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健——专病专方之肾病综合征

2021.02.08 174阅读 评论数 3 0

第二章肾病

概述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其临床特点是全身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身不热,口不渴,形寒身乏,皮肤苍黄,头发稀疏不泽,呈现正虚邪实,阴盛阳虚的症候,故属于祖国医学中“阴水”范畴。正如《类证治裁·肿胀》:“因肺脾肾虚到水溢者为阴水。”《诸病源候论·水通身肿候》进一步指出“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液皮肤,流通四肢,所以通身肿也”。说明该病全身水肿明显,病程较长后世谓“阴水”。由于脾肾二脏俱虚所致,治疗应健脾补肾为正法。肾病是儿科中常见病,发病仅次于急性肾炎。浮肿经治疗可以消退,但往往要复发。预后较急性肾炎为差。

病因病理
禀赋不足,肾脾素亏,或久病体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原因。以肾病总由脾肾亏损,内脏功能失调,气化失司,三焦壅滞,水道通,泛溢成肿。正如《景岳全书》“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败具体可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脾虚水肿脾主运化,脾虚则健运失职,脾阳虚不能为胃其津液,聚而成湿,积而成水,溢于四肢身躯,发为水肿。
二、肾虚水泛小儿阴阳之体,脏娇嫩,形体未充,由于小儿肾气不足。肾阳虚则水无所主,阴气弥漫,水湿泛溢,故生水肿。
三、肝肾阴虚部分脾肾阳虚患者,又出现肝肾阴虚症状,如潮热、面红、头晕、舌红,这是阳损及阴,导致肝肾阴虚,肾水不能养肝,以致肝肾俱病。
此外,脾肾功能由虚入损,使肾分清泌浊的功能严重丧失,脾的运化功能衰败,导致人之气血日渐耗损,最后形成阴阳二虚亏损之证。正气虚衰每易外邪侵袭,水肿加重,同时出现肺经症状者,本着急者治其标的原则,首先祛邪宣肺,通利水道。

辨证论治
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败,治以温补脾肾为正法,故在临床上以调理脾肾为主。但有时卒冒风寒或湿困中焦,虚中挟实,不可一味使用参芪之辈。肿胀之病,多为标实本虚,泻之不可,补之无功,最为危候。
一、脾虚水肿症状面色萎黄,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纳少腹胀,四肢不温,大便稀,小便少,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
水肿——脾虚失运,不能运化水湿,水溢为肿
面色萎黄——脾虚不能散布精微和无以资生气血
四肢不温——脾阳虚,阳气不达四肢。
腹胀——脾虚水湿之气停滞中焦,气滞不行
纳少,大便稀,小便少,舌苔白腻,脉濡缓—均为脾虚有湿象。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五皮饮:党参、白术、猪苓、茯苓皮、泽泻、陈、大腹皮、砂仁、生姜皮
方义 参术芍山药健脾气,猪苓泽泻化湿利水,五皮饮主要利水消肿,二方合用达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加减若四肢发凉,加桂枝,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若湿郁化热定见口腻口苦,心烦失眠,闷食欲不振,干而饮水不多,尿少色深、大便不畅,舌苔白膩,脉滑数者,宜清热利湿,四苓散加减。若肿严重,而体质尚壮实者,可考虑短期逐水法,选用清代钱镜湖的《证奇闻》中决水汤,即车前子100克,茯苓100克,王不留行25克,桂1克,赤小豆9克,水煎服。钱氏指出,一剂小便如注不绝;二剂肿胀尽消矣,至脐凸,手掌无纹,用此方可救也。惟是服此方,必禁一月,倘不能禁,则又胀矣。
小便
二、肾虚水肿症状面色白,全身浮肿,按之如泥少,舌胖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
命门火衰,不能温化输布水液,水无所主而泛溢肌水肿
则浮肿益甚,按之如泥。
,水湿盈溢,通身浮肿
腹大脐凸,阴囊肿大——三焦水道阻塞
,精血匮竭
面色晄白脾肾俱虚,气血亏损逆体
肢冷畏寒阳虚火衰,不能温煦
阳虚衰,膀胱不能气化津液
小便短少肾
治法温阳利水
阳虚有水之象
舌胖淡,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干地黄、萸肉、山药、泽泻、茯苓、肉制附片、车前子、牛膝。
方义本方是肾气丸加车前子、牛膝而成。肾气丸是温补的方剂,达得“益火之源,以消荫翳”的目的,凡是虚劳腰痛脚气渴、阳痿以及老人喘咳确属肾阳不足的,都可应用本方。肾虚腰肿,小便不利者,本方更宜之。
小便不利者加椒目;呕吐重者可用炮姜,温中降逆;若腹泻不化加补骨脂,肉豆蔻,补肾固涩;头晕气短可加红参、鹿角胶,温补气血。
三、肝肾阴虚症状面色潮红,舌红少苔,眩晕,心烦不安,手为足心热,脉弦数。

