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下篇

2022.08.01 853阅读 评论数 0 0
(10)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穴:夹脊穴及下肢反应点,夹脊穴腰椎棘旁压痛点,一般与椎间盘突出水平相符合;下肢反应点选用胆经或膀胱经上的反应点(包括压痛点、自感痛麻点、按之舒适点),多与经穴重合,如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

    治法:灸膏(蛇鳖软膏)制备:乌梢蛇、土鳖虫、天南星、草乌、苍术、马钱子、麻黄、乳香、没药、灵猫香共10味各取适量。上类药物,除灵猫香外,其余洗净烘干,研极细末。过筛,再与灵猫子混合均匀,加入到适当的软膏基质中,加入适宜的抑菌剂和皮肤促渗剂,然后搅拌均匀。装瓶备用。
    用法:一般每次取2~5穴,穴区轮换应用或根据症情选用。在所选取的穴位为中心的8cmx6cm范围内均匀涂布蛇鳖软膏,厚度约2mm左右。在软膏上用艾条作回旋灸15~20min;或置直径2.5cm、高度2.5cm的艾炷行隔药膏灸,每穴灸10壮。灸毕在软膏涂布区覆盖纱布固定,10小时后取下纱布。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11)肝硬化
    取穴:神阙
    治法:灸药采用自制健脾软肝膏(由党参、白术、桃仁、郁金、簿荷、鸡内金等组成)。将灸膏敷于脐部,其量与腹面平,上用纱布或肤疾宁覆盖后,点燃艾条隔药膏灸15min。灸后保留灸膏于穴区,每日隔药膏灸3次,48小时换药1次。以3个月为疗程。
    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胁痛等明显改善,肝硬化体征如肝掌、面色黧黑、脾大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2)癌性疼痛
    取穴:天应穴(疼痛部位)。
    治法:灸膏(舒痛灵药膏)
    制备:取冰片、蔓陀罗、蟾酥、肉桂、生川乌、莪术、没药、白芷、樟脑、丁香、穿山甲、生半夏等药物,水提3次后,将水提物浓缩成膏,加凡士林、羊毛脂制成霜剂。装瓶备用。
    用法:涂抹在天应穴即疼痛区的皮肤上,涂抹灸膏的面积据疼痛区域的大小而定。将点燃的清艾条段(长约15~2cm)放在温灸盒内,置于涂有药膏的疼痛区域上作隔膏灸,每次约灸30min,温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日2次,不计疗程,以症情控制为度。另可配合口服氨酚待因,每次2片,8小时1次。
    与仅用舒痛灵药膏涂抹在疼痛区域皮肤上,配合口服氨酚待因2片的治愈率和仅口服氨酚待因的治愈率二组对照比较。隔膏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二组(P<0.01),提示艾灸对癌性疼痛有积极镇痛作用。而二对照组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单用舒痛灵涂敷镇痛配合药物与单用药药间无统计的意义。但是,舒痛灵涂敷加药物镇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单服用药物(P<0.01),提示舒痛灵膏的应用也有积极意义。
 (13)痹证
    取穴:阿是穴(病灶)。
    治法:取胶布类膏药,多选用麝香风湿膏,关节止痛膏和伤湿膏等几种,灸治工具选自制的竹制灸罐或木制灸盒。治疗时,取阿是穴作为贴膏的部位。根据痛点部位的大小选贴1片或数片膏药,将艾绒或艾条点燃后放入大小适中的灸罐或灸盒后。固定在所贴的膏药上,施灸30min左右,温度以本人可耐受的最高热度为宜。灸后8~16小时撕去膏药,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如1个疗程未愈,休息3~5日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

(14)网球肘
    取穴:阿是穴
    治法:嘱患者伏案正坐,患肢屈肘,前臂内收,暴露患部。先以鲜姜半块在压痛最显处反复擦抹,使局部皮肤红润。再夹上小米粒大麝香少许,将姜片放入痛点中央。另取1寸见方的胶布1块,中央剪开指头大小的洞,将胶布贴在鲜姜片上,四周围严使药性不外泄。取点燃艾条,对准胶布中心高约1寸处悬灸.每次20min左右,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2~3日。灸毕不取掉胶布姜等,待第2次灸时取旧换新。
(15)白癜风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先用75%乙醇棉球将病灶区消毒,涂抹薄薄一层金银膏,再用艾条行隔药膏灸30min,对泛发者分区施治,灸后擦净患部。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加服还原丹,15岁以上1丸/日3次,15岁以下1丸日2次。忌食辛辣、海鲜等

