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治疗慢性肝炎经验

2021.11.05 413阅读 评论数 0 0
岳老认为,治疗肝炎,应本着肝炎病程中主症出现的先后、轻重、缓急,择以效方。
简而言之,在邪盛时,则以祛邪为主。祛邪于体外,所取之路,就其近便之处,因势而利导之;邪在表未实则汗之,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叶天士甘露消毒丹;在里己实则下之,如茵陈蒿汤;湿热交缠,则从便而利之;湿重者则取燥多于清法,如茵陈五苓散;热重者则取清多于燥法,如茵陈五苓散加桅柏伐木丸:若邪尚未衰,正气渐虚,则祛邪兼以扶正,方药采取祛湿而兼温脾补气;至于体气虚甚之时,抗病之力已微,则虽有邪,先宜扶正,故只取理中等方,仅益以茵陈祛湿。简而言之,初期邪盛而正不虚,祛邪即扶正;中期邪正交争,邪尚盛而正将不支,则祛邪兼以扶正;末期正衰不能敌邪,则扶正即祛邪。至于救逆,亦宜遵从这些普遍规律。但也有寒热夹杂,阴阳错综,虚实混淆之非单纯症象者,则方药亦宜错综变化,随机制宜。
典型病案
例1:患者,男,40岁,1963年12月24日入院。精神疲乏,食欲减退12天,眼黄7天。
病初头晕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厌油,上腹闷胀,继则尿色深黄如浓茶状,最近7天发现身目俱黄,舌干口苦,不欲饮食,大便秘结,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BP120/80mmHg,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上肝界起自右侧第6肋间,下介于右肋下l0cm.、剑突下3cm可以触及,中等硬度,明显叩触痛,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56.8μmol/L(9.7mg/dl),直接胆红素100μmol/L(5.9mg/dl),谷丙转氨酶4160U/L。
入院后中医诊视:脉弦结,湿热内阻,气机不畅;口干苦而不欲饮,尿黄赤,大便秘结,为阳黄热重之象。
取苦寒泄热,淡渗利湿法,用茵陈蒿汤加陈皮、枳壳、厚朴、茯苓、滑石,服3剂后,大便仍干燥不行,苔黄脉数,乃改用茵陈蒿汤合桅子柏皮汤,3剂后,大便转稀,饮食增加,舌净,脉数亦减。又用茵陈五苓散以通阳利湿,3剂后,总胆红素下降至71.8μmol/L(4.25mg/dl),谷丙转氨酶降至2000U/L左右。继续服用原方1个月,胆红素定量始终波动在34.2—51.3tμmol/L(2--3mg/dl),未继续下降,谷丙转氨酶降至400U/L左右。住院已达40天,仍眼目微黄,身微刺痒,脉沉数,舌苔薄黄,乃肝胆湿热未清。用龙胆泻肝汤清泄之,5剂后身痒虽除,却见恶心纳减,上腹不适,舌苔薄白,脉弦,因服苦寒药而伤胃腑,改用平胃剂缓图之,以一味茅根煎汤内服代茶。1周后黄疸仍未见退,食纳不旺,黄疸仅略见下降,胆红素减至25.7--34.2μmol/L(1.5--2.0mg/dl),谷丙转氨酶300U/L。因脉弦,虑其肝邪未净而立通络活瘀法,方用醋柴胡、当归身、太子参、瓦楞子、橘叶、炙鳖甲、杭芍、郁金、丝瓜络、桔梗、陈皮、木香,1周后,黄疸终于全消,胆红素定量降至正常范畴。但谷丙转氨酶仍200U/L。因患者素有失眠症,夜寐易惊,舌苔薄白,舌尖略红,脉象两关浮大,沉取略数,血压最近又上升至140/100mmHg。因而认为必须从杂病入手,不应胶执于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上,于是以《普济本事方》真珠母丸加减:真珠母、石决明、生龙齿、龙胆草、白蒺藜、青葙子、首乌藤、合欢皮、石菖蒲、茯神。1周后,不仅睡眠好转,谷丙转氨酶亦降至正常范围,符合临床治愈标准,于1964年3月12日出院。
例2:患者,男,45岁,军人。1958年8月起,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大便每日2--4次,呈稀糊状,腹胀多矢气,曾在长春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肝炎,治疗10个月出院。此后因病情反复发作,5年内先后4次住院,每次均有明显肠胃症状。
1964年1月住入本院,8月7日会诊,经治医师认为:肝功能谷丙转氨酶略高,150—180U,其他项目均在正常范围内,惟消化道症状明显,8个月来多次应用胃舒平、消胀灵、薄荷脑、次碳酸铋、黄连素、酵母、四环素等健胃、消胀、止泻与制菌剂治疗,终未收效。
现仍食欲不振,口微苦,食后胃脘满闷腹胀,干噫食臭,午后脘部胀甚,矢气不畅,甚则烦闷懒惫,不欲室外活动,睡眠不佳,每夜3--4小时,少至2小时,肝区时痛。
望其体形矮胖,舌苔白润微黄,脉沉而有力,右关略虚,为寒热夹杂,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的慢性胃肠功能失调病证,取用仲景半夏泻心汤,方用:党参9g,清半夏9g,干姜4.5g,黄芩9g,黄连3g,大枣4枚(擘)。以水500m1煎至300m1,去滓再煎取200m1,早晚分服,每日1剂。
药后诸症逐渐减轻,服至40余剂时,食欲增进,腹胀有时只轻微发作。精力较前充沛,大便基本成形,肝区疼痛基本消失,睡眠增加。
1965年2月5日再次复诊时,前症复作,仍处半夏泻心汤,10余剂后,效验不著,改服附子理中汤,7剂后,诸症不但不减,反心下胀闷加剧,大便次数增多。复又用半夏泻心汤加茯苓,20余剂,获得显效。后来大便不实次数增多及心下痞满,服用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诸症平复。
本例为肝炎所致肠胃功能失调,此次住院以来,虽曾反复且较长时间应用西药治疗,均未获得满意效果,中药治疗后,短期内即症状基本消失,反应中药对调整肠胃机能有一定作用,惟诊断治疗必须丝丝入扣。前期措施可谓得当,后期之治,初服泻心10余剂不效,认为以往长期应用芩连之苦寒,阳明之邪热已清,惟余太阴虚寒,忽略了心下属胃,与口苦胀闷为胃邪犹在之征,径用附子理中,适助其热,致病情加剧,后改用泻心,又奏卓效。二方之治,一在脾,一在胃,一在温中补虚,一在和解寒热,应用时当注意。