★证候分析
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心烦不安,舌红脉弦数—阴虚不能制阳,虚火内动
眩晕头昏——肾阴不足,脑髓空虚,机体失于濡养。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义知柏地黄丸是地黄丸加知母、黄檗。地黄丸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补肾水亏损。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适宜于阴虚火旺之候,本证极为相宜。

其他治疗
、单验方
1.玉米须、车前草、连钱草、益母草、白茅根、鹿衔草、徐长卿,以上任选两种煎服,也可以与中药配合一起用,常用量50克到200克。2.明党参、大蓟根、米仁根、鸭跖草各50克,煎服。此方对减少尿蛋白有一定作用。
3.乌鱼一条,赤豆一斤,煮熟后食用,不加食盐。(摘自《中医儿科学》四版教材)
4.猫须草干草30克,水煎代茶饮,治疗肾病有效。(摘自广西中医药,1980(2):48)预防与护理
1.注意保护患儿,要寒暖合适,避免受寒,防止感冒,对业已发
生的感染应积极治疗。注意饮食有节,以免损伤脾胃。

2.患儿浮肿时,应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饮食应含足够的蛋
白质,肿剧时钠盐应予以限制。

文献选录
《幼科发挥脾所生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肿病
肿有二。经云。面肿曰风。足肿曰水。凡肿自上起者。皆因于
风。治在肺。宜发散之。所谓开鬼门者是也。鬼门。汗孔也。参苏
饮合五皮饮主之。
肿自下起者。因于肾虚。宜渗利之。所谓洁净府。是利其小便
也。故仲景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五苓散加槟榔主之。有一身尽肿者。宜胃苓五皮汤主之。经郁则折之。谓上下分消。以去其湿。发汗利小便。此方是小儿者。胃苓丸煎五皮汤送下胃苓丸此家传十三方也。
苍术(泔浸)厚朴、陈皮、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一两;甘草、官桂、草果仁各三钱。右为末。水面丸麻子大。米饮下,此小儿常用之药。随病换引。
先翁治小儿肿。只用胃苓丸正方,顺收长流水。辰灯芯煎汤送下。每日午时。用五加皮煎汤。抱儿于房内无风处浴之。浴罢上床令睡一觉。以薄被盖之。得微汗隹。如是肿消而止。未有不效者五皮汤
桑白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水煎。
经纪万邦瑞女。二十七岁。病肿甚异。寅后午前,上半身肿午后丑前。下半身肿。上下尽消。(小便难。诸医不能治。请予治之。予日。经云身半已上。天之阳也。宜发其汗。使清阳出上窍也。身半已下。地之阴也。宜利小便。使浊阴出下窍也。正上下分消。以去其湿之法。唯半夜阴户肿。不得小便。此又当从肝经求之。盖厥阴肝经之脉。丑时起于足上。环阴器。又肝病者。则大小便难。用胃苓五皮汤。发汗利小便也。内有茯苓。所以伐肾肝之邪。木得精而枯。又以辛散其肝经之水。以温肾之真寒也。连服十一剂,而肿尽消去矣。
子奉先翁之教。凡肿微者。只用胃苓丸本方治之。如面肿甚者。胃苓丸本方内。加紫苏叶二钱。苦葶苈一钱隔纸炒。以去肺经之风。足肿甚者。本方内加汉防二钱。牵牛炒取头末一钱。共为丸。灯芯煎汤下。吾有一二门人。不守先训。专用葶苈牵牛为治肿之药。随消随肿。杀儿甚多。累吾之德。虽禁之不能阻也。
湖广右布政使孙。隆庆丁卯。入场监试。为书经礼记总裁。有小姐病。留全司中调理。小姐误食菱角伤脾。面肿而喘。夫人忧之。命余进药。余立一方。用钱氏异功散。加藿香叶以去脾经之湿。紫苏叶以去肺经之风。一剂而安。场罢后公出。见其方。谓全曰。此方甚好。取笔札令舍人孙环书记之。
《证治准绳》:“饮食之忌,惟盐酱鲱,湿面皆味咸,能溢水者并其他生冷毒物亦宜戒之,重则半载,轻者二月,脾胃平复,肿消气实,然后予饮食中施以烧盐稍投,则其疾自不再作。”
《幼幼集成肿满证治》:“凡小儿患肿,切须忌盐,盐助水邪,服之愈甚,必待肿消之后,以盐煅之,少少用之。”

