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关于黄芪建中汤的几个问题

2021.10.10 271阅读 评论数 2 3
 昨天关于“黄芪建中汤”的文章提到了“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的原因是罹患“虚劳病”患者在病情的进展阶段体内出现了“水饮”,去滋腻的“大枣”加入“茯苓”的目的是使“水饮”得到通利而从小便出!许多朋友又给我留言提出了更多有趣的问题!  问题一:这个“水饮”为什么不是患者开始就有的?而偏偏说是“虚劳病”发展而来?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再重新温习一下“黄芪建中汤”!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黄芪建中汤  黄芪 一两半 桂枝 (去皮) 三两 甘草 (炙)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芍药 六两 生姜 三两 胶饴 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排除例如此处有“错简”等一切因素,我们假使这个条文包含的内容都出自仲景之手的话,我们会发现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逻辑,试问如果这个人体内已经有了能够引发医师注意的“水饮”,即使没出现例如“腹满”等症状之前,我想仲景也会首先发现,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坚持使用“大枣”而忽略“茯苓”呢?而且说到壅滞,我想如果这个人本身就有“水饮”的话,那为什么还要特意去用“小建中汤”呢?“小建中汤”后的“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可是出自仲景之手,而且《金匮要略》中提出了“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本来有“水饮”的患者怎么可能还去用“甜药”呢?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引发“腹满”的“水饮”大概率不是之前出现的,而是“虚劳病”病情加重的一个关键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  理由其实很简单,昨天已经说了“虚劳病”的成因是“因虚致劳”,“虚”是根本问题,补虚的治法是没错呢,而“劳”是表面问题,当然也要得到重视,气血不足引发的“君火不明”,“君火不明”导致了“相火离位”,“相火离位”引发了“水无所制”产生了“痰饮”,而“痰饮”与“相火”互结引发的一系列慢性消耗性且具热证的疾病就是“劳”! 了解这个过程后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仲景开始的时候实际上是先说的“气短胸满者”而后才说的是“腹满者”,因为“水无所致”的轻度表现应该是“水气”,“水气”性质轻所以飘浮至高位引发“气短胸满”,所以仲景用了“生姜”行“水气”,这个用法跟《伤寒论》第157条的“生姜泻心汤”中使用“生姜”的机理如出一辙!  随着病情加重,“相火离位”引发的“釜中无火”,太阴虚寒作湿,湿聚成痰作饮,阻塞中焦,升降失权引发了“腹满”,所以这个时候去了滋腻的“大枣”而加入“茯苓”通利“水饮”从小便出!所以说这个“腹满”其实是症状加重的表现,而之所以用了大量的“甜药”目的更多的在于“缓急”,这个时候的重点在于治冲气的“逆”!   问题二:半夏怎么能补气   这个问题我可以这么解释,气之所以要“补”,那前提是它得“虚”,很明显“半夏”确实不具有补气的作用,那么它怎么补“气”,个人认为这里“气”虚的原因是由于“湿”的阻碍,叶天士也说“湿盛则阳微”,我们说“湿”的性质是粘滞,它的存在好比在高速公路上的设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障碍物,所以行使的汽车只能“龟速”前行,所以我们说这个人看起来像这个人“虚”一样,其实不一定是真“虚”而是“湿”重,所以我们用具有“蠲痰除饮”作用的辛散“半夏”化湿后,气自然而然就得“补”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魏波 资质认证

    有个问题,腹满者去大枣者,加茯苓;对于胶饴来说,是否比大枣更过于滋腻呢?

    2021-10-14 01:01 评论数 1 0
    1. 李华歆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魏波

      好问题,个人觉得糖在这里的作用在于缓里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所以用它来缓病急之势,当然如果患者喝不进去,也可以去掉

      2021-10-14 06:15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十二指肠溃疡案 孙亮

    患者贾某某,男性,52岁,主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加重2月余"于2022年05月11日09时31分由门诊以"1.慢性萎缩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偏头痛"收住我科。西医诊断:1.慢性萎缩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3.偏头痛4.痔疮,热烤

  • 脑漏医案整理 谢江强

    脑漏医案23吴某,女,28岁。继上方巩固调理1个月余。肾气虚,气失固摄之权,脑髓不时泄漏,则为脑漏,鼻流清水样涕,即其兆也。医案24沈某,女,55岁。前后服10剂病已。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标题:助力成长,龙生润和膏——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陈鹏

    文/陈医生标题:助力成长,龙生润和膏——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正文【龙生润和膏,植物精华,药食同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不仅如此,龙生润和膏还特别针对现代孩子的成长需求进行科学配方,让您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赢在起跑线!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 吴春水

    本文刊登于《民族医药报》2023年12月29日第52期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作者/吴春水1.罗布麻降压片方由罗布麻、夏枯草、钩藤、珍珠母、泽泻、菊花、牛膝、山楂组成。用于肾虚肝旺之高血压症。亦用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的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等。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寐浅易醒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13日邹某,女,64岁,初诊。主诉:寐浅易醒5个月现病史:面色少华,精神一般。诉去年在中医外科老医生处就诊,老医生让其服用膏方,后自费四千元购回膏方服用。目前肝功能正常。真阳不潜则寐浅易醒。寐浅易醒好转,时有做梦。

  • 纳呆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18岁主诉饮食不佳一年余,患者平素饮食不佳无胃口,三餐不知饥挑食无精神大便干燥三四天一次费劲无口干口渴无腹胀呕吐眠差不易睡面黄舌淡白苔白腻脉缓辨证:脾胃虚弱辨病:纳呆给予方剂:生白术30g肉苁蓉15g当归12g桃仁10g炒麦芽30g炒谷芽15g焦三仙

  • 贡丸粉丝青菜汤 陈鹏

    陈鹏(文)先在锅里倒入食用油,油热起泡了就可以把葱花和姜丝放进去炒个几秒味道出来赶紧放大白菜。。翻炒几下加入白开水,加入贡丸。。小火慢炖几分钟然后再放点麻油就出锅。出锅后可以再撒点香菜或者是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