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研究之“解肌”

2021.06.24 86阅读 评论数 3 3
  

   何谓“解肌”?且看在下粗解!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先试着解释一下条文:仲景告诉我们病人患了太阳病(表虚证)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医生先后用了“发汗”、“吐法”、“下法”、“温针”等治疗方法后患者病情还是没有很大的改善,这就是“坏病”!所谓的“坏病”就是指打乱了原有的病证,因为病情已经有了新的变化,这个时候你就不能在“刻舟求剑”式的再用“桂枝汤”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可以说是贯穿整部《伤寒论》的关键要义,简单而讲就是让你随时抱着“变通”的心态,随时根据“脉证”的变化来重新梳理病机,最后对“证”治疗。



  下面就到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解肌”,上文说不可与“桂枝汤”的前提条件其实是“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我们知道“脉浮紧”是太阳伤寒(太阳表实—麻黄汤证)的“脉”,而“发热汗不出者”也是太阳伤寒的“证”,既然这个是太阳伤寒的“脉证”,那你当然就不能再用“桂枝汤”了,以上从逻辑上是没任何问题的!
  而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桂枝本为解肌”,我们知道“桂枝汤证”主要针对的是“太阳表虚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它的病理是“表虚”,因为“虚”,卫气不能行使“固卫”作用,营阴(汗)不断流失,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种“虚”证,用“桂枝汤”调和荣卫关系,固表养阴对证治疗,而这个“解肌”的“解”应该与“庖丁解牛”的“解”是一个意思,理解为“松懈”、“懈怠”,而所谓的“解肌”应该可以理解为“肌解”,也就是表(肌肉)虚(松懈)的意思! 



  研究《伤寒论》这部经典,一定要在特殊“字眼”上下硬功夫,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反复琢磨,切不可轻易读过!戒之!戒之!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诊病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切不可身试药!)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学习了,讲解的详细,加深了对解肌的认识

    2021-06-27 08:08 评论数 0 0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太关注某一个字眼也要联系条文把握整体

    2021-06-26 07:03 评论数 1 0
    1. 李华歆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唐国庆

      说的极是!

      2021-06-26 07:04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小柴胡汤(2) 李华歆

    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 张宝华

    同时需注意孕妇禁用,如有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辩证论治脂肪肝 张宝华

    若辨证属瘀血内结者可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常用活血化瘀药有桃仁红花丹皮赤芍五灵脂等。总之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为基本原则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中药和食疗方案进行调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 谢江强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小刘三周前产下了一个胖娃娃,但是由于当时失血过多,整个人昏睡了一天一夜,醒来后才看到了她的小宝贝。我告诉小刘的丈夫,她的症状都是因为生产时候失血过多,出院后也没有补血养血,阴血不足,体内化燥化热所造成的。

  • 桂枝加葛根汤小记 张宝华

    此外,桂枝汤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 乌梅丸医案二则 孙亮

    乌梅丸医案二则医案一:患者汪某某,女,54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1月余"由门诊收住院。入院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2.胃-食管返流病伴有食管炎处方:乌梅丸合小柴胡汤、百合地黄汤、三物黄芩汤加减。

  • 桃核承气汤 李华歆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 中医在内科病房的临证应用—论“活动后胸闷不畅伴咽堵反酸”案 宗琪

    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等11月16日查房述:心口闷减,仍有气不畅。11月21日述:身体明显舒适,未述明显不适,双臂瘢痕昨夜未在瘙痒。11月23日述:身适,未在胸闷,双臂瘢痕予以火针巩固,续方吴茱萸汤7剂出院巩固。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