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医生谈颈性眩晕 ——寰枢椎齿前间隙和寰枢椎棘突V型改变

2023.07.10 851阅读 评论数 0 4
钟医生谈颈性眩晕­——寰枢椎齿前间隙和寰枢椎棘突V型改变
临床眩晕病因,从疾病分型讲,常见四大类:一为颅脑性疾病,比如颅脑肿瘤,脑梗脑出血等脑血管中风类疾病;二为内科和眼科类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低血糖,中暑,青光眼等;三为前庭性眩晕,包括梅尼埃、中耳炎、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前庭末梢性疾病;四为颈性眩晕,也是治疗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包括颈动脉受压的颈动脉型颈椎病,颈动脉痉挛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寰枢椎错位导致的颈1-3神经受压或牵拉引起的眩晕。
在本篇中,讲解一下比较常见却容易忽略的颈性眩晕,寰枢齿前间隙增宽伴寰枢椎棘突V型改变的一种眩晕类型。实际寰椎并无明显棘突,但临床X片可见寰椎后环和枢椎棘突形成一个后张角。一般情况下,这个后张角呈极小角度或者平行无角度。



现在低头族看手机,导致头部低沉而使寰枢椎呈现一个后角张开状态,当寰椎齿前间隙增大到一定程度而寰枢椎棘突后张角呈V型改变时,同时有一个枢椎后移状态,此时容易导致颈动脉受压或者痉挛并颈1-3神经受压或牵拉,进而引起人感头晕乏力以及头部不能支撑的不适。其诊断便是以X片颈椎张口位和侧位片为主,同时中医摸骨会明显感觉患者颈2-3的后凸骨突感。治疗手法以躺卧位托颈牵拉寸劲手法复位即可,立可见效。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形成慢性,常在低头久时诱发头晕。
如果是躺卧位看手机电视等不良姿势引起,可能还会有寰枢椎齿侧间隙或者寰枢椎间隙不等宽等情况。此为其他合并情况,另篇再讲。
案例——病史:22岁年轻男性,工作中突发眩晕,不能站立,颈痛不适,急诊拍片,可见寰枢椎齿前间隙稍增宽,寰枢椎棘突后张角明显。嘱患者躺卧位松筋后托颈牵拉寸劲手法复位,眩晕立止。附X线如下。



钟金桥医生简介:青中年新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十余年疼痛疾病治疗摸索中,融合各家正骨、针刀、刃针、消融术、钩活术、臭氧治疗及传统针灸等中西治疗手段,自成一套治疗理论。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不同治疗技术,以中医扶正祛邪为治病大纲,细究西医病理演变过程,打破中医玄学神奇,复杂问题简单化,拒绝噱头中医。目前治疗颈椎病为自创的结合中医传统摸骨和西医现代检查的“科学正骨法”,安全而系统。治疗腰突、关节类疾病以针刀臭氧针灸等中西结合手段为主。
PS:篇中所讲,基本来源于个人临床经验总结,若有过错,欢迎指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钟金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阿尔茨海默病中药怎么说? 谢江强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指老年期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的智能缺损,并且有脑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性疾病,也有开始于中年或老年前期者,称为早老性痴呆。“虚”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该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

  • 中医理解的失眠 谢江强

    严重的失眠还会导致人体糖耐量异常,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会加重或诱发其他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等,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26孙某,女,37岁。医案27张某,女,68岁。主诉:夜寐出汗、口干1个月余。外院查血糖正常。故治疗仍守前法,滋阴降火生津,补气升清布津,加白芍生津养阴,葛根升清布津,增强治盗汗、口干之力,炙甘草调和药味。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茵陈五苓散 李华歆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患者同样是得了“黄疸病”,此时应该“身目俱黄”,而从后面的用方可以推断,患者此时核心病机应该是“水湿夹热”,且湿偏重于热!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王某某,女,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2年3月15日初诊。

  • 下肢水肿医案一例 王建飞

    主诉:双下肢浮肿多年加重30天现病史:胃纳可,夜寐一般,大便正常。双下肢浮肿,尿白蛋白阳性,小便隐血阳性。既往双下肢浮肿多年,乃肾阳不足,阳虚气化无权致水湿停聚,日久造成尿蛋白及尿隐血阳性。复查尿液分析:尿白蛋白+1,隐血+1.双下肢浮肿减轻。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西医用中药,不明寒热,误人子弟 陈玉佳

    今日要讲的是一个误治案例,西医用中成药治口疮。嘱咐其另行购买半夏泻心丸的中成药服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求治其本。但是西医用中药,不熟悉寒热虚实,根据说明书使用,难免失误,有事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中成药的滥用,一方面降低了疗效,使患者诟病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