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次第治疗的魅力

2025.05.18 834阅读 评论数 3 19

1.什么是次第诊疗?

中基一直强调,阴阳是动态平衡的,在某一时刻下是不平衡的,在整个空间下才是平衡的。这种平衡体现了时空观,所以中医治疗在乎于整体而非局部。诊疗过程中如何把握整体或是说“整体-局部、局部-整体、整体-整体”的思维格局。其实这就是次第思维,其充分体现了时空动态性的核心理念,在《伤寒论》与郑卢扶阳医学体系中呈现多层次的气化调控模式。其本质在于遵循人体阴阳气化运动的时序规律,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地调整三焦气机,最终实现“阳密乃固”的生理稳态。

2.阴阳气化时序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回顾中华几千年历史,我们炎黄子孙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其实就是顺应天道而发展,顺应自然而生存。历史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即便有些人会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因为历史具有时空观,也是我们中医常常说的整体观。郑卢医学提出“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恰合《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理念。疾病的发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我们采取治疗措施之后,就会加速疾病康复的进程,这正是时空观的理念。

3.案例探讨

有一位患者因24年8月查出冠心病、糖尿病、甲亢等疾病所困扰。路途遥远,只得线上问诊联合舌诊来判断病情。经过详细询问得知,患者李某,女,55岁,查出以上疾病后,全身浮肿,夜不能寐,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精神紧张焦虑。西药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拜糖平、达格列净、优甲乐控制病情发展,但是自觉效果不佳,遂求中医药治疗。因是线上网诊,舌象的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当时其舌质暗紫,苔白腻水滑,齿痕尤甚,果真一派寒凝之象。

患者年逾五旬,后天肾气渐衰,以冠心病、糖尿病、甲亢三病并现,久病累及脾肾。观其舌象苔白腻水滑、齿痕尤甚,提示脾阳虚衰,水湿不运。脾主运化,脾虚则水谷精微不布,反聚为痰湿,泛溢肌肤则全身浮肿;脾阳不升,清阳不达心肺,故见气短乏力、心慌胸闷。肾为水火之脏,肾阳不足则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加重痰湿内停,形成“阳虚水泛”之证。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病位涉及心、脾、肾、肝四脏,病机核心为脾肾阳虚导致寒凝血瘀、痰湿壅阻,兼肝郁气滞扰乱心神。治疗需标本兼顾,既需温阳散寒以治本,又当化痰祛瘀、疏肝宁神以治标,同时调和阴阳,防药物偏性伤正。

一诊处方如下:以肝温法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

服上方后,患者水肿、胸闷、心慌、睡眠皆缓解。但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舌象变化不大。

二诊处方如下:肝温法合洁祛痰重楼法加减治疗

服药后,患者上述症状大减,水肿消失,心慌胸闷好转,血糖尚可,乏力仍存,睡眠欠佳反复,舌象开始变化,舌质有暗紫变成了暗淡,苔白腻水滑已然开始消退,犹如冬日寒冰遇火渐化。

三诊处方如下:广藿香法加减

这次服药后病情开始出现转机,上述症状全部消失,但乏力仍有,舌象也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四诊处方如下:附子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后,患者形于外的表象已然全部消失,舌质淡稍暗,苔白,齿痕减少明显。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现外候已除,此次必以固其本调其真,以补坎益离丹加减。

五诊处方如下:

经过上述补坎益离后,患者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更为惊喜的是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思考如何治疗糖尿病、甲亢,结果患者查了所有指标,都恢复正常了,目前西药也全部停了。

六诊,桂枝法收尾调和阴阳。

4.按语总结

本案以次第诊疗思维贯穿全程,患者以冠心病、糖尿病、甲亢三病并现,西医视作独立病种,然中医从气化失序入手,紧扣“脾肾阳虚、寒凝血瘀、痰湿壅阻”的核心病机,通过“祛邪-调枢-扶本-固基”次第分层化解病理产物,最终实现阴阳自和。

首诊祛邪开道,取肝温法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暗合“病在阳者扶阳抑阴”之旨。桂枝尖、小茴香通阳化气,引少阴之火归位;瓜蒌皮仁配薤白解胸阳之郁,半夏、茯苓降浊阴之逆。此阶段以通三焦、化痰瘀为要,治痰必先顺气,气顺则痰消。患者水肿、胸闷得缓,然舌象未转,提示痰湿交结需纵深化解。

二诊调枢转机,减温药而增化痰之品。石菖蒲开窍醒脾,陈皮理气化湿,全瓜蒌涤荡胸膈顽痰。此乃治痰当分标本,急则治其标的体现,通过加强中焦斡旋,使水湿得化、气机得畅。舌质由暗紫转淡,显见痰瘀渐散,然肾阳未复,故乏力仍存。

