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022.02.04 585阅读 评论数 0 5
任何学术,经过了历史的发展,能够形成体系的,后世的学习都是从理论学习开始,为它打好理论基础之后再进行实践的。
你不可能再从野果子中寻找可吃的果子,也不可能赤身露体去打猎。这是历史进程决定了的。
理论是实践来的,但由简单实践积累形成经验的形成理论,在数千年已经成型。如果到了这个世界,还强调实践无视理论,如何能是大道?书上告诉你了浩瀚的宇宙,你却还只从眼看来认识世界,短暂生命里,你还能看到多少?
中医首先要有系统的理论,在丰富理论学习基础上,在临床实践中学习理论的使用方法技巧。没有理论,你的实践是无根之水。一个人一辈子能经过多少事积累多少经验?理论是很多代大师的思考总结和传承才行成的体系!
实践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如果非要认为有理论的就一定没有实践,那就别说了。你说刚毕业的和毕业十年的比,毕业十年的厉害是因为他是实践派没有理论吗?
是的。内经时代之前,或许实践更多理论很少。内经之后,都是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了。到如今还看不上理论学习,这种的盲目实践没有任何价值!
理论是实践来的,但由简单实践积累形成经验的形成理论,在数千年已经成型。如果到了这个世界,还强调实践无视理论,如何能是大道?书上告诉你了浩瀚的宇宙,你却还只从眼看来认识世界,短暂生命里,你还能看到多少?
任何技术都是从理论学习开始的!医学也不例外。打个比方,小孩子啥都不懂,不让他学习理论他就开始实践,给你开药你吃吗?先给你一斤吃砒霜积累一下经验?行不?
理论一大套临床不沾边,这句话问题更大了。所有的中医也罢西医也罢,都要先学通中医的理论,系统掌握理论,然后再实践,在实践中让理论与实际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中医不是所谓的经验医学或者实践医学,没有理论体系的实践是盲目的。越好的中医,越要有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基础。
中医需要实践爱并不错,但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根本不可能也不可行。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没有真正进入临床,能够说出一大套的理论,在临床接诊时,他也能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圆满解释和推导诊疗过程,他至少是个好学生,进去临床实践后必然很快上手,变成成熟的中医。而如果理论学的不扎实的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对病人、对带教老师、对他自己都是一个灾难!很容易出事,也很难带出师。
中医从小培养从孩子培养,不是从小时就让孩子给人看病开药处方,那是绝对不可行的。但又为什么从小让孩子接触中医学中医?是为了让孩子实践从小积累经验吗?不是!而是从小开始,就教给孩子理论并在跟师临床中体悟理论加深理论,并培养孩子对中医的爱、以及中医的思维!中医的思维有很多不同于现代哲学和科学的思维视角,大了接触了太多现代科学的思维之后,思维定势因素的影响,让人的思维总被现代科学思维固化。这是对培养中医的全面思维和个体化思维是不利的!
多读读医学史和医学各家的成名故事,以史为鉴,才能真正了解中医传承的轨迹和重点。
是的!绝对如此!没有理论基础,没有对理论的深刻功底,靠老师点是点不透的!
理论体系的形成在内经时期已经体系化,然后历代在实践中不短完善。所以目前的中医,首先是理论的体系化学习,然后再在理论基础上实践,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中医之道!!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德帅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猪苓泽泻白术药解 韦秋凤

    五脏痞满,水湿互结于五脏胸胁成痞而满,泽泻清热利湿除痞满。泽泻热利湿通水道利小便。五苓散,肾气丸,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茯苓泽泻汤,这些治水方都有桂,诸家都说桂温阳化气兼解表,未免显得肤浅。

  • 桂枝汤类方二十二 韦秋凤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五苓散的方子用法,又点明了五苓散的主要症状还是表证,所以君药仍然为桂枝。

  • 桂枝汤类方二十一 韦秋凤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甘草补津液,调和诸药,缓解药毒,行药力。三才解析法:主治:凉滞寒饮多、津亏病位:表里俱病阳性药:桂枝4温辛甘白术2温辛甘滋微苦平性药:炙甘草2平甘滋茯苓4平甘淡。

  • 桂枝汤类方二十 韦秋凤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在清表的残留风邪的同时,导引津液各就各位,恢复健康的生理状态,这就叫做使气得旁流。这种病,是个急病,大枣比较滋腻,会束缚桂枝药力的发挥。

  • 桂枝汤类方十九 韦秋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可以用桂枝汤再次发汗。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整个方子,桂枝汤清太阳中风,人参芍药清热补津液。

  • 桂枝汤类方十七 韦秋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卫行脉外,营血出了这个动脉之外的状态就是卫,也就是津液了。用桂枝汤把这个风发出去了,卫和病就会愈!

  • 桂枝汤证十六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这里的太阳病,不一定就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也有可能是中湿,太阳伤寒也有可能。桂枝汤阴阳并补同调,重用甘温药补充能量温益阳气,而今典型的桂枝汤证却很少。

  • 桂枝汤类方十五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白术的解读 韦秋凤

    白术这一味药,一定要按照方子的量去用,不能多用。白术可以去在身面的大风,风邪导致的头晕头痛,流眼泪。腰脐间有风寒湿痹阻滞伤害,气血不利,白术能去这些风寒湿痹而利气血。黄煌认为,白术体质舌多淡胖齿痕水滑。

  • 桂枝汤类方十四 韦秋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汤,温中去虚寒,解决太阳中风的问题,白术化太阴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