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阳不升一则

2023.08.31 216阅读 评论数 0 0

《黄帝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对应在天气上而言 相当于:天气在下 地气在上,所谓天气为清轻之气 为阳 有日月星辰 能温暖 能光明 若天气下沉于下 则自然界晦暗不明 阴沉寒冷。

地气为重浊之气 沉重有力 为阴 盛载万物 浊气上升 则阴冷潮湿 水湿盛行 朦朦而不明。

对于人体而言 在上为上焦心肺 在下为肝肾 中间为脾胃 心为火 如天之一轮明日 肺为金 如华盖 水之上源 散云布雨 在下为肾 主水 为封藏之脏 肝为木 体阴而用阳 藏血。

脾胃 脾主升清 为上焦提供营养与能量 胃主降 将饮食分解下输大小肠 一升一降在中间维持清气和浊阴的位置和秩序。

故清气不升 则浊阴必然也不降 其本质应该责之于脾胃中焦 次在心肺和肝肾 清气不升 则头目不明 乏力心慌心悸 浊气不降则头闷脑涨 胸闷 在下则泄泻便秘等 

从脉象而言则见寸关脉无力虚弱(沉弱 or浮大而无根 重按无力) 而尺脉有力 滑弦等 

治则以补中益气汤为主

升举阳气 则浊气自降。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曹雪盼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理论的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 谢江强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肾藏精,主生殖,女子经水有赖于肾气蒸腾气化作用,肾气的旺盛主宰着女子正常的生理变化,故妇人生殖功能与天癸密切相关;“女子以肝为先天”,中医讲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

  • 儿童支原体肺炎后,抽动症一例 赵龙

    4岁男孩,2023年11月中旬发病,初为发热,咳嗽,医院检查为支原体感染,肺炎。经西药等治疗后发烧退,咳嗽明显。支原体肺炎后引起,夹痰,万病皆为痰作祟,属痰湿阻于脑络。2024年1月28日二诊,患儿家长诉服药后,抽动减少。同时服用鲜竹沥口服液,一天三次,每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妇人腹痛一案 李格铬

    1周前因泌尿系感染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现偶有尿痛,有乳腺结节病史,平素时觉双侧乳房胀痛。3剂后患者诉下腹憋涨感消失,无尿痛,双乳不适缓解。遂去公英、血藤、败酱,车前子等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服药5剂后双乳不适基本消失,未在复诊。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2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2医案65蔡某,女,32岁。现病史:患者5天来腹痛泄泻。泄泻为新病,新病属标,月经量少已久,久病属本。医案66李某,女,29岁。2018年4月份怀孕胚胎停育而流产,目前月经按时来潮,行经7天。

  • 肺部疾病的膏方调理心得1 谢江强

    肺部疾病的膏方调理心得11.止咳梨膏:痰热郁肺型验方。兑适量蜂蜜和白糖,煎熬收膏,冷却后放入瓶中备用。

  • 黄帝内针治疗牙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牙痛郭某某,男,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八十村,2023年11月10日初诊。汤药虽好,但是缓不救急,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后,即行内针治疗,笔者还是按照“6321导引”的思路处方用针。

  • 孩子的小便也不容忽视 谢江强

    孩子的小便也不容忽视小便清长的根源在于肾气虚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来看门诊。她妈妈说孩子的食欲也不是太好,问我能不能再加点什么开胃的药。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 凉拌折耳根(陈医生) 陈鹏

    第一,折耳根洗净,控水。爱吃辣椒的话,可以放几个切圈的小米辣第二,​灵魂拌料:两勺陈醋加两勺白糖,搅拌均均,再加入少许鸡精,蚝油,老抽,香油,辣椒油,搅拌。第三,​把这个灵魂般的加入折耳根搅拌均匀,放上香菜即可

  • 小儿抽动医案分享 李娟

    关于小儿抽动,西医学称之为抽动障碍。若不及时中医中药干预,儿童抽动症病程拉长,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2023年8月26日三诊,患儿抽动无,面部积食斑已褪至不明显,大便正常,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