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发热验案
千里寄方发热愈,白虎桂枝功效神——经方治疗不明发热验案一则(49)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医案
网诊患者
就诊时间:2025年06月24日
张某,老年男性,74岁 现居河省南南阳市,一周前因外感后出现发热,接受中西医治疗效果一般,后由同学转介就诊!
以下为同学代述:
初诊时间:2025年06年18日
问诊:反复发热(38℃),伴恶寒、乏力,口淡、口苦、纳差,眠欠佳,大便干,小便尚可。
舌质暗红,苔稍厚黄白相间。脉弦细。
住院期间EB病毒核酸阳性,炎症指标不高,风湿免疫、血液系统、肿瘤等暂无见明显异常,
西医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效差,家属要求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方面:四诊合参,中医上曾予以蒿芩清淡汤加藿朴真苓汤加减;具体方药:
青蒿15g藿香15g 佩兰15g
黄芪30g 茯苓30g 防风10g
党参20g 人参10g 天花粉 15g
豆蔻6g黄芩9g陈皮10g苍术10g
厚朴15g紫苏梗20g枳实15g甘草10g柴胡 15g
家属诉口服上方中药2天后,体温较前下降,最高至37.5℃,伴恶寒,仍乏力、纳差,口干不
欲饮,口苦,眠差,大便干,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苔稍厚黄白相间。
医生予以原方加青蒿20g玄参10g麦冬 20g 大黄 5g石膏15g附子15g
出院后门诊复诊:患者仍觉发热,体温最高37.2℃,仍少许恶寒,胃口改善,口苦,眠差,腿脚无力,大便干,小便尚可。
余考虑其为湿温郁热未靖,调整方:
桂枝10克,生石膏100克,知母20克,苍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玄参15克,麦冬20克,蜜麻黄15克,茯苓30克
方解:石膏、知母清解阳明燥热,加苍术兼治水湿,恐清凉之气有碍中焦转运,故加干姜温化太阴,添桂枝、茯苓引导水湿从小便出,另增玄参、麦冬复其阴气,麻黄通其水道,开腠理予邪出路,甘草调和诸药!
效:2025年07月04日复诊,家属述其已无发热,少许疲劳,余无明显不适!

(以上药物剂量仅适合该患者当时情况,切不可轻率误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经方苑

微信号yangzhengtang123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一条(五) 张宝华
寒实古人都用巴豆,不用大黄。白散方后说“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从这也可以看出巴豆这个药的功效,它是又涌吐,又催下的去实的药。巴豆见寒凉其性能则减。《证类本草》里就有“”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巴豆,使。 -
伤寒论第一百三十四条(三) 张宝华
大陷胸汤是一个猛峻的药,它比大承气汤还要凶。芒硝一升,一升是一百五十克。因此先生在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三这两条就加以说明其相关问题,他说“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
婴儿高热咳喘家长着急 中药外治一天体温正常 王茂锦
单某,女,10个月,主诉:发热伴咳喘1天发热,不流涕,无汗,咳嗽,喘,大便正常,一天1到2次。手温,嘴唇脸不红,咽部淡红,听诊双肺哮鸣音。 -
伤寒论一百一十一条(二) 张宝华
丧失津液,丧失血液,人很快就消瘦,所以身体就枯萎而燥,燥就是热。燥热、津不足,阳明内结厉害的,一定要说胡话。“甚者至哕”,津液再虚到家,胃气也就要败了。“至哕”,是虚极影响脏器机能,尤其胃到这种程度危险极了。尤其虚,津液本虚而有热,更不能用火攻。 -
病毒性心肌炎 谢江强
足13岁小囡,病毒性心肌炎以后早搏频发已有两年,形神不振,纳谷不香,咽红时炎,舌红苔薄腻,二便尚调,此心阴不足,余火湿食未尽,当先消化,然后清补。 -
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黄疸医案续 张训景
中医诊断:瘙痒黄疸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梗阻性黄疸方剂: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2025.02.22四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中药能不能停! 李华歆
吃“中药”到底能不能停???也有的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会停中药,小编想这个问题也是因人而异,如果经期吃中药没什么不舒服就可以吃,如果觉得不舒服就等经期走后再吃!所以中药并不是要一直吃的,药只是辅助,最主要的是患者的自我调整! -
