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病机探讨上篇
若因坐卧当风或起居失慎,以致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周身拘急、腰脊强痛、骨节酸楚等,可知属外感所致,为太阳标病。若见无汗、脉浮紧有力,则为伤寒,乃寒伤营分,治当发散寒邪,冬月可用麻黄汤,余三时可选用麻黄汤法(扶阳法),因时发表。若见有汗、脉浮缓有力,则为伤风,系风伤卫分,治宜散风固表,冬月宜桂枝汤或桂枝法(扶阳),他时可投加减冲和汤或神术汤,依时令选用以实卫表。若前证未解,迅即见烦渴、小便不利,此为热结膀胱,传属本经,系太阳本病,可予五苓散。若自汗兼燥渴者则不宜,以防重伤津液而致喘急。若见目痛鼻干、不得安卧、额热微恶寒,可知为足阳明标病,脉浮洪有力属热在经,无汗宜葛根汤解肌。若身热烦渴、欲饮水、蒸蒸汗出、恶寒发热者,此为由标传本,阳明本病,脉微数有力属热在腑,宜清泄胃热,主以白虎汤。若见无汗烦渴、小便不利则忌用,因白虎汤专清胃热,与膀胱无涉。若见潮热自汗、谵语烦渴、不恶寒反恶热、揭被扬手、躁扰斑黄、便结腹硬、喘急等,此为阳明胃腑里实之证,脉沉数者属热结于里,宜通下实热,可投调胃承气汤。若见头角痛目眩、胸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属少阳半表半里之证,无表证不可汗,热在腑不可吐,未入脏不可下,宜小柴胡汤和解为治。
今日便书写于此,待后续更新三阳表证之后机要缘由。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夏日敷贴,助你康养 杨悦娅
当前正值"入伏"之际,中医外治疗法"三伏贴"冲上热搜,并受到热捧。简单的说就是夏季入伏实施中药贴敷穴位,被称之为"三伏贴"。"三伏贴"实施在初伏开始,每一伏里贴敷3至5次不等,一般连续贴三年多有收效。 -
关于血压问题的探讨 王建飞
血压的形成有其生理上的基本因素。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视为高血压。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钙离子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的内质网中。 -
次第治疗的魅力 王永利
这种平衡体现了时空观,所以中医治疗在乎于整体而非局部。其实这就是次第思维,其充分体现了时空动态性的核心理念,在《伤寒论》与郑卢扶阳医学体系中呈现多层次的气化调控模式。此时痰湿已去七八,治疗重心转向恢复气化时序。 -
养脾胃的经典方剂与名家经验:从古籍到临床的传承智慧 周家霁
历代医家对脾胃养生与治疗尤为重视,创制诸多经典方剂,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独特经验。经典方剂与名家经验相互印证,不仅彰显中医对脾胃生理病理的深刻认知,更为现代脾胃病防治提供了“理法方药”的完整体系,值得后世深入挖掘与传承。 -
补气血常用方剂及名家经验探析 周家霁
补气血为中医治疗虚证的核心法则,历代医家创制诸多经典方剂,且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独特经验。以下结合经典方剂与名家临证智慧,探讨补气血的常用方及其应用要点。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四物汤可升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其补血作用与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有关。 -
中医治疗血瘀证:从理论到临床的深度探索 周家霁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指血液运行不畅、瘀滞体内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状态。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加重血瘀。临床中需精准辨证、合理用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血瘀证中的特色优势。 -
心肝脾脉都弱——血虚无疑 欧阳慕颖
宗伯周念潜周公,身体极为肥胖壮硕而且痰多。人这一生赖以生存的就是血,而血由心生(心生血),藏在肝中(肝藏血),由脾来统摄(脾统血),这三条经脉都虚弱,血少就可想而知了。 -
浅谈惊悸、怔忡的内在关联 郭文龙
惊悸和怔忡是中医中两个与心神不宁、心悸相关的病症,它们既有内在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然而暂惊轻于常惊,明悸重于暗悸。怔忡,惊悸之渐也,故惊悸宜知轻重,一遇怔忡即宜防惊,一惊即宜防悸。 -
医道法源 王永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天象地,天地人三才相应,应以天时,顺以地势,和于阴阳。法天象地,四季五常,尊道运转,周而复始。 -
伤寒论中酒的应用 崔国宁
在《伤寒论》中,清酒常被用作药物的辅助剂,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在《伤寒论》中,苦酒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等病症。在《伤寒论》中,一些方剂中加入酒,能够引导药物上行至头部或上焦,治疗相应的病症。对于酒精过敏、肝脏疾病等患者,应避免使用酒作为辅助治疗。
最新文章
-
程门雪临床用药规律总结分析 崔国宁
深入研究程门雪的临床用药规律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程门雪对疾病的认识、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具体用药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医家对虚劳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现代临床治疗虚劳提供参考。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咳嗽方剂举例及特点 崔国宁
丸剂的作用较为缓和,适合慢性咳嗽患者长期服用;汤剂的药力较强,起效较快,适用于急性咳嗽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旨在探讨《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咳嗽提供借鉴。(三)用药灵活《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咳嗽的用药灵活多样,根据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患者的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遗尿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对其治疗遗尿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古代中医治疗遗尿的智慧。而《太平圣惠方》更侧重于从传统中医脏腑、气血阴阳理论出发进行用药。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小便难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太平圣惠方》中的许多方剂利用茯苓淡渗利湿的特性,以通利小便。
-
香苏散与银翘散各家学说 黄阁
香苏散药物简单,临床使用常常病重药轻,所以时常加减。十神汤中用赤芍、麻黄相较于加味香苏散降逆平喘效果更佳。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这是银翘散的用法,却是对桂枝汤的谬误。银翘散药物平淡,用于温病初起尚适。但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散主之。
-
人参败毒散各家学说 黄阁
人参败毒散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个时方。外感风寒兼有少阳郁证,或外感四时疫病、下痢可用人参败毒散。又有《医学正传》明·虞抟于人参败毒散中加荆芥、防风为荆防败毒散。因防风价格昂贵,而多用人参败毒散。新冠之时用人参败毒散治疗数人,颇有见效。
-
桂枝汤笔记 黄阁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日再发较桂枝麻花各半汤一日二三度发轻。
-
了凡四训的理论指导思想对中医方剂学开方的启示 崔国宁
"改过之法"是《了凡四训》中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方剂组成和用药原则方面,《了凡四训》的思想也能带来启示。此外,《了凡四训》所提倡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中医方剂学的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