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标签:
国医大师李佃贵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浊毒论”,是中医理论在现代临床中的重要创新与发展。以下将探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辨证施治浊毒论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浊毒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2025.01.03
高帆
国医大师路志正痰湿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是中医界泰斗之一,他在痰湿理论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路志正教授曾接诊一位严重肥胖的患者,该患者体重超过120公斤,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路志正教授的痰湿理论在中医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25.01.03
高帆
甘麦大枣汤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麦大枣汤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抑郁等作用。临床观察显示,甘麦大枣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副作用较小。
2025.01.03
高帆
六经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六经辨证治疗高血压不仅着眼于降压,更注重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状态,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然而,六经辨证治疗高血压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并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
2025.01.03
高帆
伤寒论第十二条(十四)
《伤寒论》第十六条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太阳病当发汗,此为不二法门。后定曰“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由此可见桂枝汤,其实在之处为“解肌”,盖棺之论耳。
2025.01.02
张宝华
临证浅谈
图片近来思考,问诊和脉诊的选择应用,两者结合似乎临床辨证更好。所以你需要进一步摸脉,寸脉滑数,尺脉弱,心里就明了了,这就是个心肾不交,到此基本可以结束,用交泰丸加减,大方向没错。
2025.01.02
曹雪盼
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
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穴位贴敷的穴位选择应遵循治疗选穴的一般规律,正如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出穴位贴敷部位“当分十二经”,外治时所选取的经络穴位“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
2025.01.02
谢江强
感冒3天,伴咽痛低热咳嗽,中药3剂愈
患者:贾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60岁初诊日期:2024年12月26日主诉:感冒后咳嗽、咳痰,伴低热咽痛3天。现病史:患者述3天前感冒后,遗留咳嗽、咳痰至今,伴低热37.3℃,咳白痰,咽痛不能发声,有汗,怕冷,纳可,大便可,舌质淡,苔厚腻,黄白相兼,无脉
2025.01.01
宗琪
五苓散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主要适用于水湿内停型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尿少、腹胀、便溏等症状。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五苓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通过辨证施治,五苓散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的排出,保护肾功能。
2025.01.01
高帆
恶性肿瘤抄方体会
恶性肿瘤抄方体会焦一鸣恶性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临床40余年,应病友要求抄过无数张治疗恶性肿瘤的处方。我们抄方的目的是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感兴趣,也是为了观察学习别人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
2025.01.01
焦一鸣
中医治疗产后便秘用药经验
中医在治疗产后便秘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整体辨证、个体化用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产妇的不适症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更符合产后身体调养的需求。
2025.01.01
崔国宁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治疗及预防方案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时行感冒”或“温病”范畴。中医治疗流感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以下是具体的治疗及预防方案。常见于流感导致的呼吸衰竭。
金银花
薄荷
甘草
太子参
藿香
茯苓
扁豆花
虎杖
防风
陈皮
牛奶
鸡蛋
白芷
苍术
紫苏叶
石菖蒲
山柰
白豆蔻
荆芥
鱼腥草
郁金
冰片
丁香
大青叶
佩兰
艾叶
荆防败毒散加减
流黄
白微
银翘散
2025.01.01
高帆
顽固性荨麻疹的中医辩证思路探讨
顽固性荨麻疹则是指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荨麻疹。治疗原则中医治疗顽固性荨麻疹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减少复发。
2025.01.01
高帆
中医治疗咳嗽临床用药经验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中医在治疗咳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治疗咳嗽的临床用药规律。麻黄为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药,可配伍杏仁、甘草等,如三拗汤。
2025.01.01
崔国宁
浅谈中药甘草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甘草不仅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多种功效,还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调和诸药的重要作用。其中,甘草酸具有明显的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2025.01.01
高帆
中医五运六气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
五运六气与临床辨证论治辨证施治五运六气理论强调“天人相应”,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这为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2025.01.01
高帆
《金匮要略》第一条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解读
治未病的重要性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第一条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上工治未病,何也?”《金匮要略》第一条不仅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理念,还通过肝脾关系的论述,展示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髓。
2025.01.01
高帆
瓜蒌瞿麦丸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用栝蒌瞿麦丸主之。栝蒌瞿麦丸栝蒌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炮)一枚瞿麦一两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2025.01.01
李华歆
伤寒论第十二条(十三)
大家要知道《伤寒论》当年治的都是大病,东汉末年呀!兵燹不断,疫情此起彼伏,传染病厉害的很,咱们先生家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所谓的“伤寒”,其实就是现在的传染病。
2025.01.01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二条(十一)
桂枝汤是咱们这部书的第一个方,开篇以来说了十多条了,到这咱们才看到仲景先生临证的方药,也是体验了一下辨证论治,先生是如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这条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理法方药齐备,且相当的规范,这就是顶级的模版化临证病历,咱们中医的病历啦!