三诊枢转气化,取广藿香法芳香醒脾。藿香、枳实升清降浊,肉桂引火归元,丹参活血通脉。此时痰湿已去七八,治疗重心转向恢复气化时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此方妙在通过调理脾胃气机枢纽,重建三焦水道通调之职。

四诊扶阳固本,启附子法直补命门。附子大辛大热,配伍干姜、肉桂形成火土相生之势,正应郑卢医学用阳化阴之要诀。此阶段实现了从祛病理产物向恢复生理机能的战略转折,阳气来复则阴霾自散,故血糖、甲功等指标始现转机。

五诊补坎益离,乃阴阳互根之妙法。油桂心温补坎中真阳,蛤粉咸寒益离中真阴,佐以茯神、砂仁交通心肾。此方暗藏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太极思维,使阴阳相抱如环无端。至此,患者诸症悉除,西药得撤,实乃治病必求于本之功。

六诊调和阴阳,终以桂枝法收功。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山楂佩甘草酸甘化阴,白术茯苓培土生金。此阶段重在巩固气化稳态,在此升华为调和脏腑阴阳之大法。

纵观全程,次第诊疗思维体现为“时空动态调控”的三大特性:

层次递进性: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固本防复的时序规律,先解痰瘀之标,次调气化之枢,终补脾肾之本。

气机联动性:始终把握三焦气化枢轴,首诊疏上焦胸阳,二诊运中焦湿浊,四诊温下焦命火,形成时空整体观。

阴阳互根性:治疗全程贯穿扶阳不伤阴,化阴不离阳的原则,体现阳主阴从而非独重阳亢的扶阳真义。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王永利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太平圣惠方》治疗血尿的用药规律分析 崔国宁

    结果表明,《太平圣惠方》治疗血尿以清热凉血、止血化瘀、补虚扶正为主要治法,常用药物有地黄、小蓟、蒲黄、阿胶等。总之,《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血尿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血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从《太平圣惠方》虚劳病因病机谈虚劳预防 崔国宁

    了解《太平圣惠方》中虚劳的病因病机,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重视先天禀赋、合理饮食、调节情志、适度劳作和病后调养等,以减少虚劳的发生风险。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医家对虚劳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现代临床治疗虚劳提供参考。

  • 香苏散与银翘散各家学说 黄阁

    香苏散药物简单,临床使用常常病重药轻,所以时常加减。十神汤中用赤芍、麻黄相较于加味香苏散降逆平喘效果更佳。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这是银翘散的用法,却是对桂枝汤的谬误。银翘散药物平淡,用于温病初起尚适。但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散主之。

  • 浅谈《伤寒论》之小便不利证 郭文龙

    《伤寒论》中关于小便不利证的论述与治疗主要有五苓散和猪苓汤两个方剂。上述这三个方剂可以看出临床当中遇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阴虚火旺,热盛伤津导致的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急迫。

  • 腰痛→温肾阳、强筋骨方 韦毓安

    三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体质较弱或肾阳不足引起的。仅温补肾阳是不够的,因为阴阳是相互制约的,阴阳互相依存。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阴阳两方面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下肢水肿和腰腿冰凉等症状。

  •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陈玉佳

    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栝楼桂枝汤主之。产后血虚生燥则大便干,水湿生寒则腹中痛,以当归补血,生姜散寒,羊肉补虚,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于本方加炮附子。

  • 脂肪肝,降脂减肥方。 韦毓安

    总的来说,降脂减肥汤是一个益气健脾,利湿化浊的经典方子,并且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脂肪肝、高血脂,辩证为气虚痰湿证者可谓效如桴鼓。

  • 少阳传太阴之“痞” 郭文龙

    而在传变过程中导致“痞证”的出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少阳病入太阴病转化过程中间状态的临床表现,阴阳进退则往来寒热,阴阳转变则上热下寒。“痞证”的病变部位在心下,心下位于中焦,人体中焦胃气正是对阴阳、气血、水火、气机的升降斡旋调整进而达到平衡状态。

  • 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治亚硝酸盐中毒 李文选

    因救火,吸入亚硝酸盐类气体中毒,住某医院特护病房抢救。舌苔黄白而厚,脉来弦滑治法:辨为肝之气机疏泄不利,痰火交郁于上、中二焦。在中西医配合治疗下,此人终于转危为安。#刘渡舟医案#中醫不是慢郎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小陷胸汤#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