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方眼,补中益气汤的四种变法 新站人民医院 潘洪波
由此可见,补中益气汤不仅是治劳倦内伤的代表方,而且虚人外感亦可用。方意重在“甘温除热”,“甘寒泻火”则很难体现。但“加减法”中常用麦冬、生地黄等味,这对我很有启发。
自东垣以后,历来医家于补中益气汤的评论毁誉参半,意见集中在对升麻、柴胡二味的取舍上。
我认为,劳倦内伤之证,表现有“脉浮大虚缓,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的特征。因为脾胃中元气下陷,阴火才能上升。“火与元气不两立”,主要问题是元气不足,不同于丹溪所谓“肾阴虚亏,相火妄动”,脉来细数,骨蒸盗汗之证。从而悟出补中益气汤中升麻、柴胡二味在内伤诸证运用中,可以化裁尽变,调停去取。兹例举数则足以说明。
一、护卫益气汤
即补中益气汤之升麻、柴胡易桂枝、芍药
用于脾胃虚弱,不能顾护营卫。“脾为营之本,胃为卫之源”,胃弱脾虚,失于纳运,水谷之资,难以化生精微。营气虚而生寒热,卫气疏而见自汗,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配桂枝、白芍以和畅营卫,调达表里,故名护卫益气汤。
病例1
杨某某,男,50岁。夏月感寒,发热,自汗出,恶风寒,头痛骨酸,咳嗽胸满,少气倦怠,食少便溏,暑月身着厚棉犹觉畏冷,不敢洞开窗户已一月余。察舌淡,苔薄白腻,脉象虚缓,面容萎悴。显然脾肺气虚,卫阳不足之象。法宜甘温益气,甘辛强卫,护卫益气汤加熟附子、淡生姜、大红枣,连服达二十剂而康复。
二、生津益气汤
即补中益气汤之升麻、柴胡易麦冬、五味子用于元气不足,阴火灼肺,少气心烦,口渴咽干,小便短赤。多由饮食、劳倦所伤,致使脾胃受损,阴火上攻,干心灼肺,耗损元气与津液。气阴被伤,肺失治节,因而小便短赤。对此,应以益元气为主,辅以降阴火,补土生金,增益化源。肺气清肃,阴火下潜,诸症乃除,故名生津益气汤。
病例2
高某某,男,2岁。小儿巩膜发青,唇焦,齿龈及上腭起黄泡,口流涎唾,潮热咳嗽,喉中痰鸣,胃纳差,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小便短涩,两个月来,面黄肌瘦。诊视指纹沉滞不显。
此因脾胃久伤,阴火伤害元气,脾肺两虚,酿成疳热。法当扶益脾气,滋养胃阴。脾元复则阴火降,胃阴滋则肺气清。生津益气汤去五味子,加金石斛、北沙参、川贝母、鲜枇杷叶,服四剂,热退眠安。但口流涎唾不止,取“甘酸化阴”法,复入五味子清热摄津,调治半月而肥健。
三、扶阳益气汤
即补中益气汤之升麻、柴胡易炮姜、附子用于脾阳不足,恶寒身倦,少气懒言,肢冷便泻等症。多由中焦元气虚冷,连及脾肾阳衰。水谷精气失于输布,卫阳不足,难以抗御外邪,则背寒肢冷;中虚谷气下流,则腹胀飧泻。法当补脾建中为主,兼顾肾阳,故于补中益气汤中去升麻柴胡之僭越,易附子干姜之温里,名为扶阳益气汤。
病例3
彭某某,男,18岁。泄泻月余,日夜无度,短气浮肿,行动颤抖,面容暗滞,舌干苔白,脉沉弦濡,表现阴乘阳位。缘由肾阳不足以温养脾气,肾水反足以侵凌脾土。法应温肾扶脾,用扶阳益气汤加茯苓、肉蔻、砂仁、官桂、五味子等味,服十剂,泻渐止,诸症平。
本例为脾阳虚,“火不生土”。然而,久泻、脾胃气虚,必导致“土不生金”。肺气虚弱,则出现短气浮肿。故此案脾肾同治,肺胃兼顾,乃温阳益气之变法。
四、安神益气汤
即补中益气汤之升麻、柴胡易枣仁、茯神用于心脾俱虚,怔忡失眠,头晕目眩,食欲不兴之证。病人多因饮食、劳倦或情志所伤。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易于横脾土而累子(心)气,以至心脾更虚,气血失调,营卫失济。故制安神益气汤调理脾胃,安养心神。
