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关于百草“帅”首甜叶菊的运用心得

2021.06.12 178阅读 评论数 4 5

几年前本人在某微信文章中学到甜叶菊的妙用后,就开始在临床中实践。现浅谈几点体会,记录于下:

  • 基本上任何疾病、方药中都可加用甜叶菊,或用其来替代甘草,且糖尿病替代炙甘草有助于降血糖(最好与患者事先说明,以免服药期间有所顾虑)。

  • 需要重用甘草清热解毒、补气健脾等特殊情况则不替代(如四妙勇安汤、炙甘草汤、甘草泻心汤),但可另加。

  • 加甜叶菊后,对调和药性、改善口感、增强药效确有帮助,尤其是害怕药苦的、失眠的患者,可适当多用。若偏于甘补淡利的方剂里灼加甜叶菊(2-3g)即可,若偏于苦寒辛辣的方剂,可适当多用(3-6g)。“因人制宜”、“因方制宜”、“因病制宜”。

  • 大多数人反映(包括本人),加甜叶菊后药液口感明显更好,乐于接受,利于坚持服药(尤其适合婴幼儿、儿童);极少数人反映太甜了受不了,服之欲吐。

  • 水肿患者、十八反中与甘草相反的药材我一般避免使用,恐性味过甘影响利水。

  • 原文指出:甜叶菊使用剂量为3~10g,后下。但因为后下比较麻烦,我一般用2-6g同煎(3g最常用),3-6g 以上有些患者反映太甜了(后下估计会好一些)。

  • 甜叶菊颗粒剂的每剂使用剂量一般为3g(1袋),没有甜叶菊颗粒的情况下,可用饮片2g与其他中药颗粒剂同泡,泡好后取汁弃叶,如同泡茶。



  • 以下内容转自大象医友会,作者唐靖尧

    中药口味调配方法

    甜叶菊,味甘、性平,比甘草甘甜百倍以上,归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脾经,是升降中气的第一要药,利十二经之升降,是调和百药口味之王。

    我家使用这位药,也是因为外祖父生病,而偶然发现甜叶菊的神奇功效,才作为本家中药配伍进行保密使用。

    长期大量的临床,在中药配伍中使用甜叶菊,同一配方,添加过甜叶菊的中药,其功效可提升三倍以上。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特别是对失眠导致心神不安的患者,添加此物后功效大增,睡眠改善特别好。

    心为君主之官,且心主神明,心神安则气血和,气血和则健康,所以,古人有“心平气和”之感。

    “甜叶菊”有安心神之功,故心神安则气血和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运化失常,则五脏六腑失养,阴阳失调,故疾病难愈也。

    自此,甜叶菊配伍中药成了我家提升治病效果的秘而不宣的杀手锏。患者吃了我们的中药汤剂,再也吃不惯别的中医开的中药汤剂。因为其他中医开的中药汤剂口味实在太苦。

    甜叶菊,叶青色纯,开水冲泡颜色淡黄,甘甜美味使人醒神开窍,白天饮之有醒神开窍之功,晚上饮之有安神助眠之效!

    见之使人心旷神怡,饮之使人如痴如醉,可四季当茶饮服,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渴、充盈中气。虽生津止渴,但无聚湿、助湿之害。

    热能除寒,寒能降热,苦能燥湿,辛能散湿热,甘能和百味。

    甜叶菊配伍中药之妙,苦药配之平其苦;寒药配之降其寒;热药配之缓其热;辛药配之缓其辛;咸药配之缓其咸。

    可使大热、大寒、大苦、大辛、大咸之药无伤脾胃中气,助其直达脏器,各显其效。实为百草“帅”首。

    甜叶菊与气升之药配伍,则助气升;与气浮之药配伍,则助气浮;与气降之药配伍,则助气降;与气沉之药配伍,则助气沉。

    与肝木之药配伍,则助肝木之气疏泄;与肺金之药配伍,则助肺金之气收敛肃降;与心火之药配伍,则助心火之气煊通;与肾水之药配伍,则助肾水之气封藏;与脾土之药配伍,则助脾土之气运化。妙哉,妙哉。

    甜叶菊与百药配伍,百利却无一害。外感风、寒、湿、热、燥、火;内伤情志、饮食、起居、房劳致病,均可作为统帅御驾诸药。

    此乃外祖父用甜叶菊临床至今60余年经验之秘。如果脾湿体湿,甘草犹有助湿之弊,然甜叶菊则无致湿之弊病。百草配之甜叶菊一物,百利而无一害也!


    甜叶菊每年可以采收三到四次,在采收时就必须进行正确的清洗,因为采收时按照规范要求清洗,湿的叶子清洗时不会影响效果。

    为了保证使用质量,晒干后应立即用食品袋进行真空包装备用。使用时不能进行清洗,否则会影响使用效果。

    中药配伍方法,任何疾病,均可配伍此药,本药使用剂量为3~10克。待其他中药煎熬好后,去掉药渣,把甜叶菊置于已经煎熬好的中药汤液中同煎10分钟即可。

    按照以上方法采收的甜叶菊,配伍到中药汤剂里面,口味清香、甘甜、纯正,饮服中药汤剂,就好像口服可乐一样,心里毫无厌恶之感,使患者服药而感到心情快乐,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版权声明:文摘自《鲜为人知的中药特效应用》,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告知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医网情深2017”,一起交流学习~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涛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邓先勇 资质认证

      我常用一付药加1克,作为调味剂使用。纠味方便小孩子服

      2021-06-14 09:56 评论数 1 0
      1. 杨涛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邓先勇

        1g也是可以的,儿童用量本来就少。我一般用2-3g,反正很便宜,具体用量可以让患者自己随口味增减一下

        2021-06-14 07:18 评论数 0 0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老师对甜叶菊的总结很全面,确实有患者反应太甜了甜到想吐,哈哈。

      2021-06-13 10:47 评论数 1 0
      1. 杨涛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唐国庆

        哈哈,确实有些人受不了甜叶菊那种甜味

        2021-06-13 02:23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月经先期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1月05日邓某,女,51岁,初诊。主诉:月经提前5天两年。月经先期病因分气虚与血热两大类。四诊合参,此为肾气不固,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而月经提前。现睡眠好转,本月月经先期3天,量变少。

    • 江边散步 陈鹏

      江边散步文/陈医生20231128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比起北方的干冷,南方的冷是附骨之疽,如影相随的冷。我喜欢一个人在江边散步,江水静静流淌,波光粼粼,仿佛小孩子在眨眼睛。我在江边默默地愁思,等待抬头,等待那温暖的阳光照耀,照亮我一路前行的路。陈医生写于一

    • 流感治验分享及临床感悟 尹传礼

      案例一:王适金,男,57岁,2023.12.06就诊,患者于2023.12.04晚发病,自感咽部不适,伴轻度乏力,测体温38℃,当晚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等药,服药后汗出热退,次日仍感乏力,但体温正常。其子为其在当地中医拿中药口服一日,白天体温正常。嘱药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郁症非为肝所属 缴秀珍

      综合以上四诊情况对该患者辨证为眩晕之脾肾气虚夹瘀证。方用我科协定处方升阳益智汤为主方,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了合理化裁。

    • 木防己汤类 李华歆

      ——尼采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木防己汤类!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木防己汤!木防己汤木防己三两石膏(鸡子大)十二枚桂枝二两人参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 王飞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国彭之手,本方是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载于《医学心悟》。

    • 中医临床分科方案研究 焦一鸣

      此项目旨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临床以证分科的方案,以期替代目前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西医的病分科的现象。1.临床应用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可用于县级以上中医院内科的临床分科。

    • 黄芪建中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