例3:患者,男,29岁,1964年1月24日初诊。患慢性肝炎6年,两胁间歇性疼痛,大腹胀满,纳食乏味,嗳气频频,肠鸣矢气,大便溏薄,每日2次或隔日1行,曾先后5次住院,疗效不佳。
诊得六脉虚迟无力,舌胖大,苔腻而浮,缘起病于早年饥饱劳役,脾胃升降失职,健运无权,恰与《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之证相符,予:法半夏9g,萸炒连3g,枯黄芩9g,干姜片6g,炙甘草6g,潞党参9g,大枣(擘)4枚。二诊:前方日服1剂,1个月来纳差、肠鸣、矢气等症状已大为减轻,但仍有腹胀胁痛,舌脉同前,拟以《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治:厚朴9g,生姜6g,半夏6g,党参9g,炙甘草6g.三诊:又服药20剂,腹胀大减,基本消失,除胁有隐痛之外余症均除,脉象较前有力,精神充沛,出院,嘱其再服一段时间半夏泻心汤及补中益气丸为善后调理。
本例慢性肝炎的治疗,亦与一般常法不同,患者断续病程6年,见腹胀纳差、肠鸣便溏、六脉虚迟无力、舌胖大等症,虽有胁痛,按疏肝理气法用柴胡疏肝散不效,即说明乃肝胃不和,应先用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法”为治。服药月余,纳差、嗳气、肠鸣等症大为好转,然腹胀不效,六脉如前,则说明脾阳衰惫转甚。病程达6年之久,具有明显脾阳虚衰,顽固性“腹胀”,六脉虚迟无力。病因虽异,其证候相同,故改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之后,服20余剂即进一步获得明显效果。
例4:患者,男,41岁,1974年3月10日来诊。1970年6月14日经某医院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40U/L,肝肋下1.5cm,质软。诊断为“肝炎”。连服中西药2个月余,8月复查,谷丙转氨酶400U/L以上。医生嘱绝对禁止活动,服中药多剂无效。
1973年春(具体时间不样)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00U/L不降。1973年10月肝扫描,怀疑初期肝硬化,在长期治疗中,医生因舌苔黄白,认为是湿热久郁,频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剂,1年内服中药达千余剂之多,未获显效。1974年3月9日检查,谷丙转氨酶480U/L。诊其脉左寸关沉紧,舌嫩红有纵横小裂纹,有时渗出稀血水,牙跟亦出少量血,服破血药时更甚,肝脏。自幼有手抖唇颤宿疾。
清化治法既不效,且有不良反应,主要矛盾己形成,血虚欲脱,气馁无权之候,应以补血益气剂治之。投以东垣圣愈汤:当归15g,白芍12g,川芎6g,熟地黄15g,黄芪15g,党参9g。4月25日二诊:脉左关弦细,弦为阴脉,细则血虚,舌嫩红稍好,仍有裂纹,牙眼尚有血,口干,肝仍大。检查:谷丙转氨酶为170U/L。患者4年以来,首次肝功能好转。仍予原方加丹参以助四物活血祛瘀生新。并每日服大黄庶虫丸1丸(分2次服下)。7月10日三诊:服前方50余剂,除手抖唇颤痼疾外,症状均减轻,检查肝功能已完全正常,精神旺盛。因左关脉仍稍弦,舌裂处有时出血,仍日服大黄庶虫丸1丸,继续观察。
慢性肝炎病的治法一般多采取清热利湿化瘀为主,在初、中期是有效的,若病程过长,甚至3--5年不愈,并有肝硬化倾向者,则应考虑是否久服攻利克伐之剂而有伤气血、损及阴阳的不良反应。在脘闷胁痛(多刺痛)等瘀滞症状与肝功能不正常时,亦应顾及是无力康复,或正虚似邪,宜慎重投药。若果有虚象,则用四物养血,相应加入它药,可以消除症状,恢复肝功能。


