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的中医治疗

2021.10.28 685阅读 评论数 0 6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治乳癖经验方

作者/朱良春、杜怀堂、张赞臣等


例一: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图:当归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


【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来源】名老中医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第1版.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8)。


例二:乳块消

【组成】丹参、橘叶各15g,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g。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乳腺增生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服1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可增至24片。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杜怀堂副主任医师(东直门医院编.学术论文汇编第一集.1983)。


例三:乳癖内消丸

【组成】醋煅牡蛎15克,蒲公英9克,橘核叶各9克,大小茴香各24克。


【功效】疏肝散结。


【主治】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或大或小,按之稍痛,推之可动者。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2次,每次3~5克,陈酒送服。


【注意】孕妇忌服,本品宜长期服用。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张赞臣教授(上海中医研究所.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例四:乳癖汤

【组成】淫羊藿9克,甜苁蓉9克,玄参9克,白芍9克,橘核叶各9克,广郁金10克,陈香橼20克,当归12克。


图:淫羊藿


【功效】疏肝和营,壮阳软坚。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教授(夏少农.中医外科心得·第一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例五:逍遥蒌贝散

【组成】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瓜蒌15克,贝母10克,半夏9克,南星9克,生牡蛎15克,山慈菇12克。


【功效】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主治】乳癖、乳岩初期、瘰疬等。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来源】山西名中医赵尚华副主任医师(赵尚华.中医外科心得·第一版.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例六:乳核消

【组成】旋覆花(布包)、炒橘核、炒枳实、天葵子、赤芍、法半夏、浙贝母、制香附、青皮各10克,夏枯草60克,牡蛎粉、地丁、蒲公英各30克。


【功效】疏肝行气,化痰涤饮,软坚散结。


【主治】乳房痰核。症见乳房内单个或多个核状硬结,形状、大小不一,坚硬光滑,发展缓慢,多不痛。


【用法】水煎1.5小时,分3次温服,1日1剂,20剂为1疗程,两疗程间停药20天。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已故名老中医张梦侬(张梦侬.临证会要.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例七:活血逐瘀汤

【组成】丹参15〜30克,乌药6〜12克,白僵蚕6〜12克,三棱9〜15克,莪术9〜15克,白芥子9~15克,厚朴6〜12克,橘红9〜15克,土贝母9〜15克,沉香1.5〜3克。


【功效】活血逐瘀,软坚内消。


【主治】腹部包块、乳房纤维瘤、体表小肿物或寒性脓肿、关节肿胀(鹤膝风)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北京中医院赵炳南教授(北京中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例八:乳中结核方

【组成】归尾、赤芍、白芍、川芎、贝母、桔梗、红花各9克,青陈皮、川楝子、连翘、茯苓各12克,甘草3克。


图:贝母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乳房纤维增生病变。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北京中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北京中医医院.房芝萱外科经验·第一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附:乳核内消片(汤)湖南中医研究所方

【组成】柴胡、当归各6〜9克,郁金(或用京三棱)、橘核、山慈菇、香附、漏芦各9〜12克,夏枯草、茜草各12〜15克,赤芍15克,青皮、丝瓜络各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病。症见乳房胀痛,有肿块,月经前症状明显,经至又见好转者。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祛痘调理心得 谢江强

    祛痘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青春痘又被称作“肺风粉刺”或“面胞”,西医称之为“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治疗扶正祛邪为主,内外兼治,标本兼顾。

  • 股骨头坏死 潘洪波

    局部用自制小针刀在透视引导下行双侧关节囊减压、股骨头减压,每周1次。按语股骨头坏死属中医学“骨蚀”“骨痹”“骨痿”“髋骨痹”等范畴。而这一病理变化过程,也同于现代医学对于骨坏死病理过程的认识,所以也可认为“骨蚀证”就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

  • 咳嗽数年医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7月04日高某,女,56岁,初诊。主诉:咳嗽数年加重10天。血压不稳定3年,服用卡维他洛+氢氯噻嗪片半年、服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11个月。经常流鼻涕,鼻涕倒流进咽部引起咳嗽,受凉吹风后加重。服药后咳嗽已基本改善。唯仍流清涕引起呛咳。

  • 枳术汤 李华歆

    ——培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枳术汤!条文说的是位于“胸”之下,“腹”之上的“心下”位置,可以说的上跟“少阳”一样是“半表半里”的,此处有水饮的异常停留,水停气滞,患者表现为“心下”的不适,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枳术汤”!

  • 经方实验录之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结节 张宝华

    王某某,女65岁。23年体检查有肺结节,时忧虑其长大。平素关节疼痛,肿胀。此乃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服抗风湿类药,脾胃受损,且病久不欲,郁结暗生,肝郁脾虚,津血渐亏而成此证,宜于此处求治。

  • 浅述痞满及其治疗预防 张宝华

    浅述痞满及其治疗预防痞满是指胃脘部痞满,患者自觉胃脘部堵塞、胀满不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本文将浅述痞满的病因与及其治疗预防。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痞满的发生。

  • 经方实验录之柴桂姜当归芍药散合剂 张宝华

    郑某某,女52岁。既往有尿路感染,滑膜炎等病病史。脾胃运化不及,故而便秘;水液代谢不利,为患眼睑,手肿胀,小便频等。观其脉证乃肝郁脾虚,血虚水盛,寒热夹杂之证,随其证处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合剂与之。伤寒方皆是如此,果认证不误,皆有良效。

  • 脉法心悟(十三) 陈玉佳

    蒋右,31岁,反复闭经2年,近2月未行。马右,29岁,结婚1年未受孕,月经后期,不规律,量少,色淡。别右,45岁,经前一周失眠头痛1年,经尽头痛自缓。月经来潮头痛减轻,后加减变化而愈。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小青龙汤 李华歆

    ——李奥贝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方中出现几个仲景常用药对,让我们一一去分析。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 皮肤瘙痒五年一案 王建飞

    主诉:双下肢及肩背瘙痒昼轻夜重5年现病史:胃纳一般,入睡困难,寐浅易醒,梦多,时有便秘,头晕。皮肤瘙痒处抓后有小疙瘩出现,剧痒难忍。此案皮肤瘙痒兼心律失常、早搏等,乃心阳不足之兆。服药后瘙痒稍减轻,自诉经常用上海硫磺皂洗澡,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