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风湿多因“不荣”或“不通”

2022.08.05 387阅读 评论数 1 6
产后风湿症状亦称“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病”、“产后风湿痹痛”等,是一个发生于产后(包括流产、小产)百日内出现的肢体、肌肉、关节等不适、疼痛、酸痛、重着、麻木,或功能轻度受限的常见病证,常因遇冷、受潮、劳累及天气变化加重。本病是产褥期的高发病,对产后女性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未经及时治疗或不规范治疗者,病情常迁延日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古籍论述并不多,治疗多从血痹、气血亏虚、祛邪通瘀论治,现代学者对本病的研究报道也不多。本病的发病率很高,但患者和医者对本病的重视都不够,致使本病对生育期女性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下面简要谈谈该病的发病机制。

禀赋不足

先天不足,形体失充,加之后天失调,肢体、血气及筋脉失养,则脏腑功能薄弱。孕期养胎、分娩耗气伤血、产后劳倦等因素,可导致肾元亏虚更甚。因“肾为先天之本”,禀赋不足,体质虚弱,外邪易侵,稍感外邪便可发病。一旦外邪入侵,又不易摒除,往住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佳,复原也较慢。

正气亏虚

产褥期正气虚弱是产后风湿症状发病的重要因素。产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致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发病。

产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妇科玉尺》曰:“产后真元大损,气血空虚。”致虚与孕产有关,妊娠期大量的气血孕育胎儿,易致孕妇气血不足;产时及产后由于失血、产伤、产程过长,耗损精气,加重气血不足;产后恶露不净,气血再伤,更加重气血亏虚及脏腑功能损伤,导致产褥期“百节空虚”,肌肤筋脉、关节骨胳、脏腑经络等失于濡养发病,即“不荣则痛”。

气血虚弱,易致营卫失调,加之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于肌腠、筋脉、经络及骨节,痹阻经络,阻碍气血运行,肢体筋脉失养,导致发病,即“不通则痛”。《妇人大全良方·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方论》曰:“为风邪冷气初客于皮肤经络,则令人顽痹不仁,羸乏少气,风气入经脉,挟寒则拘急也。”《太平圣惠方》曰:“夫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拘急者,是气血不足,脏腑俱虚,日月未满起早劳役,动伤脏腑。虚损未复,为风邪所乘,风邪冷气初客于皮肤经络,则令人顽痹不仁,羸乏少气,风气入于筋脉,挟寒则挛急也。”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湿邪极易乘虚而入,形成“内风易生,外邪易至”之局面。《灵枢·五变》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诸病源候论》曰:“……产则劳伤肾气,损伤胞络,虚未平复,而风冷客之。”明确指出了产后气血俱虚,虚损未复之时,防护不慎,风寒湿邪易引发本病。

外邪入侵

产褥期感受风寒湿邪,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产妇分娩季节是决定产妇感邪的先决条件。初春、晚秋及隆冬季节,室内过冷或过暖,衣衾被褥增减失宜;或虽生产于盛夏,天气炎热,但室内过用空调、冷气及风扇等消暑降温设施等,在产后“百节空虚”之际,也易感寒受邪而发病;产后居住条件潮湿阴冷等,亦是导致风、寒、湿诸邪入侵的外在条件。风寒湿邪为病,可单独为病,亦可互相兼见,症状可见单一的痛症,亦可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

劳倦内伤

产褥期是机体生理功能恢复的重要时期,气血耗损及脏腑功能尚未完全复原。正气未复,血气未充之时(产后<3周)过早操劳,疲劳汗出,耗气伤血,可加重气血耗损及减缓脏腑功能恢复。《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素问·宣明五气》曰:“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倦可加重气血虚损,招致风寒湿邪气外侵,痹阻阳气,血行不畅而发病,正如《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曰:“……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七情致病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肝郁气滞均为七情致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水谷精气化生不足,则正气亦虚,气血乏源,加重气血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患者情志不畅,则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滞则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中藏经·五痹》曰:“气痹者,愁忧思喜怒过多……久而不消则耗伤肺,肺伤则生气渐衰,则邪气愈盛……注于下,则腰脚重而不能行。”