——《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13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视角下的支原体性咳嗽 张宝华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支原体咳嗽应以宣肺止咳、解表散邪为原则,以达到疏风散寒、清热化痰、利湿排痰的目的。

  • 洞中人 陈鹏

    文/陈医生玻璃的后面是你诱人的身体可是你我之间隔了半步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偶尔抬头想起远方的你光阴飞梭月亮圆了,又圆我学不会肝肠寸断只有喝酒梦中我在一个洞中打坐那里泉水叮咚灵气充足寸寸皆是你

  • 肝郁兼痰浊阻滞证治疗一例 蔡根深

    腰部不适,眠可,纳少,大便尚可。方药:黄芪15g茯苓12g白芍15g法半夏20g厚朴12g陈皮12g射干10g淡豆豉15g杏仁10g枳实10g苏子10g焦山栀12g桑叶20g神曲12g竹茹15g炙甘草6g,7剂。

  • 麻黄附子甘草汤 李华歆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组成!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你在吃饭的时候,饭也在吃你 陈鹏

  • 理中丸 李华歆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理中丸的组成其实很简单,甘草、干姜温里阳,白术补土祛湿,人参大补元气。这里说的理中丸是以丸剂出现,而仲景明确告诉我们丸药的力量不足汤剂,而其加减法非常值得玩味!

  • 我心中的黄耆 张宝华

    黄耆,常用的中草药,再寻常不过了。别说医者,就是寻常百姓都晓得它的大名,明它的功用。黄耆,味甘,性微温。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

  •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枚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腰扭伤后腰痛 张宝华

    孙某某,男,72岁。二诊:“药后当天即觉腰部舒适,疼痛缓解”。

  • 甘草汤 李华歆

    ——别林斯基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甘草汤。今天以“甘草汤”为例为大家作以说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