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灿玾治疗泄泻经验

2021.12.01 453阅读 评论数 0 3

    张灿玾(1928年7月—2017年9月1日),幼承庭训,立志济人,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从事临床、教学及文献研究60余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张灿玾治疗泄泻主张首先应审明病因,次辨寒热虚实,分别用药。现将其治疗泄泻经验总结如下。


慢性泄泻当责脾肾

    张灿玾指出,慢性泄泻当责脾肾。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散精。脾虚运化功能失常则见大便溏薄,胃口不佳,神疲乏力,嗜睡,口淡,面白无神,舌质淡白,脉细弱。慢性泄泻还与肾有关。由于泄泻日久,累及肾脏,致肾阳虚;亦可由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所致。

    张灿玾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泄泻,屡用屡效。其谓:凡泄泻者,虽由脾虚而致,然其消化之功必有所损,肠胃中常有留滞之物,故可加鸡内金,既有消导之力,又具收涩之用。若有滑泄甚者,可加炒乌梅、煨肉豆蔻、煨草果以固涩,甚则可加罂粟壳以禁固之。脾肾阳虚者可用酌加附子、干姜等温肾阳之药。

医案一

    男,老年。患者于2006年9月始患腹泻病,排泻物为黄色稀汤,并夹有不消化物,如黄豆大。症状最严重时,每日八九次,从早晨至中午为排泻高峰期,晚上至半夜时不泻。但患者无腹痛,间或有腹胀感。患病之初,服用过止泻药,但日久未愈。经当地医院检查、化验,又做细菌培养,大便未见异常,故按医嘱服整肠生一类药物,但多日无效。改服中药,先后服汤药数十剂无效。患者停止服药,改为食疗,每天早餐吃羊肉萝卜汤,腹泻好转,但未根除,饮食稍有不慎即复发,每日腹泻四五次,过一二天后好转。

方药: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薏苡仁15g,砂仁6g,莲子肉6g,炒山药10g,桔梗6g,鸡内金15g,炒乌梅6g,煨肉豆蔻6g,煨诃子6g,葛根6g,炙甘草3g。

水煎温服。患者服药数剂后即好转,服28剂药后病愈。

【按】本案患者腹泄,排泄未消化物,是由于脾虚不化所致。后服羊肉萝卜汤,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之功,熟萝卜能下气消谷、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二味合用,能补肾壮阳、暖中祛寒、开胃健脾,故采用食疗法进行治疗,腹泻好转。但病未根除,仍时有复发。因患者久泄,张灿玾处参苓白术散加鸡内金、炒乌梅、煨肉豆蔻、煨诃子、葛根治疗。其中参苓白术散补气健脾,渗湿止泻;炒乌梅收敛生津;肉豆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诃子苦涩降敛,固脾止泻;葛根升阳止泻。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止泻之功。

医案二

     男,中年。患者素体虚弱,食欲欠佳,时有大便失调。近日便稀溏,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每日数次。患者全身无力,动则气短,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无力。

方药:人参2钱,炒白术3钱,茯苓2钱,炒白扁豆3钱,莲子肉3钱,薏苡仁3钱,炒山药3钱,砂仁2钱,桔梗1钱,炙甘草1钱,生姜3片,大枣3枚(去核)。

水煎温服。服药2剂后复诊,未见好转。

    张灿玾细察之后,认为是脾、肾阳虚较重,仅借四君子汤等之力,不足以救其阳衰之势,当用辛热之药以扶其阳。

方药:人参2钱,炒白术3钱,茯苓2钱,炒白扁豆3钱,莲子肉3钱,炒山药3钱,薏苡仁3钱,砂仁2钱,桔梗2钱,干姜2钱,制附子2钱,炙甘草1钱。

水煎温服。服药2剂后复诊,大便次数减少,胃纳转佳。续服2剂,腹泻止,体力好转,遂停药。

【按】本案首断脾虚泄泻,处以参苓白术散,但未奏效,张灿玾再三思之,认为患者素体虚弱,且泄泻日久,不仅脾虚,且伤及肾阳。肾阳虚,命门火衰,致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虽有补气健脾止泻之药,但不能奏效,当兼温肾阳,故加制附子温暖肾阳、干姜温中祛寒。譬如锅中水寒,于锅底加柴,则锅中自然水暖。有肾中命火之温煦,脾阳自然健运。

暑湿泄泻当祛暑化湿利水

    夏秋之际,是泄泻多发季节,患者多外伤暑邪,内伤脾胃,症见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下如水样、恶心呕吐、腹痛、肠鸣并兼有烦热、头重、口渴、舌白腻、脉濡。张灿玾指出其治则为祛暑化湿利水,方选不换金正气散或藿香正气散加减。

医案三

    男,老年。患者年老体衰,夏秋之际出现恶心泄泻,腹中雷鸣,腹部痞满,乍轻乍重,口渴身倦,舌淡红,苔滑腻,脉浮缓。

方药:苍术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猪苓2钱,泽泻2钱,佩兰3钱,藿香3钱,白扁豆3钱,神曲3钱,炒麦芽3钱,炒山楂3钱,生甘草1钱。

