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十二条(九)
那么桂枝、生姜、甘草、大枣是辛、甘、温的药啦,配伍到一起,于这个太阳中风的刻下,还是多少有点出汗出多遗虞。太阳中风病,它出汗呀,已经丧失人的体液了,发汗就得慎重了,发的不合理,汗出多的话,人就虚的厉害了,本来就已经虚了嘛,再虚上加虚,那就助邪贼了,而表证又不得不发汗,着实让大夫头疼的很,但先生有办法,他加芍药。芍药现在都说它味酸,其实它不酸,应该是那些写本草的大咖们推演络绎后的结论,酸收敛嘛!这个药古人呢,你像仲景先生之前那些本草著作,基本上都是广大劳动人民不断与环境斗争后集体智慧的写照,它可不是在摆楞文字造句成章,你看《本经》就知道了,哪有闲白呀?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因此没人爱读爱看,它显得那么枯燥乏味,但真实就不虚呀!向来都是总言逆耳嘛!说实话没人得意,这是人性啦!文章也是,你看小说那引人入胜的,越光怪陆离,越夸张炫酷越吸人眼球,要把《毛选》、《道德经》、《金刚经》这样的拿出来,除非是真正的爱好者,基本上一百人里有九十九个藏于高台,即便落满灰尘也不搭理一眼。咱们还说实在的,这个芍药它不利于发汗。《神农本草经》上说芍药“味苦,微寒”,桂枝、生姜辛辣,用苦以制辛,使桂枝、生姜辛散的力量更小。苦微寒的药配上甘药,还能起到养液。芍药的应用是一石二鸟了,它照顾得圆满,一方面制桂、姜的辛散,一方面助甘草、大枣以养液,甘寒益阴。
咱们说完了这些药物,总结一下桂枝汤这些药,这五药相合呢,可发汗解热,能健胃安中,滋津养液。于太阳中风因精气虚,力不足以祛邪,虽汗出而邪不去者,桂枝汤亢进胃气,增强精气,俾邪不可留于肌,是故师曰“桂枝本为解肌”也。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这个药的煎服法,搁七升水,这个换算成现在的剂量就是一千四百毫升,汉制的一升是现在的二百毫升,这么个容积量。古人一次开的是三剂的药,他一块儿煎了,取三升,也就是六百毫升,他是分三次服,吃的都是头煎,不作二三煎。现在都改了,一剂一剂的开,剂量也变小了,一般这个方,桂枝、白芍、生姜搁十克,炙甘草搁六克,大枣放四枚,这是一剂的量,你要是一次给人家开三剂,就在下面写三剂。那么,这个水也得少放了,古人一煎是三副药呀!如今取三分之一了,那么这个水也得相应的调整,搁六百毫升就行。古人是用微火煎药,这个微火能慢慢地使药的成分溶解到水里去。
如今时代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我们现在这个灶不是煤气的就是电的,柴火灶很少了,这样的火就比较猛,古人叫武火啦!我看比那个武火要暴猛,煤气那火力多厉害啊!我们如今的火灶来熬,水就得相应的多搁点,不然火猛,煎煮时间短就把水熬没了,药的有效成分得不到应有的溶解,药效就大打则扣了。现在人也忙,生活节奏快,做饭都快不会了,天天点外卖的,更不用说熬药了,煎药机就应运而生了,也有家庭小的电的,还有更高级智能的,科技改变了生活呀!那就按说明书煎煮吧!对!还有颗粒剂,这个开水冲泡就行,至于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检验了。按理说应该是传统的柴火灶的微火最好不过了,慢慢地煎,充分溶解有效成分,当然这个时间内药物在锅里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最佳效果也是个课题,现代科技不是发达嘛!可以去研究呀!用多少水,用什么程度的火,熬长时间能达到最佳效果,值得科研。我们古人是来源于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这些方法,我看比现在科技的好,至少目前煎药这块儿还是由于现代科技的方法。这个煎药与治疗的作用密切相关的。用中药治病,我们还是应该遵照古法来煎煮药物比较合理,更能充分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熏蒸技术操作规程 谢江强
1.制作熏蒸药物将根据辨证配伍的药物按照所使用的操作法进行制作。局部熏蒸可使用熏蒸治疗仪、熏蒸床、熏蒸桶、盆、瓷杯等设备,温度调控在45~55℃,每次熏蒸20~30分钟。 -
国医大师路志正痰湿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是中医界泰斗之一,他在痰湿理论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路志正教授曾接诊一位严重肥胖的患者,该患者体重超过120公斤,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路志正教授的痰湿理论在中医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金匮要略》第一条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解读 高帆
治未病的重要性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第一条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上工治未病,何也?”《金匮要略》第一条不仅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理念,还通过肝脾关系的论述,展示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髓。 -
藿佩三仁汤治疗口臭口苦案 高颖
后来用藿佩三仁汤治疗几例同样口苦口臭,舌苔腻的患者,仍然获得佳效。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治疗湿温病的主方。我的症状虽和条文不符,但总结其病机,乃湿邪为患,三仁汤最适宜不过。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佩兰乃治疗脾瘅经典药。 -
伤寒论第五条 张宝华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它由表往里传,要么传阳明,要么传少阳,而“阳明、少阳证不见者”,那肯定“为不传也”。“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疮医案 张训景
