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确定致病邪气的属性,是指导中医治疗原则的根本。手足口病具有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速度快,病情变化凶险等特征,而且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属中医的“温病”和“时疫”范畴。也有医家归之于“湿温”范畴,大概为观疱疹之出现,有液存于其中之故,但笔者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有不同之见。首先湿性重浊黏滞,病势缠绵难愈,与手足口病的传变特点不同,而且在湿邪偏盛的长夏季节,发病人数反而减少,不支持湿邪为患。再者,此病疱疹不痛,不痒,愈后无痕迹,也不符合湿邪致病的特点。笔者自2011年5月份开始,观察了近200例手足口病患儿,病程从数小时到4天,年龄从9个月到7周岁,体温或高或不高,舌质均为红或淡红,舌苔为薄或薄白苔。其中仅5例患儿出现厚腻苔,据此也不支持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仅有可能为兼夹邪气。所以笔者认为,致病邪气应具备风热之性。
中医古籍中,虽未针对手足口病作针对性论述,但对疱疹之成因却有较详细的解释。赵佶《圣济总录》:“小儿禀受纯阳,脏腑蕴热,自内出外,随气薰蒸,散于荣卫肌肉之间,留连肉腠,或因饮热乳,或因遇时疫,热气乘其肌肉嫩弱,逐变疱疹。”风虽为阳邪,袭于肌表,亦可郁闭卫阳,卫阳郁遏,则津液输布不畅,聚积肌腠,而口腔,手、足掌侧、肛周在人体中俱为阴位,乃为津血丰盛之处所。津液更易聚积于此。如因邪气郁闭,卫阳向外发散不畅,津液郁于皮下,则见疱疹(1期)。
手足口病传变迅速,易发重症,因小儿脏腑娇嫩,易为外邪所侵,如卫表不固,不能顺利达邪于外,风热邪气可迅速入气分,出现发热,烦躁,易惊,甚至热耗气津,津枯阴伤,而致虚风内动,出现肌肉阵挛,颈项强直等症状(2期),如此时过度发汗,使气随津耗,易致阳气外脱,出现皮肤湿冷,神志不清等危重征象(3、4期)。所以降低手足口病死亡率的治疗关键在于阻止病情向3、4期发展。
所以笔者认为此病致病邪气应为风热疫气,侵袭卫分、气分,病初应重点针对卫分、气分之风热疫邪治疗,石寿奄《医原》“小儿,春令也,木德也,花之苞,果之萼,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稚阳未充,则肤肤疏薄,易于感触,稚阴未长,则脏腑柔嫩,易于传变,易于伤阴,故小儿病较大人尤重,尤当以存阴为第一义。”所以1期治疗宜辛凉解表,透疹达邪。2期宜辛寒清气,清热存阴。不宜过用苦寒之品,以防引热入里而生他变。
虽然先贤有训“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气……”但此病传变实为迅速,往往卫气证同现,或不见卫证而直见气分证,所以可以卫气同治,给予辛凉透邪,清热存阴的方法,方可取得良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脖颈湿疹一周,中药五天肤如常 李娟
2024.8.27患者微信联系,说脖颈处湿疹又痒又扎,有什么好办法没?去医院拿西药内服加外涂,效不佳。2024.8.28患者来诊,颈部较前一天红疹甚5天,加重2天。略肿,面积大,脖颈不敢扭转,说一动就痒的厉害,我的同事们见了都说:咋过敏这么严重呢。遂依消风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六)脑垂体瘤 钱开达
常见脑垂体疾病,主要表现为激素分泌过多,激素分泌不足和垂体瘤,垂体瘤多属良性,最终亦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西医常用药物,手术和放射治疗垂体瘤。善持堂半年前用中药治疗一名垂体瘤患者并获效。服药一个月患者经行头痛明显减轻;三个月后经行头痛消失。 -
《<红楼梦>中的中医记载分析》 崔国宁
**六、对现代医学的启示**《红楼梦》中的中医记载对现代医学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总之,《红楼梦》中的中医记载丰富多样,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也为我们了解传统中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
余心中之小建中汤及其衍生汤 张宝华
然亦有异者,“不差者”即是常中之异,或源于天赋异禀之差异性、或陡遭“伤寒”,机体应对失序,故曰“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余义,此乃小建中汤之真谛方证。故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小建中汤,此乃王道之治也。 -
宣郁通经汤 潘洪波
所以,此案使用宣郁通经汤后而疗效颇著,使长期的痛经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 -
六经辨证—太阳病2太阳腑证 张训景
I太阳之经、腑、气一、太阳之经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低腰,络肾属膀胱。膀胱为太阳经之府,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府,膀胱气化不行,与水相结,而成蓄水证。 -
“顽固重症12年”,三诊之后显奇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73岁初诊日期:2024年4月13日主诉:失眠12余年,加重2天。(患者三诊后细思此证中猪苓汤阿胶是否可替?查阅而感阿胶滋阴补血之力甚佳,优于女贞子,且经方以不加减为贵,重病难病时尽量用原方,故四诊时改用阿胶治之。 -
痛经 谢江强
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常见于育龄期妇女。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子宫、冲任气血壅滞更甚“不通则痛”,致使经行腹痛。气滞血瘀型痛经多因患者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胞宫而致。 -
因为肥胖,所以腰痛 于军
49岁,主诉是“腰痛4天”。一般存在以上情况的人容易发生腰痛。我告诉她,因为你胖,每天坐得时间也长,所以腰痛不好治,也容易复发。肥胖者经常缺乏运动,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在不正确的姿势下很容易引起腰痛。此外,因为平衡感比较差,比较容易发生腰部扭伤。 -
咳喘预防调摄 谢江强
咳喘预防调摄1.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咳喘,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因为汗多更衣不及时容易诱发咳喘发作。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最新文章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纳呆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18岁主诉饮食不佳一年余,患者平素饮食不佳无胃口,三餐不知饥挑食无精神大便干燥三四天一次费劲无口干口渴无腹胀呕吐眠差不易睡面黄舌淡白苔白腻脉缓辨证:脾胃虚弱辨病:纳呆给予方剂:生白术30g肉苁蓉15g当归12g桃仁10g炒麦芽30g炒谷芽15g焦三仙
-
小柴胡汤(2) 李华歆
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
脉法新悟(九) 陈玉佳
自秦以来,儒家和法家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儒家“舍生而取义”,法家“执法而弃情”。脉仍寸弦无力,尺弦。于是,这位著名的作家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医案来自《李士懋平脉辩证医案》,经删减。
-
贡丸粉丝青菜汤 陈鹏
陈鹏(文)先在锅里倒入食用油,油热起泡了就可以把葱花和姜丝放进去炒个几秒味道出来赶紧放大白菜。。翻炒几下加入白开水,加入贡丸。。小火慢炖几分钟然后再放点麻油就出锅。出锅后可以再撒点香菜或者是葱花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表已解,咳而身热,胸满或痛,大便干者,大柴胡汤与之。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大枣枳实(四枚炙)芍药(三两)大黄(二两)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表证已解,而身犹热,咳不已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生姜人参(三两)大枣甘草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剂量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化裁:1、咳多可加橘皮;2、热甚者可加生石膏;3、咽痛可加桔梗。
-
降压足疗方 曹雪盼
邓铁涛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治疗的关键在于从整体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使上亢之虚阳,上逆之气血下行,疏通经络气血,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生理状态。双足部有诸多穴位,其中有不少穴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同时足底部的心区、肝区、肾区等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也有降压作用。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胸痹案例一则 罗沿印
胸痹是指胸部闷闷作痛,严重时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病案举隅余某,男,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