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五则
时间:2023-04-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林伟 高军 王洪强 孙若愚 时乐
咳嗽为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病症状,其病因病机多端,故治疗各异。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善用经方治疗多种证型的小儿咳嗽,现整理分析五则验案如下。
❤️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以治咳
✨️吴某,女,9岁,因发热咳嗽气喘3天来诊。患儿服用感冒药后汗出热不解,咳嗽加重,伴气喘,痰多黏稠,不易咯出,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
✨️✨️证属邪热壅肺、肺失清肃,治拟清宣肺热。
✨️✨️✨️方药:炙麻黄6g,杏仁4g,甘草3g,生石膏20g(先煎),浙贝母10g,炙桑白皮8g,紫苏子10g,莱菔子6g。3剂。患儿药后热退,咳嗽大减,痰少,大便已通,原方去炙桑白皮,加茯苓、焦薏苡仁各10g,再进5剂。
✨️✨️✨️✨️按孙浩认为,该患儿服药后汗出热不解,说明邪热已入里迫肺,肺失清肃,故见喘息;热灼肺津,炼液为痰,壅闭于肺,故痰多黏稠,不易咯出;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提示里热证。故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加浙贝母、紫苏子、炙桑白皮、莱菔子降气化痰。
❤️❤️小青龙汤温化水饮以治咳
✨️刘某,男,10岁,因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难以平卧来诊。患儿素有哮喘史,受风寒后即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痰清稀,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滑。
✨️✨️证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治拟解表散寒、温化水饮。
✨️✨️✨️方药:炙麻黄6g,桂枝8g,炒白芍10g,细辛2g,干姜2g,制半夏8g,化橘红5g,五味子3g,甘草3g。3剂。二诊:患儿恶寒发热已解,咳嗽减轻,喉中痰声减少,睡卧安宁,原方再进3剂。三诊:患儿咳喘已平,唯肺脾气虚,哮喘易反复发作,嘱常服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以补益肺脾。
✨️✨️✨️✨️按孙浩认为,该患儿受风寒后即恶寒发热,此为太阳表证;咳嗽气喘,难以平卧,喉中有痰齁声,时咳吐白痰,此为内有水饮之邪。水饮泛滥,侵犯肺胃,致肺失宣降,胃气上逆,故治以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则增强通阳宣散之功,芍药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降逆化痰,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
❤️❤️❤️调胃承气汤通腑肃肺以治咳
✨️金某,女,4岁,因咳嗽6天来诊。因患儿发热咳嗽,家长给予感冒药治疗,热退而咳嗽未愈,咳而有痰,烦躁,寐欠安,纳呆,大便1周未解,口中异味,舌苔黄厚腻,脉滑。
✨️✨️证属痰湿内阻、腑气不通,治以通腑肃肺。
✨️✨️✨️方药:生大黄5g(后下),玄明粉3g(冲入),制半夏6g,橘红5g,炒白术、炒苍术各5g,郁金10g,炙甘草3g。2剂。患儿药后大便通,咳嗽止,睡眠安,纳稍增,二诊时舌苔稍厚,予王氏保赤丸口服以巩固疗效。
✨️✨️✨️✨️按孙浩认为,该患儿外感表证后出现烦躁寐不安、便秘等症,属阳明腑实,热虽聚于胃,而未见潮热、谵语等症,主以调胃承气汤。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祛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炙甘草甘平和中;加制半夏、橘红化痰燥湿;郁金行气解郁。诸药合用,共奏通腑肃肺止咳之功。
❤️❤️❤️❤️半夏泻心汤降逆消痞以治咳
✨️王某,男,6岁,因发热、咳嗽、痰多气粗来诊。患儿素体肥胖,昨日贪凉后晚间始发热,微恶寒,无汗,咳嗽,痰多气粗,咳出黏痰,腹胀,大便稀溏、酸臭,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外感痰食互结、中焦气机痞塞,治以疏风解表、降逆消痞。
✨️✨️✨️方药:淡豆豉8g,薄荷3g(后下),制半夏8g,炒黄芩5g,黄连2g,淡干姜2.5g,茯苓10g,甘草3g,大枣3枚。3剂。二诊:患儿汗出热退,痰少咳减,不呕吐,腹胀消,大便正常,治以健脾化湿,方药:茯苓10g,炒白术8g,焦薏苡仁10g,炒扁豆8g,制半夏6g,橘红5g,炒枯芩6g,莱菔子5g,甘草3g,大枣3枚。5剂。
✨️✨️✨️✨️按孙浩认为,该患儿形体颇丰,素有痰食内结,加之外感风寒,导致寒热错杂之邪痞塞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和,故出现发热、咳嗽痰多、腹胀、肠鸣下利、恶心、呕吐等症,故治以淡豆豉、薄荷轻清达表,使邪从汗而解,并用半夏泻心汤苦降并用,加茯苓健脾利湿,因有外感表邪,故弃用人参,以防闭门留寇。二诊诸症悉解,以健脾化湿善其后。
❤️❤️❤️❤️❤️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咳
✨️余某,男,4岁,因低热、咳嗽6天来诊。患儿6天前患感冒,恶寒发热,在外院治疗后仍有低热、咳嗽、动辄汗出、纳差、大便偏干、舌淡红、脉浮缓。
✨️✨️证属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6g,炒白芍6g,甘草3g,生姜1片,大枣3枚,杏仁4g,莱菔子8g。3剂。二诊:患儿热退,汗止,咳嗽大减,纳渐增,大便通。上方加太子参8g、茯苓8g。5剂。
✨️✨️✨️✨️按孙浩认为,本例患儿低热、咳嗽、动则汗出、纳差、大便干、舌淡红、脉浮缓,证属营卫不和,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杏仁、莱菔子肃肺利便,故咳嗽自止。(林伟 高军 王洪强 孙若愚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中医治疗荨麻疹医案分享 赵阳