2025.01.01
张宝华
浅谈《伤寒论》柴胡桂枝汤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应用
《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汤不仅在治疗外感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在情志病的治疗中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对柴胡桂枝汤的组成、功效及情志病的病因病机的分析,可以看出柴胡桂枝汤在情志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01.01
高帆
穴位贴敷技术原理
穴位贴敷技术原理穴位贴敷技术主要通过两方面起到治疗调理的作用,一方面是贴敷药物所起的药效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贴敷所在穴位对机体产生刺激与调节作用。相对于内服药物来说,穴位贴敷法对于肢节痹痛、局部损伤类的疾病,以及畏针畏药的患者群体尤为适合。
2025.01.01
谢江强
2024的祥云
2024的祥云文/陈鹏20241231秋的遗嘱等待落叶它编织了记忆的网单单忘了它自己隐秘的河流,流淌着遗忘与铭记的边缘我在水声中探寻时间的秘密参悟记忆的抽象与具象游隼的目光切割天际兔子的轨迹刻印记忆那是你内衣的图案在时间的长廊,我们都是过客记忆是时间的碑文
2024.12.31
陈鹏
穴位贴敷技术
穴位贴敷技术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发展到今天,穴位贴敷疗法以其适应证广、安全、有效、简便等特点在临床被广泛使用。
敷药
自灸
芥子
马膏
苦酒
肘后备急方
大附子
膏药
虎骨膏
莽草膏
蛇衔
丹参膏
五毒
甘草
本草纲目
附子
葱涎
吴茱萸
黄连
赤眼
张氏医通
白芥子
白芥子
延胡索
甘遂
细辛
麝香
医学源流论
理瀹骈文
2024.12.31
谢江强
五苓散加减治疗面部水肿案
诸药配伍,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使水湿得去,诸症缓解,此为五苓散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的核心机理。麻黄、桂枝相伍,发汗之力增强,杏仁宣肺降气,通调水道,与五苓散合用,上下分消,使水湿之邪有路可出,共达消肿之效。
2024.12.30
高颖
枳术汤合香砂六君子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既往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方用枳术丸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继服上方7剂按语: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范畴。胃病日久,且虚证明显,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治其本。通常认为,局灶性萎缩性胃炎5年至10年内,癌变率约为3%至5%;10年以上,癌变率超过10
2024.12.30
高颖
常用配穴方法
重视任、督二脉,吴师机认为在任脉上“膻中为气海,脐下为气海,脐中央名神阙”,是三焦气机通调之枢纽,在这三穴上施术可通调三焦气机。多前后相应取穴,即吴师机所称“或当或对”之意,如治疗咽喉疾病可取天突与大椎,心胸疾病可取膻中与神道,腹部疾病可取神阙与命门等。
2024.12.30
谢江强
婴幼儿儿童睡眠哭闹的原因及处理
婴幼儿儿童睡眠哭闹容易醒分析及处理前几天有好几个宝宝因为睡眠不太好来处理,有些宝宝睡眠不好时间比较久了。心情不好母乳也会不够,妈妈睡眠也不好,要及时处理。5宝宝脾胃不舒服拉肚子宝宝睡眠不好哭闹的主要原因。会伴有口臭2感冒感冒后睡眠不好哭闹。
2024.12.30
陈宇
伤寒论第十二条(十)
桂枝汤,他一回吃一升,就是二百毫升了。你看看《伤寒论》全书,唯有桂枝汤有喝稀粥的要求,道理何在呀?“周时观之”,就是二十四小时,古人是十二个时辰,谓之周时。白天晚上一起吃,经过二十四小时,好好观察。尤其五辛、生冷,对于吃药是有妨碍的。
2024.12.30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二条(九)
《神农本草经》上说芍药“味苦,微寒”,桂枝、生姜辛辣,用苦以制辛,使桂枝、生姜辛散的力量更小。苦微寒的药配上甘药,还能起到养液。芍药的应用是一石二鸟了,它照顾得圆满,一方面制桂、姜的辛散,一方面助甘草、大枣以养液,甘寒益阴。这个煎药与治疗的作用密切相关的。
