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头痛

2022.05.14 557阅读 评论数 1 5

某女,43岁。双侧太阳穴疼痛2年余,初时不甚,渐渐加重,疼痛时轻时重,严重时可出现呕吐,须注射强力镇痛药方可逐步缓解。


同时伴见头昏、失眠,每晚均需服安定等药物方能入睡。


患者系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遍行各种治疗,终不见效。


半年前患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治痊愈;


2年前因子宫肌瘤出血严重,子宫已被全切。脉细,舌正常。


本案有如下特点:


(1)持续性头痛,阵发性加重数年,病程绵长,疼痛程度严重。


(2)患病过程中又曾有2次手术史。


(3)有严重失眠、头昏。


(4)久治无效。


本例辨治之疑难在于:


①头痛与失眠这对并见的症状谁为原发,谁为继发?因为这直接决定着治疗的方向与重心。


②患病过程中曾有过2次手术史,与病症有无直接联系?


③究系虚证头痛还是实证头痛?病程虽支持内伤虚证,但疼痛剧烈至呕吐则似属寒凝客阻,脉络挛急。


④病人强烈要求急速止住头痛,而用祛寒通络镇痛药恐愈伤其正,用固正培基法又恐缓难济急。


仔细研究,患者系医务人员,长期从事脑力劳动。


患病之初,症状轻微,常被忽视,久之每以止痛片类药物暂止,再久之以安定等安眠镇静药加止痛药对付,即至严重难耐时注射麻醉镇痛药。


这一过程可能正是从心脾不足,到心脾亏损,气血渐耗的疾病发展过程。


失眠和中途2次手术复又加重了病情的发展。


根据以上辨析,拟将其辨证为心脾亏虚,气血暗耗,精不上承,脑失充养,风寒乘袭。


此时若急于止头部剧痛,采用祛寒通络治法,可能更伤其正,从而加剧病情。


分析过去历经2年的治疗不仅不效,反而病情日甚,一定程度上前医们极有可能就是采用的这种治法。


但采用调补以治的治法,能否担起立止其疼痛的重任呢?


这时,我想起了仲景治腹中急痛,用小建中汤温中健脾、调补气血的治法。


我临床每以此方加黄芪 治疗虚寒腹痛疗效极佳。这种治法既能使腹痛快速得止,必也能使头痛快速得止。


而终觉不能丝丝入扣,乃以归脾汤轻剂暂投3剂。不料药后头痛时伴发的呕吐得止,疼痛也似有减轻。


说明方已对证,乃放胆加重药量,处以下方:


黄芪30g,炒白术12g,人参10g,当归10g,炙甘草10g,茯神20g,炒枣仁30g,龙眼肉15g,柴胡10g,川芎20g,刺蒺藜12g,生姜10g,菊花12g,钩藤30g,大枣20g。水煎,日1剂。


服完8剂,头痛已减八成,睡眠好转,每晚能睡着六七小时,头昏亦减。


再服6剂,头痛等症状消失,自觉神清气爽,续方5剂,巩固疗效。


停药至今4年,未再复发。


类似本例头痛患者的重症头痛和大量腹痛患者,我将其病因病机总归于"不荣则痛"。临床中这类病人并不少见。


患儿常抱腹狂叫,滚地不止。西医注射阿托品、鲁米那类药仍不能止,无奈,只好请我一试。


我用荜茇、砂仁、吴茱萸各2~3g,杵捣为粗末,热开水送下,稍大儿童于开水中加入白酒三分之一以速其效。


绝大多数患儿服下不久疼痛即止,少数再不止者,用生附片30g,肉桂10g,吴茱萸10g,捣为粗末,用食盐300g左右,同炒至烫手时,以布包好,滚熨腹部。


经此处理,效果几乎立竿见影。


以致后来所有类似患儿,西医在打针治疗的同时,都急请我用药。痛止后再用大量温补药调治,以杜其根。


而今日与昔年相比,病机相同,病因已有异。


昔年是营养严重不足,营卫气血长期亏虚,一遇寒邪侵袭,脉络挛急疼痛即发,故疼痛多剧烈急作。


而今日却多是脑力劳动者,或奔波于生活,或竞争于职场,心脾先伤,气血暗耗,久损而渐作,故其病多呈慢性发作,逐渐加重。


因而,其治法两者也有显著不同。


昔年虽虚损至极,而寒邪收引、脉络挛急之剧痛,不以大剂温热直接对抗,以速缓挛急而立即止痛,患者根本无法服用其他药。


只是需要1剂痛止即转用大剂温补。因为病由虚损,而祛寒刚燥之剂,有耗伤正气之弊,故属急救和权宜治法。


而当今之虚损由暗耗渐生,疼痛虽甚,也不致呈突起性难忍之剧烈,故不可用欲止其痛而不顾伤正之治法。


本例通过测试性治疗,证明"荣"其脉也可缓其痛,从而说明以上两法都是治疗不荣之痛的有效方法。


一个"测"字,即说明医者对疾病的认识的模糊性。以上两例病案初诊时对疾病的判断都远不属于精确,所以用药是"试着看"的。


而通过这种"试",很快确定了准确的治疗方法,并收到了完美的效果。


这期间,模糊思维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中医临证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模糊思维法,只不过运用归运用,而对其普遍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其运用水平的发挥和运用空间的拓展。


由于疾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大系统,而任何复杂的东西,几乎都是难以精确化的。


当面对疑难病症复杂的病情时,医者对其做出精确性认识的能力将相应下降。


而当精确性和复杂性达到一定程度时,二者将相互排斥。


因而,在临床辨证过程中模糊思维必不可少,精确思维亦无法取代。


而模糊思维与思维的模糊性是紧密相连的。


所谓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的不确定性。


这对临床中医师来说,就是对疾病病机本质属性认识的不确定性。


因此,对于临床中大量不确定性的患者,只能采用模糊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不但在疑难病诊治时如此,即使在常见病辨治时,也常常是如此。


头屑外洗方: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白鲜皮50克,蝉衣5克。水煎洗发,每剂用3日,煎2次。洗发时3碗水兑1碗药汁,1日洗1次,洗3天,停4天,连用3月。本方也可治脚气或鸡眼:加生白术30克,明矾3克,生苡米30克,熏洗。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剑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水边的枯叶 陈鹏

    水边的枯叶文/陈鹏医生南飞的雁群哀鸣阵阵我独自在寒夜中静坐凝望星空两岸的芦苇轻舞河里有一叶孤舟钓鱼的人伸了伸懒腰天上的残月如钩镜中人一夜间的白发如秋后的菊花开遍山坡如同我杂乱的心绪被风吹过的中年脚下又踏上寒霜那凋零的葡萄藤在空中沉默我不能回头身后的万家灯火

  • 麻黄附子甘草汤 李华歆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组成!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厚朴麻黄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枚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膝关节炎的治疗心得 崔乐

    当出现膝关节炎时,有条件的最好是做磁共振检查首先明确关节周围磨损程度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与治疗方案,这样才会避免因为治疗的不合理而引发进一步加重的情况,还特别注意休息,可以说三分治七分养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

  • 桂枝甘草汤 李华歆

    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再看看“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

  • 桂枝二越婢一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 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谢江强

    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念及临床表现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以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为主的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风湿性关节炎虽反复发作,但炎症消退后不会出现关节变形等后遗症。不典型的病人可仅出现关节疼痛而无其他明显炎症表现。

  • 甘草附子汤 李华歆

    今天为大家解说的是仲景经典名方——甘草附子汤!此时最重要的是“驱风除湿”,仲景告诉我们可以用“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甘草(炙)二两附子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