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平陈定眩汤

2022.05.31 792阅读 评论数 0 2
无痰不作眩—眩晕医案两则与平陈定眩汤

绍案1

何某,男,83岁。

2010年3月1日 初诊。

主诉:眩晕加重两年余。

病史:眩晕病史很长,十余年前曾因眩晕而昏倒。近两年多来加重,平时头昏,严重时眩晕伴恶心。

不能平躺,一平躺马上就晕,只能侧睡,且早上起床时会头眩,需闭目休息一会儿才能缓解。

患者特别提出,想做白内障手术,但是不能平躺,因此没法做手术。胃纳、大便、睡眠可,口臭口腻,头项无不适。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平日服珍菊降压片。舌淡红苔薄腻,脉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30g,泽泻30g,藿香9g,佩兰9g,7剂。

另,本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但因患者无法平躺而作罢。

2010年3月8日二诊:药后曾有1天头晕消失,但今天头晕又加重,口腻。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30g,泽泻30g,葛根30g,鬼箭羽30g,7剂。

2010年3月22日三诊:上方只服7剂,头晕大减,经常有头目轻松的感觉,仍有口腻。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处方:守3月8日方,加全蝎3g,14剂。

2010年4月12日四诊:四分之三时间头不晕。舌苔薄淡黄,脉沉弦。

处方:守3月22日方,加菊花9g,7剂。

2010年4月26日五诊:服上方后,前12天均安,前天开始又有头晕。舌苔薄白腻,脉弦。

处方:守3月22日方,改葛根90g,14剂。

2010年5月17日六诊:平日头已不晕,且能平躺15分钟。舌苔薄白腻,脉沉弦。

处方:守3月22日方,改葛根90g,加菊花30g,14剂。

2010年5月31日七诊:头不晕,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30g,泽泻30g,葛根90g,鬼箭羽30g,全蝎粉(吞服)3g,蜈蚣粉(吞服)3条,17剂。

2010年6月21日八诊:已能平躺30分钟。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处方:守5月31日方,加制半夏10g(即共用半夏40g),7剂。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2010年7月5日九诊:患者能平躺至少30分钟,有时还能睡着。6月29日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右侧软斑,左侧钙化斑)形成,右颈内动脉供血不足。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处方:守5月31日方,加水蛭粉(吞服)3g,地龙粉(吞服)3g,7剂。

2010年7月26日十诊:曾有一天头晕恶心呕吐,自行缓解。余时安。舌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处方:守5月31日方,加水蛭粉(吞服)3g,地龙粉(吞服)3g,地鳖虫6g,7剂。

2010年9月13日十一诊:停药以来,症状尚平稳,能平卧,但右侧卧位引起头晕。舌苔薄白腻,脉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30g,泽泻30g,葛根90g,鬼箭羽30g,全蝎粉(吞服)3g,蜈蚣粉(吞服)3g,水蛭粉(吞服)3g,地龙粉(吞服)3g,血竭粉(吞服)3g,7剂。

2010年9月27日十二诊:头晕已明显缓解,平卧、右侧卧皆不头晕。最近因为西医嘱更换降压片,导致血压不稳定。舌苔略腻,脉沉弦。今测血压180/70mmHg。

处方:守9月13日方,加钩藤(后下)15g(即共用钩藤45g),14剂。

2010年10年18日:病证尚安,今测血压145/85mmHg。舌苔略黄腻,脉弦。

处方:守9月13日方,加钩藤(后下)15g(即共用钩藤45g),地鳖虫9g,7剂。

案2

王某,男,80岁。

2010年10月21日初诊。

主诉:头晕两年。

病史:患者两年来反复头晕头昏,2009年6月15日头颅CT示两侧半卵圆区小缺血灶,老年脑改变。否认高血压、颈椎病史。

平素经常目糊、腰酸、走路打飘,行走快则时有胸闷,睡眠多梦,时有拳打脚踢,踢到老伴或墙壁,小溲黄,夜尿一二次,大便两日一行,偏干。

舌苔根白腻带黄,脉弦。平陈定眩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茯苓30g,陈皮9g,苍术30g,川朴9g,白蒺藜30g,天麻30g,钩藤(后下)30g,泽泻30g,菖蒲30g,远志9g,7剂。

