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类方2

2023.09.01 205阅读 评论数 0 3
患者遵医嘱服用“小青龙汤”后其症状出现了一些变化:
 2.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
  茯苓 四两 桂枝 四两 甘草 三两 五味子 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患者服用“小青龙汤”后此时“表证”已罢,但是出现了唾痰液且口中干燥(多唾口燥)、手脚异常发冷(手足厥逆)、有股气似乎从小肚子一直往胸部及咽喉冲走(气从小腹少冲胸咽)、手脚麻木(手足痹)、脸部发热好像喝醉酒一样(其面翕热如醉状)、有时气从大腿内侧游走(因复下流阴股)、小便困难(小便难),还总觉得头晕(时复冒)等等,以上症状看上去似乎很复杂,其实如果仔细研究经脉循行后就可以发现以上症状部位其实都是“冲脉”走行(可以参看《内经》)这些症状的出现其实只是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患者用了“小青龙汤”后因为有“麻黄”、“桂枝”的解表后随之引发了“冲气”上冲,因为此时“水饮”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冲气”胁迫“水饮”引发了上述的一系列症状!
  其脉为“寸脉沉,尺脉微”,脉沉为水,寸口为阳气所居,此部见脉沉说明“水饮”较盛,而尺脉为阴气所主,微为阳弱,此时正可以说明体内“水分”不能为“阳气”所致导致泛滥成疾!
  “脉证”结合分析:此时患者服用“小青龙汤”后外证虽然已解,但是由于本身阳气不足,而又用了“麻黄”发动其阳,继而引动“冲气”夹“水饮”上冲后引发了一系列症状,此时如何平复“冲气上冲”才是关键! 仲景告诉我们用“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茯苓”可以主“胸胁逆气”又“利小便”(可参《神农本草经》),可以针对“水饮”进行有效治疗,而“桂枝”可以主“上气结气”(可参《本经》)而平“冲气”又可以配合“茯苓”温化水饮,故二者共用可以达到“利水饮从小便出”、“平冲气使其回归”的作用,再加以“甘草”补中益气,“五味子”主“咳逆上气”(参考《本经》)敛肺降冲,故“水饮”得消,“冲气”的降,而后病愈!而患者服用了方药后症状又有了新的变化:

 3.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
  茯苓 四两 甘草 三两 干姜 三两 细辛 三两 五味子 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患者服用之前的方药后虽然“冲气”得以平复,但是咳嗽反而严重且自觉胸满,这是因为患者体内“水饮”盛大的引发的,因为此时“冲气”已经平复,所以仲景将其去除,而我们从之前分析出该患者体内的“水饮”的形成是与里阳衰弱有关,所以仲景此时特意在方中加入“干姜、细辛”温中去寒,以断“水饮”之根,而仍保留“茯苓”化饮,“五味子”止咳!本以为患者服用该方后症状会消失,未曾想患者症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4.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茯苓 四两 甘草 三两 细辛 二两 干姜 二两 五味子 半升 半夏 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患者服用前方后治疗症状有所改善,咳嗽和胸满已经转好,我们知道如果体内“水饮”消解后患者应该表现为“口渴”,而患者服药后确实出现了短暂的“口渴”症状,本以为这是病愈的表现,而患者反而又重新出现了之前的“冲气”上冲的症状,这确实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下面仲景直接告诉我们具体原因:那是因为用了“干姜、细辛”温里去寒,虽然能有效治疗“水饮”,但是它们的热性较大且都具有辛散之力,所以反而会引动“冲气”再次上冲,而因为“水饮”暂时得消出现的暂时性的“口渴”,很快就被“冲气”引发“水饮”上冲转变为“渴反止”,与此同时,“水饮”继续停留在胸肺处阻塞清阳上升则表现为头晕(冒),“水饮”内停阻塞中焦升降则“呕”,所以这个时候仲景特意减少了“干姜、细辛”的用量(各减少一两),而用在原来方子的基础上加了“半夏”下气、止头眩!(可参《本经》)
  患者服用上述方子后的表现如下:

