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的中医疗法

瘙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皮肤性炎症、异位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嗜酸细胞增多症、慢性湿疹、银屑病等疾病。皮肤瘙痒剧烈时夜寐不宁,持续数月,一般夏秋季节多见,中药以潜搜风法治疗如下:
一、对瘙痒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痒必夹风-风盛则须重镇:
瘙痒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既有外因,亦有内因。如《素问》云:“风邪落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夹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则为痒也”,又如《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中人也,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而在《医宗金鉴•痈疽辨痒歌》明确指出:“痒属风”。以上诸多论述均阐明了风邪是痒症的重要原因,风有外风、内风之别,外风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邪气,治疗上主要考虑相应脏腑的疏利。若病情缠绵反复、瘙痒剧烈,诸药无效,则为顽固性瘙痒,多在上述病因基础上,伴有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心神浮越,故治疗在采用重镇搜风法。

1.2 风火相扇-潜阳守心安神:
人的情志改变与皮肤瘙痒关系密切,尤其在目前高压力、快节奏、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里,情志常引起瘙痒的病案不断增加。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即指出“诸痛痒论,皆属于心”,明确阐明痒的知觉体验与心密切相关。而“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则说明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可出现失眠、焦躁、抑郁等情志改变。因此顽固性瘙痒与情志异常,实际上是心失所司的两种典型表现,临床上可以见到此类瘙痒剧烈的患者常处于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而情诸急躁、郁闷不舒亦可导致瘙痒的加重。由此,如《东医宝鉴》所云“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在治疗顽固性瘙痒,常从心论治。

2、用药规律与特色:
核心处方-重潜搜风为法:
经过临床时间,针对顽固性瘙痒患者,常以祛风疗效不能收效,治疗应重镇潜阳、搜风止痒,常用核心处方: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石决明、珍珠母、灵磁石、丹参、秦艽、漏芦等。此方中大量采用金石和介壳类重潜药物以搜风止痒,并佐以活血通络之品。重潜药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多被列为上、中二品,其质重坠。“重可去怯”,可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达到宁心安神之功效。方中金石类药物之代表灵磁石、代赭石,质重能镇,含有铁质,金能平木,善平肝风。现代药理研究亦提示铁剂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补血强身、养血宁心,介壳类药物之代表龙骨,可平肝潜阳,张锡纯云:“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牡蛎,可入肺潜浮阳以定魄。故龙骨、牡蛎为调养神之妙药,二药合用可收敛心气之耗散,并三焦之气药物富含铜、锰、锌等微量元素,可抑制自主活动、抗惊厥、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故能多途径、多靶点缓解顽固性瘙痒。

2.2 用药配方-灵活辨证:
要提高重潜搜风药物的疗效,其配方的灵活运用至关重要。临床在治疗顽固性瘙痒皮肤病时,常根据皮疹颜色、形态以及患者整体辨证论治。如需活血,常配伍当归、熟地、制首乌、阿胶;如需润燥,常配伍生地、玄参、地骨皮、炒栀子;如需活血,常配伍降香、当归、川芎、茜草、三棱、莪术、红花;如需滋阴,常配伍麦冬、生地、石斛、黄精、天花粉;如需凉血,常配伍生地、牡丹皮、白芍、紫草、赤芍、生槐花;如需化痰,常配伍莱菔子、白芥子、海浮石、海蛤壳;如需健脾化湿,常配伍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薏苡仁、苍术、白术、芡实、山药;如需清热止痒,常配伍蛇床子、地骨皮、苦参、紫花地丁、蒲公英、白茅根、大青叶、补骨脂;如需疏肝,常配伍木香、郁金、白芍、柴胡;如需补气扶正,常配伍:补骨脂、人参、黄芪、肉苁蓉、淫羊藿、党参、北沙参、灵芝、龟板胶等。

