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皮肤瘙痒

2024.02.03 518阅读 评论数 1 7
老年性皮肤瘙痒
老年性皮肤瘙痒是老年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无原发性的皮肤损害,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性的皮肤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难忍,干燥,搔抓后导致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皮肤肥厚以及苔藓样变等皮损。本病多发生在气候干燥寒冷的地区,男性的发病率相对略高于女性,晚间瘙痒比白天更为严重且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非常高。皮肤瘙痒属于中医学“风瘙痒”“痒风”的范畴。老年性皮肤瘙痒,其症状虽轻,但病程往往较长,病情日渐加重,使患者身心都很痛苦,西医对于此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随着近些年来中医药的不断完善和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代医学认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的皮脂腺功能减退、油脂分泌减少以及退行性的萎缩等因素有关。此外,肝胆疾病、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习惯性便秘、心理疾病等因素也与老年皮肤瘙痒的发生密切相关。中医文献对皮肤瘙痒有诸多记载,《诸病源候论》记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丹溪心法》云:“诸痒为虚,血不荣于肌腠,所以痒也。”《杂病源流犀烛》中也提到:“血虚之痒,虫行皮中,风邪之痒,痒甚难忍,皮虚之痒,或肝肾阴亏、精血不足、年老体衰,无以充养,阴虚血燥风动而致痒。”大多数中医学者将老年性皮肤瘙痒分为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血瘀风燥证。老年人皮肤瘙痒尤以血虚生风,风燥不能濡养肌肤为主要原因。1.龟苓膏:血热风燥型【出处】验方。【主治】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加严重,心烦口渴,干痒难忍,大便秘结,夜眠不佳,手脚心热,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组成】龟甲150g,土茯苓150g,广金钱草150g,地黄150g,防风150g,川木通150g,金银花150g,槐花150g,茵陈150g,甘草100g,蜂蜜适量。【加减】若热甚者,加丹皮200g、浮萍150g;若夜间瘙痒严重者,可加蝉衣200g、煅牡蛎200g。【制备方法】将龟甲醋炒,打碎后与上述诸药同放锅中,水煎3次,滤液合并,文火熬浓,加入适量蜂蜜,煮沸收膏。【服用方法】口服。每次15~20g,每日2次,早晚饭后各一次,用温开水冲服。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十二大消炎药 潘洪波

    中医认为,炎症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亢盛有关。因此,中医治疗炎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里的12个消炎药。

  • 辩证论治慢性尿路感染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尿路感染多与湿热、肾虚、气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治疗效果。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长期便秘案一 王建飞

    2020年08月14日陈某,男,77岁,初诊。胃纳一般,口干,大便干结2天一次,有时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小便黄,时有腰酸、梦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服药后面色黯黑减轻,大便情况改善。

  • 失眠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中医学认为失眠病机多属阴阳失调,心神受扰。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医案52朱某,女,25岁。健胃消食口服液,1次服10mL,1日服3次,连服20天。故以归脾丸健脾养心治本,健胃消食口服液消胀治标。医案53陈某,女,71岁。医案54严某,女,35岁。疏其肝,则胃气和,而嘈杂释。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