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
古方的珠联璧合、推陈出新——下瘀泄热豁痰开窍法治疗肺性脑病医案
王某,男,70岁。
2001年11月20日入院。
入院之由:反复咳喘二十余年,加重一天伴发热。
病史:患者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二十余年,反复咳喘,每年秋冬季必发。此次于入院前一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37.5℃~38.5℃)、咳嗽、喘促、痰多而黏色黄、胸闷、不能平卧。
查体: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胸部叩诊为过清音,两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心率100次/分,律齐,肝颈征阳性,下肢略肿。血常规:白细胞9.9×109/L,中性84%。
诊断为慢支继感、肺气肿、肺心病。西药用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抗感染,以及解痉、平喘、化痰、吸氧。用药后病情未明显好转,11月23日上午血气分析:pH:7.261;PaCO2:83.2mmHg;PaO2:47.0mmHg;:37.8mmol/L。即加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洛贝林各3支静滴。当天下午患者出现神志恍惚、昏昏欲睡。
11月24日周六适值值班,上午查房见患者嗜睡、气促、咳嗽、痰多而黏,色已由黄转白、口唇紫绀、下肢略肿、大便干结、舌暗苔薄黄。再行血气分析示:pH:7.308;PaCO2:90.2mmHg;PaO2:112mmHg;:45.6mmol/L。考虑氧分压高乃吸氧浓度高所致,二氧化碳潴留明显,Ⅱ型呼衰、肺性脑病。
翻阅病历,当时中药处方为:白果定喘汤加葶苈子、大枣、远志、菖蒲、蒲公英、虎杖、鱼腥草,其中半夏、葶苈子、菖蒲各用9g。
而目前病机应为痰热蕴肺,耗伤阴液,谷道闭塞,瘀痰交阻,蒙蔽清宫。因处方本为热喘而设,但目前病情发展至肺脑,已不完全适合。
当在此方基础上再加服下方,今明各服1剂:水蛭、降香、沉香各3g,生大黄、苏木、远志各6g,郁金15g,葶苈子、半夏、菖蒲各20g,海浮石30g,大枣6枚(葶苈子、半夏、菖蒲均用20g,加上本来在服的汤药,上述三药剂量均达到29g)。
并针刺鱼际、丰隆1次。西药同前不变。
当日傍晚患者神识已清,大便已下。第二日晨血气分析示:pH:7.375;PaCO2:76mmHg;PaO263mmHg;:44.9mmol/L。
西药同前不变。再服本方第2剂,神识清,大便畅。
第三日晨血气分析:pH:7.345;PaCO2:55.2mmHg;PaO2:85mmHg;:30.4mmol/L。此后病入坦途,于12月16日出院。
按语:肺源性心脏病,一般多责之肺肾之虚、痰涎之盛,或兼郁热、或有水泛,而少有从瘀论治者。
颜德馨教授认为肺心病确有咳喘、咯痰等痰浊蕴肺症状,并多兼黄痰难咯,大便秘结,下肢水肿、球结膜水肿等郁热、水泛之象,但本病患者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色晦滞,甚至黧黑,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肝大压痛,舌质淡紫或黯红,或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粗大屈曲,脉象迟、涩、促、数等瘀血指征。
而肺性脑病乃肺心病之危象,一般多归咎于痰蒙心窍,而颜老则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至高至上,乃清灵之地,纯者灵而杂钝。
"杂"者,"瘀"与"痰"之谓也。若瘀痰交困,蒙蔽于脑,与精髓错杂,致使灵机呆钝,则出现神识不清、昏迷等症,故种种危象总因瘀痰。
此外,肺心病患者每因外感风热或风寒入里化热,热邪灼津成瘀、成痰,使瘀、痰加重,而致病情剧作。
若肺中郁热不解,移热于大肠,致使大腑不通,瘀热则无外达机。
"瘀"与"水"又有因果关系,所谓"血不利则为水"也。
除"瘀"、"痰"外,"热"与"水"也为重要的病理因素,而"瘀痰交阻"、"瘀热搏结"、"瘀水互结"、"谷道闭塞"则为肺脑的基本病机。
针对上述病理因素与病机,颜老每以下瘀泄热、豁痰开窍为治疗大法,取抵当汤(去虻虫)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同用,加海浮石、半夏以涤痰,菖蒲、远志以宣窍醒神,苏木、降香以活血,曾救治多例皆获显效。
抵当汤方出《伤寒论》,原治太阳蓄血,其人发狂。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出《金匮要略》,原治肺痈喘不得卧、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或支饮不得息。
两方原来毫不相干,所以古来未见两方合用者,更不用说治疗肺性脑病了。
颜老从异病同治的原理出发,合用两方。
合析之,抵当汤治瘀狂而大腑不通,葶苈大枣泻肺汤治咳喘、痰黄、水肿,故两方合用可治肺脑之主要症状;
分析之,水蛭治瘀,大黄治瘀、治热而通腑,葶苈子治痰、治水、治热亦能通腑,故两方合用可治肺脑之主要病理因素与基本病机。
故两方合用,实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尽在情理之中。如此古方联用,推陈出新,其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常加味以下药物:海浮石性寒味咸,能清金降火,善化老痰;
半夏辛温而燥,为痰喘之要药;
菖蒲气薄芳香、苦燥辛温,善能豁痰开窍而通神明;
远志苦泄温通,散痰涎而开清窍、宁神魄;
苏木一般多用于跌打损伤,也用于产后瘀阻腹痛、气滞作喘,颜老将本品用于肺心病瘀血内阻、气喘胸闷也有较好效果;降香能"入血分而下降"(《本经逢原》),降气定喘,散瘀活血。
若肺性脑病此等危病重候,非投峻药重剂,不能克敌制胜。
颜老认为,葶苈子30g,泻肺热、利水气力强;
半夏30g,或生半夏15g与生姜先煎,善于燥湿豁痰;