《伤寒论》里的一个小问题! 李华歆
而且此时患者的脉象是“浮数”,仲景最后告诉我们此时还是可以用“发汗”的方法,但是后面再选方的时候出了问题,居然是“桂枝汤”,熟悉《伤寒论》的朋友都知道“桂枝汤”的组方其实概括一个字就是“和”,调和荣卫的这么个作用,根本就没有发汗的作用! -
国医节|关于血府逐瘀汤的应用 张彩燕
自此,对血府逐瘀汤有了新的认识,但是,这其实才是开始。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中的应用还远不止心脏方面。除此之外,还经常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多囊,月经延迟,效果都不错。 -
从顽固性荨麻疹谈"风毒蕴络"的立体化辨治 刘颖
今日与诸位探讨一例病程十年的慢性荨麻疹案例。西医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抗组胺药初服有效,近两年产生耐药。细察病机,患者长期熬夜处理客诉,肝血暗耗,伏热化毒,外风引动内毒,终致"风毒蕴络"之顽症。此案治疗两月,发作频率从每周五次降至月余偶发。
最新文章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2亥时(三焦经当令) 张训景
亥时:三焦经当令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亥时气血流注于三焦经。亥时人们应该安眠,让整个身体(三焦)都得到休息和休整,并从这种彻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机。亥时三焦通百脉。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
伤寒论第九十六条(四) 张宝华
《神农本草经》中载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这柴胡陪我度过了少年时期,如今看来,老相识了却不知其庐山真面目二十年,也是笑谈了。
-
伤寒论第七十六条(三) 张宝华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上证兼有呕,用栀子豉汤去热除烦,加生姜治呕,生姜为呕家圣药嘛,止呕作用一绝。栀子豉汤就栀子、香豉这两味药,虽药少,临证应用很多。大凡是心中莫可名状之烦躁,栀子豉汤证比较普遍。吃栀子豉汤会吐,虽然我用这个方不多,但没遇到过吐的。
-
伤寒论之第五十九条(一)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五十九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巴豆这类的下剂那可是相当的猛,再牛的好汉,再厉害的英雄,三泼稀屎他也得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啦!可不能再用麻黄汤啦。那么言外之意呢,也就是说这个复发汗用的应该是麻黄汤。
-
桂枝汤治疗怕风、怕冷、汗出医案 张训景
徐某某,男,32岁,2023.06.16初诊主诉:怕风、怕冷、汗出3年余。2023.07.07三诊怕风、怕冷、乏力好转,汗出改善不明显,眠差。汗出,怕风,怕冷,紧张均消失。
-
从中医视角破解白发难题 韦懿芳
在追求美丽与健康的道路上,白发问题常常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难题。中医认为,白发的产生根源在于身体内部的失衡。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节对于白发治疗的重要性。这些特殊的中医治疗方法相互配合,综合调理身体的内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白发问题。
-
经方之脾虚腹胀 郭文龙
主诉:腹胀满不适6个月。治疗方药:厚姜半甘参汤具体方药如下:厚朴40清半夏20生姜40人参5炙甘草107剂颗粒剂每日2次辩证分析:老年患者体型偏胖,素体脾虚,痰湿体质。又因情绪波动“肝郁乘脾”导致脾气进一步虚衰,运化无力,痰湿内生,有形痰湿阻滞气机故见腹胀
-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谢江强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痰湿体质的孩子,容易得呼吸系统的毛病这个孩子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第一,舌苔又厚又腻,而且铺满了整个舌头。
-
皆是缘 张宝华
有心佛不渡,病治有缘人。技福皆因缘,起于性空中。卧龙子渊于盛京
-
经方实验录之产后月经量少 张宝华
王某某,女,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