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经方验案赏析
本病属于中医学“头痛”范畴,病位在肝、胃,与风、火有密切观察,常兼夹痰、瘀。
①三叉神经分布肝、胃两经,肝胃火炽最常见,胃火上功,宜白虎汤清胃火;若肝胃火炽,可加石决明、白芍等平肝熄风。临床常加蜈蚣、白芷、川芎等祛风止痛。
②风寒侵袭,气候寒冷则疼痛加重,宜祛风散寒,可选用葛根汤、麻黄汤加味。临床上加细辛、白芷、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之品。寒凝经脉重证,舌淡苔白润,脉弦紧,宜乌头桂枝汤,加羌活、细辛、川芎、白附子、白僵蚕通络止痛,祛风寒。
1.白虎汤案(张羹梅)
典型方证:间歇性面部剧痛7年,发作时,半小时至数小时缓解,疼痛以左侧面部为主,伴有面部肌肉抽搐,眼泪鼻涕直流,自己不能控制,甚至口涎流淌不止,发作缓解后没有疼痛。目前左侧头面部疼痛,按之明显,涕泪直流,口角流涎,时发时至,苦不堪言;口角欲饮,脉弦数,苔黄剥,舌质红。
方证解析: 面颊属于足阳明胃经,胃火上亢则面颊疼痛;胃火上亢,由于胃阴不足,治疗当养阴清胃火。生地12g、玄参12g、知母12g、赤芍9g、石膏30g、蜈蚣2条、麦冬12g。
本案白虎汤联合玉女煎治疗,配合蜈蚣、白芷、川芎等祛风止痛。三叉神经痛属于足阳明胃经,故用清胃火、养胃阴效果较好。
2.葛根汤案(祝谌予)
典型方证:发作性右面部剧痛3年,放射至右颊,面部肌肉抽动,坐卧不宁,说话、咀嚼不可忍,西药效果不佳,半月来受凉后加重,右面剧痛,串及右额及耳前,呈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不能触摸,面肌抽动,流泪满面,舌暗红,脉细弦。
方证解析:风寒入络,筋脉失养。治宜祛风散寒,滋养筋脉,解痉止痛。葛根汤加羌活10g、钩藤10g、生地10g、细辛3g、菖蒲10g、五味子10g。服药后右侧面颊疼痛未在发作,入睡较安,情绪较佳,张口仍痛,口干思饮,原方加川芎15g、白芷10g,白蒺藜10g。恢复正常。
本案辩证属于风寒入络,筋脉失养,客于阳明经,经脉遏阻不畅,故面痛爆作,遇寒加重,寒性收引则面肌抽动;风性主动则串至额颊。佐羌活、白芷、细辛散寒止痛;生地、川芎、钩藤、白蒺藜养血活血,祛风解痉;菖蒲、五味子通窍安神。其中,生地配伍细辛为祝师治疗头面部经验对药:生地甘寒,滋阴清热;细辛辛温,祛风止痛。两药配伍,以细辛之升散引生地之甘寒直达头面部,养阴止痛而无燥热伤阴之弊。
3.麻黄汤案(范中林)
典型方证:左面部疼痛,经北京医院诊断:三叉神经痛,针灸及中西医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按太阳辩证偏头痛论治,两诊而愈。近日头痛加剧,痛甚则脸肿发亮,眼不能睁,夜不能眠,坐卧不宁,生活无法自理,微恶寒,无汗,舌质淡红,苔淡黄夹白,根稍厚腻。
方证解析:太阳伤寒表实证,风寒夹湿侵袭,宜解表开闭,散寒除湿,麻黄10g、桂枝10g、炙甘草18g、杏仁18g、法半夏15g。
本案头面左侧剧痛,头属阳,手足三阳经脉以及脏腑清阳之气会于此。舌质淡红而润,苔淡黄夹白而不燥,即风寒夹湿,入侵肌腠,郁闭不解;头一侧痛甚,微恶寒无汗,系邪犯太阳经脉;无阳明、少阳病情,更无三阴之候。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舌质正常,舌苔腻已退,头部微恶风,头左侧尚有轻微阵痛,宜解肌祛风之桂枝汤和之。
麻黄汤加法半夏者其用有四:除湿化痰涎,和脾胃之气,痰厥及头痛,非此莫能治。
4.乌头桂枝汤案(龚去非)
典型方证:右侧面颊肌肉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持续数分钟而自行缓解,痛如针刺,吃饭、喝水、说话均可导致疼痛,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润,脉紧而弦。
方证解析:川乌、知母、川芎、僵蚕、生姜、羌活、甘草15g、白芍30g、细辛10g、白术12g、白附子12g、桂枝15g、蜂蜜60g,先煮制川乌、蜂蜜2小时后,再煮诸药半小时,日服3次。药后症状均减,减少西药,1周后停用西药。
本方乌头温经散寒,镇痛。羌活、细辛、川芎、白附子、僵蚕增强通络止痛、祛风散寒之功;桂枝调和营卫、重用白芍、甘草、蜂蜜等润液柔肝缓急,与乌头配伍,方证合拍,共奏温经散寒、解肌通阳、通痹止痛之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大黄牡丹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右下腹痛案 张训景
2024.07.23三诊腹痛进一步好转,要求住院配合中医理疗系统治疗。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不仅对急性阑尾炎有效,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亦有不错的效果。 -
秋来感怀 张宝华
秋哥金曲杯中满,一轮明月将东山。逝去舞榭夏日红,别来情景上心田。往春芳樽频频浅,津口桥头老朱颜。尔来人世已五八,堂前飞燕今何年?张宝华于奉天。时年甲辰,月在壬申,是日丙午。 -
孩子的“五行”缺什么? 谢江强
过去算命的人总说一个人五行缺什么,我认为这个孩子最缺的是玩。我对孩子的父亲说:“孩子放假时你能不能带他到农村去玩一次,像这样的孩子,到农村疯玩两个月,身体绝对会有变化。”您给孩子这么大压力,让他这么痛苦干什么?孩子考试是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重要的。 -
医学笔记:胡希恕讲述“痹证”的经方思路 陈升王