病例4
梅某某,男,28岁。素嗜酒,有失眠病史。一日,忽感胸膈痞胀,气上冲咽喉,顿时吐血不止,面色苍白,精神困乏。诊察舌苔淡黄,脉弦大而数。“阳络伤则血上溢”,阳明胃络出血,来自饮酒过度,湿热久蕴,最伤胃络,一旦暴发,挟冲脉之气载血上行。“冲为血海,丽于阳明”而荫于肝,血热妄行无制,涌吐如潮而不可遏。急当清胃平肝,降冲止血。疏方:生地炭、侧柏炭、白茅根、生赤芍、牡丹皮、枳椇子、雪藕节、山栀炭、清童便,一日两剂,连服二日而血止。因出血过多,心脾失养见脉浮芤,自汗失眠,口干心悸尤甚,改用补益心脾,滋复营血之法。安神益气汤加炙远志、广木香、龙眼肉、淮小麦等,服后,元气渐复,汗止神安。
除上述化裁运用外,还有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易黄柏知母之降火益气汤,以治阴火上乘,心中颊热,面如火燎;易黄连吴茱萸之清肝益气汤,以治脾虚肝郁,胸膈痞满,噫气吞酸;易丹参郁金之宣郁益气汤,以治心气不足,胸中压闷,虚烦太息;易茯苓半夏之导饮益气汤,以治痰饮胸满,惊悸喘嗽,短气倚息;易金铃子延胡索之定痛益气汤,以治胃弱气滞,心腹疼痛;易桔梗枳壳之开膈益气汤,以治肺胃不降,胸膈满闭;易旋复代赭之平逆益气汤,以治胃气悖逆,咽喉梗塞,呃气呕恶,上气奔豚;易槐花地榆之止血益气汤,以治肠风下血,痔瘘出血。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皆足以阐明东垣学术之广博深邃。这些加减方法,必须在脾胃久虚的病变中,正确掌握,灵活变通。
作为普通老百姓,可以多学习了解一些常用中成药,自己就可以调理很多疾病,少跑几趟医院。比如: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归脾丸、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麻仁润肠丸、小柴胡颗粒、苓桂术甘丸,防风通圣丸,六味地黄丸系列、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玉屏风散、脑心通(补阳还五汤)、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这些都是常用药,普通药房都能买到的,比较适合老百姓自由购买,具体用法,逐步给大家交流。
刚刚提到的补中益气汤,解析方名:
中:指的是脾胃,藏象学中,脾胃居中,属土,为后天之本。无论何病,首先看脾胃是否正常。
补中:即是补脾胃,脾主升,胃主降,理顺运化的气机。
益气:气为血之帅,益可推动血液循环运行;气为约束力,益气可提高各种脏器的机能,比如:胃下垂、脱肛。
这个药方中,黄芪和党参是补气的要药,黄芪偏燥,党参偏润,互相搭配,意在益气;白术健脾祛湿,意在补中;当归补血,补气需要养血搭配;单纯补气容易导致气滞雍盛,所以搭配理气药,故用陈皮,既能理气,又能健脾化脾胃痰湿。升麻、柴胡微量,意在引导提升为主。
抓住方眼,补中益气汤的四种变法
补中益气汤饮片原料
此方,主要在治疗气虚,判断气虚的标志为:肢体无力,动则益甚。也就是越动越严重,这是真气虚。如果运动后,反而轻松就是假气虚。
刚刚已把补中益气的要领和原理讲完了。下面举一下我本人治疗的一个案例:补中益气汤治疗重度贫血患者输血后全身痒痛
一位重度贫血患者在输血后,全身发痒的问题,医生初步怀疑是否是血液排异反应,然后校对验血检查无误,但是并且全身性的疼痛、肌肉痒,难受,呻吟不断。痛无定处,漫身疼痛,这是究竟为何?