2024.12.30
张宝华
针药结合治“焦虑多年伴乏力眠差”案
患者:S某某性别:女年龄:60岁初诊日期:2024年12月13日主诉:焦虑多年伴乏力悲伤、头戴金箍感。12月28日五诊:患者自述身上很舒服,睡眠可,心里舒畅,因出院,予以上方7剂院外巩固。
柴胡
干姜汤
肉桂
干姜
黄芩
炙甘草
天花粉
牡蛎
绿豆
石膏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甘麦大枣汤
清半夏
党参
茯苓
龙骨
磁石
生姜
大枣
附片
浮小麦
大黄
枳实
赤芍
甘草
白术
细辛
桔梗
牡蛎汤
大枣汤
2024.12.29
宗琪
经方合方辨治月经杂病一则
经随访,患者连续4个月月经正常来临,诸症好转,目前仍在坚持服药中。中医在调经方面优势很大,辨证处方,坚持服药,一般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小柴胡汤
四逆散
乌头汤
桂枝龙骨牡蛎汤
麻杏石甘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红参
甘草
制川乌
黄芪
麻黄
白芍
桂枝
桔梗
杏仁
石膏
知母
附子
龙骨
牡蛎
枳实
藜芦
陈皮
生姜
大枣
川乌
半夏厚朴汤
厚朴
2024.12.29
魏勇涛
伤寒论第十二条(八)
葱白能通阳,这个阳就是津液,从这也能看出一二了,汗是阳加于阴变化尔来,这个阴不就是津液嘛,辛动于津液出血管而变汗。我个人认为它能通阳化气,否则怎么实现调和营卫呢?因此用桂枝、生姜这么两个相对温和的发汗药,而不取麻黄、葱白这样的了。
2024.12.29
张宝华
伤寒论第第十二条(七)
桂枝味甘,它能补益,这可不是我说的,《本经》谓其“补中益气。”《名医别录》曰“桂,味甘”。根据《本经》上看,一个治气冲,一个治呕逆的性能上看,二者都有下达之性,都有往下的力量,相对来说,二者升发的力量不强。
2024.12.29
张宝华
膏剂
膏剂是在常温下可表现为固体、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可由药物或药物与基质构成。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南北朝时称膏剂为“膏方”或“薄”。明清时代将唐代的“煎”改称为“膏滋”或“膏”,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
2024.12.29
谢江强
伤寒论第十二条(六)
“汗出者”,是患病的机体,要通过出汗把病邪驱除于体外,这就是斗争的目的,为此而争斗不休。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所以才说“虽愈必死也”,他是这个意思。
2024.12.28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二条(五)
《评热病论》上说:“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谷”是五谷的谷,泛指饮食物,汗主要是饮食所化生的。在《评热病论》里的“阴阳交”头一节就讲这个汗,阴阳交出汗呀。
2024.12.28
张宝华
常用外用剂型及制备方法
传统剂型主要为汤、丸、散、膏、丹等,随着制剂工艺的进步,一些新的剂型出现,对传统剂型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本节将对目前常用的外用剂型进行介绍,并在每种剂型后附有该剂型的具体制备方法,配以图示,以便于读者进行制备。
2024.12.28
谢江强
医案
桂枝人参汤是伤寒论中经典名方,适用于太阳和太阴合病引发的各种不适,本方是基于理中丸发展而来!初诊时间:2024年3月2日诊疗形式:现场诊疗基本信息:患者女60岁广东人主诉:咳嗽10余天。(以上药物剂量仅适合该患者当时情况,切不可轻率误用!
2024.12.27
李华歆
外用方剂组成特点
外用方剂组成的药物数量根据病情、剂型的需要,既有单味药物使用,也有三五味、十余味的组成,更有膏药制作使用的七八十味的大方。同时根据用药剂型的不同,注意赋形剂与其他药物的配合,促使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
2024.12.27
谢江强
止嗽散治外感咳嗽
处方均以止嗽散加减。新冠病毒,中医视为外感邪气,其导致的咳嗽,也以外感咳嗽辨治。时值隆冬,大多数人为风寒之象,自觉咽痒欲咳,中医视为风邪,止嗽散疏风宣肺止咳,恰能方证对应。程钟龄《医学心悟》:止嗽散治诸般咳嗽。
2024.12.26
高颖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