要根据具体病因,如外感风寒、风热、肺热、肺气不降等,灵活配伍其他药物,像杏仁在麻黄汤、麻杏甘石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中的不同配伍用法一样。
2. 多功效药物的综合运用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多种功效,临床用药时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运用其功效。例如对于既有肺气不宣咳嗽气喘,又有肠燥便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杏仁来同时调节肺气和润肠通便,这是对杏仁多功效综合运用的体现。
(二)对药物功效深入理解的重要性
1. 突破传统认识
《伤寒论》中杏仁在麻黄汤中的用法分析提醒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对药物功效的认识。传统认为杏仁在麻黄汤中主要是平喘,但深入研究发现其有调节肺气辅助解表的重要作用。这启示后世医家要深入研究药物在不同方剂中的作用机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2. 挖掘药物潜在功效
通过对杏仁在《伤寒论》中不同用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挖掘药物的潜在功效。例如杏仁在调节水道方面的作用,在现代临床中对于一些水液代谢紊乱伴有肺气不调的病症,可以考虑运用杏仁来调节肺气以改善水液代谢,这是对杏仁功效的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三)遵循中医理论体系
1. 整体观的应用
后世临床用药要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在使用杏仁或其他药物时,要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脏腑功能的相互关系等。如在治疗肺部疾病时,要考虑到肺与大肠、肺与皮毛等的关系,像杏仁在麻子仁丸和麻黄汤中的应用所体现的整体观一样。
2. 辨证论治的贯彻
始终贯彻辨证论治的思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病因、病机等进行准确辨证,然后根据辨证结果合理使用杏仁等药物。例如对于气喘患者,要分清是风寒、风热、还是其他病因引起的,再确定杏仁的具体用法和配伍,这是对《伤寒论》中辨证论治思想的传承。
《伤寒论》中杏仁的用法变化丰富多样,通过对其在不同方剂中的用法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等理论,同时也为后世临床用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国医大师何任临床经验探析 高帆
国医大师何任,浙江杭州人,生于1921年,逝于2012年,享年92岁。作为首届国医大师之一,何任教授不仅在中医理论研究上成就斐然,更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认真学习何任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其发扬光大,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破格救心汤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破格救心汤是中医临床中的一剂重要方剂,源于李可老中医的多年实践经验。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危急重症,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展现了卓越的疗效。组方原理破格救心汤的组方主要包括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山茱萸、龙骨、牡蛎等。方中附子、干姜为君药,具有温... -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 高帆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先天不足等因素有关。患者王某,女,45岁,胃脘胀满疼痛、嗳气频繁2年余,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用药规律研究 崔国宁
对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挥中医药在该领域的优势。 -
从脏腑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分析方剂学方剂 崔国宁
脏腑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对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确定疾病的证候类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总之,中医方剂学与脏腑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密切相关,深入研究 -
傅青主女科中治疗带下病用药规律 崔国宁
傅青主女科治疗带下病的方剂中,甘味药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白术、山药、甘草等。六、随症加减用药规律傅青主女科在治疗带下病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随症加减用药。 -
名中医黄水源治疗血尿的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名中医黄水源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独到的治疗血尿的用药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六、黄水源治疗血尿的医案分析医案一:下焦湿热型血尿患者李某,男,35岁。守方加减治疗3个月,血尿基本消失,其他症状明显好转。 -
从《医纲总枢》中体会伤寒六经传变规律 崔国宁
《医纲总枢》中强调了正气在循经传中的重要作用。《医纲总枢》中认为,体质虚弱的患者,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病邪容易突破经络的正常传变规律,从而发生越经传。《医纲总枢》中强调了医生在治疗伤寒病时,必须准确辨证,合理用药,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小儿腹泻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小儿腹泻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二)药物性味分析1.味《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以甘、辛、苦味为主。 -
《医宗金鉴》中治疗淋病用药规律及经验 崔国宁
总之,《医宗金鉴》中治疗淋病的用药规律及经验丰富,为后世中医治疗淋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最新文章
-
中医总是让忌嘴,意义何在! 李娟
但大家的观念好相似:比如感冒了要补充Vc,或者感冒了不补一补,身体岂不是更虚?是的,初感冒可以适当补充Vc。)综上,中医让忌嘴的意义,就是:早日康复,且不留后患。
-
颈型颈椎病→葛根汤 韦毓安
对于感受风寒,这种肩颈部经脉拘急,用葛根汤,效果非常好。
-
腰痛→温肾阳、强筋骨方 韦毓安
三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体质较弱或肾阳不足引起的。仅温补肾阳是不够的,因为阴阳是相互制约的,阴阳互相依存。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阴阳两方面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下肢水肿和腰腿冰凉等症状。
-
“伤仲永”之大承气汤 郭文龙
现在“回阳救逆”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后世很多医家们的发扬光大,而大承气汤却没有得到现代中医师们重视,在这里阐述一下个人的几个观点。
-
阳气不足之肥胖 韦毓安
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地怕冷,特别是腹部。脾土是至阴的,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腹部,是最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
-
少阳传太阴之“痞” 郭文龙
而在传变过程中导致“痞证”的出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少阳病入太阴病转化过程中间状态的临床表现,阴阳进退则往来寒热,阴阳转变则上热下寒。“痞证”的病变部位在心下,心下位于中焦,人体中焦胃气正是对阴阳、气血、水火、气机的升降斡旋调整进而达到平衡状态。
-
朱老调脾补中养阴清胃治愈胃溃疡 李文选
冯某,男,39岁,干部。胃脘调脾补中养阴清胃治愈胃溃疡疼痛,食后二小时为甚,得食则痛缓,易消谷善饥,逐步增剧,形体为之赢瘦。此脾虚气滞,阴虚胃热之"饥疝"也。脾虚气滞之象已获渐解,但阴损胃热之征,尚未见复,续予汤丸并进,以期根治。
-
脂肪瘤 韦毓安
首先说,绝大部分脂肪瘤都是良性的,并不会癌变,这一点大可放心。"到这里,你就明白了,脂肪瘤这种东西跟痰湿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讲,包块的治疗既要化瘀,又要化痰,脂肪瘤呢就是化痰,它里面基本没有什么瘀血。更不要说小小的脂肪瘤了。
-
牙痛第一神方 韦毓安
所以清胃散,不仅用于治疗牙周炎,胃火牙痛,一切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三叉神经痛,只要是胃火上攻,皆可用之。
-
辨脉法2 曹雪盼
人迎气口脉法,临床便可精确判断力六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