用心体会一下,病人重度贫血,气血两虚而且是严重亏虚。这时候输血进来,血液增加了,而且是外来的,这时候病人的气是跟不上的。简单说是,气无力推动血液循环,导致血滞。血滞,在血管里憋着,运行不起来,所以全身痛无定处,漫身疼痛,发痒。联想到中医原理:气为血之帅,血液补充了,缺少帅来带领推动,就成了一团散兵游勇,所以全身发痒、痛无定处。
这时候该怎么治疗呢?补中益气汤就可以。
治法:补中益气汤,缓缓喂入,量不可大,少量频服。
效果:服药后大约两个多小时,病人的全身疼痛缓解,不再呻吟。而且,全身的浮肿,眼泡浮肿,都在三个小时左右全部慢慢消退。再服一次后,病人就要起身坐起来,不再是瘫软卧床。
补中益气汤,可提升器官的约束力,不仅仅是作用于脾胃,也可以提升血管的约束力。少量频服是因为,他脾胃仍然无力,量大消化不了,要少少喝,等胃里的药运行到肠里,开始吸收时,开始发挥作用,再接着喂。药力慢慢上来,脾胃之力受到补益之后,每次服用的药量才能加大。
全身浮肿,用现代医理来讲,是血液中血红蛋白严重降低后,电解质不平衡,渗出血管之外。补血后,血液浓度上来了,但是浓度不匀,未能到达全身各处,特别是毛细血管处。补气后,气推血行,可达细枝末节之处,原来渗出的浮肿部位又因血管内的浓度提高,又渗回来了,正常运行起来,所以浮肿就消退了。
治病用药,在于与病人感同身受,用心体会医理和药力在身体的反应。
补中益气汤,正常人喝了,可能感受不到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感受不到变化。而真正气虚的人,作用就非常明显。
现代人的气虚,很多人假气虚,阳虚是真阳虚。假气虚是本质不虚,只是少动,久坐久卧导致看起来气虚,就是气血循环不畅。去跑步或者打球,越大越有力,就是假气虚。这种情况用补中益气汤是无效的。
中医讲的阳是功能性的,阴是器质性。之前的文章《关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建议》有专门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脾胃在身体中的作用:人体是一个圆,要平衡,要运转。肝、心、肺、肾,对应的是左、上、右、下,春夏秋冬、晨午昏夜……而,脾对应的是中间,是中轴,是轴心。脾胃的作用是,吸收水谷之精微(营养),灌溉四维(肝心肺肾),给其他脏器提供营养支撑。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推动身体这个圆的运转。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一)顽固性呃逆
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二)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1979年8月17日求治。见患者面黄浮肿,四肢欠温,行动气喘,舌淡胖,边痕明显,脉虚无力,脉来五至,寸部几不应指。证属气血亏损,阴阳皆虚,只有补气方能止血。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50克,红参15克(切片),炒白术25克,炒当归15克,炙甘草15克,乌贼骨(煅末)30克,田三七10克(打碎块),鹿茸2克(炙,研粉,分2次随药冲服),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6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时月经刚来,服药3剂,月经即净。服完6剂后,又来求治。再开给上方10剂,嘱两个星期服完。三诊时精神、体质均大有好转。共服上方30剂,月经正常,身体恢复健康。
笔者用上方治疗因气虚下陷所致的月经过多症,计27人,时间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3年4个月,用药少则10剂,多则45剂,均告痊愈。在治疗时上方的药物分量应因人而异。
(三)眩晕
眩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补中益气汤所治者是气虚血亏、清阳不升所致的眩晕,诸凡老年脑动脉硬化、大脑供血不全、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所致者,均有很好的疗效。
刘某,男,50岁,中学教师。3年来眩晕常在坐起、大便后站立、劳累时发作,有时需卧床休息,连翻身都使眩晕加重,有时手足麻木,出冷汗。西医检查诊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治疗无效。后又请中医诊治,更医多人,服中药100余剂,收效不显。于1978年10月24日求治。见其体质尚可,饮食亦正常,自述怕冷,夜间手足麻木,此即气虚血亏,清阳不升所致。
