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病机探讨上篇

2025.08.23 517阅读 评论数 2 16
    近日给学生以及中医爱好者讲授关于扶阳医学的内容,关于病机方面我感受到大家没有形成体系,今日难得空闲,便于《伤寒论》的病机来探讨一番。欲习扶阳,必先习得伤寒之精髓,精髓为何,病机也。伤寒,伤寒,伤于寒者乎?《难经》中解释伤寒,其类有五,名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故伤寒乃为一切外邪所引起以发热为主的疾病总称。然邪不可独伤人,非虚而不中,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而元气充实,肌表腠理固密,则邪气难侵,外邪不入,则内固而不害。所谓藩篱固而贼难攻,内有备而外难侮也。扶阳医学主张,万病皆损于一元阳,即元气,亦为坎中真阳。若因嗜欲无度而致元气亏耗,饮食失宜而损脾胃,起居失慎而伤肌表,则易感外邪。或坐卧当风,或跋涉劳倦,或饥馁勤作等,皆可为致病之因。缘此因而得此果,故外邪易犯,或自肩背循督脉及三阳经之分,留于肌腠之间,发为阳热之证;或从胸腹经由冲任二脉,客于三阴经之分;亦有从口鼻直中脏腑,致阴经受邪者,此即伤寒三阴三阳之传变也。察六经之表里,可明病位之浅深、寒热虚实之性。是故有其因则生其病,有其病则现其症。因者,病发之先兆;症者,病显之外候。察症可推病,审病可求因,是谓病机。良医临证,必先究其病因,于饮食居处、房劳动息之间,详加询察;复观其现症,如发热与否、恶寒与否、头痛与否等,既明其因,又辨其症;然后诊视其脉,人迎气口,或浮或沉,或迟或数,脉症相符,病机了然,随病主方,乃可施治。     

   若因坐卧当风或起居失慎,以致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周身拘急、腰脊强痛、骨节酸楚等,可知属外感所致,为太阳标病。若见无汗、脉浮紧有力,则为伤寒,乃寒伤营分,治当发散寒邪,冬月可用麻黄汤,余三时可选用麻黄汤法(扶阳法),因时发表。若见有汗、脉浮缓有力,则为伤风,系风伤卫分,治宜散风固表,冬月宜桂枝汤或桂枝法(扶阳),他时可投加减冲和汤或神术汤,依时令选用以实卫表。若前证未解,迅即见烦渴、小便不利,此为热结膀胱,传属本经,系太阳本病,可予五苓散。若自汗兼燥渴者则不宜,以防重伤津液而致喘急。若见目痛鼻干、不得安卧、额热微恶寒,可知为足阳明标病,脉浮洪有力属热在经,无汗宜葛根汤解肌。若身热烦渴、欲饮水、蒸蒸汗出、恶寒发热者,此为由标传本,阳明本病,脉微数有力属热在腑,宜清泄胃热,主以白虎汤。若见无汗烦渴、小便不利则忌用,因白虎汤专清胃热,与膀胱无涉。若见潮热自汗、谵语烦渴、不恶寒反恶热、揭被扬手、躁扰斑黄、便结腹硬、喘急等,此为阳明胃腑里实之证,脉沉数者属热结于里,宜通下实热,可投调胃承气汤。若见头角痛目眩、胸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属少阳半表半里之证,无表证不可汗,热在腑不可吐,未入脏不可下,宜小柴胡汤和解为治。  
 
   今日便书写于此,待后续更新三阳表证之后机要缘由。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王永利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程门雪临床用药规律总结分析 崔国宁

    深入研究程门雪的临床用药规律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程门雪对疾病的认识、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具体用药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医家对虚劳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现代临床治疗虚劳提供参考。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咳嗽方剂举例及特点 崔国宁

    丸剂的作用较为缓和,适合慢性咳嗽患者长期服用;汤剂的药力较强,起效较快,适用于急性咳嗽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旨在探讨《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咳嗽提供借鉴。(三)用药灵活《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咳嗽的用药灵活多样,根据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患者的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遗尿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对其治疗遗尿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古代中医治疗遗尿的智慧。而《太平圣惠方》更侧重于从传统中医脏腑、气血阴阳理论出发进行用药。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小便难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太平圣惠方》中的许多方剂利用茯苓淡渗利湿的特性,以通利小便。

  • 香苏散与银翘散各家学说 黄阁

    香苏散药物简单,临床使用常常病重药轻,所以时常加减。十神汤中用赤芍、麻黄相较于加味香苏散降逆平喘效果更佳。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这是银翘散的用法,却是对桂枝汤的谬误。银翘散药物平淡,用于温病初起尚适。但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散主之。

  • 人参败毒散各家学说 黄阁

    人参败毒散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个时方。外感风寒兼有少阳郁证,或外感四时疫病、下痢可用人参败毒散。又有《医学正传》明·虞抟于人参败毒散中加荆芥、防风为荆防败毒散。因防风价格昂贵,而多用人参败毒散。新冠之时用人参败毒散治疗数人,颇有见效。

  • 桂枝汤笔记 黄阁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日再发较桂枝麻花各半汤一日二三度发轻。

  • 了凡四训的理论指导思想对中医方剂学开方的启示 崔国宁

    "改过之法"是《了凡四训》中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方剂组成和用药原则方面,《了凡四训》的思想也能带来启示。此外,《了凡四训》所提倡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中医方剂学的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