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经方治外感高热三案

2021.07.08 244阅读 评论数 1 10


临床外感高热,常从温病论治。伤寒矜百病,伤寒温病本是一家。新冠疫情前,门诊常有外感发热患者;本着有是证,用是方,经方治高热,疗效确切。 案例一:
齐某某,女,26岁。 初诊日期:2019年1月23日 15:00
主诉:发热两天
现病史:昨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恶寒发热,最高体温39.7度 ,偶咳,无痰,自用“蒲地蓝”和退热片(药名不详),用退热片后无明显汗出,热未退。无鼻塞流涕,大小便正常。
刻诊:T38.7°C 畏寒,无汗,头痛,身疼,咽干,不渴,咽部充血,后壁有滤泡,扁桃体不大,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西医诊断:发热待查?1 上呼吸道感染?流感?
中医诊断:外感发热
六经辨证:太阳少阳合病。
选方:麻黄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 15g 黄芩15 g 桔梗10 g 连翘10 g炙麻黄5 g 桂枝9 g杏仁5 g 知母 10 g生甘草6 g  两剂 
治疗效果:患者白天输液用“炎琥宁”,热未退,晚间体温升高达40°C,家人急忙电话问诊,嘱其尽快煎药服用。服上药1小时后,汗出热退(非大汗) ,次日复诊,体温正常,诸症均消。两剂后,热未再发,也未再用药。
按:《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恶风,恶寒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胡希恕:孔窍之热性病,属少阳。畏寒发热,头痛身疼,属太阳表实证,咽干,不渴,咽红有滤泡,脉弦紧,从少阳论治,辨证属于太阳少阳合病。
案例二:
刘某某,女,50岁。就诊时间:2019-08-14 09:00
主诉:发热两日
 现病史:昨晚间开始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度, 头痛,微出汗一次,今晨起恶心,未呕吐,不咳,无胸痛,无腹泻。有糖尿病 餐后血糖13mmol/L左右。青霉素过敏。
刻诊:T38.5°C血压120/80mmHg 畏寒发热,头痛,微汗出一次,晨起恶心,无呕吐,口稍干,不渴,不欲饮,肢体酸痛 ,咽部无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大小便正常。查末梢血糖9mmol/L 血常规正常。舌淡红苔白厚 表面泛黄, 脉平缓
 西医诊断:发热待查;1 上感?2流感?
中医诊断:外感发热 
六经辨证:三阳合病,太阳少阳证为主。
选方:小柴胡汤、葛根汤、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处方:柴胡15 g 黄芩10 g 连翘15 g 炙麻黄5 g 桂枝9 g 知母10 g 生甘草6 g 生石膏20 g杏仁5 g党参10 g葛根15 g
治疗效果:患者上午门诊输液用“左氧氟沙星和热毒宁”,体温一直未退。午后,3点、6点服中药两次,大汗出,热退,口腔温度37.1c ,诸症缓解。 次日复诊,体温正常,续用热毒宁一次后,未再复诊。随访体温未再反复。
按:患者输液后 体温未退,服用中药后汗出热退,次日体温正常,提示体温正常是中药取效。畏寒发热头痛身疼,微汗而热不解,太阳表实证;发热,恶心欲呕,属少阳。 口干,不渴,苔白厚泛黄,有糖尿病史,考虑有阳明经证。
案例三:
张某某 女 31岁 初诊日期:2021-01-06 16:00
主诉:畏寒三日
现病史:三日前咽痒干咳, 自行用药治疗;次日起畏寒,发热 ,最高39.7°C, 头痛, 咳嗽 ,干咳为主, 用西药“罗红霉素 、 清开灵 ”等, 并用“布洛芬”退热,药后稍有汗出;近两日,热稍退,头痛稍缓,仍咳嗽,痰少, 泛黄,畏寒 头痛, 有时咽痛, 稍口渴;进食时有恶心感觉,吐食一次,鼻塞,体温升时鼻塞好转 ,有鼻音,舌苔薄白,脉左浮紧, 右弦。  
刻诊:T38.6°C 畏寒头痛,咳嗽,少量白粘痰泛黄,鼻塞,咽痛口稍渴,进食易恶心,吐食一次,听诊双肺呼吸音粗 ,无干湿啰音。苔薄白,脉左浮紧,右弦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断:外感发热
辨证: 太阳少阳合病
选方:小柴胡汤 麻黄汤加减
处方:柴胡15 g黄芩10 g 炙麻黄5 g 桂枝5 g 杏仁10 g桔梗10 g连翘15 g知母6 g 炙甘草6 g白芍10 g 
治疗效果:晚间6点煎服一次后 仍恶寒 热未退 4小时后再服一次 11点 汗出 热退 7日上午电询 热退 有头痛 咳嗽 无畏寒 续服第二剂 。
复诊:2020-01-08热退,恶寒罢,头痛消; 仍咳嗽 ,干咳为主, 早晨有少量痰, 苔薄黄, 脉左脉稍弦紧。
综合分析:太阳少阳证罢 肺气宣降功能未复,致病之由 仍是风寒袭表 ,兼及少阳; 寒邪犯肺,肺失宣降,表证已解, 肺气未和 。脉紧,寒邪未尽,苔薄黄,郁热仍余,结合患者体态虚胖,用抗生素及清开灵病史,辨证考虑有“寒包火”咳嗽 小青龙汤加石膏。
处方 :炙麻黄5 g桂枝5 g 干姜3 g五味子5 g细辛3 g杏仁10 g 半夏6 g 炙甘草6 g白芍10 g石膏15 g 射干6 g厚朴6 g桔梗10 g
效果:三剂后咳嗽缓解,未再发热,予川贝枇杷糖浆口服善后。
按:有恶寒发热,少量汗出不解,头痛,鼻塞,咳嗽,脉浮紧,太阳表实证。发热,食后欲呕,呕吐一次,少阳证显;咳嗽,痰少泛黄,口稍渴,入里化热趋势。 辨为 风寒袭表,太阳少阳病变, 合小柴胡汤、麻黄汤,效果明显。
体会:六经辨证,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对因,疗效明显;第一例,太阳少阳合病,表实证明显,用麻黄汤合小柴胡加减,一剂知,两剂已;第二例,三阳合病,以太阳少阳证为主,阳明证少,但有糖尿病,白虎加人参汤有验,方用葛根汤、小柴胡汤合白虎加人参汤加减,一剂连服两次后汗出热退,次日体温未再反复,效果明显;第三例,太阳少阳并病,合用小柴胡、麻黄汤后太阳少阳证罢,留寒包火咳嗽,予小青龙汤加石膏取效。
 《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治疗三阳合病,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热,渐次传入阳明,波及到少阳;方证以阳明证为主,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洪数为辨证要点;方以柴芩和解少阳,羌活代麻黄解太阳,治疗重点在阳明,用葛根、白芷、石膏以辛凉解肌清热。而上述三证,太阳表证未解,恶寒体痛头痛显著,太阳表实证明显,并及少阳,三案治疗在少阳和太阳同治,用小柴胡汤合麻黄汤或葛根汤治疗,治疗侧重在太阳少阳,治疗效果明显。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许正闯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严其生 资质认证