处方:柴胡10克,升麻7克,生黄芪30克,陈皮10克,太子参20克,炒白术2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明天麻15克,生甘草10克,大枣10个,生姜5片。6剂,水煎服。
二诊时已不再眩晕,前方生黄芪增加至50克,加五味子12克,嘱其再服12剂。两年后陪同友人去我处求医,自述上方服12剂后,夜间手足麻木消失,自己又服了3剂,上述症状全无,一直很好。
(四)胃下垂
该病是指胃壁肌肉无力致使胃的位置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而言。临床上以下垂的程度而分为3度。Ⅰ度:胃小弯低过髂嵴连线下0.1~1.5厘米,胃下极低于髂嵴连线下6~7.5厘米;Ⅱ度:胃小弯低于髂嵴连线下1.6~4.5厘米,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7.6~10厘米;Ⅲ度:胃小弯低于髂嵴连线下4.6厘米以上,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10.1厘米以上。胃下垂属于中医“胃下”“胃缓”的范畴。临床症状以腹胀、腹痛、胃部下坠感为主,且食后症状明显加重。病久者有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因此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是首选之方,往往投药即效。
李某,女,58岁,农民。患者腹胀、腹痛、肠鸣、便溏、下坠感,食后和劳累后加重,平卧可使症状减轻,已2年3个月。经钡剂X线检查,诊为Ⅱ度胃下垂,以往经中西医治疗收效欠佳。于1985年12月求治。见患者身体痩弱,面色憔悴,精神困顿。诊脉四至,寸不应指,舌淡红。开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柴胡15克,炙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当归20克,炒白术30克,红参12克,炒枳壳5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5克,大枣10个,生姜5片。6剂,水煎服。
二诊时,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饮食、精神均大有好转。效不更方,嘱按上方再服12剂。
上方服完,症状消失,体力、饮食亦基本趋于正常。再经钡剂X线检查,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以上,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6厘米以内。
补中益气汤不仅可以治胃下垂,而且诸凡脏器下垂之症均可治之,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因为这些病的发病原因均与气虚下陷、无力举托有关。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升阳的好方子,用之得当,无不奏效。但在使用时如加上炒枳壳50克、桔梗10克,收效较原方更为理想。
(五)廿年哮喘一朝除
此节题目,是一位哮喘患者被治愈后所送锦旗上的赠言。
哮喘一症,甚为棘手,若要彻底治愈,真是谈何容易。常常是发作时就治疗,缓解后就停药,这样反反复复成了终生难愈之疾。哮喘一病,实分两端,即哮症与喘症。《医学正传》云:“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因临床上两者常相并存在故称为哮喘。其发病与肺肾的关系至为密切,因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由风寒、痰饮、火邪阻塞于肺,致肺气失于宣降者属实;因素体虚弱或病程日久,元气亏损,致肺气失主,肾不纳气者属虚。在临床上又分实喘、虚喘、寒喘、热喘等型。但临床上常是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多,单独出现者少。
笔者的临证体验是,如病程日久而又以喘症突出者,在治疗时应以补益中气为主,佐以化痰或清痰或涤痰之法。因为喘者为气促不足以息之谓,之所以要张口抬肩,是频频提气以自救也。若中气充足,能使肺之斡旋开合有力、有律、有序,哪里还会有喘促气急之患?笔者每遇哮喘以喘为突出病象者,常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每每投药必中,而收事半功倍之效。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哮喘,遇热而喘者,加清热化痰之品,如北沙参、麦冬、百合等;遇寒而喘咯痰清稀者,加法半夏、干姜、辽细辛之类;若喘而痰多者加葶苈子、白芥子、牡蛎等。今举一例20年哮喘,服药50余剂而彻底治愈之案。
