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

2022.05.12 377阅读 评论数 0 4


门诊经常有患者带着CT片过来问诊。医师:我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类似疾病,西医建议要手术治疗,这病吃中药会好吗?这类患者通常伴有腰酸背痛,臀部腿部后侧有放射样疼痛等症状,平片经常显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椎侧弯等现象。中医疗效显著,现分享我一医案:

张某,女,49岁,2021年7月26日初诊。患腰椎间盘突出病史4年,腰腿痛时轻时重,阴雨天加重,本次因为劳累加重,以右侧从腰部到足跟掣痛。右脉细滑尺弱,左脉细。舌淡苔薄白腻。患者形体肥胖为痰湿之体,阴雨天加重、舌淡苔薄白腻、脉细滑,为阳虚痰湿;劳累后加重,为过劳后筋脉失养。

拟方:独活寄生汤加味。

处方:独活9g,桑寄生30g,炒杜仲30g,川牛膝15g,细辛9g,秦艽15g,茯苓15g,川芎9g,党参20g,甘草9g,桂枝9g,当归12g,川续断15g,白芍20g,天麻9g。以上药14剂,日1剂水煎服2次。

嘱患者尽量休息,不宜过劳。患者服上药14剂,腰腿痛明显好转,开腰痛片和独活寄生丸巩固半个月。

体会:患者久病气血不足,兼有痰湿之体,故治疗必须标本兼顾,不宜单纯驱邪。腰为肾之府,气血不足,须养血通络,故独活寄生汤减去防风、地黄;重用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加炒川断治疗肝肾不足、血脉不利的腰膝酸软;细辛加量,肉桂改为桂枝,起到温阳驱寒作用;天麻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独活寄生汤对于腰椎疾病引起的腰腿痛具有明显疗效。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的都可以据证加减使用。如果是急性发病时间短,去党参、地黄、当归之补益药物,加土元、制没、醋元胡等,活血化瘀止痛。如果是慢性需要加补肝肾、强筋骨之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剑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月经量少中医教你怎么办? 白成振

    月经量少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的现象。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月经量少时,除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滥用药物等。

  • 生姜泻心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综合分析后得知“生姜泻心汤”的应用背景应该是“寒热互结”引发的“水饮内停”!

  • 葛根汤治疗二阳 张新东

    2023.5.23患者,女,60岁新冠第二次感染,开始体温37.0℃,头痛、身胀疼,腰痛,咽痛,偶咳嗽、白痰,乏力;自行口服小柴胡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无效,又继续口服小柴胡+四君子颗粒,体温上升到38.4℃,其他伴随症状加重,无汗、无恶寒等症状。遂微信求助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崔国宁

    同时,中医治疗糖尿病还需要结合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洞中人 陈鹏

    文/陈医生玻璃的后面是你诱人的身体可是你我之间隔了半步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偶尔抬头想起远方的你光阴飞梭月亮圆了,又圆我学不会肝肠寸断只有喝酒梦中我在一个洞中打坐那里泉水叮咚灵气充足寸寸皆是你

  • 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谢江强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忌服用膏方,以免造成气血失调。

  •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典型案例 宗琪

    患者:徐某性别:男年龄:43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31日主诉:腰痛多年,加重4天,自述一吸气时腰痛不适。现病史:患者既往腰痛病史多年,4天前述因受凉诱发腰痛加重,在青岛多家医院就诊,未得明显效果,迟迟不愈。

  • 我心中的黄耆 张宝华

    黄耆,常用的中草药,再寻常不过了。别说医者,就是寻常百姓都晓得它的大名,明它的功用。黄耆,味甘,性微温。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

  • 再论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 姚金虎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这确实很有道理啊。量不仅仅是剂量,也是配伍比例。量是证的体现,也是辨证论治的灵魂。另外有些独特的剂量,比如逍遥散中的薄荷,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中医思维的重要体现,绝不是什么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