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合方应用
六味地黄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方剂,作为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很多非中医专业的朋友们也听说过地黄丸的鼎鼎大名。其实在临床应用中,地黄丸还常与其他方剂合用,来进一步增加其补肝肾的作用。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其中4种经典组合方案——
一、六味合五子丸
[方源]《医学心悟》。
[组成]大熟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茯苓、丹皮、泽泻各三两,枸杞子、菟丝子各四两,五味子、车前子、覆盆子各二两,石斛六两。
[用法]熬膏和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四钱。
[功效]滋阴补肾,生精化气。
[主治]不育证。
[应用要点]
1.主症:婚久不育,精少稀薄,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尺脉无力。
2.病机:肾阴不足,精血亏损。
[方义发微]本方由六味地黄丸与五子丸相合而成。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经典方,可治由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诸症;五子丸是治疗肾虚精化不足的要方,能治疗男子精液稀薄引发的不育。两方相合其妙有二:其一,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之剂,而无温阳之功;五子丸则滋阴的同时有温通肾阳之力,故六味与五子相合,可奏阴阳同补之效,即如程钟龄所言,“补天一之水”,而天一之水内寓真阳。其二,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即为肾阴不足的通用方,其可以治疗因肾阴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证,但其针对性则略显不足,而五子丸生精的专向性则可弥补六味地黄丸此方面之欠缺,又五子丸虽有生精作用,然必以肾阴为前提,六味地黄丸滋阴的作用,为五子丸的生精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参术六味丸
[方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生地黄、山茱萸各三钱,淮山药四钱,丹皮、泽泻各二钱,泡参四钱,白术、茯苓各三钱。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和脾胃,养肝肾。
[主治]经少经闭。
[应用要点]
1.主症:月经量少、闭经,颜面不润,色带淡黄或白,唇燥,两眼乏神;饮食减少;耳鸣头痛,或有潮热,手心发热,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数无力。
2.病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经血无源;或精血不足,虚热内生。
[方义发微]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合四君而成。六味丸补肾填精,助先天以化生精血;四君汤益气健脾,补后天以资生化之源。二方合而用之,补肾健脾,乃治虚之本。同时,补肾与健脾又相互促进,治疗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精血亏乏所致女子月经量少、闭经,或兼阴虚内热者。
三、八味生脉汤
[方源]《杂症会心录》卷上。
[组成]熟地黄五钱,人参一二钱或五七钱,麦冬二钱,山药一钱五分,山茱萸一钱五分,丹皮一钱,茯苓一钱,肉桂五分,泽泻五分,五味子五分,川附子五分。
[用法]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功效]温补肾阳,养阴益气。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
[应用要点]
1.主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眩晕耳鸣,精神萎靡,形寒肢冷,面白或两颧浮红,腰膝酸软,气短乏力,舌淡,尺脉沉细无力或浮散无根。
2.病机:肾精不足,真阳亏虚,甚至阳气浮越欲脱。
[方义发微]本方由八味丸与生脉饮相合而成。中风之证,初期多肝肾阴虚,肝阳化风,病久则阴阳两虚。本方所治,乃真阳衰微,元气欲脱,故用八味丸填肾精,补肾阳,于阴中求阳;合生脉饮,既能补助元气,又能滋阴潜阳固脱。两方相合,温补肾阳,益气养阴,并潜阳固脱。临床应用除中风见本证外,其他如哮喘、水肿等症见肾阳衰微,元气欲脱,亦可用本方治疗。
四、神功八味丸
[方源]《朱氏集验方》卷十引梁国佐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炙附子、熟地黄、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山茱萸。
[用法]以苏子降气汤下八味丸。
[功效]温补肾阳,降气化痰。
[主治]中年妇人气冲心,小腹痛。
[应用要点]
1.主症:咳喘上气,痰多色白,胸闷,面色㿠白,神疲嗜卧,腰膝酸冷,或浮肿少尿,或小便清长,或小腹冷痛,气上冲心,舌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滑,尺脉虚。
2.病机:痰涎壅盛于上,肺失宣降,又肾阳亏虚于下,下焦虚寒,上实下虚。
[方义发微]本方由苏子降气汤合八味丸而成。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兼以温肾,治疗痰涎上壅于肺,而又兼肾阳不足之喘咳短气、痰多胸闷,是以治标为主,而方中温肾之药仅肉桂一味,力量不足。本方合以八味丸,补肾温肾,即针对下焦虚寒,温补肾阳,又能纳气平喘。与苏子降气汤共用,弥补其温肾药物的不足,而成标本兼顾,上下同治之方。原方主治妇人下焦虚寒,气冲心,小腹痛,不纳饮食之证,据其方义,还可用于喘咳上气,胸满痰多,兼腰膝痿弱,浮肿少尿,形寒肢冷,上盛下虚之证。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假寐 陈鹏