治疗口腔溃病一举三得,大有裨益。甘草泻心汤疗效虽好,但不是所有的口腔溃疡都适用,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寒热错杂虚火上炎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白塞氏病等。 -
中医治疗痰核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中医对痰核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以下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经验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总之,中医治疗痰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
《关于白发转黑与白发长黑》 张娟
所以,无论是脱发还是白发,都是体内阴血不足的表现。(二)关于白发1)青少年白发又称早年白发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毛发黑色素形成减少,由黑色素细胞形成黑色素的功能减弱,酪氨酸酶的活动减低所致。 -
伤寒论经方治疗月经不调经验 高帆
伤寒论经方治疗月经不调经验《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之一,记载了众多行之有效的经方,这些方剂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上同样具有显著的疗效。此外,胶艾汤也是治疗月经不调的重要方剂之一。总之,《伤寒论》经方在月经不调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经方调治慢性疲劳综合征验案 吴春水
张某,女,45岁。近期疲劳感愈发严重,整日困倦,伴有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曾在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最新文章
-
眼镜模糊视力下降 潘洪波
眼睛模糊不清不够明亮,教你一个中成药帮你健脾益肾、补肝明目。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睛就会模糊不清,近视越来越不明亮了。如果你有眼睛疲劳、近视加重、视物模糊,就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中成药了,滋补肾脾肝,帮你的眼睛明亮起来。
-
急躁易怒失眠 潘洪波
有一个男子年70岁,他从来都是性情急躁,心里头乱糟糟的,用他的话来说心里没有一天是清静的,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总之各种不称心、不如意、不顺眼。接着再加入菖蒲和郁金继续投用,一周以后症状进一步好转,夜里睡眠可以达到4到5小时。
-
随便聊聊中医 李华歆
而经方是“辨证论治”的经典体系,所以让大家了解经方、学习经方才能推广经方,这样才可能让更多人愿意相信中医,这才是发展中医的底气!
-
焦虑抑郁患者的疼痛问题不容易解决,患者家属能起关键作用 于军
女,71岁,4月12日首诊的主诉是:“右侧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疼痛6周”。患者疼痛剧烈,口服止痛药效果不好,因既往就有焦虑、失眠,得带状疱疹后就更严重了。三诊时患者说疼痛范围小点了,颞侧不太疼了。所以,在治疗焦虑抑郁患者的疼痛问题时,患者家属能起关键作用。
-
门诊医案-脾胃相关 胡松岩
患者自发病以来,伴有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症状。否认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一般,无消渴烦渴症状。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
-
上了一上午疼痛门诊,看了三个焦虑症 于军
有焦虑症的病人有三个。慢性疼痛患者合并焦虑症的情况不少。上周他一进门就说,有焦虑症,一直吃药,头痛看了好多医院、好多医生都好不了。慢性疼痛患者频繁就诊,辗转求医,除了疼痛以外,也包含焦虑的因素。
-
虚劳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33刘某,女,67岁。医案134卞某,女,50岁。现病史:小腹隐痛半年,检查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于2018年11月在某三甲医院行子宫及一侧卵巢切除术。
-
初步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张宝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是未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方向。
-
产后风湿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产后风湿又名“产后身痛”“产后痹”“产后关节痛”“产后风”等,是发生于妇女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出现以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临床疾病。产后风湿的病机主要为产后体虚,气血不足,复感湿邪。
-
冠心病的医案总结1 谢江强
医案103卞某,男,59岁。西医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建议置心脏支架,患者不从。配15剂,每天1剂,煎服法同前。前后连续服上方3个月,目前冠心病临床症状均缓解,正常工作,嘱其守方继服30剂,以巩固疗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学习
学习
学习了
已学习
好的
学习
学习了
有益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