二、典型病例:
病案一:
邱××,男,76岁,主因“全身皮肤起疹瘙痒20余年”,加重半年,于2012年7月又次发觉慕名前来门诊,患者无明诱因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反复难愈,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愈,生活极度痛苦,就诊时可见患者全身皮肤干燥、成片红斑、丘疹、结节、部分苔藓化,可见浸润、抓痕、舌质暗、苔薄、脉沉细,此患者为湿疮,辨证为瘀血风盛,治以重潜搜风、活血止痒,处方:灵磁石30克、代赭石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乌梢蛇10克、秦艽10克、漏芦10克、丹参15克、苦参10克、白藓皮10克、蛇床子10克、浮萍10克、浮小麦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首乌藤15克,水煎服七剂(每日三顿,早、午晚饭后各服一次60毫升)。2012年8月6日二诊:患者近日双手掌及足底部皮肤出现密集丘疱疹,部分血疱、双下肢浮肿,躯干部结节性皮损较前平复,瘙痒程度减轻,舌质红、苔薄、脉沉细,均为湿热之邪,当重潜搜风、清利湿热、滋阴止痒为主,龙胆泻肝汤加生地榆60克、马齿苋30克、菊花10克、苦参10克(水煎服用廿剂)。外用蛇床子50克、枯矾10克、大青叶20克、艾叶10克、补骨脂20克、生黄芩20克、生黄柏20克、苦参50克、生黄连20克,煎水过滤去渣,每天温水泡澡外洗1-2次,连用廿天后全身湿疹、发红、瘙痒症状痊愈。

