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1)
近日参与了黄煌经方大讲堂活动,黄连汤分享给大家。
经典配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桂枝,可用肉桂。
朱木通医案:胃痛即呕的少女
女,10岁,自幼儿时代即发育不太好,营养不良。八岁即屡发胃炎,胃痉挛。一年中必发数次,痛时即呕吐,心胸灼热,便秘。如是三年间,发作时唯请西医注镇痛剂,大抵一两针止痛。此次发作,连续注射三针而无少差。呕吐,心胸灼热,便秘。黄连汤加大黄,一剂疼痛止,呕吐亦除。连服五剂已感泻下过甚,于是由第六剂起去大黄。通计十余剂胃病尽除。《中医临床廿五年》
朱木通医案:胃痛便秘口臭的男孩
男,12岁。平素身体不太好,营养发育均不良。年余以来屡发胃炎。发作时则胃痛,头痛,发热恶寒,项强,口渴嗜冷饮而呕吐不已,而且平素大便正常,而一旦发病则大便不通。如是,年中必数发,发则以注射勉强敷衍。1960年12月15日又再发痛,依例仍请某西医为之注射,然经过二日治疗仍无少差。口发焦臭,其它症状如上述。黄连汤加大黄。隔十日,其母再来取药,据云是日服后大便畅通而一切痛苦尽除,兹为安全计,希再服一剂。自是而后不再胃痛,事隔二年多矣,其间曾因感冒来求诊,但胃病不复发。(《中医临床廿五年》)
一位基层医生的喜报
罗女,48岁,江西樟树人,2022年7月8日初诊。间断性胃脘胀满10余年,不能进食米饭5月余。2022年1月,3月,5月份因体力不支分别在市人民医院住院三次,胃镜示;胆
汁反流性胃炎。6月份在南昌一附院诊断抑郁症。身高1.68米,体重从病前的110斤降至现在的79斤,身体羸瘦,步态不稳,其母搀扶而诊。处方黄连汤:黄连5克,姜半夏15克,干姜6克,党参12克,红枣20克,桂枝6克,肉桂10克,炙甘草10克。服用不到一月,各种不适均消失,体重增至90斤,精神状态很好,可做家务,赠送锦旗以表感谢。
经典方证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如一幅简笔画,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呕吐而不得上腹部难受无法进食极度痛苦的人。
苦辛法--一种黄连的配伍法
黄连苦降泄热,“后世治呕用黄连,其效最捷”(清代兰经疏证》)
肉桂辛通止痛除烦:心腹冷痛、烦躁欲死干姜辛开止利止唾:下利、吐血、唾液多。半夏辛燥止呕化痰:恶心呕吐、咽喉异物感“辛以开之,苦以降之”。(《临证指南医案》)
后世苦辛相配的方剂
黄连苏叶(连苏饮)
“治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湿热病篇》)
黄连吴萸(左金丸)“治肝经火郁,吞吐酸水”(《丹溪心法》)
黄连附子(连附六一汤)“治胃脘痛”(《医学正传》)
黄连木香(香连丸)“治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兵部手集方》)
2、“腹中痛”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腹中痛”:脐腹部的疼痛,特别是少腹部的冷痛,阵发性的绞痛,压痛较轻,喜热敷。
肉桂“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唐 甄权《药性论》)
提示黄连汤能止脐腹痛,通阳气的功效。
肉桂证:少腹痛
黄连汤:“伤寒,……腹中痛,欲呕吐者”小建中汤“腹中急痛”
桂枝加桂汤: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桃核承气汤:“少腹急结”
肾气丸:“少腹拘急”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少腹弦急”
温经汤“少腹里急”
上方均有桂,均主腹痛,特别是少腹痛。
“下部腹痛,非桂不能除”(元王好古《珍珠囊》)
“腹中痛”的延伸小便无力、尿失禁、尿频;
阳痿、早泄、遗精;痛经、月经稀发或闭经等。
黄连汤能治疗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及生殖系统疾病。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麦芽的妙用 赵阳
生麦芽性平,能疏肝,可以说是一味非常好的疏肝之品。生麦芽疏肝之用,任何人均可。"故凡遇"肝郁"的患者,张氏喜欢用生麦芽,而不用柴胡。"故凡芽者,皆可疏肝理气,如生麦芽、生谷芽、稻芽等。生麦芽能疏肝,其性平,无寒热之偏,比较适合肝病患者长期调养之用。 -
流注痰核鹤膝风区别及中医治疗 崔国宁
而流注往往是多发性、转移性的脓肿,初起症状相对隐匿,部位较深在肌肉之中。(四)中医治疗1.内治法初期:宜清热解毒,和营通络。若痰核较大,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切除:但术后需注意防止感染,调理体质,以防复发。 -
伤寒论中酒的应用 崔国宁
在《伤寒论》中,清酒常被用作药物的辅助剂,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在《伤寒论》中,苦酒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等病症。在《伤寒论》中,一些方剂中加入酒,能够引导药物上行至头部或上焦,治疗相应的病症。对于酒精过敏、肝脏疾病等患者,应避免使用酒作为辅助治疗。 -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 高帆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先天不足等因素有关。患者王某,女,45岁,胃脘胀满疼痛、嗳气频繁2年余,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用药规律研究 崔国宁
对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挥中医药在该领域的优势。 -