段某,男,25岁,四川人,深圳伟康公司工人,1993年5月27日求治。患者3岁时患麻疹,从此而得哮喘之症。20年来,一年四季少有宁时,每逢天气变化气喘就加重,特别是5~9月炎热季节,气急喘息明显。症见:面目黧黑,身体消瘦,两眼大而有点外突,颈微缩短,两肩上抬,前胸明显高隆,上至三楼就气不接续,说话气短无力,脉细数,舌淡胖有边痕。随身携带止喘气雾剂,每日至少要喷6~8次。大便时溏时干,饮食尚可。因病22年之久,久则必虚,中气不足,故时时提气。处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升麻10克,柴胡15克,生黄芪80克,焦白术25克,当归20克,陈皮15克,红参10克,北沙参30克,辽五味15克,甜百合50克,生甘草15克,大枣10个,生姜5片。
水煎,分2次服,早晚饭1个小时后温服。同时每日用淮山药粉40克,分2次,用开水冲熟成稀粥,加白蜜一匙服下。
二诊时上述各种症状均明显减轻。以后均以上方为主,加葶苈子、桑白皮二味,共服中药50余剂。症状消失,体重增加了5千克,自感精力充沛,爬山跑步不再有喘促气急的感觉。1993年7月20日,患者送来锦旗一面和感谢信一封。
(六)视力减退
这里所说的视力减退是指因平常不注意用眼卫生而造成的视力衰弱。如看书写字时的距离太近,或者姿势不良,或在光线不足的环境内看书写字时间太久,使眼睛过度疲劳,逐渐地令视力减退或变成假性近视。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收效甚好,多数患者可恢复原有的视力。
《内经》云“目得血而能视”,就是说眼睛的功能是靠血液滋养的。人的眼睛若使用不得当亦会造成劳损,使血液的供给不足,致使视力减退而且易于疲劳。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盛则血亦盛。补中益气汤,功能补益中气,升发清阳,可以治疗视力减退,包括青少年的假性近视或轻度的近视。
邝某,女,15岁,广东省东莞市人,初中二年级学生。因看书写字的距离太近而变成近视,已戴上近视镜3个月。1989年3月求治。患者身体发育良好,令其去掉眼镜看5号小字的文章,眼睛离字15厘米左右方可看清楚。于是交待其以后看书写字应注意的事项,又给开方如下:
柴胡10克,升麻7克,菊花15克,生黄芪25克,生白术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5克,太子参30克,大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生甘草10克,大红枣5个,生姜3片。每周5剂,每剂煎2次。
4月2日其母来代述,视力明显好转,嘱按原方再服10剂。服上方共20剂,去掉了近视镜,视力恢复正常。
笔者1985年在合肥开设门诊,由于室内的光线不足,大约3个月的时间,视力迅速下降,怕光、干涩,10米以外视人就感面目模糊,在阳光下走路几乎不敢睁眼。去眼科作检查,诊为“视神经萎缩”,心中着实有点紧张。对于一个惯于看书写字的知识分子来说,眼睛的功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开始服杞菊地黄丸,每次15克,每日2次,服半个月,毫无疗效;又服石斛夜光丸,并照说明书用量加倍服一个月,亦无效。沉思多日,受“目得血而能视”的启示,用补中益气汤和杞菊地黄丸两方合用,每周服5剂,共服30余剂,恢复了原来的视力,不再干涩、怕光,100米以外可以看清人的面目。以后每遇视力疲劳或干涩就服几剂补中益气汤和杞菊地黄丸,视力便很快恢复。今将笔者所服用之方开列于下。
柴胡15克,升麻12克,生黄芪30克,人参7克,生白术25克,当归15克,菊花20克,枸杞子30克,熟地30克,云苓15克,山药20克,泽泻12克,山萸肉15克,生甘草10克。
以上用量可因人而异,进行增减。
(七)抗衰老、提高免疫
若用来抗衰老,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加上对症之药,如肥胖者可加生山楂,大便秘结者加决明子,血压高者加生山楂、葛根,血压偏低者加白芷、五味子等。
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疑难杂症,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历代医家记述甚多。清代医家陈修园对补中益气汤所写的歌诀可谓是出神入妙,可启迪后人。其歌曰:“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阳虚外感亦堪珍。”笔者受此歌的启发很多,临床体验,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健康,延缓衰老,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等方面,确实有着独特的功效。