水煎温服。服上方1剂后复诊,病情减轻。续服1剂,病退。再服1剂病愈。

【按】患者年老体弱,又感夏秋暑湿之邪,侵入肠胃,遂致腹泻。处以不换金正气散加减。不换金正气散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能正不正之气,故名“不换金正气散”。方中藿香、佩兰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苍术除湿运脾,厚朴、陈皮行气消满除胀,猪苓、泽泻、白扁豆清热利水,使水湿从小便而去,加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加强消导之力,共奏祛暑化湿、利水止泻之功。

湿热泄泻当清热利湿止泻

    湿热泄泻为肠道受湿热之邪侵袭所致,症见大便泄泻,腹痛腹胀,泻下急迫,里急后重,便黄而黏,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口臭口苦,小便短黄。张灿玾治疗此类泄泻以清热利湿止泻为主,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

医案四

    男,中年。因饮食不当,突发腹泻,肛门灼热感,伴有口渴,小便黄赤,身热,舌红苔黄,脉沉数。

方药:黄连2钱,黄芩2钱,葛根2钱,白芍3钱,木香1钱,生甘草1钱。

水煎温服。服上方1剂即见效,泄泻减轻,2剂病即愈。

【按】葛根芩连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治疗太阳病表证未解误下,邪陷阳明。今治湿热之邪积于肠胃之泄泻。方中葛根,从里以达于表,从下以腾于上。黄连能清热坚肠,李时珍称“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并举例曰:“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治肝火,用黄连、吴茱萸……治下血,用黄连、大蒜。”黄芩降火清金。黄芩、黄连配伍,坚毛窍而止汗,坚肠胃以止泻。原方加白芍、木香,其中白芍、甘草相合既能缓急止痛,又能养血敛阴;木香辛苦温,能温中行气止痛,与黄连相伍,寒温协调,黄连得木香寒而不滞,木香得黄连温而不燥,诸药配伍有清热厚肠止泻之功,效果较好。

来源:摘自中国中医药网,转自“天医堂”公众号(ID:tyt012345),作者:李玉清,朱毓梅,张鹤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爱的光 陈鹏

    爱的光文/陈鹏医生有的时候会爱上一个动作有的时候会爱上一个背影有的时候会爱上一段文字有的时候你站在我面前不讲话我也会爱上你有的时候爱屋及乌有的时候我爱淙淙的流水,还有芬芳的野花,甚至那些皑皑白雪有的时候围炉煮茶,秉烛夜话,我爱那个沉默寡言的你北方人的执念是

  • 冬至的夜 陈鹏

    冬至的夜文/陈老爷我睁着眼睛等待天明左眼代表太阳右眼代表月亮我的眼中只有你水从高山流下慢慢汇入大海由淡变咸如同你的味道村里面的鸡叫了土狗也莫名其妙的也跟着狂吠不知道这些村鸡土狗在兴奋什么老子默默的退了群大街上有很多禽兽在奔走他们要建一座贞节牌坊我摸了摸自己

  • 斑秃就是肾虚了吗? 王晨阳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紧张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完全是一个气血阳都损伤的一个脉象。辨证选取真武汤治疗。所以用真武汤中的白术固护脾胃。又选取桂附地黄丸善后服用。。。。。。

  • 四君子汤治疗腹泻 崔乐

    从中医角度多考虑是脾胃气虚证,根据望闻问切四人合参情况,决定给予其四君子汤加减调理治疗。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其病机是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运化能力失常。

  • 排脓方类 李华歆

    排脓散、排脓汤并主之。),同样也可以用“排脓散”或者“排脓汤”治疗!排脓散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 秋(陈医生) 陈鹏

    秋文/陈医生2023.10.31梧桐的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在月光下细数流年可惜凤凰早已涅槃只剩枝桠喃喃诉说着秋

  • 毒美颜,扫除面斑 谢江强

    排毒美颜,扫除面斑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因为中暑而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总是很多,许女士就是因为在夏天经常出现中暑症状而来找我看病的,希望我能给她开个方子来改善她的体质。

  • 咳嗽小记 张宝华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的《皇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对于咳嗽中医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广大患者解除了咳嗽带来的困苦,保障了人民的健康。

  • 孩子吃饭香,妈妈不担心 谢江强

    孩子吃饭香,妈妈不担心:小儿厌食的速效调理法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不欲饮食、食欲不振,甚至拒绝饮食的一种常见疾病,也可作为伴随着夜惊啼、情绪问题、感冒等疾病而出现的症状。8岁的林同学,平时吃饭挑食,不爱吃蔬菜,而且脾气急躁,耐性不足,十分好动。

  • 尺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崔乐

    尺神经炎系指尺神经因非特异炎性病变而出现尺神经所支配的运动感觉障碍。明确诊断后,接下来就是针对性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