病案二:
邵×,男,39岁,主因“双肘部及尾骶部皮疹伴瘙痒5年”,于2013年9月10日就诊,患者双肘、尾骶部皮肤瘙痒,常搔抓,外用糖酸莫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药膏后病情复法,现患者瘙痒剧烈、眠差、易急。查双肘部伸侧及尾骶皮肤瘙痒、苔藓化、表面干燥,有抓痕、舌质暗、苔薄黄、脉弦细。此患者系属阴伤血燥,治以重潜搜风,养血润燥,药用灵磁石30克、代赭石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石决明3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5克、熟地10克、合欢皮10克、地骨皮10克、远志10克、全当归10克、何首乌10克、补骨脂10克、炙黄芪10克、酸枣仁10克、白蒺藜10克,水煎服14剂(每日早中晚饭后服用50毫升)。2013年9月26日二诊,患者自觉瘙痒明显减轻,仍睡眠差,梦多、全身乏力、大便偏稀,故似地骨皮10克、苦参10克、酸枣仁20克、淮山药10克、乌梅10克、芡实10克、白藓皮10克、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党参15克、制首乌10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荆芥10克、当归10克、三七10克、杜仲10克、牛膝15克,水煎服用30剂,每日一剂,浓煎120分钟过滤取汁,分早、中、晚饭后三次温服后告痊愈,瘙痒红肿、湿疹症状消失。 杨家强主任撰稿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脖颈湿疹一周,中药五天肤如常 李娟
2024.8.27患者微信联系,说脖颈处湿疹又痒又扎,有什么好办法没?去医院拿西药内服加外涂,效不佳。2024.8.28患者来诊,颈部较前一天红疹甚5天,加重2天。略肿,面积大,脖颈不敢扭转,说一动就痒的厉害,我的同事们见了都说:咋过敏这么严重呢。遂依消风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一)高血压波动症 钱开达
善持堂将这种症状定义为高血压波动症。某君男年过半百,去年底来善持堂就诊,主诉眠不安五年近二年来加重,入睡虽快但有早醒,早则子时,晚则寅时,复难再睡。善持堂认为,某君血压升高无家族史多因长期不寐所致,应按高血压波动症来治疗。 -
上热下寒 李华歆
治疗“上热下寒”有许多方子! -
血府逐瘀汤合炙甘草汤合陈皮枳实(橘枳姜汤)治疗心慌乏力案 张训景
检查亦无明显检查。现乏力全身不适,自觉胸部压迫感。患者效果良好,无不适感,原方继续服用巩固疗效。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
月经过多或过少医案总结 谢江强
医案265杨某,女,46岁。主诉:经血量多1个月。医案266姜某,女,28岁。医案267钟某,女,33岁。现病史:月经量少,周期正常,行经时间8~9天,经血色暗,经前乳房刺痛,乳头痒,口干口臭,腰酸。 -
余心中之小建中汤及其衍生汤 张宝华
然亦有异者,“不差者”即是常中之异,或源于天赋异禀之差异性、或陡遭“伤寒”,机体应对失序,故曰“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余义,此乃小建中汤之真谛方证。故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小建中汤,此乃王道之治也。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经方实验录之高血压,颈椎病,失眠 张宝华
郭某某,女,52岁。现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思睡10天。多年劳损,颈椎做病乃是旧疾,津血路阻于痰湿血淤,不能上承则经脉失养,不痛则通,不荣亦可痛。药后反馈:血压略降,头晕思睡减,嘱调畅情志,劳逸结合,首诊方茯苓20克。 -
经方实验录之肺结节,肺气肿 张宝华
岳某,男,63岁。病因不明而罹患咳嗽痰多两年余,新冠侵袭病渐重而赴省中医诊治。经中药调理后,咽部痰鸣减,余症有变而经友荐余处诊治。故用入肺部,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 -
失眠 潘洪波
当然,可能也是因为酸枣仁在失眠这个问题上用的广、原材获取也不容易,近些年的价格一直是飞涨,很多患者用起来负担也是挺大的。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痛经、腹痛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36岁初诊:流产后现腹痛两年余,伴有经前头痛,例假收尾下腹部疼痛,经后头晕,月经干净后下腹部仍然痛,用手按摩或者换体位缓解。既往有流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病史。
-
薏苡附子散 李华歆
——列宁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
佐金平木治疗咳嗽一案 曹雪盼
患者女四十岁余主诉咳嗽伴咳痰三月余自述三月前生闷气后夜间着凉感冒感冒好后一直咳嗽不止夜间加重声响沉闷后出现咳痰由白变黄伴有胸闷饮食不佳纳呆大便费力眠差白天乏力小便可舌暗红尖红有齿痕苔黄脉象双关弦滑右寸浮大无力辨证肝克脾土反侮肺金给予方药:柴胡18g白芍15
-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人参和陈皮 谢江强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人参和陈皮人参含有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人参酸、葡萄糖、麦芽糖、人参皂苷、人参二醇、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磷、钾、钠、铁等成分。食用宜忌陈皮气味芳香,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作为泡茶的材料,但不宜长时间饮用大量的陈皮茶,以免损伤元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2日张某,女,66岁,初诊。阴寒凝结于下,阻遏阳气伸展,则手脚冰凉。今复诊告知口苦消失,余症均未减。2023年10月31日服药后回访,上述症仍未见明显变化,已无信心再服中药。嘱其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少盐少糖,生活作息规律,避风保暖。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纳呆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18岁主诉饮食不佳一年余,患者平素饮食不佳无胃口,三餐不知饥挑食无精神大便干燥三四天一次费劲无口干口渴无腹胀呕吐眠差不易睡面黄舌淡白苔白腻脉缓辨证:脾胃虚弱辨病:纳呆给予方剂:生白术30g肉苁蓉15g当归12g桃仁10g炒麦芽30g炒谷芽15g焦三仙
-
脉法新悟(九) 陈玉佳
自秦以来,儒家和法家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儒家“舍生而取义”,法家“执法而弃情”。脉仍寸弦无力,尺弦。于是,这位著名的作家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医案来自《李士懋平脉辩证医案》,经删减。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张某某,男67岁。既往有肺结节,反应性关节炎,颈椎病,脑梗等病史。观其面暗,舌暗,舌下瘀滞,苔白厚中黑,正是痰饮于内久矣,当下复有风寒叩表,不可不兼顾之,且有血淤之象,依仲景方法,外解风寒,内化水饮,兼及血淤。
-
桔草相遇可宣肺,止咳利咽已千岁 张宝华
3.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患者在服用桔梗甘草汤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受教了
谢谢分享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