人体的防御功能之所以会减退,免疫功能之所以会低下,人体本身的老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原因,但劳伤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人的活动生息,一是体力劳动,一是脑力劳动,这两种劳动的强与弱,都要消耗人的精气神。精气神的产生于先天,充实发荣于后天,即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始之于父母,后天之气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实之。人过于劳神或过于用力气,首先造成的是内伤,使机体正气受损,这样疾病便会乘虚而入了。大病—次,人体的老化亦会加进—层。若在劳倦内伤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始,服补中益气汤就可使内伤不发生或始发之内伤很快得到治愈。下面叙述一下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机理。
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为君。黄芪味甘,微温,入肺脾二经。其功能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疮生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具有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笔者在处方时一般用量为20~30克,最大剂量用到150~250克,且未见过有什么毒副作用。
参、术、草健脾益气为臣。人参味甘,微温,亦入脾肺二经,功能补气固脱,补肺益脾,生津止渴,安神宁志。药理研究证实,人参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并有改善心肌的营养不良,消减冠状动脉硬化等作用,是治疗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的良药。
笔者在处方时常用量3~10克,若遇到肺有郁热咳吐黄痰者,加适量的麦门冬即可,也可代以三四倍之量的太子参或党参代替,但均不如人参功效好。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功能健脾和中,燥湿利水。药理研究证实,白术具有降低血糖、抗凝血等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入肺脾,功能补脾和胃,祛痰止咳,解毒止痛,调和诸药。当归补血和血养血,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理研究表明,当归能调节代谢过程,增加肝脏的耗氧量,改善末梢神经和血管的功能,并有较明显的镇痛和降压作用。陈皮之用在于理气开胃,以消除参芪术草及当归之滞。升麻、柴胡为使,两药并用可升发脾胃之清阳,与陈皮合用,具有升清降滞之妙。
《医宗金鉴 • 杂病心法要诀》,把补中益气汤列为治疗内伤的首选方,其歌诀深入浅出,笔者诵读,深受启迪,今照录于下。
补中益气升阳清,热伤气陷大虚洪;
头痛表热自汗出,心烦口渴畏寒风;
困倦懒言无气动,动则气高喘促声;
保元甘温除大热,血归气术补脾经;
佐橘降浊散滞气,升柴从胃引阳升。
若用补中益气汤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增强机体的功能,可小制其量,每周三四剂,连服三五周,自会大有补益。
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人以为气虚之故,谁知是湿盛之故乎?夫湿从下受,乃言外邪之湿也。而肥胖之湿,实非外邪,乃脾土之内病也。然脾土既病,不能分化水谷以养四肢,宜其身体瘦弱,何以能肥胖乎?不知湿盛者,多肥胖;肥胖者,多气虚;气虚者,多痰涎,外似健壮而内实虚损也。内虚则气必衰,气衰则不能行水,而湿停于肠胃之间,不能化精而化涎矣。夫脾本湿土,又因痰多愈加其湿,脾不能受热,必津润于胞胎,日积月累,则胞胎竟变为汪洋之水窟矣。且肥胖之妇,内肉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此必然之势也。况又加以水湿之盛,即男子甚健,阳精直达子宫,而其水势滔滔,泛滥可畏,亦遂化精成水矣,又何能成妊哉?治法必须以泄水化痰为主。然徒泄水化痰,而不急补脾胃之气,则阳气不旺,湿痰不去,人先病矣,乌望其茹而不吐乎?