荨麻疹,民间俗称"鬼饭疙瘩",中医则称其为"瘾疹",当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就会被界定为慢性荨麻疹。接下来的这则医案,便是中医精准辩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生动体现。结合这些症状,医生诊断她患上了慢性荨麻疹。 -
摇孩子会不会把孩子摇傻 谢江强
但可以明确的是,婴儿摇晃综合征属于儿童虐待,是大人抓住哭闹不止的孩子使劲摇晃宣泄自己的情绪,是外人都能看出的明显伤害性动作的结果。所以婴儿摇晃综合征在国内比较少诊断,并不代表国内的孩子比较耐摇,也不代表国内儿童虐待少见。 -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一) 张宝华
二十五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脉洪大”有误,洪大是个实热的脉象,是白虎汤证,第二十六条就要讲到,这个书流传的过程中经历不平凡呀! -
脐疗技术药物制作 谢江强
脐疗技术药物制作应根据需求,选药少而精当,适当配用辛香温热、透皮走窜、气味俱厚的药物,并炒香后研末应用,使药物更易被吸收并在体内发挥作用,但脐部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可引起皮肤发疱的药物。 -
伤寒论第十六条(四) 张宝华
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证,麻黄汤在后面,它是治疗太阳伤寒证。伤寒证是一点汗都没有呀!二者都是治疗太阳病,都有发汗的作用,但是大有区别的,是有所不同的。桂枝汤的脉象是阳浮阴弱,浮之中按则力不足。 -
外治药物的主要作用 谢江强
外治药物的主要作用外治法中所使用的药物很多,其作用也各有不同,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这些药物往往和解表、祛风、燥湿等药物同用,起到“治病求本”的作用。 -
伤寒论第十条 张宝华
十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所谓“风家”指的是太阳中风。表已经解了,还有些余证,犹不了了,大概在十二日愈,这也是约略之词啦。一般来说,大概十二天就可以了。实质上真正的伤寒病,病多少日子的都有,咱们后头有的是,到后面你就看到了。 -
咳嗽(肺阴亏耗证)医案 吴春水
自述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咽干口燥症状有所缓解,声音嘶哑也有减轻。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
伤寒论第一条(五) 张宝华
太阳病,即表阳证,它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证候为其特征。即无论什么病,若见有以上一系列的证候者,即可断为太阳病。 -
中医治疗颈部斑块的探讨 崔国宁
通过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代谢状况,从而达到治疗颈部斑块的目的。与一些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颈部斑块的过程中,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
最新文章
-
附子理中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 张训景
开具中药7付巩固治疗,好转出院。附子理中汤以温补脾肾,祛湿止泻。痛泻要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四味中药组成。
-
多年胃寒不再难缠,这张方子用的跟别人不一样!(包头中医) 翟宝利
患者喝完前四副后,胃寒症状明显好转,其它症状随之减轻,效果很好。受家父医承影响,发扬包头翟氏中医。②此文章为本人原创,如发现他人盗用此医案,必追究法律责任。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仲景“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的共同之处就是二者在治疗上都是“刺期门”,不同之处是前者根据症状被称为“纵”,而后者则被称为“横”!因为二者的关键之处均在“肝”(胆),所以在治疗治疗上都用“刺期门”来调解脏腑之间关系,由此可见体会仲景思想!
-
冻足 谢江强
冻足要说现在的孩子们真是让人有些搞不懂,就像是邻居家正在读初中的小姑娘薇薇,不知道是为了爱美还是赶时尚,一年四季运动鞋不离脚。若是冻疮破溃的程度已经比较严重,可以适当延长足浴的时间,可延长至一个小时以上。一旦有冻伤要出现的迹象及时足浴治疗,防止发病。
-
宣郁通经汤 潘洪波
所以,此案使用宣郁通经汤后而疗效颇著,使长期的痛经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
-
红肿的小腮帮 谢江强
红肿的小腮帮小明明最近可伤心了,因为前些天不知为什么他的小腮帮肿了起来,吃东西的时候还很痛。痄腮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小明明听话地做了几天足浴后,小腮帮的红肿就下去了,再也不疼了。
-
经方治疗失眠医案一则 张新东
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半年,心烦、平素容易生气,容易叹息,乏力,大便正常,小便正常,月经正常,脚冷。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
《伤寒论》经方之男人的“痛” 郭文龙
丁某,男,35岁。随年龄增长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伴性生活后少腹胀痛,同时勃起障碍2年余。病情出现反复,复诊嘱其服药期间禁欲。《伤寒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
关注心理健康-小儿抽动症病例分享 郭文龙
辩证分析:根据相关问诊及临床的种种迹象表明患儿上学过程中情志出现了一些问题。
-
“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中药一剂见效案 宗琪
患者:司某某性别:男年龄:82岁初诊日期:2024年2月18日主诉:持续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尚可,"心功能不全”,本次脑梗后确认“心房颤动”,结肠癌病史7年余。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