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血热常见何证

2025.09.05 464阅读 评论数 2 6
血热多由邪热入血所致,也可由于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而导致。亦称血分热,即血分有热。临床常表现为发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衄、咳血、尿血等出血现象,伴有呼吸气粗、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绛苔黄、脉数等。心主血,血热主要与心密切相关。血热可见于心火亢盛证。心火亢盛证是指火热内炽,扰乱心神,迫血妄行,上炎口舌,热邪下移,以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痛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肺朝百脉,主治节,贯心脉以行气血,故血热亦可见于痰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是痰热交结,壅滞于肺,以发热,烦躁,咳喘,痰多黄稠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有云“气有余便是火”,因此胃火亦可导致血热,血热可见于胃热炽盛证。胃热炽盛证是指火热壅滞于胃,胃失和降,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肝主疏泄,主藏血,能促进血液运行,故肝与血的关系亦极为密切。血热可见于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阳化风证、热极生风证。小儿生理特点为“肝常有余”,故小儿常肝火较大,易于出现抽搐、惊厥。血热亦可见于肠热腑实证,是指里热炽盛,腑气不通,以发热,大便秘结,腹满硬痛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甚则可见神昏谵语、狂乱。肾阴虚、肝血虚,由于津液不足,濡养失当而致阳气偏亢而出现热象,如潮热,手足心热等均属虚热之象亦可引起血热。血热,不仅可以由内伤因素引起,也可因外感所致,如感受热邪、暑邪、疫疠之邪,侵袭肌表,入里化热动血,而见血热之象。故孩子血热,可由多种原因所致,不要拘泥于一二种。医生在治疗时应纵观全局,整体审查孩子病情,因证施治,方可取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精伤五行:水多土荡 赵立生

    在中医五行中,水为阴,土为阳,水多土荡,肾精受损,所以五行之水的功能偏胜。肾精不足会导致肾水亏虚,从而影响到肾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和控制,也就会出现肾脏功能受损,出现“水多土荡”的病证。

  • 伤寒论第九十一条(一) 张宝华

    九十一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九十一条就是承着这一条,说“汗下先后”的问题。前面咱们先生早就说的够清楚不过了,太阳伤寒得发汗,就没有下之法嘛,所以九十条说“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 下乡病例:头晕,胰腺癌复诊 马亮

    主要是早上的门诊和治疗。胰腺肿瘤病人一家人早上已来复诊。虽有腹泻,泻后无乏力等,此乃下法,除寒湿之邪。给予患者做了下葫芦灸,选腹部中脘、关元穴。

  • 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结节经验浅谈 高帆

    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结节经验浅谈《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记载了众多行之有效的经方,对于现代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肺结节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如何运用《伤寒论》中的经方进行有效治疗,成为许多中医师关注的重点。

  •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一) 张宝华

    六十六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这个“发汗后,腹胀满者”,肯定是外感了,那么发汗也是合理的治疗,发汗后出现了腹胀满,这种情况可不是治疗有误,伤寒发汗解表对证治疗嘛!我们先看看这个方回来再说发汗后现腹胀满的缘故就一目了然了。

  • 伤寒论柴胡桂枝汤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六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桂枝汤减半,小柴胡汤也减半,这就是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汤。

  •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感冒后咳嗽便秘”案 宗琪

    诊断:咳嗽处方: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减5剂方组: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30g大枣12个(擘)苦杏仁20g厚朴30g甜叶菊4g生黄芩30g焦神曲15g焦麦芽15g旋复花15g生姜45g(切)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00ml,分3次饭后

  • 关于肺结节的一点思考 陈虹

    肺结节,新冠后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自述常无明显的体感症状,少数伴有咳嗽。肺结节的治疗也无外乎软件散结,恢复肺脏正常功能。恶性病变率分别为18%、63%、7%,三种类型结节。故患者有肺结节要引起重视。

  • 一剂柴胡桂枝汤治愈“月经推迟10天”案 宗琪

    患者:耿某某性别:女年龄:37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11日主诉:月经推迟10天未来。9月13日反馈:服药一剂月经来临。条文学习:《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 麻黄汤笔记与医案一则 黄阁

    外感风寒表实证以麻黄汤最速。服麻黄汤可见正邪相争,正气上冲发烦目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