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
人参(三钱),黄芪(三钱,生用),柴胡(一钱),甘草(一钱),当归(三钱,酒洗),白术(一两,土炒),升麻(四分),陈皮(五分),茯苓(五钱),半夏(三钱,制)。
水煎服。八剂痰涎尽消,再十剂水湿利,子宫涸出,易于受精而成孕矣。其在于昔,则如望洋观海,而至于今,则是马到成功也。快哉!此方之妙,妙在提脾气而升于上,作云作雨,则水湿反利于下行;助胃气而消于下,为津为液,则痰涎转易于上化。不必用消化之品以损其肥,而肥自无碍;不必用浚决之味以开其窍,而窍自能通。阳气充足,自能摄精,湿邪散除,自可受种,何肥胖不孕之足虑乎?
眉批:再十剂后方加杜仲一钱半,炒断丝,续断钱半,炒,必受孕矣。
提要
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肥胖不孕的证治。
释义
1.观其脉证
肥胖不孕,痰涎甚多,不能受孕。
2.知犯何逆 气虚不能运化水湿。
肥胖,形有余而气不足。脾弱气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液停滞而痰湿壅盛,在外表现为肥胖多痰,在内遮隔子宫,不能受孕。
3.治疗策略 泄水化痰为主,佐以补脾胃之气。
本病本虚标实,治宜泄水化痰,治标为主;佐以补脾胃之气,使水液运化正常,痰湿自然消退。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健脾补气,加茯苓、半夏祛痰湿。
4.间接治疗 升提脾气,有利于水湿下行;助胃气、化生津液,则痰涎易化。
5.随证治之 陈皮、半夏、茯苓泄水化痰;眉批云十剂后加杜仲、续断以补火生土,且能温肾助孕。
6.治病求本 补中益气汤升提脾气,有利于水湿下行。
7.治疗未病
(1)防传变:略。
(2)防药损:陈皮行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3)间接治疗:补中益气汤中当归养血以补气,柴胡、升麻疏肝升阳以健脾、沟通心肾。升提脾气,有利于水湿下行;助胃气、化生津液,则痰涎易化。
8.依法合方 加味补中益气汤=半夏茯苓(杜仲续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柴胡升麻/陈皮)健脾胃、泄水化痰。
肥胖不孕,气虚而痰湿壅盛,治宜泄水化痰、健脾胃,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健脾补气,加茯苓、半夏祛痰湿,亦可加杜仲、续断补火生土。其剂量结构:白术∶茯苓∶人参、黄芪、当归、半夏∶柴胡、甘草∶升麻、陈皮=10钱∶5钱∶3钱∶1钱∶4~5分=2∶1∶0.6∶0.2∶0.1。
临证指要
1.加味补中益气汤补脾运,助胃气,化水湿,主治素体脾虚痰湿肥胖性不孕。其现代常用剂量及化裁如下。
党参、黄芪各12g,制半夏10g,茯苓10g,陈皮各10g,当归10g,白术10g,升麻6g,柴胡6g,甘草3g。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化裁
(1)本病主症婚久不孕,经行后期,月经量少或闭经,带下量多质稠。经量过多者,黄芪加量至30g,加续断10g;月经后期或经闭者,加鹿角胶、淫羊藿、巴戟天各10g;痰瘀互结成癥者,加昆布15g,海藻、石菖蒲、三棱、莪术各10g。
(2)本病形体肥胖,头晕心悸,胸闷呕恶,苔白腻,脉滑。可适当选加苍术、香附各10g以行气燥痰,神曲10g消导,川芎6g活血;呕恶胸满甚者,加厚朴6g,枳壳、竹茹各10g;心悸甚者,加远志10g;痰湿内盛,胸闷气短者,加瓜蒌、南星、石菖蒲各10g;心悸者,加远志10g。
2.本方服10剂后,加杜仲(炒断丝)、续断(炒),补生殖之本,为受孕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三则 钱开达
善持堂据此辨病为飞蚊症。其中痰结气结和血结,之前医案摘录已有简述。去年3月善持堂接诊一位癌症患者男73岁。患者拒绝转而求治善持堂中医,一年后再检,右侧髂窝结节较前大大缩小。今年春节后,应家属之请,善持堂上门看诊。中医治疗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原则是活血化瘀。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七)目瞤 钱开达
现代医学把目瞤称为阵发性眼睑痉挛症。轻症无治,重症会注射肉毒素以阻断神经冲动。某君男二十六岁,十天前因目瞤一个月来善持堂求治。善持堂以此为圭臬,熔三甲复脉汤,牵正散,钩籐散为一方施治某君。服药次日反馈,症状已减;一周后随访,目瞤已痊愈。 -
中元节 陈鹏
晚上出门带个小香囊里面装点盐糯米硬币桃枝之类 -
中医治疗前列腺癌病案分析 崔国宁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因年龄较大,拒绝手术及放化疗,遂求治于中医。 -
