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芍药的原文及用药规律分析
一、引言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著作,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芍药在《伤寒论》中被广泛应用,其用药规律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伤寒论》中芍药的原文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芍药的功效及在方剂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二、《伤寒论》中芍药的原文
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方后注云:“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其中芍药三两,与桂枝、生姜、大枣、甘草、葛根配伍,用于治疗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
2.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此处明确指出在特定情况下需去芍药,体现了芍药在方剂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适应证。
3.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说明在太阴病且胃气弱的情况下,使用大黄、芍药应谨慎减量。
4.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桂枝汤中亦有芍药三两,与桂枝、生姜、大枣、甘草配伍,用于表证未解且里虚不甚的情况。
三、芍药的功效
1. 养血和营
- 在桂枝汤等方剂中,芍药与桂枝配伍,一收一散,调和营卫。芍药养血和营,使营血充足,以助卫气的运行。
- 对于气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芍药可起到养血的作用。
2. 缓急止痛
- 对于腹痛、四肢挛急疼痛等症状,芍药有较好的缓急止痛作用。如小建中汤中,芍药与饴糖、桂枝等配伍,用于治疗中焦虚寒所致的腹中拘急疼痛。
- 在《伤寒论》中,芍药常与甘草配伍,即芍药甘草汤,可增强缓急止痛的功效。
3. 平肝潜阳
- 芍药可平抑肝阳,对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四、用药规律分析
1. 配伍规律
- 与桂枝配伍:芍药与桂枝一阴一阳,桂枝辛温发散,解肌发表;芍药酸苦微寒,养血和营。二者配伍,调和营卫,用于治疗太阳病表虚证。
- 与甘草配伍:芍药与甘草配伍,即芍药甘草汤,可增强缓急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腹痛、四肢挛急疼痛等。
- 与大黄配伍:在一些方剂中,芍药与大黄配伍,可起到泻热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在太阴病胃气弱时应慎用。
2. 用量规律
- 在《伤寒论》中,芍药的用量多为三两。但在不同的方剂中,根据病情的轻重和配伍的需要,芍药的用量也会有所变化。
- 如在桂枝加芍药汤中,芍药的用量为六两,用于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加大芍药的用量,增强了其缓急止痛、养血和营的作用。
3.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芍药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表虚证、太阴病、腹痛、四肢挛急疼痛等病症。其养血和营、缓急止痛的功效在这些病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禁忌证:在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去芍药;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在太阴病且胃气弱,易动者,使用大黄、芍药应减之。这些情况表明,芍药在特定的病情下有其禁忌证,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五、结论
《伤寒论》中芍药的应用广泛,其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对芍药的原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芍药的功效、配伍规律、用量规律以及适应证与禁忌证。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运用芍药,以发挥其最大的治疗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芍药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中医促进儿童生长调理的理论与实践 崔国宁
六、结论中医在促进婴幼儿及儿童生长调理方面有着系统的理论、多样的方法和确切的疗效。 -
治疗寒热错杂病证之方剂的对比研究 崔国宁
麻黄升麻汤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方剂之一,通过与其他治疗寒热错杂病症方剂进行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各方剂的特点、优势及适用范围。六、结论麻黄升麻汤与半夏泻心汤、乌梅丸、黄连汤等方剂在治疗寒热错杂病症方面有相同的理念,即寒热并用。 -
《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研究 崔国宁
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是一味常用的药物,具有多种功效和用法。本文将对《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桂枝的条文进行梳理,分析桂枝的用法变化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
从《医纲总枢》中体会伤寒六经传变规律 崔国宁
