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腹诊剑突肿痛的病机与辨证

2021.10.31 1228阅读 评论数 2 14
   腹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四诊在胸腹部的特殊运用。与中医四诊相比,腹诊具有客观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运用腹诊进行辅助诊断,可以补充中医四诊的不足,故而,一直深受中医临床工作者特别是经方学家的喜爱。“剑突肿痛”西医常称为“剑突综合征”,是胸骨剑突软骨组织增生及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性病变所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所探讨的“剑突肿痛”主要是指在腹诊时,触及剑突部位或肿或痛或肿痛兼而有之的不适反应。该症是腹诊的不典型表现之一,因而常被忽略。

剑突沟通任督,调和阴阳

剑突位于腹部正中线上,为任脉循行所经之处,故其联通任脉。剑突其下方为鸠尾穴,鸠尾为任脉之络穴,络者通两经,故而鸠尾可以沟通任督二脉。位于鸠尾穴之上的剑突,因而其具有调和上下,通调任督,调和阴阳的功用。

经络具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主病症候,如《素问·骨空论》所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脉经·平奇经八脉病》:“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医学入门·总看三部脉法》:“主胸中有寒,妇人瘕疝绝产”。因此,当腹诊触及剑突肿痛时,可以反映任督脉及其循行路线上的病变。例如月经病、乳腺病、带下病、前列腺炎、阳痿早泄、颈腰腿痛等。

经络亦有“问其所病,索之于经”的诊断作用。如《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女子冲任气虚,经络不和,其血应至而未至,未至而先至,或续或断,或多或少,血色有异,是月水不调之证也” 。故腹诊触及剑突部肿痛,实证可以反映冠心病、结肠炎、胃病等腹部病变;虚证可以反映皮炎、荨麻疹、黄褐斑、月经病等病症。

剑突调理升降,斡旋气机

剑突上接心胸、下及脘腹,上连膻中、下达中脘、中通鸠尾,是上中二焦气机交通的要道。膻中位于胸中,为八会穴之气会、四海之气海、心包之募穴,是宗气所聚之所、心主所居之宫,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枢·胀论》所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膻中穴具有宽胸行气,活血通络的作用,善于治疗心肺系病症和诸气机失调导致的病证。中脘位于脐上4寸,是为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与任脉之交会穴,有疏利中焦气机、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的功效,善治腑病,是治疗一切脾胃之疾和慢性病之要穴。鸠尾是任脉上位于胸腹交接处的重要腧穴,为膏之原穴,原穴是原气循行所过、留止的特殊穴位,原气是人体生存的原动力,通过三焦的运行输布以营养全身,促进各脏腑功能的实现。此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故而针刺原穴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所以,当腹诊触及该处肿痛时,可反映因全身气机失调、上中二焦气化失司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

剑突纵贯胸腹,横接气街

气街是指经气汇集的通路,具有横贯经络脏腑,纵分头胸腹胫,上下分部,前后相续,以横向为主的分布特点。气街有四,即《灵枢·卫气》所言:“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从中可以看出,通过气街的横向转输,脏腑气血的运行主要是集中在胸腹和背腰的体表部位。所以,经气汇集的气街,是经络“自保”之处,也是邪气聚结之地,亦是邪气消散之路。故而在气街处施治,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拨乱反正,去菀除陈的作用,可以促使逆乱的经气重归经络之中。此即《灵枢·卫气》所述:“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而剑突纵贯胸腹,横接胸腹气街,当腹诊触及该处肿痛时,不仅可以反映脏腑经气运行异常及邪气聚集所致的诸多病症,还可以为临床遣方用针药进行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腹诊是重要的中医诊法,“剑突肿痛”是疾病的一个明显征象,“剑突肿痛”会阻碍经气的升降出入,导致人体气机逆乱、气化失司。在诸多病症中可以见到“剑突肿痛”的腹症,它既是一个诊断的“金钥匙”,也是治疗的“总开关”。根据“以痛为腧”的取穴原则,可在该处进行针灸治疗,但在针刺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型选择进针的安全角度和深度,以保证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管志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慢性膏咽炎和扁桃体炎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慢性咽炎与慢性扁桃体炎1.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慢性咽炎全身症状均不明显,以局部症状为主。一般而言,急性咽炎的全身症状较轻,急性扁桃体炎的全身症状往往较重。急性期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发展成为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2日张某,女,66岁,初诊。阴寒凝结于下,阻遏阳气伸展,则手脚冰凉。今复诊告知口苦消失,余症均未减。2023年10月31日服药后回访,上述症仍未见明显变化,已无信心再服中药。嘱其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少盐少糖,生活作息规律,避风保暖。

  • 硝石矾石散 李华歆

    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硝石矾石散!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烧)上二味,各等分,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 腰疼腿疼方药也行 王晨阳

    上周治疗一个双腿疼的女性患者,73岁,发病有半个月了。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主怒气伤肝,胸腹中积聚,腰脐间瘀血。治腰膝酸痛,麻木),牛膝活血通络,引药下行。可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瘰疬,跌打损伤。后嘱壮腰健肾丸善后。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 郁症非为肝所属 缴秀珍

    综合以上四诊情况对该患者辨证为眩晕之脾肾气虚夹瘀证。方用我科协定处方升阳益智汤为主方,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了合理化裁。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自汗,眩晕,腰痛案 张宝华

    李某,女,68岁。汗出,体倦乏力多年,伴有腰酸痛,下肢怕风,酸胀。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 秋之韵 陈鹏

    秋之韵文/陈鹏医生没有夏日的狂暴也没有冬日的苦寒秋天是一个十分静美的季节不冷不热有点允执阙中的意思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那田野里弯腰的稻梁满山红彤彤的柿子金黄色的小菊花还有那小巧精致的秋海棠秋天像一个穿着麻衣的少妇褪去了小姑娘

  • 遗憾的中秋节 陈鹏

    文/陈鹏医生中秋的月,一个字:圆。苦难的日子,就像树上的树叶一样密密麻麻,数都数不过来,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肉吃,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是灰色的,童年是饥饿的,中秋节是没有月饼的。今夜的月饼也是苦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