2010年10月28日二诊:头晕头昏已减轻,睡觉时拳打脚踢现象大减,近日舌尖痛,舌苔根白腻带黄,脉弦。

处方:守初诊方,加决明子30g,川连3g,竹叶9g,连翘9g,7剂。

2010年11月4日三诊:头晕头昏减轻,睡觉时拳打脚踢已除,舌尖痛消失,口腻减,大便日行一次,通畅。舌苔根白带黄腻,脉弦。

处方:守初诊方,加决明子30g,川连3g,葛根30g,7剂。

以后仍以初诊方加减,服至2010年12月16日诉头晕头昏消除,继续服药巩固至2011年4月21日,诸症均安。

按语:古人论眩晕,大率与风、火、痰、虚诸端有关。

以我粗浅的临床体会,肝风上扰、痰湿内蕴、中气不足是眩晕最常见的类型。

肝风上扰,可用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化裁;

中气不足,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加减;

痰湿内蕴,古方虽有半夏白术天麻汤,然我以为似有势单力薄之嫌,因新订平陈定眩汤一首。

是方由二陈汤合平胃散、泽泻汤,加白蒺藜、天麻、钩藤而成,具体组成是:

制半夏30~60g(甚则80g,100g),茯苓30g(或兼有失眠用90~100g),陈皮9g,苍术30~60g,川朴9g,白蒺藜30~50g,天麻30g,钩藤30~60g,泽泻30~60g(甚则90g)。

案1患者高龄而长期头晕,不能平躺,属痰湿内蕴,经用平陈定眩汤稍事加味,病情获得明显改善。

后查颈动脉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加用全蝎、蜈蚣、地龙、水蛭、地鳖虫等虫类药,可惜后未进一步复查。

案2患者同样是高龄老人,除眩晕外尚有睡眠异常,多梦而拳打脚踢,经用平陈定眩汤加菖蒲、远志,即参入平陈宁神汤,诸症很快改善乃至消失,疗效尚称满意。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剑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耳鸣的调理 谢江强

    引起主观性耳鸣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病因有外耳道炎症,耵聍异物,中耳炎,肿瘤阻塞,鼓室内病变,耳硬化症,梅尼埃病,耳毒性药物中毒等。(五)耳鸣的膏方调理《极简膏方治百病》。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医案44王某,女,63岁。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虚实并治。医案45蔡某,男,55岁。

  • 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李新明

    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并发症方面。

  • 薏苡附子散 李华歆

    ——列宁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 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 吴春水

    本文刊登于《民族医药报》2023年12月29日第52期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作者/吴春水1.罗布麻降压片方由罗布麻、夏枯草、钩藤、珍珠母、泽泻、菊花、牛膝、山楂组成。用于肾虚肝旺之高血压症。亦用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的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等。

  • 小建中汤 李华歆

    ——约·罗斯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建中汤!小编觉得“小建中汤”其实是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此乃厥阴病,气血不足,寒热错杂兼血淤,重用吴茱萸破阴寒,他药扶正祛邪襄助之。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寐浅易醒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13日邹某,女,64岁,初诊。主诉:寐浅易醒5个月现病史:面色少华,精神一般。诉去年在中医外科老医生处就诊,老医生让其服用膏方,后自费四千元购回膏方服用。目前肝功能正常。真阳不潜则寐浅易醒。寐浅易醒好转,时有做梦。

  • 纳呆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18岁主诉饮食不佳一年余,患者平素饮食不佳无胃口,三餐不知饥挑食无精神大便干燥三四天一次费劲无口干口渴无腹胀呕吐眠差不易睡面黄舌淡白苔白腻脉缓辨证:脾胃虚弱辨病:纳呆给予方剂:生白术30g肉苁蓉15g当归12g桃仁10g炒麦芽30g炒谷芽15g焦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