    大医精诚、谢谢分享。

    2021-07-09 12:14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男科医案一则 祝鹏军

    患者,为青年男性,主诉早泄,敏感,容易紧张,拉尿有分叉口干,口苦,久坐后阴囊潮湿,舌红苔微黄。考虑肝郁化火所致,处方为逍遥散加减。。

  • 温经汤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温经汤!当以温经汤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温经汤”!)方中找到,此外,加入吴茱萸可以温经散寒,人参可以补中益气!

  • 一味麦芽,催乳回奶两相宜 谢江强

    一味麦芽,催乳回奶两相宜惊蛰过后的一日上午,患者小徐走进我的诊室。小徐说她还坚持母乳喂养,毕竟对孩子有好处,但是母乳好像不够吃。小徐吃了一个月的膏药后,脾气也缓和了,腹胀也消失了,奶水也充足了,没事的时候她自己还会做做瑜伽,身材也渐渐恢复了。

  • 排脓方类 李华歆

    排脓散、排脓汤并主之。),同样也可以用“排脓散”或者“排脓汤”治疗!排脓散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 咳嗽小记 张宝华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的《皇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对于咳嗽中医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广大患者解除了咳嗽带来的困苦,保障了人民的健康。

  •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哭闹 谢江强

    张同学今年9岁,上小学二年级,三天前的傍晚时分,因为和邻居家的孩子吵闹打架,被父亲狠狠训斥了一顿,受了惊吓,脸色有点略微发青,还不停地啼哭、浑身颤抖不止。

  •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典型案例 宗琪

    患者:徐某性别:男年龄:43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31日主诉:腰痛多年,加重4天,自述一吸气时腰痛不适。现病史:患者既往腰痛病史多年,4天前述因受凉诱发腰痛加重,在青岛多家医院就诊,未得明显效果,迟迟不愈。

  • 孩子吃饭香,妈妈不担心 谢江强

    孩子吃饭香,妈妈不担心:小儿厌食的速效调理法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不欲饮食、食欲不振,甚至拒绝饮食的一种常见疾病,也可作为伴随着夜惊啼、情绪问题、感冒等疾病而出现的症状。8岁的林同学,平时吃饭挑食,不爱吃蔬菜,而且脾气急躁,耐性不足,十分好动。

  • 补气血吃什么? 谢江强

    养血补血,适用于身体虚弱及产后、病后血虚,以及营养不良性贫血,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癌症经放射治疗、化疗后血象异常等。养血补脾,益气补肾,健骨固齿,适用于腰膝酸软乏力,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牙齿生长缓慢等。补气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