结语
本病初起水肿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能自行消退,又能自行复发,每发一次,水肿加重一次,反复发作,最后水肿甚剧导致腹大如箕,本病的主要征候为全身浮肿,由于水液运行失常,水湿停留在肌又称泥肿。
肤内脏所致。其致病原因,主要由于脾肾二脏的亏损。在正常情况下脾主运化,可将饮食的精微输布全身,而在脾虚的情况下,谷反为湿,水反为滞,水湿内溢肌肤,发为浮肿。而肾主一身之气,司开合,主气化,当肾阳虚衰时,不但影响脾的运化水湿功能,而且由于本身不能温化水湿,失去了分清泌浊的功能,表现为小便中有大量蛋白质外流,肾摄纳之功也失去了,精微外流,相反水湿潴留于体内的为水肿。虽然脾肾二脏功能失调,是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二者之间又有主次之分,总的来说以肾为关键,脾居第二,尤其到疾病的后期,温补肾阳较之健脾益气更重要,所以古人之健脾不如温肾。在z肿十分严重时健脾利水已无济于事了,必须温阳化气,方能消肿。
本病不但肌肤浮肿,在胸腹均有水液,表现为咳嗽气急,腹大胀,脐凸脐疝,腹痛呕吐,胃纳不振,水肿日久,引起营养不良,全身肤呈蜡样发白,头发稀疏而干燥。水肿消退后,形体消瘦。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上未臻完善,因此在用药时注意分寸,特别是峻攻峻下之剂在疾病初可获水肿消退一时之快,但对小儿更易导致脾阳大伤,正气愈衰,肿复起更为严重,虽一时一效,决非善策,只有补脾肾之阳,扶正本,参以渗利,不急不躁,方可收效。
这类患者服用激素甚为普遍,往往见有面潮红,舌红脉滑数口大增,以舌、脉、证等方面来看,是助阳太过,而致阴伤,因此治疗养阴清热,投用知柏地黄丸可收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张丽敏 资质认证

    讲的很详细,尤其是对孩子得病的病机病因分析更详细

    2021-02-10 10:13 评论数 0 0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中医辨证分类详细,学习了

    2021-02-10 02:13 评论数 0 0
  • 王淼东 资质认证

    肾病综合征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可以比较好的标本同治

    2021-02-08 04:48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胃脘痛案 张宝华

    王某某,女45岁。既往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痛经等病史。初步诊断:胃脘痛处方:姜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麸炒苍术15克、陈皮30克、姜厚朴15克、麸枳实15克、柴胡15克、生黄芩15克、生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胃胀

  • 乌梅丸医案二则 孙亮

    乌梅丸医案二则医案一:患者汪某某,女,54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1月余"由门诊收住院。入院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2.胃-食管返流病伴有食管炎处方:乌梅丸合小柴胡汤、百合地黄汤、三物黄芩汤加减。

  • 月经量少中医教你怎么办? 白成振

    月经量少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的现象。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月经量少时,除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滥用药物等。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生姜泻心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综合分析后得知“生姜泻心汤”的应用背景应该是“寒热互结”引发的“水饮内停”!

  • 中医视角下的支原体性咳嗽 张宝华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支原体咳嗽应以宣肺止咳、解表散邪为原则,以达到疏风散寒、清热化痰、利湿排痰的目的。

  • 你在吃饭的时候,饭也在吃你 陈鹏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谢江强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忌服用膏方,以免造成气血失调。

  • 谁说良药要苦口 谢江强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