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颈部斑块的探讨

2024.12.02 148阅读 评论数 0 0

一、引言

颈部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变,主要是由于颈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等原因,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可能会逐渐增大,影响颈部血管的血流供应,甚至脱落形成栓子,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中医在治疗颈部斑块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中医对颈部斑块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1. 情志失调

长期的情志抑郁、恼怒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津液,炼液为痰;或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瘀互结,阻滞脉络,发为颈部斑块。

2.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反而聚湿生痰,痰浊内生,随着气血运行,停滞于颈部血脉,形成斑块。

3. 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尤以脾肾两脏为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虚则精亏血少,脉道失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及气血生化,脾虚则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血行无力,血滞为瘀,痰瘀互结,发为颈部斑块。

4. 久病过劳

久病或过度劳累,耗伤气血,气血亏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瘀血内生,与痰浊相互胶结,痹阻颈部脉络,形成斑块。

 (二)辨证分型

1. 痰浊内阻型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闷恶心,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2. 瘀血阻络型

症状可见头晕头痛,颈项部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3. 肝肾阴虚型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4. 气虚血瘀型

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肢体麻木,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三、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内服

1. 辨证论治

(1)痰浊内阻型

治以化痰降浊,通络开窍。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石菖蒲、远志、丹参等。

(2)瘀血阻络型

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包括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生地黄等。

(3)肝肾阴虚型

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加减,药用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天麻、钩藤等。

(4)气虚血瘀型

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有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

2. 专方专药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方剂或单味药对颈部斑块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例如,通心络胶囊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改善颈部血管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稳定斑块。还有三七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适量服用,有助于减轻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二)针灸治疗

1. 选穴原则

根据颈部斑块的病变部位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穴位。常用穴位包括颈部的风池、天柱、完骨等,以及远端的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等穴位。对于瘀血阻络型,可加用膈俞、血海等活血化瘀穴位;痰浊内阻型可配丰隆、中脘等化痰穴位;肝肾阴虚型加太溪、肝俞等滋补肝肾穴位;气虚血瘀型加气海、关元等益气穴位。

2. 针法操作

一般采用毫针针刺,根据穴位的不同特点和患者的体质,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平补平泻、补法或泻法。留针时间约为20 - 3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3. 艾灸治疗

对于阳虚寒凝或气虚血瘀型的患者,可配合艾灸治疗。常用艾灸穴位有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可采用温和灸、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等方法,以温通经络,散寒化瘀。

(三)推拿按摩

1. 颈部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颈部肌肉和穴位,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斑块对血管的压迫。常用手法有揉法、滚法、按法、拿法等。按摩时从风池穴开始,沿颈部两侧向下至大椎穴附近,反复操作数分钟。然后重点按摩颈部僵硬或疼痛的部位,以及天柱、完骨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 - 2分钟。

2. 全身推拿

对于体质虚弱或伴有其他全身性症状的患者,可进行全身推拿。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原则,选取背部的督脉、膀胱经以及四肢的经络穴位进行推拿。如推背部膀胱经可促进阳气生发,调节脏腑功能;揉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健脾益胃,滋补肝肾。

(四)中医食疗

1. 饮食原则

遵循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有助于血管健康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2. 食疗方推荐

(1)山楂粥

材料:山楂30g,粳米100g。

做法:将山楂洗净,去核,切片,与粳米一同煮成粥。

功效:山楂具有活血化瘀、降脂消食的作用,常食可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颈部斑块。

(2)丹参茶

材料:丹参10g,绿茶适量。

做法:将丹参洗净,切成小段,与绿茶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丹参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对颈部斑块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荷叶粥

材料:荷叶1张,粳米100g。

做法:将荷叶洗净,剪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成荷叶汁,去渣后与粳米一同煮成粥。

功效:荷叶具有清热利湿、降脂减肥的作用,适合痰浊内阻型的颈部斑块患者食用。

(五)中医情志调理

1. 心理疏导

颈部斑块患者往往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医生应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颈部斑块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情志调节方法

指导患者采用一些情志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散步等,以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同时,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四、中医治疗颈部斑块的优势

(一)整体调理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从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出发进行治疗,而不仅仅是针对颈部斑块这一局部病变。通过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代谢状况,从而达到治疗颈部斑块的目的。同时,还能兼顾患者的其他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副作用小

中药大多取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经过合理的配伍和炮制,副作用相对较小。与一些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颈部斑块的过程中,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更是绿色无创,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

(三)个性化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症状表现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不同的患者即使患有相同的疾病,由于其病因病机和个体差异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从而更精准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四)综合治疗效果好

中医治疗颈部斑块常常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如中药内服与针灸、推拿、食疗等相结合。这种综合治疗模式能够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相互协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稳定斑块,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五、案例分析

(一)病例介绍

患者王某,男,58岁。因头晕、颈部不适半年余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近半年来,自觉头晕加重,伴有头重如裹,颈项部僵硬疼痛,肢体困倦,纳差,睡眠欠佳。查颈部血管超声示:颈动脉内膜增厚,右侧颈动脉可见一个大小约1.2×0.3cm的低回声斑块。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滑。

