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我治疗痔疮出血的高效验方——乙字补络补管汤
多年来,我在临床中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改,总结出了一张专治痔疮出血的高效专方,因为该方是由“乙字汤”和“补络补管汤”加减组成的,故取名为“乙字补络补管汤”。现介绍如下:
处方名:乙字补络补管汤。
功效:升阳举陷,补虚止血,燥湿降浊,化瘀止痛。
适应证:内、外、混合痔引起的出血、疼痛、脱出等症状。
药物组成:柴胡 15 克、槐花 15 克、地榆15 克、仙鹤草 30 克、当归 15 克、黄芩 12 克、甘草 9 克、升麻 6 克、大黄 6 克、土茯苓 20 克、山茱萸 15克、龙骨 25克、牡蛎 25克、三七 5 克(研冲)。随证加减,每天 1 剂,水煎服。
效果:一般 3 ~ 6 剂即可收到显著效果。
治验案例:卓某,男,59岁,东凤镇人,素有痔疮(内痔)宿疾,近几天来因喝酒吃辣而旧疾复发,主要症状是大便秘结,排便困难,便后有鲜血滴下,排便后肛门口灼热并有下坠不适感。伴口微苦,腹微胀,入睡困难;察其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症属内痔出血,拟乙字补络补管汤。处方:柴胡 15 克、槐花 15 克、地揄 15 克、仙鹤草 30 克、当归 15 克、黄芩 12 克、甘草 9 克、升麻 6 克、大黄 6 克、土茯苓 20 克、山茱萸 15克、龙骨 25克、牡蛎 25克、三七 5 克(研冲)。每天 1 剂,水煎服,连服3天,3天后复诊,便后滴血已停止,肛门仍有下坠不适感,拟上方继服3剂,后来电告诉我,已无不适感,因此停药。
讨论:乙字汤是治疗肛肠疾病的著名方剂,方中柴胡、升麻升阳举陷;黄芩、大黄清肺热,通腑气,泻火解毒,导热下行,热降则血止;其中大黄苦寒入血分,祛瘀止血而不留瘀。当归、甘草益血和中止痛。曾有研究报道:乙字汤对肛门水肿有非剂量依赖性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类似于消炎痛。该研究结果从药理学方面证实了乙字汤治疗痔疮炎症水肿疼痛的疗效是可靠的(筱原央.汉方制剂乙字汤治疗痔疮的基础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21(1):36)。补络补管汤源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曰:“龙骨、牡蛎、萸肉性皆收涩,又兼具开通之功,故能补肺络与胃中血管,以成止血之功……又佐以三七者,取其化腐生新,使损伤之处易愈,且其性善理血,原为治衄之妙品。”现代研究发现:方中龙骨、牡蛎、山茱萸可促进凝血,而三七既有促凝血又有抗凝血作用,其双重作用使其具有止血而不留瘀,散瘀而不致促进出血的优点。该方在止血过程中,既对凝血过程内源性途径起作用,也对外源性途径起作用。同时亦可能对血管收缩有影响,而不是单独作用于某一特定因素(廖爱军,张丽杰,刘卓刚.中药补络补管汤止血机制的实验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6(29):34~36)。方中槐花、地榆清热凉血,清大肠湿热;仙鹤草止血补虚;土茯苓解毒、止痛,清利湿热。诸药合用,共奏升阳举陷、补虚止血,燥湿降浊、化瘀止痛的功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温故而知新——温经汤再笔 张宝华
遂曰“当以温经汤主之。”历千年,温经汤一直为临床调理月经有效之方剂,实广大妇女之福祉耳。日汉方者,若大塚敬节、史数道明者,曾以温经汤疗女性手掌皲裂甚效,故而美其名“美手汤”。其认为温经汤能调经,可美容,为中药之“雌激素”。 -
经方实验录之矽肺 张宝华
君之诘甚是,然余之际用非啻清热,义取本经处方:茯苓20克、醋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20克、燀苦杏仁15克、姜厚朴15克、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体内有湿气 谢江强
体内有湿气的孩子,可以多吃点儿萝卜萝卜具有帮助身体通气行气、排湿的作用。还有些孩子体内湿气重,可能是吃了寒凉的药物导致的。c.给孩子外用藿香正气水祛水湿对于孩子体内有积食,脾胃虚弱,水湿重的情况,我还建议家长外用藿香正气水。 -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 谢江强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a.身材偏瘦或者虚胖一般来说,不同人的体形不同,孩子瘦一点儿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病态的瘦弱就不正常了。因此,脾阳虚的孩子会向瘦弱、虚胖这两个方面发展,一般瘦弱者稍微多一些。 -
阴虚体质的人舌象 谢江强
中医管这种舌象叫舌红苔薄,有这种舌象的人基本可以断定是阴虚体质。舌苔分布不均、舌质偏红,绝大多数是阴虚引起的还有很多人是地图舌,就是舌头上莫名其妙的掉了几块苔,露出红色的舌质,这种舌象绝大多数是阴虚导致的。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医案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男年四十,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4月29日初诊以“咳嗽伴咽痒数天”为主诉求诊!患者自诉数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以干咳为主,并伴咽痒,夜间症状较重,曾口服中西药物效果欠佳,上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求治! -
中药的“升、降、沉、浮”作用 谢江强
降,即下达降逆,趋于向下,是指药物有下行、下降的作用。利用药物升降沉浮的特性,可以使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人体部位,因势利导,从而调理脏腑气机的紊乱,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各种净选过的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制成丝、片、块、段,都可以被称为是饮片。 -
慢性咽炎5天治愈 宁松云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其病因多与不良生活习惯、鼻咽部的疾病有关,另外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也可导致慢性咽炎。 -
伤寒论(38-39) 李华歆
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2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最新文章
-
医生,我是右侧前胸痛,你为什么要摸我肚子? 于军
今天上午,一位男性患者,右侧前胸疼痛一周。而在日本,日本医家早在600年前就开始提倡腹诊。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猪苓汤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效佳 夏耀飞
猪苓汤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效佳叶某某,女,48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红卫村,2023年8月18日初诊。之所以加蒲公英,源于一病家自诉,其妻患有急性泌尿系感染,常用蒲公英煎汤送服三金片,屡试屡验,故笔者记之并用于临床,确有效验。
-
发热伴咳嗽咽痛乏力汗出4天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男年龄:24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6日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咽痛4天。《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
叶子黄了 陈鹏
叶子黄了文/陈医生2023.12.14叶子黄了是生命的尽头的挣扎如同轮回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颗时空的胶囊也许曾经装满了希望可如今只剩下悲凉叶子黄了已功成身退/功德圆满我感激/我赞叹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 谢江强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舒心祛痛风37岁的杜女士3年前被确诊患有痛风病,发作时,小关节红肿热痛,有时可见头晕乏力,有时伴有双下肢沉重无力,有时还会出现腹泻、胃胀等表现。针对杜女士的情况,我去掉了成膏药中的阿胶,以免加重她的溃疡症状。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已经学习好的!
学习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