产后留瘀

分娩后,因产伤、外邪入侵及产时元气大伤无力送胞,以致恶血或胎衣胎胞滞留胞宫,不能及时排出,瘀阻为患,可引起恶露不净,致产褥期少腹疼痛。《陈素庵妇科补解》曰:“产后遍身疼痛,因产时损动,气血升降失常而留滞关节,筋脉引急,是以身疼痛也。然即遍身作痛,则风寒瘀血十有五六。”《产育宝庆集·卷上》指出:“产后遍身痛者何?答曰: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间血多留滞,累日不散则筋脉引急,骨节不利。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脚不能动摇,身头痛也。”因此,产后身痛,固然以气血亏损为其主要原因,但瘀血为害亦不鲜见。这是因为产后气血虚弱,血为寒凝或瘀血未尽,留滞经脉,气血运行受阻,则产后遍身疼痛。可见,瘀血留滞,亦是产后身痛的主要病理特点之一。

综上所述,产后风湿症状发病是由于产后体虚,复外感风寒湿邪、瘀血留滞而出现的一系列疼痛症状。病位在肌肤,在筋脉,其次在血脉。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侵”及“血瘀”,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为因果。病理性质以虚为本,同时兼有风寒湿瘀阻肌肤筋脉之实,故“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为其发病机制。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考希良 周太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瘀或虚”为内因,六淫之邪为外因。

    2022-08-07 12:28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李新明

    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并发症方面。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佐金平木治疗咳嗽一案 曹雪盼

    患者女四十岁余主诉咳嗽伴咳痰三月余自述三月前生闷气后夜间着凉感冒感冒好后一直咳嗽不止夜间加重声响沉闷后出现咳痰由白变黄伴有胸闷饮食不佳纳呆大便费力眠差白天乏力小便可舌暗红尖红有齿痕苔黄脉象双关弦滑右寸浮大无力辨证肝克脾土反侮肺金给予方药:柴胡18g白芍15

  •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 夏耀飞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杨某,男,3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8月25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小承气汤证”,宜小承气汤加减治疗,其方如下:厚朴10枳实10当归15菊花10生麦芽30莱菔子10玉片10大腹皮10结果:2023年8月28日,

  • 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方法 陈鹏

    文/陈鹏蝎子蜈蚣天麻醋鳖甲各100克加天名精十克打粉。。每天晚上五克。开水冲服。

  • 小儿常见病的经验方及治疗 曹雪盼

    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居多,男孩多于女孩,发病率约5%。遗尿自除小儿哮喘哮喘是在气道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 现代中医认识的桂枝甘草汤 张宝华

    桂枝甘草汤一、概述桂枝甘草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桂枝和甘草组成。

  • 从“肾虚水结”论治肾结石 罗沿印

    中医学中并无“肾结石”之说,但“肾结石”之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石淋、腰痛”等范畴。因此,肾虚水结是肾结石凝结之重要病机,故治以肾虚为本,化石为标,标本兼治,方能效显。

  • 做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谢江强

    做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不孕症的通用调理法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31岁的田女士,5年前曾怀孕过一次,但当时因为个人家庭原因,不得已做了人流。小马已经28岁了,却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此不在乎。对于待孕的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 中医在内科病房的临证应用—论“活动后胸闷不畅伴咽堵反酸”案 宗琪

    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等11月16日查房述:心口闷减,仍有气不畅。11月21日述:身体明显舒适,未述明显不适,双臂瘢痕昨夜未在瘙痒。11月23日述:身适,未在胸闷,双臂瘢痕予以火针巩固,续方吴茱萸汤7剂出院巩固。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