(16)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取穴:主穴:足三里、阑尾穴、曲池、中脘、天枢、气海。
    配穴:上巨虚、手三里、合谷。
    治法:上述穴位均取双侧。主穴每次取3~4个,配穴根据症情加1~2个。患者仰卧位,肢体穴位先针后灸:取穴部位皮肤常规消毒。下肢穴位取2寸毫针,直刺1寸~1.5寸;针刺上肢穴位时用1.5寸毫针,直刺0.5寸~1寸,均提插捻转至得气,以穴位局部感觉酸、胀为主,毫针刺入后,每隔 15 min行针1次|小时后拔针,按压针孔。留针过程中施灸。腹部穴位只灸不针。
    灸法:用清艾条或药用艾条2根,点燃后对针刺穴位施行雀啄灸,每穴约10min灸至取穴部位皮肤潮红,其温热感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取针后即停止艾灸。每日2次,连续治疗3日为一疗程。临床上以术后出现肠鸣音、肛门排气作为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主要标志。

(17)慢性前列腺炎
    取穴:主穴:会阴。
    配穴:秩边、气海、中极、关元、三阴交、。
    治法:药艾条制备:将艾叶、白芷、防风、乌药、小茴香、官桂。按8:4:4:3:2:2的比例称好后,把白芷、防风、乌药、官桂粉碎后过250目筛备用。再将艾叶碾制成艾绒后与上述药粉搅拌均匀,以优质桑皮纸卷制成药艾条备用。
    用法:配穴每次取2~3穴,用针刺法。嘱患者伏卧位,取28号3寸毫针分别对准秩边直刺进针,提插捻转至穴位周围有酸麻胀重感,使酸麻胀重之针感放射至前阴,留针10min,然后出针揉按针孔。患者再取仰卧位,取28号2寸毫针分别在气海、中极、关元穴处直刺进针,提插捻转至酸麻胀重之针感放射至前阴,三阴交直刺进针,至穴位周围产生酸胀感为度,留针20min,每10min捻转行针1次。主穴用雀啄灸法。取上述自制药艾条点燃后对准会阴穴处用雀啄法灸之,灸至穴位周围皮肤出现红润有痒感为度。
    上述方法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日再行下1疗程。                           杨家强主任供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痛经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痛经痛经又称为“经行腹痛”,是指女子行经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连及腰骶部酸痛,疼痛剧烈时甚至出现晕厥现象,为妇科常见病,好发于各年龄阶段。本章介绍的是痛经常见证型的有效治疗膏方,分别是气滞血瘀型、阳虚寒凝型及气血不足型。连续服用6个经期。

  • 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 以婊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陈鹏

    没本事的人/负能量的人总喜欢指责别人,从别人身上找错误的原因,真正优秀的人都是要三省其身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厥阴4 李华歆

    大家仔细想想患儿高热的时候手脚发冷是不是符合“厥阴病”中的“厥”,而高热则符合“厥阴病”中的“发热”(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

  • 案例整理 梁春耕

    病例4:女,60Y,“受凉后中上腹嘈杂感,肠鸣活跃,口臭便干,咽部异物感,多梦易醒,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舌红,苔中厚腻,脉弦”予健脾理气、清热化痰、镇静安神1周,上述症状减轻过半。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26孙某,女,37岁。医案27张某,女,68岁。主诉:夜寐出汗、口干1个月余。外院查血糖正常。故治疗仍守前法,滋阴降火生津,补气升清布津,加白芍生津养阴,葛根升清布津,增强治盗汗、口干之力,炙甘草调和药味。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口腔异味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胃口可无口干口苦胸闷晨起恶心晚上躺时恶心加重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基于壬水癸水治疗水肿 罗沿印

    临床中,水肿病的发生不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与壬水、癸水也密切相关。水肿一般是因外感或内伤所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异常而出现的水液潴留,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浮肿的病证。壬水、癸水学说是十天干与阴阳五行和人体脏腑相对应而成。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