 5.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茯苓 四两 甘草 三两 五味子 半升 干姜 三两 细辛 三两 半夏 半升 杏仁 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患者服用前方后“水饮”得消而“呕”止,这本来是个好消息,但是患者的皮肤反而出现了水肿的症状,这个时候是“水”停留在皮肤的表现,可以加“麻黄”以发汗解表,但是仲景之前告诉过我们:患者手脚始终并不灵活有些麻木(手足痹),这个是因为血虚引发的,所以不能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如果真的用“麻黄”发汗会引发“亡阳”,导致阳气衰微而“厥”(手足逆冷),所以为了保险期间仲景只在原方加一味“杏仁”利肺气继而消肿!
  服药后患者如果出现:
 6.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茯苓 四两 甘草 三两 五味子 半升 干姜 三两 细辛 三两 半夏 半升 杏仁 半升 大黄 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这是因为患者用了前方之后“水饮”症状仍然存在,皮肤水肿尚且未能消尽,而“干姜、细辛”的热力导致阳明热气上冲其面,所以患者表现为“面热如醉”,此时仲景指导我们在前方加入“大黄”是为了降下阳明,以期治愈!
  
 以上几段条文连续性特别好,也真是十分罕见,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出仲景“药证”思想,如行云流水,让人不禁由衷佩服!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3291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顽固汗证5年余,经方辩治效如神 宗琪

    患者:邵某某(住院患者)性别:女年龄:66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24日主诉及现病史:患者述近5年来出汗明显,以头部,后背,腋窝及腰部最为明显,伴腰痛,双下肢大腿外侧疼痛感,晨起偶有口苦,食后胃部胀满,咽部有痰,夜间下肢抽筋,眠差,夜尿频约4-5次,大便

  • 别让病从口入:为急性肠炎“ 谢江强

    别让病从口入:为急性肠炎“嘘寒问暖”有一次,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说孩子因为几天前吃了很多烤羊肉串,又喝了几瓶饮料,回家后便开始上吐下泻,好几天都过去了,到现在孩子每天仍然要腹泻2至3次。

  • 湿热体质调理 谢江强

    调护指南湿热体质者饮食以清淡为主,可选用金银花、山楂、绿豆、茯苓、红豆、丝瓜、西瓜、薏米、玄参、芹菜、黄瓜、荠菜、芥蓝、竹笋等。家庭百科湿热体质日常护理1.多食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白菜、绿豆、冬瓜、红豆、西瓜等。

  • 产后身痛 谢江强

    产后身痛吴门医派王某,女,28岁。案2产后身痛吴门医派聂某,女,32岁,生育史1-0-2-1。产后畏寒恶风、关节疼痛3年。

  • 腰痛案 张宝华

    案后语:年老阳虚,动而不慎,扭伤腰部,经络不通,故而腰痛,活动不利。

  • 清阳不升一则 曹雪盼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对应在天气上而言相当于:天气在下地气在上,所谓天气为清轻之气为阳有日月星辰能温暖能光明若天气下沉于下则自然界晦暗不明阴沉寒冷。脾胃脾主升清为上焦提供营养与能量胃主降将饮食分解下输大小肠一升一降在中间维持清气和浊阴的位置和秩序。

  • 咳喘治疗体会 谢江强

    咳喘治疗体会张仲景治喘有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等方,这些方子如果稍有辨证错误,就会带来不良反应,所以中医向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喘证很难治疗,咳嗽同样如此。

  • 胸闷气短伴双下肢水肿案。7剂愈。 李高勤

    巩某,女,26岁。新冠阳后心慌气短1年。下午双腿肿6年。分析:1.患者心慌气短有明确诱因,因为感染新冠后出现胸闷气短,且有怕冷,出汗少的情况。双下肢腿肿明显减轻,按压已无明显指头印。

  • 经常心慌?试试这个小方子 唐国庆

    说了这么多,那么为这一类“心慌”的朋友推荐的小方子究竟是什么呢?再回来,那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感到“心慌”而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的这类朋友,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使用“桂枝甘草汤”呢?

  • 胃脘部烧灼伴咽喉不适案。2诊愈。 李高勤

    2023年04月12日就诊。月经:月经前2天多。可做胃镜进一步明确诊断。今日因女儿甲状腺结节问诊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