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目扎症
幼童乃春之气象,肝木阳气生发疏运脾土而成生长之事,此自然之道也。眼扎不休,风动之象,其病在肝木也,而胞睑属于脾,发于用眼过度于视手机、电脑之后,久视伤肝之阴血,食卧不休于观看手机、电脑,脾气焉有不伤乎?幼童乃春阳萌动之时,虽不休于动,然欣欣不能持久,阴精阳气未成其器也,失却自然之道,病至目劄之症,此乃现代社会生活之病耳,今肝阴虚,阳虚妄于动,目扎不休为标也,脾土不足,虚邪贼进为本耳,此为土虚木贼之势,当于此事势中求之,为书方如下:
党参15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
生麦芽10克,六神曲10克,山楂10克。
七剂后眨眼去半,大便转常,复与七剂,尽剂后目扎除,毋须服药矣。嘱山药30克,粳米50克,日以粥,并近期多食维生素A量高蔬菜者,调养将息月余即可。
目劄症于西医学,谓其为维生素A缺乏引起之结角膜上皮干燥及角膜上皮点状脱失。药物治疗甚是匮乏,几于补充维生素及外用点药为主,技穷矣。
目劄病名首见于明傅仁宇之《审视瑶函》,此病又称目连札、小儿割目、小儿两目连劄、目札等等。允科谓其因为因风邪侵目,或精血不足,目失濡养所致。本症以睑频眨动,难以自控为主要表现之外障类疾病。
症状体征
双眼睑频眨,不能自主,或感痒涩畏光。眼外观如常人,重者可兼见睑内面红赤,颗粒丛生,白睛干燥无光泽或黑睛生翳等。
辨证论治
脾虚肝旺:症见眼胞睑频频眨动,眼干涩,喜揉拭,白睛微红,干燥无泽,形体消瘦,烦躁喜怒,饮食偏嗜,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或弦细数。
健脾清热消积
肥儿丸加减:人参、白术、茯苓、黄连、使君子肉、神曲、麦芽、山楂肉、芦荟、炙甘草。
若眼干涩不舒,常喜揉眼者,宜加太子参、山药以益气生津;若畏光,黑睛生星翳者,宜加石决明、菊花以助清肝明目。
阴虚肺燥
症见眼睑频眨,干涩刺痒,白睛淡红,泪少畏光,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养阴清热润燥
养阴清肺汤加减。
芍药、生地、薄荷、玄参、麦冬、贝母、丹皮、甘草。
见黑睛细小星翳者,宜于方中加桑叶、蝉蜕以清热明目退翳
阴亏火炎
症见胞睑频眨,眼干涩痛,白睛微红,黑睛生星翳;咽干口燥,耳鸣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当归、白芍、枸杞子、菊花、石决明、白蒺藜。
眼干涩痛较甚者,宜加沙参、麦冬、枸杞以养阴生津;黑睛生星翳较多者,宜加蝉蜕、菊花以明目退翳。
肝郁气滞
胞睑频眨,精神抑郁,胸胁胀闷,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加减
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此多见于癔病性目劄,女性多见,若肝郁脾虚血弱而月经调重可用消炎药加减调理。
外治
眼药水
可选用人工泪液,抗生素眼药水等滴眼。
眼药膏
晚睡前涂抗生素眼药膏。
防护
纠正不良之生活及饮食习惯,补充富含维生素A之瓜果蔬菜;宜清淡饮食,多吃果蔬,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均衡;忌烟酒忌辛辣。
转归
本病以小儿多见,且随现代化生活方式之改变,其发病率足年上升。虽病甚大危害,然自愈者甚少,多持续至成年,甚者终生,侵人之正常生活,扰及社交活动,多有不便,故而规律生活,适其自然法度,由于重要。
上述所见乃时下医之所从,可谓教科书然,若有见证而合,以此治之即可。然临证所见者寡,多是间杂之证,须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可尽功矣。
【文献摘录】
《审视瑶函》:“按目扎者,肝有风也。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而不能任,故目连札也。此恙有四:两目连扎,或色赤,或时拭眉,此胆经风热,欲作肝疳也。(用四味肥儿丸加龙胆草而瘥);有雀目眼扎.(服煮肝饮,兼四睐肥儿丸,而目明不札也);有发搐目扎,属肝胆经风热,(先用柴胡清肝散治,兼六味地黄丸补其肾而愈);因受惊眼扎或搐.(先用加味小柴胡汤,加芜荑、黄连以清肝热,兼六味地黄丸以滋肾生肝而痊)。”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一针中脘穴—治愈“腹泻4天,加重2天”案 宗琪
烧山火是一种传统的针灸手法,主要用于治疗寒证,如顽麻冷痹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烧山火手法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经方实验录之矽肺 张宝华
君之诘甚是,然余之际用非啻清热,义取本经处方:茯苓20克、醋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20克、燀苦杏仁15克、姜厚朴15克、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患约不至偶感 张宝华
有约不至在天阴?复是医名萤火微?窗外阵雨不期遇,伊人屏上医案行。几两碎银平生倚,草木笔下见世俗。惯看白衣悟了道,谁信丹心字珠玑。甲辰年,庚午月,己酉日,未时,张宝华医师于药堂处偶感而发。 -