类似感冒而急性发作的关节痛,初起用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或合桂枝茯苓丸。身无力,有时低热,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但痹证若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严重者,的确不容易治愈。本笔记摘自《胡希怒医案医论精华》。 -
痰湿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谢江强
痰湿体质之人的保养方用千年祛湿化痰古方“温胆汤”来泡脚配方: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如果你在自己或家人的舌象上看到了痰湿的情况,也可以用“温胆汤”来调理,用上十副八副泡脚,之后身体就会觉得很舒服。 -
酸枣仁加龙牡汤 潘洪波
属阴血虚损,阳不得入于阴,治以敛阳入阴,予以酸枣仁汤加生龙牡汤:生酸枣仁30g,知母12g,茯苓15g,川芎9g,炙甘草6g,生龙骨12g,生牡蛎24g。临床应用酸枣仁汤,根据具体情况多有加减。 -
端午安康话消渴 张宝华
今日佳节端午,粽子配白糖或者蜂蜜是其绝也。传统中医学称本病为“消渴症”。 -
颈肩疼痛1周,加重2天,3剂中药病愈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男年龄:2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16日主诉:颈肩疼痛1周,加重伴左上肢无力2天。现病史:患者述近1周来诱发颈部疼痛,拘谨不适,伴虫爬感,2天前自觉症状加重,伴左上肢无力,无汗,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有力。 -
眼镜模糊视力下降 潘洪波
眼睛模糊不清不够明亮,教你一个中成药帮你健脾益肾、补肝明目。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睛就会模糊不清,近视越来越不明亮了。如果你有眼睛疲劳、近视加重、视物模糊,就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中成药了,滋补肾脾肝,帮你的眼睛明亮起来。 -
伤寒论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所以仲景告诉我们先刺“风池”、“风府”的目的在于“给邪以出路”!目前公众号粉丝4963人!
最新文章
-
浅谈经方之小青龙汤 王飞
小青龙汤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小青龙汤主治太阳表里俱寒,名曰青龙,取东方木神伏邪之义。小青龙所治疗的咳嗽肯定是有表证。
-
寒湿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3.运动锻炼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游泳、武术、散步、慢跑、球类、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现代视角下的桃核承气汤 张宝华
一、简介桃核承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与瘀血有关的疾病。
-
这个中成药还能治带状疱疹! 王晨阳
带状疱疹疼啊,能疼死人。中医将带状疱疹称为“蛇串疮”或者“缠腰龙”,认为本病多因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原因所致。今天介绍一味治疗带状疱疹的中成药。乃用六神丸外敷,配合口服中药汤剂。
-
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女性20余岁主诉头左侧率谷附近酸胀一年余,头两侧率谷部及风池夹脊两侧涨困不适遇冷加重饭后咀嚼加重既往慢性咽炎食饱欲吐食欲不佳口渴欲饮口苦严重眠差多梦腰以下常觉冷例假有血块二便可纳一般舌红舌尖前红无苔中后黄偏腻有芒刺舌中边齿痕脉象:双寸沉细右关浮弦重按
-
阳痿早泄不用急,疏肝助阳可调理 谢江强
阳痿早泄不用急,疏肝助阳可调理46岁的金先生主要因为性生活不协调,有早泄的困扰,而来找我看病。我给他开了疏肝助阳膏。
-
乌梅丸医案二则 孙亮
乌梅丸医案二则医案一:患者汪某某,女,54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1月余"由门诊收住院。入院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2.胃-食管返流病伴有食管炎处方:乌梅丸合小柴胡汤、百合地黄汤、三物黄芩汤加减。
-
肾气丸 李华歆
患者因虚致劳,且见腰痛,少腹拘紧,小便不畅,为精虚阳亏,可与肾气丸补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麦门冬汤 李华歆
——席慕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麦门冬汤!从后面用的麦门冬汤来说,我们知道此处的气逆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热证过后阳明不降有关!麦门冬汤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学习了
三叉神经痛比较容易反复
的确是,治疗也是综合治疗,中药,针灸,穴位敷贴,西药止痛药物,营养神经等都可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