假寐文/陈鹏医生2024.8.7我在红尘中假寐又在午夜中独醒江边的紫苏干了又枯在蝈蝈的哀鸣声中独步互相倾诉这世间的不平不爱的人可破情局无情的人可破全局可惜我做不到我企图抱着太阳的双脚却被群星嫌弃斗酒千觞未曾醉人生若梦愁断肠月满桐枝我还是满怀心事曾经的纸灰早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一)高血压波动症 钱开达
善持堂将这种症状定义为高血压波动症。某君男年过半百,去年底来善持堂就诊,主诉眠不安五年近二年来加重,入睡虽快但有早醒,早则子时,晚则寅时,复难再睡。善持堂认为,某君血压升高无家族史多因长期不寐所致,应按高血压波动症来治疗。 -
孩子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 谢江强
我觉得弹钢琴已经成为孩子的噩梦了。肝和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肝气不舒的孩子,脾胃肯定受伤。要想调理好孩子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补养脾胃就要贯穿整个的治疗进程。所以,孩子的整个脊椎,包括两侧的神经发育得不够协调。孩子长大以后,左右脑的发育也不一样了。 -
口苦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男年40余岁,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07月24日初诊以“腹胀伴口苦数月”为主诉求诊!患者述其于数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口苦,时有嗳气,自觉晨起时口苦症状明显,患者曾自用不明药物效果一般,上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求治疗故来诊求治! -
经方实验录张宝华治抑郁症之生逢盛世衣食足,心意弗逆郁郁生。 张宝华
一张姓某,年三十,浑身不适两年余。既往抑郁两年,尿路感染一年余,否认过敏史。时代更迭,环境变换,人之体适境应运而变,抑郁一症与日俱增,常理中事。故而虽显效于一时,若不能心体和合,灵肉抱一,念念动乎意识,既扁鹊仓公之属,亦无计也。 -
#枳椇子的临床应用 崔国宁
枳椇子具有显著的解酒作用,能够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和排出,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首先,枳椇子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掌握,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此外,枳椇子的临床应用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综合治疗疾病,以提高疗效。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子时(胆经当令) 张训景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有胆囊疾病的患者往往在子时容易出现不适症状。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子”在月份中又代表阴历十一月,强调的是用冬天的收藏来养生机。 -
试论中医处方的加法与减法(杨文豪原创) 杨文豪
一般来讲,中医处方过程大体分为:总结归纳患者症状与体征,获取舌苔脉象,有时候还需要参考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得出主要病机得出治疗大体思路选方或自拟方。所以,我自身还是希望能提升我们中医界的整体处方水准,力争为上述那种美好情景的实现添砖加瓦。 -
经方加减治“打嗝伴胸闷汗出2年”案 宗琪
患者:周某某性别:女年龄:65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16日主诉:易隔气伴胸闷2年余。 -
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一例 王健
现在研究生快毕业了,我感谢自己选择的中医之路,每次给患者治疗效果不错时,内心满满的成就感,针灸、中药,都是针对疾病的特征而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临床的疗效关键在于辨清病机,然后用药才能效如桴鼓。
最新文章
-
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 以婊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陈鹏
没本事的人/负能量的人总喜欢指责别人,从别人身上找错误的原因,真正优秀的人都是要三省其身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失眠医案整理5 谢江强
医案83丁某,男,35岁。医案84袁某,女,62岁。以天麻钩藤饮滋水涵木平肝条肝,则神志安、睡眠佳。
-
厥阴病(2) 李华歆
大家此时可能会问小编,说了半天如果说“厥阴”在人体模型是“血脉”,那么“厥阴病”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厥阴病”!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难治性咳嗽一则 宁加银
患者,女,33岁,反复咳嗽不愈,咽痒即咳,每遇冷空气及季节交换则复发,甚则持续三个月,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右寸弱。
-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温某某,男,1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峪口村,2023年6月23日初诊。其实元胡郁金汤在本案中只是善后,真正让疼痛消失无影无踪的是黄帝内针。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经方加减治失眠伴月经1月2次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