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一条(五)

2025.07.05 476阅读 评论数 0 3
这个白散方中有桔梗、贝母,这两个药都排痰。寒痰凝聚嘛,所以用这两个排痰药。这个方中还有巴豆,这是个温热性的药,它又涌吐,又催下,这个药非常地猛峻,是性温、热的下药,虽然它能涌吐,但主要还是催下,且下的相当厉害,峻猛的很。寒实古人都用巴豆,不用大黄。白散方后说“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这三味药做成面子,把巴豆放进去杵捣好后,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就是身体壮的人可以吃半钱币,羸者减之,身体弱的人吃的量得减少,在这个半钱币的基础上减量。古人的一钱合现在1.5~1.8克,半钱币很轻了。“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以“膈”而现服药后的反应,“膈”在这儿指着胸膈,服白散后病在上边儿一定要吐的,在膈下一定要下利的。从这也可以看出巴豆这个药的功效,它是又涌吐,又催下的去实的药。

“不利进热粥一杯”,吃了白散后不利,需要喝点热粥,干嘛呢?以助药力呀!所以巴豆的性情在这儿可以看得出来了,它是温热性的下药。要是吃了白散而不利,喝点热东西以助药力,病人马上就泻;“利过不止,则服冷粥”,要吃吃白散下利不止,则吃些冷粥,其实主要还是巴豆作用于不同人体而有不同的药物效应,这个温热性的巴豆剂,见寒凉的事物也是对抗,寒凉对抗温热,阴阳对立嘛。巴豆见寒凉其性能则减。巴豆那个泻下太猛烈了,一般用巴豆常常是做成巴豆霜,我记得我这年纪的上一辈医生,尤其是那些老大夫都是自己作这个药,他们那代人有很多还上山采药的,这我见到过,有些药配伍后,他们还自己上药碾子压,然后过筛,熬蜜作丸子等等吧,像巴豆这个药他们平常都会用,基本上都是自己制作这个药。他们是把巴豆炒了,压成面子,然后用纸吸巴豆的油。巴豆炒完了是有油的,拿纸蘸把油蘸净,制作后的巴豆霜作用就不那么峻猛了。巴豆的药理作用主要就是这个巴豆油上,现代药理学说巴豆油占巴豆的30/100~50/100,其含有巴豆酸、油酸、亚油酸等脂肪酸,这些物质成分刺激胃肠道黏膜,可导致强烈的腹泻,咱们中医称作峻下积滞,因此必须掌握好使用剂量过量则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者会休克。当然古人也知道巴豆相关问题的,你像下利不止就吃冷粥等,不就是有效的对抗措施嘛。《证类本草》里就有“”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巴豆,使。中其毒,用黄连汁、大豆汁解之”的明文记载,你看巴豆中毒后用苦寒的黄连汁、大豆汁来解,在应对方案上不只冷粥一途,中毒轻的可以吃冷粥,若是严重的就需要苦寒的黄连汁类了。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九十六条(三) 张宝华

    “或胁下痞硬”,“胁下”是两侧。“痞”,有痞块谓之痞,痞为不通,痞块也是的。“硬”,冲着硬上说是有痞块了,有肿结的地方,这就是肝和脾了,所以涉及肝脾而胁下要痞硬。总而言之,只要四证俱在,这些或然的证候无论有或无,都用小柴胡汤治之。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蛋白尿的用药规律研 崔国宁

    在《太平圣惠方》中,山药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用于治疗肾虚不固所致的蛋白尿。

  • 伤寒论第七十条(二) 张宝华

    得调和胃气,可以给与调胃承气汤。病变为虚寒的,先生在上面举了两个例子,芍药甘草加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病变为实的,这个调胃承气汤则是。因此调胃承气汤你不能见到“不恶寒但热”就给人家用吧!

  • 食管癌术后中医治疗 马亮

    要知道食管肿瘤手术的费用就是七万多,他是先行新辅助化疗3次再手术,术后继续化疗3周期,紧接着就是所谓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治疗,每3周1次,一年大概14-17次。

  • 脉象漫谈 陈锦辉

    脉象漫谈谈到中医脉诊,大多数中医师都能如数家珍,三部九候,二十多种脉象均记于心。该脉如果浮现,则不是正常现象,浮是阳位,肾与膀胱相表里,因此,也暗示着膀胱的异常。这先天原阳也称一条真龙,正常情况下,潜藏于命门之中,所以,诊右尺脉时可见沉而小滑的脉象。

  • 西学中伪命题 陈鹏

    西医学中医,不是不好。而是因为他那个半瓶子西医水不倒出来的话,根本都不想给中1+1等于3的中医高维度思维。如果你是在二维世界的一个细菌。所以每个人都是认知这个问题无解中医站在宇宙的视角来看看地球上的人其实西医站在人体内的细胞内来研究人这就是两个方向

  •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 谢江强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脾胃虚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孩子的身体问题大部分是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呢?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外感类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发育迟缓、瘦弱等问题,这些无一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 谢江强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1.孩子为什么压力大、肝气不舒中医认为,人有压力就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就会郁结。一了解,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期望极高,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家长给他报了7个补习班。一般人会认为主要是因为孩子经常生病,家长的情绪才会如此焦虑。

  • 经方加减治手指麻涨2月余伴汗多眠差案 宗琪

    患者:郑某某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14日主诉:左手拇食中三指麻木涨2月余,伴汗出明显多年,睡眠差。

  • 厥阴病 李华歆

    这并不是小编杜撰的故事,而是日常接诊过程中真是的案例,其实小编并不是一个推销“乌梅丸”这张方子有多好,而是要提醒大家日常因“厥阴病”而导致失眠的患者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