炙甘草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心慌、胸闷案 张训景
疗效:患者服用中药2付症状减轻,5付后心慌、胸闷明显减轻。继续服药巩固治疗2周。3月后患者陪同其老伴来就诊,心慌,胸闷未再发作。《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
如山的沉默 陈鹏
如山的沉默文/陈鹏2024.6.16月光下的蜘蛛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见证了一辈辈人的悲欢一条弯弯的小河在山脚下环绕那一个粗瓷的大碗从爷爷手中传到父亲手中传下来的还有如山的重担以及责任童年是灰色的饥饿的童年转眼我也白发苍苍麦堆在麦仓里牛在牛棚里我又值了一天的班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 谢江强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王小姐受不住这几年减肥风潮的吸引,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减肥的大军。但王小姐说她自己属于易胖体质,只要正常吃饭就会比现在胖得多,这也是她一直坚持减肥、不敢乱吃东西的原因。希望我能教她些能不用管住嘴又能保持体重的办法。 -
失眠 潘洪波
当然,可能也是因为酸枣仁在失眠这个问题上用的广、原材获取也不容易,近些年的价格一直是飞涨,很多患者用起来负担也是挺大的。 -
猪苓汤治脑梗后失眠伴小便不利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伤寒论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最新文章
-
抑郁症的针灸治疗 崔乐
治疗抑郁症常用的针灸穴位有人中、间使、太冲、合谷、大陵、劳宫、丰隆、涌泉、大椎、陶道、身柱、哑门。李某,女,22岁,患者诉情绪抑郁4年。初起头眩,注意力不集中,后则倦怠寡言,情绪抑郁不舒,发病时独语。精神卫生中心诊为抑郁症。
-
中医临床分科方案研究 焦一鸣
此项目旨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临床以证分科的方案,以期替代目前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西医的病分科的现象。1.临床应用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可用于县级以上中医院内科的临床分科。
-
自汗,眩晕,腰痛案 张宝华
李某,女,68岁。汗出,体倦乏力多年,伴有腰酸痛,下肢怕风,酸胀。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
秋之韵 陈鹏
秋之韵文/陈鹏医生没有夏日的狂暴也没有冬日的苦寒秋天是一个十分静美的季节不冷不热有点允执阙中的意思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那田野里弯腰的稻梁满山红彤彤的柿子金黄色的小菊花还有那小巧精致的秋海棠秋天像一个穿着麻衣的少妇褪去了小姑娘
-
喑哑 张宝华
张某某,女56岁。
-
桂枝汤 李华歆
说它不是“解表剂”的原因还有具体条文,比如《金匮要略》的一条这样说: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桂枝汤”的功用并不在于“解表发汗”而是在于“补益调和”内部的紊乱进而达到病愈!
-
桂枝甘草汤 李华歆
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再看看“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
-
桂枝附子汤及其变方 李华歆
——帕斯捷尔纳克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桂枝附子汤”及其变方——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用“桂枝附子汤”!又名白术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
鼾症 谢江强
打鼾会造成睡眠不足、诱发疾病、导致全身伤害。对于轻度打鼾病人,只要把仰卧姿势变成侧卧躺,再适当调节就可减轻症状。
-
经方治疗感冒案 张宝华
若服西药,恐害于胃而使旧疾加重,雪上加霜在所难免。中医在随其症证,量体裁方,以达至善之法,尽力而为之,免却殃及池鱼之厄,实乃圆满之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