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2022.04.20 18阅读 评论数 0 0

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中医病因学的最基本宗旨。“正气存内”只是从“人事”的一个角度来说防病养生,所以必然有其局限。天既是人的生态环境,又与人体内的正邪同气相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邪有人体内生之邪,有疫戾之气,更有天时阴阳之异位。《四气调神大论》言:“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根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故正气的有无虽然重要,但与“阴阳四时”是“从”是“逆”更不容忽视。有时正气虽然不足,若能“避”邪也可以不病。

中医八纲辨证之虚与实,即以邪、正而言将病证分为两大类:虚为正气虚,实为邪气实。虚证是正气虚时“邪乘虚入”,“窃害中和,谓之贼风”。《素问·上古天真论》对于这种“虚邪贼风”,强调“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首先说了“避之有时”,只讲后面的“精神内守”就片面了。而且实证也未必是以正气虚为先决条件;不管正气是否存内,只要邪气是实的,都有可能致病,也就是说“正气存内,邪亦可干”。此时,不是扶正为先,而是首先“避之”,若未能避防邪气,则直接驱邪为要。

《内经》时代的医家也看到了“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特殊性,虽还没有将此“五疫”之邪与“虚邪贼风”之邪完全区别开。但是仍强调要“避其毒气”,而不仅仅是致力于扶助正气。“避之有时”与“正气存内”是“邪不可干”的双重保障。例如天花是一种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内经》时代正气存内的壮士因之而亡者也可能不在少数。“避其毒气”应是当时的医家从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内经》之后的医家若是没有发明种痘防天花,不知还会有多少人死于此种烈性病。痘苗可以说就是毒邪虽已干扰了机体正气,致病但未致死,反而化敌为友成为无毒而有御邪功能的“御邪之气”。《内经》时代医家因时代局限,只知“避”,而没有发明疫苗之类“御邪之气”故而对于“疫戾”防不胜防,今人当然不应苛求。但是忽视了古人“避邪”的教导,一味追求“正气存内”也有失偏颇。

到了明代,与时俱进的医家吴有性,根据当时疫病流行及其诊治实践所作的《温疫论》,认为惟天地间另有一种厉气,亦名戾气;以“此气之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的先进思想,创新治疗方法。在西方关于病原微生物的学说传入我国之前,能将具有病原微生物本质的邪气与一般由于“失时”而产生的虚邪区别开,实为中医病因学之一大进步。吴氏之说虽非精纯,但其未受西方微生物致病说影响而独立的创见,却是永留医史的。清初温病学家戴天章说“至又可先生贯串古今,融以心得,著时行瘟疫一论,真可谓独辟鸿蒙,揭日月于中天矣”。创三焦温病说的吴鞠通也说,吴又可“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当代著名医家任应秋先生在《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中说吴有性,“创立温疫学说,给温疫病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纲领,不仅对当时的广大群众起到了救死扶伤的作用,而且对祖国医学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充实”。“其‘邪由口鼻而入’的论点亦给后来的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以一定的启发”。吴有性的戾气说本身首先来源于并受检验于明末及其以后的温病学派医家的实践,因而被中医学家所广泛采纳,成为中医传统理论的一部分。吴又可基于亲身的实践对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于《内经》的最好继承,而且是值得当代中医学习和发扬的。

时下某些医家只强调《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而忽视了《内经》“避”邪说和后世中医学家关于“疫戾”的认识及著述,致使对于虚证的“养生治未病”与实证的“防疫治未病”相混淆,这也给中医临床造成误导,而且与事实脱节。如近年流行的多数烈性传染病,往往是中青年体壮之人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这正是对于“正气存内,邪亦可干”的最好证明。古有“虚弱延年,精壮暴死”之说,亦有其一定道理;体壮之人对于实邪的反应性较强,有时反而症状较重,其实是“逆”的一种表现。所以正气的强弱与疾病的重笃未必一定负相关,多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的用药经验总结包括辨证施治、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

  • 痛经小记 张宝华

    若肝肾亏损,则疏泄与封藏失职,导致胞宫内的经血运行紊乱,从而引起痛经。

  • 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谢江强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忌服用膏方,以免造成气血失调。

  • 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 谢江强

    产后发生慢性盆腔炎很多。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郎女士刚坐完月子后的三个月之内,腰部酸痛一直反复出现,白带量特别多,质地清稀,也没有臭味,西医大夫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每2日清洗一次即可。

  • 浅谈腰三横突综合征 崔乐

    首先,腰肌劳损是对腰部肌肉状态的病理性描述,对疼痛的具体部位仅限于腰部,特别是哪块肌肉、损伤程度等都没有明确说明。治疗结束后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需要避免久坐及长时间弯腰,还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等外界刺激。

  • 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 崔乐

    桂枝加葛根汤由葛根、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痛拘急,不能自如俯仰。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构成。

  • 诊余随笔 张宝华

    说句实在的,其实我只看过一遍《孟子》,想来也是自己愚钝,只是喜欢古人朴素的思想蕴含莫大的智慧而心向往之。读《孟子》,和他老人家“闲聊”甚觉镜花水月一般,我在游园观花,他在反身而诚,强恕而行求近于仁,天壤之别,真真是梦里游园,园主随其客欲耳。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李华歆

    ——扬格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 经方思维,是中医最厉害的武器。 姚金虎

    越用经方,越觉得经方的好用难以言表,仲景的条文描述仿佛情景再现一般。较之于药理为主,中药点缀,辨症纷繁的现代中医来说,这确实是异类。但是中医要传承的精华不就是这些辨证思维吗?

  • 桂枝加黄芪汤 李华歆

    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