《医纲总枢》中强调了正气在循经传中的重要作用。《医纲总枢》中认为,体质虚弱的患者,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病邪容易突破经络的正常传变规律,从而发生越经传。《医纲总枢》中强调了医生在治疗伤寒病时,必须准确辨证,合理用药,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
程门雪临床用药规律总结分析 崔国宁
深入研究程门雪的临床用药规律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程门雪对疾病的认识、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具体用药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 -
毛进军治疗血尿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深入研究其治疗血尿的临床用药经验,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治疗血尿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毛进军医生在治疗脾肾亏虚所致的血尿时,常重用山药。六、毛进军治疗血尿的医案分析医案一:患者王某,男,45岁。 -
近贤曹颖甫治疗血尿的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深入研究曹颖甫治疗血尿的临床用药经验,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医治疗血尿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曹颖甫在治疗血尿时,常以小蓟为君药。六、曹颖甫治疗血尿的医案分析医案一:患者王某,男,35岁。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医家对虚劳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现代临床治疗虚劳提供参考。 -
清代医学家陈士铎临床用药经验及用药规律 崔国宁
深入研究陈士铎的临床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传统医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李东垣的阴火论 崔国宁
总之,李东垣的阴火论强调了脾胃气虚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因脾胃虚弱而产生的各种病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最新文章
-
升麻鳖甲汤治各种疑难杂症的皮肤病 韦毓安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此段指出,升麻鳖甲汤是治疗阴阳毒的主要方剂。这都与升麻鳖甲汤治疗的阴阳毒的病机相符。综上所述,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的运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免疫有关的皮肤病,另一类则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
-
养肝补肾生发乌发 韦毓安
是故,肝血充足,肝气才能随着春气把体内的气血生发出来。若是肝血不足,肝气无以生发,头发又怎么会好?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肾主藏精。
-
少阳传太阴之“痞” 郭文龙
而在传变过程中导致“痞证”的出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少阳病入太阴病转化过程中间状态的临床表现,阴阳进退则往来寒热,阴阳转变则上热下寒。“痞证”的病变部位在心下,心下位于中焦,人体中焦胃气正是对阴阳、气血、水火、气机的升降斡旋调整进而达到平衡状态。
-
升阳散火汤治郁而化火 李文选
因母病愁思不解,郁而生病。其人面容消癯、面颊色赤、舌红而少苔、脉弦赉赉此乃肝郁化火,血虚不柔所致,又屡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清阳不能升发,而阴火反乘上位。又以参苓白术散三剂善后,病愈#刘渡舟医案#升阳散火汤#学习打卡#郁而化火#
-
关于伤寒论太阳病及太阳病变条文梳理 李格铬
-
保护心脏的小良方 韦毓安
我们来聊一聊心脏的问题。桂枝甘草汤:桂枝12克,炙甘草6克桂枝色红,实际上是偏橙色,红色也好,橙色也罢,都属于暖色调,和心脏热情洋溢的性格是比较合得来的。总之,大家记住了,桂枝甘草汤可以为心脏保驾护航。
-
药性赋2 曹雪盼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详论药性,平和惟在。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紫河车补血,大枣和药性以开脾。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
七个方症,辩治耳鸣。 韦毓安
并且先有大便硬,而后有耳鸣等一系列症状出现,舌红,苔黄,脉弦细数。4月11日复诊:服三剂大便畅,五剂耳鸣已,血压下降,鼻衄少。服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生地炭栀子一月,带亲属诊病时告知血压也正常,耳鸣未复发。
-
一个方四味药能打通各种瘀血,预防心梗、脑梗。 韦毓安
瘀血堵塞的,有一个四味药的小方子,由三七、西洋参、丹参、天麻组成,活血化瘀,疏通血管,效果非常好。三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只不过活血的作用更大一些。四味药可以及时地帮你把瘀血化掉,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
卫分证的邹议 曹雪盼
另一方面发现在临床中,很少见纯粹的伤寒太阳表证或者卫分证,更多的患者见恶寒发热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的,我们更多考虑用辛味辛平的药物来疏风透邪即可。
学习了
学习
学习了
学习学习
学习了
学习
感谢分享学习
学习了
学习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