中医治疗痈疡病的临床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痈疡病的临床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应掌握痈疡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灵活运用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补益等药物, -
中医促进儿童生长调理的理论与实践 崔国宁
六、结论中医在促进婴幼儿及儿童生长调理方面有着系统的理论、多样的方法和确切的疗效。 -
治疗寒热错杂病证之方剂的对比研究 崔国宁
麻黄升麻汤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方剂之一,通过与其他治疗寒热错杂病症方剂进行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各方剂的特点、优势及适用范围。六、结论麻黄升麻汤与半夏泻心汤、乌梅丸、黄连汤等方剂在治疗寒热错杂病症方面有相同的理念,即寒热并用。 -
《伤寒论》中芍药的原文及用药规律分析 崔国宁
通过对《伤寒论》中芍药的原文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芍药的功效及在方剂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名中医黄水源治疗血尿的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名中医黄水源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独到的治疗血尿的用药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六、黄水源治疗血尿的医案分析医案一:下焦湿热型血尿患者李某,男,35岁。守方加减治疗3个月,血尿基本消失,其他症状明显好转。
最新文章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大便不通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相关方剂的收集、整理,分析其中药物的类别、性味归经、用药频次等方面,总结其用药规律。-枳实和厚朴的高频次使用表明理气药在治疗大便不通中的关键作用。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诸淋的用药规 崔国宁
《太平圣惠方》是北宋时期的一部大型方书,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治疗淋证的方剂。
-
人参败毒散各家学说 黄阁
人参败毒散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个时方。外感风寒兼有少阳郁证,或外感四时疫病、下痢可用人参败毒散。又有《医学正传》明·虞抟于人参败毒散中加荆芥、防风为荆防败毒散。因防风价格昂贵,而多用人参败毒散。新冠之时用人参败毒散治疗数人,颇有见效。
-
了凡四训的理论指导思想对中医方剂学开方的启示 崔国宁
"改过之法"是《了凡四训》中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方剂组成和用药原则方面,《了凡四训》的思想也能带来启示。此外,《了凡四训》所提倡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中医方剂学的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也具有重要意义。
-
中医方剂的辛开苦降法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潜在关联 崔国宁
进一步分析,辛开苦降法中的药物作用机制也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进行一定的解释。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中医方剂的辛开苦降法与热力学第一定律之间的关联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
中医总是让忌嘴,意义何在! 李娟
但大家的观念好相似:比如感冒了要补充Vc,或者感冒了不补一补,身体岂不是更虚?是的,初感冒可以适当补充Vc。)综上,中医让忌嘴的意义,就是:早日康复,且不留后患。
-
升麻鳖甲汤治各种疑难杂症的皮肤病 韦毓安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此段指出,升麻鳖甲汤是治疗阴阳毒的主要方剂。这都与升麻鳖甲汤治疗的阴阳毒的病机相符。综上所述,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的运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免疫有关的皮肤病,另一类则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
-
颈型颈椎病→葛根汤 韦毓安
对于感受风寒,这种肩颈部经脉拘急,用葛根汤,效果非常好。
-
运气理论讨论最近这段时间的气候及体质情况 曹雪盼
所以初之气的气温低,寒冷时有雨水,气候以寒湿为主,升温较慢。基于这种气候的变化,依照天人相应的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出此时人体的体质和变化。在整体的治疗方面个人感觉应该结合温病和伤寒两者,在解表时不伤阴,清热又不损阳最佳,单一的辛温解表和辛凉散表都差强人意。
-
“伤仲永”之大承气汤 郭文龙
现在“回阳救逆”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后世很多医家们的发扬光大,而大承气汤却没有得到现代中医师们重视,在这里阐述一下个人的几个观点。
腹痛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