(二)中医诊断及辨证

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痰浊内阻型。

(三)治疗方案

1. 中药内服

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法半夏12g,麸炒白术15g,天麻12g,茯苓25g,橘红10g,石菖蒲12g,远志12g,丹参15g,葛根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

2. 针灸治疗

选穴:风池、天柱、完骨、百会、内关、足三里、丰隆。采用平补平泻针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 推拿按摩

颈部采用揉法、滚法、按法等手法进行按摩,重点按摩风池、天柱、完骨等穴位及颈部肌肉紧张部位,每次15分钟,每日1次。同时,对背部膀胱经进行推拿,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

4. 中医食疗

建议患者食用山楂粥,每日1次。并嘱咐患者饮食清淡,少食油腻、辛辣食物,戒烟限酒。

(四)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综合治疗,患者头晕、头重如裹等症状明显减轻,颈项部疼痛缓解,肢体困倦好转,纳食增加,睡眠改善。复查颈部血管超声示:右侧颈动脉斑块大小较前缩小,约为0.9×0.2cm。继续坚持上述治疗方案3个月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示斑块进一步缩小,颈动脉内膜厚度也有所改善。

六、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一)注意事项

1. 中医治疗颈部斑块需要一定的疗程,患者应坚持治疗,定期复查,观察斑块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 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饮食禁忌,避免食用与药物相冲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正确煎药和服药,确保药物的疗效。

3. 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严格掌握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损伤。对于有出血倾向、皮肤破损或过敏等情况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相关治疗方法。

4. 颈部斑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颈部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颈部受伤。睡眠时应选择合适的枕头,保持颈部的正常生理曲度。

(二)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坚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颈部斑块的形成。

2.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降低颈部斑块的发生风险。

3. 注意颈部保健

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看手机、电脑等,定时活动颈部,可进行颈部米字操等简单的运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收缩,加重颈部斑块的病情。

七、结论

中医治疗颈部斑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方法,通过整体调理、辨证论治以及综合应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情志调理等多种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中医治疗颈部斑块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坚持长期治疗和综合调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的目的。未来,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中医在治疗颈部斑块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崔国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皮肤瘙痒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6月09日刘某,女,36岁,初诊。微信告知症状不减反增,瘙痒加剧。外洗后瘙痒处有所缓解,但仍不能断根。

  • 头晕原来因痰湿,温阳利水身清爽 代民涛

    患者,女,60多点。患者是来看头晕的。这正对应仲景爷爷在《金匮》痰饮篇记载的“其人背寒冷如手大”。仲景爷爷也在《金匮》中给了我们治痰饮之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治疗眩晕,仲景温阳利水,利水治标,温阳固本,痰湿所致眩晕可除。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5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5医案33茆某,女,28岁。医案34吴某,男,77岁。本患者为水亏木旺潮热。

  • 慢性胃炎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感冒医案1陈某,女,73岁。年老、体质素虚、大病后正气未复大都抵抗力薄弱,卫外不固,易患感冒。医案2刘某,女,66岁。本案病在冬季,患者感冒风寒,证属虚体感冒。

  • 黄帝内针治疗脐下刺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脐下刺痛效如浮鼓温某某,男,1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峪口村,2023年11月9日初诊。本案患儿是老熟人了,多次在笔者处就诊,黄帝内针在他身上速效,每次如此,这次也不例外,本案即是。

  • 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 吴春水

    本文刊登于《民族医药报》2023年12月29日第52期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作者/吴春水1.罗布麻降压片方由罗布麻、夏枯草、钩藤、珍珠母、泽泻、菊花、牛膝、山楂组成。用于肾虚肝旺之高血压症。亦用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的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等。

  • 少阳病兼虚证案一例 朱浩宇

    此为少阳病兼中焦不足,仲景采取的治疗方案是先予小建中汤,复予小柴胡汤。而此证是少阳病兼有肾阳虚,考虑到患者的主诉,采取的是“间者并行”的治疗方案。依据是李东垣所立麻黄人参芍药汤和张景岳所立大温中饮,前者为太阳病兼黄芪证,后者为太阳病兼地黄证。

  • 经方适应方证治支气管炎 张宝华

    上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剂量麻黄12克石膏25克生姜9克大枣15枚甘草6克半夏9克本方能宣肺泄热,降逆化痰,对支气管炎现咳而上气,呼吸困难,目如脱状者,良效。

  • 冬至的夜 陈鹏

    冬至的夜文/陈老爷我睁着眼睛等待天明左眼代表太阳右眼代表月亮我的眼中只有你水从高山流下慢慢汇入大海由淡变咸如同你的味道村里面的鸡叫了土狗也莫名其妙的也跟着狂吠不知道这些村鸡土狗在兴奋什么老子默默的退了群大街上有很多禽兽在奔走他们要建一座贞节牌坊我摸了摸自己