菖蒲30g,专于醒神开窍。全方药味不过十味而已,但能针对主要矛盾,剂量上敢于用大量,显示出制方者清晰的思路与过人的胆识。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三则 钱开达
善持堂据此辨病为飞蚊症。其中痰结气结和血结,之前医案摘录已有简述。去年3月善持堂接诊一位癌症患者男73岁。患者拒绝转而求治善持堂中医,一年后再检,右侧髂窝结节较前大大缩小。今年春节后,应家属之请,善持堂上门看诊。中医治疗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原则是活血化瘀。 -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 谢江强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a.用温胆汤给孩子泡脚温胆汤是一个著名的中药方子,里面有茯苓、法半夏、陈皮和炙甘草四味药。d.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在给孩子用温胆汤和焦三仙,清理掉体内的痰湿和积食之后,家长就要通过饮食给他调理身体,帮助他恢复脾胃的健康。 -
中元节 陈鹏
晚上出门带个小香囊里面装点盐糯米硬币桃枝之类 -
痞满 谢江强
痞满张某,男,31岁。加之1个月前,因情志不畅,而导致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克犯脾土,脾胃升降失常,发为痞满。患者来诊自述脘腹痞满不舒,胁肋胀满,心烦易怒等症,提示证属肝胃不和,痰湿中阻。 -
中医“通因通用”之大柴胡汤 郭文龙
杨某,女,45岁。“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体现了中医“通因通用”治法的妙用。遂用大柴胡汤以通里泻实,平胃散以化痰消痞。《伤寒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肥胖 潘洪波
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和“脾虚”。肝郁造成胆汁分泌不足,脾虚则导致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两位干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
颅脑手术后左腿剧烈凉痛一月,针刺治凉,针起凉减腿热,立杆见影 于军
前天我查体时,因患者说话不清,仅知左腿剧烈疼痛,以大腿前侧为主,双腿凉,左侧明显。患者家属说,患者吃不下中药,西药也是研末后才能喝下。扎针治凉,前天扎了一针,针起凉减、腿热,立杆见影,患者家属很是兴奋。一人疼痛,全家不宁。 -
桃花吟 陈鹏
桃花吟文/陈鹏2027.2.28我在月光下亲手埋葬了你你在日光中微笑阵雨过后的露珠停留在花瓣每一滴露珠心里都有一个太阳你懂我的苦楚么桃花默默山亦默默唯有流水时疾时缓在灵魂中流过我的心穿过天罗地网穿过娑婆世界的凄风苦雨穿过内心最幽暗最隐秘的伤口偏偏寻不到你的 -
自拟方疗手蜕皮案 张宝华
案后语药后反馈:手蜕皮,大便臭等诸症显减,舌略红,苔白,首诊方续服之。本案患者乃长期饮食不节制,嗜食肥甘至中焦蕴生湿热,扰及四末而发手蜕皮之症。 -
咳痰喘憋夜间重,中药3剂诸症大减 宗琪
诊断:喘证处方: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剂方组:炙麻黄12g生石膏45g清半夏15g炙甘草10g桔梗30g干姜15g白芍20g五味子10g细辛10g生姜20g(切)大枣5个(擘)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00ml,150ml一袋,分3次饭后热
最新文章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2日张某,女,66岁,初诊。阴寒凝结于下,阻遏阳气伸展,则手脚冰凉。今复诊告知口苦消失,余症均未减。2023年10月31日服药后回访,上述症仍未见明显变化,已无信心再服中药。嘱其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少盐少糖,生活作息规律,避风保暖。
-
别让病从口入 谢江强
别让病从口入为急性肠炎“嘘寒问暖”有一次,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说孩子因为几天前吃了很多烤羊肉串,又喝了几瓶饮料,回家后便开始上吐下泻,好几天都过去了,到现在孩子每天仍然要腹泻2至3次。
-
养阴清肺汤与玄麦甘桔汤合方加减治疗咳嗽咽痛 夏耀飞
养阴清肺汤与玄麦甘桔汤合方加减治疗咳嗽咽痛聂某某,女,71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2年8月16日初诊。正如方名所示,养阴清肺汤即可清肺之热,又可养肺之阴。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 张宝华
四、总结身痛逐瘀汤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
肾气丸 李华歆
患者因虚致劳,且见腰痛,少腹拘紧,小便不畅,为精虚阳亏,可与肾气丸补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痛经小记 张宝华
若肝肾亏损,则疏泄与封藏失职,导致胞宫内的经血运行紊乱,从而引起痛经。
-
思念入骨 陈鹏
文/陈鹏医生2023.10当风吹来温柔的像你的手当尘土沾上牡丹也还是尘土当我远眺世界在寂静中无声看到了落叶冬雪已经不远我坐在山顶的椅子上时光逐渐地模糊唯有午夜的梦里你竟然清晰那无声的泪水证明你来过
-
秋之韵 陈鹏
秋之韵文/陈鹏医生没有夏日的狂暴也没有冬日的苦寒秋天是一个十分静美的季节不冷不热有点允执阙中的意思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那田野里弯腰的稻梁满山红彤彤的柿子金黄色的小菊花还有那小巧精致的秋海棠秋天像一个穿着麻衣的少妇褪去了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