经方实验录之性功能下降 张宝华
端午佳节于坐诊处,清风徐来,一袭车水马龙之满目,近辰时末姗姗而入四人,三女在前,一男踟蹰压后。“那坐下把脉,你哪里不舒服?”“肝郁脾虚就没精神头?”“性功能下降,阳痿了?”“就他的表现来看,是性格和压力太大综合导致的肝郁脾虚证,不是肾虚。”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桂枝膏 谢江强
桂枝膏药物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90g,大枣20枚。 -
读书丸 潘洪波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孙一奎的医家,在他的《赤水玄珠》里面收录一个方剂,名为“读书丸”。这就是明代名医孙一奎的读书丸,虽然药方组成看似简单,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灵丹妙药”。 -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 谢江强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王小姐受不住这几年减肥风潮的吸引,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减肥的大军。但王小姐说她自己属于易胖体质,只要正常吃饭就会比现在胖得多,这也是她一直坚持减肥、不敢乱吃东西的原因。希望我能教她些能不用管住嘴又能保持体重的办法。 -
消渴病 谢江强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最新文章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抵抗力下降医案整理 谢江强
医案140曾某,女,23岁。火降则气生,气生则阳气足,阳气温煦机体,则冬季无畏寒怕冷。医案141朱某,女,80岁。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
厌食 谢江强
造成厌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喂养不当以及儿童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病在脾胃。小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之无味,多食或强迫进食后出现脘腹饱胀感,胸脘部憋闷感,频频打嗝,形体偏瘦,面色欠佳,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尚有力。
-
颈椎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少阳阳明合病伤阴证病例诊疗分享 郭文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逐渐加重。少阳阳明合病火热伤阴,津液亏虚出现自觉发热,两颧潮红,小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是阳明证的象,脉细数是阴虚证的象。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真武汤 李华歆
今天利用午休时间,好好为大家掰一掰“真武汤”!此时仲景告诉你用“真武汤”来补救……所以温阳化饮制水的“真武汤”就形成了!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鲁某某,女,7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雷家寨村,2023年11月23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其方如下:石膏30知母10山药30生甘草6党参10忍冬藤30细辛3结果:2023年11月26日电话
-
脉法新悟(十一) 陈玉佳
案:刁右,33岁。鼻腔奇痒、刺激不适已4月,鼻咽镜见黏膜充血。案:易右,50岁。外院诊断副鼻窦炎,平素性躁急易怒。经专科检查为鼻炎和副鼻窦炎。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好的
相互学习
中医治疗目剳,健脾疏肝是关键!
临床无定法,随其实决之。
智能手机的普及,小儿因玩手机引发的眼病越来越多。学习老师的思路
社会进步病!
当下有很多这样的病。中医大有可为。
土虚木乘生风,培土抑木熄风
君之言极是!
幼儿健脾补虚最重要,必须肝脾调和才可以
肝常旺,脾常不足,君之言甚是!
嗯嗯,老师理解的是,毕竟伤寒论开头也有这么一句
估摸那是王叔和说的,不像仲景的语气!
幼童当以健脾者多,大多脾虚积食,宜健脾消积。
随证治之!
临证须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此病分析精见在理,上医医病看五步,佩服!一病见症,辨证数方,知识渊博!
上医未至,冀他日可成,尔吾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